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苔藓植物有何主要特征(包括生活史过程)?为什么列入高等植物范畴?答:( 1 )苔藓植物的一般特征:①、植物体为小型多细胞绿色植物,生于阴湿环境。
比较高等的类群,植物体有假根和类似茎、叶的分化。
②、配子体产生多细胞的生殖器官,雌性生殖器官称为颈卵器,雄性生殖器官称为精子器。
( 2 )高等植物包括苔藓植物门、蕨类植物门和种子植物门,是进化系统上较为高级的一类植物。
绝大多数陆生,其植物体有根、茎、叶的分化,都有适应陆生环境的维管系统,世代交替明显。
生殖器官是由多细胞构成的。
受精卵形成胚,再长成植物体,所以称为有胚植物。
苔藓植物是一类小型的多细胞绿色植物,多生于阴湿的环境中。
植物体有假根和类似茎、叶的分化,简单的种类呈扁平的叶状体。
植物体的内部构造简单,假根是由单细胞或单列细胞组成。
无中柱,只有在较高等的种类中,有类似输导组织的细胞群.所以把苔藓植物列入高等植物范畴。
2. 苔类与藓类植物的主要区别?3. 蕨类植物包含哪些主要类群,各大类群的主要区别?根据蕨类植物的孢了体(包括根、茎、叶、孢了囊)、配了体、生长习性以及受精作用和生活史特点等特点加以分类。
主要类型根据我国蕨类植物家秦仁吕先生(1978)的意见分松叶蕨亚门、石松亚门、水韭亚门、楔叶亚门(木贼亚门)、真蕨亚门。
检索区别如下:l. 植物体无真根,仅具假根, 2-3 个孢子囊形成聚囊;茎常能进行光合作用。
…………………………………………………………………………………………松叶蕨亚门1.植物体具有真正的根,不形成聚囊。
2茎具有明显的节和节间,常能进行光合作用;叶退化成鳞片状,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孢子具有弹丝……………………………………………………………………楔叶亚门(木贼亚门)2.植物体非上述状,叶绿色,小型叶或大型叶,可进行光合作用,孢子没有弹丝.3.小型叶,幼叶无拳卷现象.4.茎多为二叉分枝,叶小形鳞片状,孢子叶在枝顶端聚集成孢子叶穗,孢子同型或异型,精子具2 条鞭毛………………………………………………………………………………石松亚门4.茎粗壮似块茎,叶长条形似韭菜叶,不形成孢子叶穗,孢子异型,精子具多鞭毛,生长于水湿环境…………………………………………………………………………………水韭亚门水韭亚门3.大型叶,幼叶有拳卷现象,孢子囊在孢子叶有背面或边缘聚集成孢子囊群……………………………………………………………………………………………真蕨亚门5.孢子囊壁多层,由多个原始细胞发育而成………………………………………厚囊蕨纲5.孢子囊壁一层,由一个原始细胞发育而成6.孢子囊柄由多个原始细胞发育而成,孢子同型…………………………原始薄囊蕨纲6.孢子囊柄由一个原始细胞发育而成异型………………………………………薄囊蕨纲4. 举例说明真蕨亚门植物的主要特点(包括生活史过程)?主要特点:1)孢子体发达。
茎除了树蕨外,均为根状茎,有各式中柱。
叶大型,幼叶拳卷状,分化为叶柄和叶片二部分。
叶片为单叶或一至多回羽状分裂或复叶。
2)孢子囊常聚集成孢子囊群生于叶边缘或背面,也有的生于特化了的孢子叶上,孢子同型,一些水生真蕨的孢子囊则生于特化的孢子果内,孢子异型。
3)配子体为心脏形的叶状体,长宽一般不超过1cm,绿色,有假根。
精子器和颈卵器均生于腹面。
5. 裸子植物包括哪些主要类群?各大类群的主要区别?裸子植物门的主要类群裸子植物门主要包括苏铁纲(铁树纲)1科、9 属、110 种;银杏纲1科、1 属、1 种;松柏纲(球果纲)4科、44属、400余种;红豆杉纲(紫衫纲)3科、14属、162种;盖子植物纲(买麻藤纲)(倪藤纲)3科、3属、80种五大类。
