一、名词解释1.航天技术:又称空间技术。
是一项探索、开发和利用太空以及地球以外天体的综合性工程技术。
2.航天作战武器系统:包括军用卫星及其子系统,军用飞船,航天飞机及其子系统,反卫星和反导弹武器及天机作战平台,为进行天战所必须的布置在地面和空间的天战C3I系统。
3.国防:国防是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而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4.国防政策:国防政策是国家进行国防建设、军事斗争和使用武装力量,以及进行与国防建设有关的活动的准则。
5.信息化战争:是指在信息时代核威慑条件下,交战双方以信息化军队为主要作战力量,在陆、海、空、天、电等全维空间展开的多军兵种一体化的战争。
6.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人民解放军按照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目标,深化改革,锐意创新,加强质量建设,积极推进以信息化为核心的中国特色军事变革。
7.战略机遇期: 是指国际国内各种因素综合作用形成的,能为国家(地区,集团)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机会和境遇,并对其历史命运产生全局性,长远性,决定性影响的某一特定历史时期.8.高技术战争:指大量应用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海洋技术等当代高,新技术水平的常规武器装备,并采取相应的作战方法进行的战争。
9.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人民群众的历史能动作用原理,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革命战争实践,形成的一套完整的人民战争思想。
10.电子对抗:是指敌对双方利用电子设备、武器、器材所进行的电磁斗争。
一般包括电子进攻、电子防御和电子战支援三个部分。
11.革命英雄主义:命英雄主义就是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坚韧不拔,顽强不屈,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12.国际战略环境:一个时期内世界各主要国家在矛盾斗争或合作共处中的全局状况和总体趋势。
13.世界战略格局:指对国际事务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力量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力量结构。
14.爱国主义精神:是人们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是一个国家民族意识和觉悟的集中反映,是为自己祖国独立、繁荣富强贡献力量的强烈责任感和不惜牺牲一切的忘我精神。
二、简答题1.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的科学含义?答:1.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是邓小平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为指导中国军队建设和国防建设而提出的系统理论。
2.它是马列主义军事理论同新时期中国军事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军事理论,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期军队建设的科学指南。
3.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和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是毛泽东军事思想在新时期的发展和创新。
2.在一些国防法规中对学校开展国防教育有哪些明确规定?答:1.我国《国防教育法》规定,学校国防教育是全国民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学校应当将国防教育列入学校的工作和教学计划,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其质量和效果。
2.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联合下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也指出,学生军事训练和军事理论教学都是普通高校本、专科学生的必修课,学校应将其纳入教学计划。
军事训练主要采取在校内集中组织实施或在训练基地分批轮训的形式进行,训练时间为2-3周,每生实际训练时间不少于14天。
军事理论则采取课堂教学,教学时间为36学时。
这些规定明确了大学生在校期间必须自觉接受军事训练和学习军事理论知识的法定义务。
3.中国国防历史启示有哪些?答:(1)强大的国防必须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作后盾;(2)国防的兴衰取决于国家政治的兴衰;(3)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4)数量足够、质量精良的常备军队是国防巩固的基石;(5)武器装备的优劣对国防的强弱、战争的胜负起重要作用;(6)强大的国防必须有强大的海防。
4.中国现行国防政策有哪些?答:(1)维护国家安全统一,保障国家发展利益;(2) 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3)加强以信息化为主要标志的军队质量建设;(4)贯彻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5)坚持自卫防御的核战略;(6)营造有利于国家和平发展的安全环境。
5.信息化战争的主要特征有哪些?答:1)战场空间多维化; 2)作战力量一体化; 3)战争过程短暂化; 4)战争行动实时化; 5)作战样式多样化; 6)作战效果精确化。
6.C4KISR的每个字母分别代表什么?答:C为Command(指挥)、Control(控制)、Communication(通信)和Computer(计算机)的开头字母;K为Kill(杀伤);I为Intelligence(情报);S为Surveillance(监视);R为Reconnaissance (侦察)。
C4KISR 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杀伤、情报、监视和侦察7.国防教育的目的是什么?答:国防教育的目的在于弘扬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普及国防知识,使全体公民提高国防观念,增强保卫国家安全的意志、技能和体魄。
8.侦察卫星的特点是什么?答:速度快,覆盖面积大,运行稳定,以及不受国界与地理环境限制。
9.为什么说人是战争的决定因素?答:1,人的能动性不仅体现在战争进程中,更体现在战前的准备中。
2,掌握和运用智能化人-机系统的人,必须是具备现代科技素质的人;不具备现代科技素质的人难以在信息化战争中发挥能动性。
