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章 探索人居环境科学的缘由

第一章 探索人居环境科学的缘由

关注于人类生态学的领域:研究人与环境的关系, 揭示现代城市成长和变化的动力。《进化中的城市》 (1915)
盖迪斯对规划的贡献就是牢固地把规划建立在研 究客观现实的基础之上,即周密分析地域环境的潜 力和限度对于居住地布局形式与地方经济体系的影 响关系。
盖迪斯提出:工业的集聚和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 已经造成了一些地区的城市发展的显著集中。在这 些地区,城市向郊外的扩展已属必然,并形成了使 城市结合成巨大城市集聚区或者形成组合城市这样 一种趋势。在这样的条件下,原来局限于城市内部 空间布局的城市规划应当成为城市地区的规划,即 将把城市和乡村的规划纳入到同一的体系之中,使 规划包括若干个城市和它们四周的影响范围。
2.道氏学说简介
道氏提出应当“为生长做规划”。他呼吁,应该把包 括乡村、城镇、城市等在内的所有人类居住区作为一 个整体,进行广义的系统研究。他为人类聚居归纳为 三种基本形态:园形、规则线形和不规则线形。“园” 者类同于我们块状的城市平面;“规则线形”类似于 带状城市平面;“不规则线形”是依山沿水体布置的 城市平面。他认为这三种形态可以变形出十二种不同 的形态。但是道氏认为只有“动态城市结构”模式才 能让城市能沿预先确定的轴自由延伸,这样城市的中 心区扩展就不会同其余部分发生矛盾。他说这个轴可 能是海岸线,可能是江河,也可能是主要交通干道的 “呈条形的网状结构。”他认为城市扩容发展决不是 “摊大饼似地覆盖整个城市建成区”。道氏提出,协 调经济、社会、政治、技术、文化五种力量可以建设 成理想的“安托邦”(Utopia)城市。
第一章 探索人居环境科学的缘由与过程
学习城市规划理论的探索过程,从而理解 “人类聚居学”的主要内容。
§1 对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的探索 国内"人居环境科学"研究的创始人,吴先生
认为,当今科学的发展需要"大科学",人居 环境包括建筑、城镇、区域等,是一个"复 杂巨系统",在它的发展过程中,面对错综 复杂的自然与社会问题,需要借助复杂性科 学的方法论,通过多学科的交叉从整体上予 以探索和解决。
1.霍华德的主要理论内容
1.霍华德的主要理论内容
总结 霍华德的理论比傅立叶、欧文等人的空
想前进了一步。他把城市当作一个整体 来研究,联系城乡的关系,提出了适应 现代工业的城市规划问题,对人口密度、 城市经济、城市绿化等重要问题都提出 了见解,是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建立的 里程碑。
2.盖迪斯的主要理论内容
1.霍华德的主要理论内容
城-乡一体:将城乡联姻形成 第三块磁铁,目的是将乡村的 优美和城市的优点结合在一起; 一个人口密集的中心,被外围 更大面积的农业区域所包围和 限定,使农民能很方便地进入 城市市场,而城市居民则能很 方便地获得田园之乐。这不是 在乡野中的一个镇,更不是一 个花园郊区(Garden Suburb), 而是一个城乡紧密联系在一起 的有机体,一个永久的婚姻。
1.霍华德的主要理论内容
城市的“磁性” 霍华德认为,城市环境的恶化是由城市膨胀引起
的,城市无限扩展和土地投机是引起城市灾难的根源。 他建议限制城市的自发膨胀,并使城市土地属于城市 的统一机构;城市人口过于集中是由于城市具有吸引 人口聚集的“磁性”,如果能控制和有意识地移植城 市的“磁性”,城市便不会盲目膨胀。下图是他关于 三种“磁力”的图解,图中列出了城市和农村生活的 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并论证了一种“城市——乡村” 结合的形式,即田园城市,它兼有城、乡的有利条件 而没有两者的不利条件。
教学提纲
§2 从霍华德、盖迪斯到芒福德——近代 城市史理论的丰富遗产
霍华德、盖迪斯、芒福德的主要理论内 容
1.霍华德的主要理论内容 2.盖迪斯的主要理论内容 3.芒福德的主要理论内容
1.霍华德的主要理论内容
在19世纪中期以后的种种改革思想和实践的影响下, 1898年英国人霍华德(Ebenezer Howard)发表了他 的著作《明天:通往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 (《Tomorrow:a Peaceful Path towards Real Reform》)(再版时以《明天的田园城市》为题), 提出了田园城市(Garden City)的理论。这是城市规 划史上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它的许多内容至今仍具有 现实意义。霍华德后来确定的田园城市概念为:田园 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 模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 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 有,由委员会受托管理。田园城市的主要内容有:
1.霍华德的主要理论内容
田园城市包括城市和乡村两个部分。 城市人口规模限制为3万人,占地 1000英亩,外围有5000英亩农业用 地作为永久性绿地。城市由一系列 同心圆组成,6条大道由圆心放射出 去。城市中心是公园,围绕在公园 四周布置大型公共建筑,其中包括 市政府、音乐厅、剧院、图书馆、 博物馆、画廊和医院等,它们的外 围又是一圈公园,公园外圈一些商 业用房,居住区位于中间地带,环 状林荫道从其间穿过,大道当中布 置了学校,儿童游戏场和教堂,城 市外环布置了工厂、仓库、市场等 工业用地,最外围是永久性农业用 地。
§3 道萨迪亚斯的“人类聚居学” 1.对道氏学说的认识 2.道氏学类聚居学”是希腊建筑师道萨迪亚斯 (C.A.Doxiadig)于20世纪中叶提出来的。道氏 1913年出生于保加利亚,自1950年创办“雅典 人类聚居学研究中心”,直至1975年逝世,一 直致力于“人类聚居学”思想体系的构建工作, 在国际城市规划和城市科学研究领域有着很重 要的影响。道氏把日趋恶劣的城市环境称之为 “城市恶梦”,他断定“人类聚居正在走向灾 难”。
3.芒福德的主要理论内容
芒福德(1895—1990)的区域思想 主要著作《城市的文化》(1938)《城市发展史》(1961) a.生态学区域论:深受盖迪斯的影响,继承了盖迪斯生态
学区域论的观点,强调把区域作为规划分析的主要单元, 在地区生态极限内建立若干独立自存又互相联系的、密度 适中的社区,使其构成网络结构体系。 b.城市—区域研究:芒福德倡导城市—区域研究,提出从 城市之外更为广阔的地域来研究城市问题。他认为“区域 是一个整体,而城市是它其中的一部分”,“真正成功的 城市规划必须是区域规划”,“区域规划的第一不同要素 需要包括城市、村庄及永久农业地区,作为区域综合体的 组成部分”。 c.区域整体观:芒福德还对城市密集地区进一步提倡区域 整体观,主张大中小城市的结合,城市和乡村的结合,人 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结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