检索区别:1.花无假花被;茎的次生木质部无导管,乔木,少灌木2.叶为大型羽状复叶,聚生于茎顶端,茎通常不分枝,雌雄异株……………………苏铁纲2.叶为单叶,不聚生于茎顶端,茎通常具分枝,单性花,雌雄同或异株3.叶扇形,叉状脉,精子具多数纤毛…………………………………………………银杏纲3.叶针、条或鳞形等,无叉状脉;花粉萌发时精子无纤毛4.具球果,大孢子叶鳞片状,种子有翅或无,无假种皮…………………………松柏纲4.不具球果,大孢子叶常特化为珠托或套被,具假种皮………………………红豆杉纲1.花具假花被(盖被);茎的次生木质部具导管,小灌木或亚灌木……………………盖子植物纲松、杉、柏科的比较:6. 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包括松属植物的主要生活史过程)?裸子植物主要特征:1.孢子体特别发达:绝大多数为多年生高大乔木(单轴分枝)根:直根系发达;茎:具次生生长,常具长、短枝之分;2.配子体则越来越简化,完全寄生于孢子体上;以松属为例,雄配子体(1生殖细胞+ 1 管状细胞+ 2 原叶体细胞)雌配子体( 2-7 器+ 较多量的胚乳细胞)3.产生种子, 但种子通常裸露; 尚无真正的花和果实。
有性生殖中出现了种子,种子通常裸露,无封闭的果皮包围;尚无真正的花和果实。
裸子植物的“花”特称为球花,又称孢子叶球,常单性,分别称雄球花和唾球花,或称大、小孢子叶球。
雌雄同株或异珠。
雄球花(小孢了叶球)→ 小苞子叶(一个到多数,上具小孢子囊若干);能育:珠鱗:基部具有裸露的胚珠雌球花(大苞子叶球)→大苞子叶→ (以后发育为种鳞或果鳞)不育:苞鳞4.胚珠裸露, 传粉时花粉直达胚珠;受精过程中形成了花粉管。
5.具多胚现象( 一个雌配子体发育成多个胚的现象)简单多胚现象: 雌配子体上的几个至多个颈卵器中的卵细胞同时受精, 发育成多胚;裂生多胚现象: 雌配子体上一个颈卵器中的卵细胞受精发育过程中, 分裂成多胚(较少见)7. 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包括主要生活史过程)?1、具真正的花,具花萼(K) 、花冠(c) 、雄蕊群(A) 、雌蕊群(G) 的分化在数量、形态、颜色上变化极多,适合虫媒、风媒、鸟媒、水媒等,故适合各种环境。
2、具真正的雌蕊和果实。
( 1 )胚珠包于子房壁内,以避免昆虫咬伤和水分散失;( 2 )果实的色、香、味及果皮上的各种附属物均利于果实的传播。
3、具双受精现象:被子植物特有的有性生殖方式一双受精作用中,受精卵同时产生初生胚乳核对今后种子的正常发育的营养需求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保障功能,保证其后代具更强的生活力。
4、孢子体高度发达和进一步分化。
(1)高大乔木或草本,形态、结构、生活型等变化多端;(2)出现导管、筛管等高效输导系统;(3)叶形变化较大。
5、配子体进一步退化,寄生于孢子体上。
总之,被子植物的产生,使地球上第一次出现了颜色鲜明、类型繁多、花果丰茂的景象,随着被子植物的不断进化,直接或间接促进了以植物生存的动物亦获得相应的发展,促进了生物的进化。
孢子体:有根、茎、叶等器官分化,结构复杂完善,适应性强,在生活周期中占绝大部分时间。
配子体:结构简单,雄配子体仅有2~3个细胞组成(营养细胞、生殖细胞),极度退化;雌配子体有几个细胞组成(助细胞,反足细胞,中央细胞,卵细胞),必须依附在孢子体上,生活时间很短。
双受精:是被子植物生活史上的一大特征,也是被子植物在地球上占优势的主要原因。
被子植物的生活史存在两个基本阶段:一个是二倍体植物阶段,也称为孢子体阶段,这是具根、茎、叶的营养体植株。
这一阶段是从受精卵发育开始,一直延续到花里的雌雄蕊分别形成胚囊母细胞(大孢子母细胞)和花粉母细胞(小孢子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前为止,在整个被子植物的生活周期中,占了绝大部分时间。