3,在信息化战争条件下,人的能动性将更多地在智力领域展开,对战争谋略能力、指挥控制能力、动员协调能力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信息化战争的高强度快节奏,要求部队官兵具有更强健的体魄、更坚强的意志和更灵活的应变能力。
10.中国武装力量体制由哪几部分组成,分别列出。
答: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部队和预备役部队、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民兵。
11.跨越式发展的具体形式有哪些?答:所谓“跨越式发展”,是指一定历史条件下落后者对先行者走过的某个发展阶段的超常规的赶超行为。
1、奋力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上迈出更大步伐2、奋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上迈出更大步伐3、奋力加快服务业发展,在建立较为完备的服务业体系上迈出更大步伐4、奋力打造沿黄城市带,在推进城市化上迈出更大步伐5、奋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
在建设西部生态屏障上迈出更大步伐6、奋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上迈出更大步伐7、奋力实现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突破,在深化改革开放上迈出更大步伐12.我国奉行的是什么军事政策?答:中国永远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
13.国防教育的方针原则是什么?答:经常教育与集中教育相结合,普及教育与重点教育相结合,理论教育与行为教育相结合。
14.国防法赋予每个公民那些权利和义务?答:从总体上说,从总体上说“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国防法规赋予每个公民的神圣权利和义务。
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几项权利和义务。
(1) 公民履行服兵役的权利和义务;(2)公民在应战时应积极履行保卫祖国的权利和义务;(3)公民享受并履行优抚的权利和义务;(4)公民履行关心和支持国防建设的权利和义务;(5)学生享有履行接受军事训练的权利和义务。
15.国防历史的启示是什么?答:1.经济发展是国防发展强大的基础,2.政治昌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3.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
16.为什么说国防的兴衰取决于国家政治的兴衰?答:政治与国防关系紧密,历史经验证明,当统治阶级处于上升时期,政治昌明,国家统一,国防就可能强盛;当统治阶级走下坡路的时候,政治腐败,国内四分五裂,国防就削弱、就崩溃。
国家的政治是否开明,制度是否进步,直接关系到国防能否巩固,只有政治的昌明,才能有巩固的国防。
三、论述题1.简述我国武装力量“三结合”体制的特点。
答:中国“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既能满足战时需要,又能满足平时的需要,符合中国国情,符合中国武装力量的性质和特点。
2.简述握国周边安全环境的特点。
答:周边安全环境这里是指国家周边有无危险和受到威胁的情况及条件. 一,我国周边地理环境及其对我国安全的影响:1.与我们有领土接壤又15个国家。
此外还有美国。
2.我国及其周边地区是世界上人口最密集,社会,经济发展最不平衡的地区.3.我国周边地区也是世界上大国最集中的地区.多是军事强国。
4.俄,印度,越南,韩国,日本发生过军事冲突。
5.我国的陆疆边境线很长,2.2万多公里,和周边国家有些领土纠纷.6.中国与8个海上邻国均有海洋争端,总争议面积达150万平方公里. 二,我国周边安全环境面临的主要威胁:1.美国对我国安全环境有综合性影响:由于政治及战略利益的原因,美国对我国安全的威胁应该是综合的,长期的,带有根本性的.2.日本对我国安全的现实和潜在的威胁:从历史的,发展的角度来看,日本对我国安全存在着现实和潜在的威胁,是一个无争的事实.3.印度对我国领土侵犯和威胁:在我们陆邻国家中,历史上从来没有划定边界的国家就是印度.中印边界也是一个最复杂,最难解决的问题.中印边界总长1700公里,总争议面积是125500平方公里,印度占了92000平方公里,占总争议面积的74%.4.周边其他国家与我国领土争议及安全威胁3.如何正确理解“世界大战是可以避免”的论断。
答:Yi:邓小平对时代主题的科学判断:1,世界大战是可以避免的,我们有可能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
2,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
3,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主要矛盾的集中体现。
4,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是指和平与发展代替战争与革命成为当代世界面临的两个重大课题,并不意味着这两个问题已经解决。
Er: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对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新论述:1,和平与发展事关各国人民的福祉,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2,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给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有利条件。
3,新世界大战在可预见的时期内打不起来,争取较长时期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周边环境是可以实现的。
4.谈谈如何加强国家和军队的信息化建设。
答:(1)使信息化理念深入人心(2)加强单兵的信息化意识和信息化头脑(3)强调信息科技对于现代战争的作用(4)加强信息操作技术5.举例说明政治开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
答:政治与国防紧密相关,国家的政治建设,规定着国家防务的性质、任务和建设方向。
国家政治的兴衰决定着国防的兴衰。
良好的政治是固国强兵的根本。
纵观我国数千年的国防史,不难发现,凡是兴盛的时期和朝代,都十分注意实行较为开明的治国之策。
原本西陲小国的秦国,从商鞅变法开始,修政治,明法度,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国防日渐强大,为吞并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大唐初建之时,满目疮痍,百废待兴,正是由于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开明的政治制度,使国家很快从隋末的战争废墟中恢复过来,很快成为国力昌盛、空前统一的大唐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