这一阶段植物体的各部分细胞染色体数都是二倍的。
孢子体阶段也是植物体的无性阶段,所以也称为无性世代。
另一个是单倍体植物阶段(n),也称为配子体阶段,或有性世代。
这就是由大孢子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后,形成的单核期胚囊(大孢子),和小孢子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后,形成的单核期花粉细胞(小孢子)开始,一直到胚囊发育成含卵细胞的成熟胚囊,和花粉成为含2 个(或3 个)细胞的成熟花粉粒,经萌发形成有两个精子的花粉管,到双受精过程为止。
被子植物的这一阶段占有生活史中的极短时期,而且不能脱离二倍体植物体而生存。
由精、卵融合生成合子,使染色体又恢复到二倍数,生活周期重新进人二倍体阶段,完成一个生活周期。
被植物生活史中的两个阶段,二倍体占整个生活史的优势,单倍体只是附属在二倍体上生存,这是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生活史的共同特点。
但被子植物的配子体比裸子植物的更加简化,而孢子体更为复杂。
二倍体的孢子体阶段(或无性世代)和单倍体的配子体阶段(或有性世代),在生活史中有规律地交替出现的现象,称为世代交替(alternation of generation) 。
被子植物世代交替中出现的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精卵融合),是整个生活史的关键,也是两个世代交替的转折点。
8.现代被子植物主要包括哪些分类系统,克朗奎斯特系统的要点?答:1、恩格勒系统(德国):(1)1897 年提出,多次经修改,赞同假花学说,是分类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自然分类系统。
(2).认为单子叶植物比双子叶植物原始,后被修改。
(3)基本框架:单子叶植物纲被子植物门:离瓣花亚纲(原始花被亚纲)双子叶植物纲合瓣花亚纲(后生花被亚纲)( 4 )赞同假花学说,为现代多数分类学家所否认。
沿用己久,影响极大,缺点明显。
2、克朗奎斯特系统(美国):采用真花学说及单元起源的观点,认为有花植物起源于一类已经灭绝的种子蕨,现代所有生活着的被子植物各亚纲都不可能是从现存的其他亚纲的植物进化来的;木兰亚纲是有花植物基础的复合群;木兰目是被子植物的原始类型;柔荑花序类各目起源于古代的金缕梅目;单子叶植物来源于类似现代睡莲目的祖先,并认为泽泻亚纲是百合亚纲进化线上近基部的一个侧枝。
这个系统采用塔赫他间系统打破双子叶植物纲分成离瓣花亚纲和合瓣花亚纲这一传统概念的观点,简化了塔赫他间系统,取消了“超目"一级分类单元,因而使这个系统显得更为合理,科的数目及范围也比塔赫他间的410 科少,比较适中。
(1)赞同真花学说(1968 发表,几经修改);(2)认为双子叶植物向单子叶植物进化;(3)基本框架:木兰亚纲:木兰目、樟目、毛茛目等8 目双子叶植物纲(木兰纲)6 亚纲、64 目、318 科、约16.5种金缕梅亚纲:金缕梅目、山毛榉目、杨梅目、杜仲目等11目石竹亚纲:石竹目、蓼目、兰雪目3目蔷薇亚纲:蔷薇目、豆目等1 8 目五桠果亚纲:山茶目、杨柳目、锦菊亚纲:菊目、茜草目、桔梗目等11目葵目等13 目被子植物门(1981 年)泽泻目、水鳖目等4目槟榔亚纲:槟榔目、天南星目等4目单子叶植物纲(百合纲)5 亚纲、19 目、65 科、约5万种鸭趾草亚纲:灯心草目、谷精草目、鸭趾草目等7 目姜亚纲:凤梨目、姜目2 目百合亚纲:兰目、百合目2 目(4)总体安排较为合理,科的熟练及范围较为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