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表现

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表现


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变化原理
• 1.坏死型 表现为宽大而增宽的Q波或QS波,以 及对应导联的镜像改变。系心肌缺血极为严重 而产生坏死,不能除极。初始0.03~0.04S的Q 波。坏死型的心电图改变,一般不再恢复正常。 其形态表现为:QS波形、QR或Qr波形、正常 的q波消失、QRS波幅的正常顺序变为异常等
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演变
• 急性期充分发展相(相当于急性期) 梗死数小时至数周,反 映的是以梗死部位心肌早期损伤为主的病理改变,部分可发 展到以缺血和坏死为主的病理状态。 • 心电图特点 • 1.出现病理性Q波、QS波或QR波; • 2.ST段和逐渐倒置对称的T波呈现上凸形曲线; • 3.T波呈对称性倒置。
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表现
概述
• 心肌梗死是因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所致 的部分心肌坏死。在临床上表现为胸痛、 急性循环功能障碍,以及反映心肌急性损 伤.缺血和坏死的一系列具有特殊性的心 电图改变。心肌梗死发生后,先产生心肌 缺血,继而心肌损伤,最后发生心肌坏死。
心肌梗死的种类
• 心肌梗死按病变范围不同,分为透壁性.心内膜下和室壁内心肌梗死 三种。 • 其中绝大多数发生于左心室,发生于右室或心房者少见。 • 目前从临床治疗的角度将心肌梗死分为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 (STEMI)和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NSTEMI)。 • 按病变发展过程,分为四期:即早期(超急性期).急性期.、近期 (亚急性期)和陈旧期(慢性稳定期); • 按病变发生部位分为左室前壁、.下壁.、后壁.、右室和.心房心肌梗 死。左室前壁心肌梗死又可分为广泛前壁、.前间壁.、高位间壁.、前 侧壁、心尖部.、高侧壁心肌梗死。通常将心肌梗死定性诊断分为急 性心肌梗死、.亚急性心肌梗死及陈旧性心肌梗死。
前间壁心肌梗死
前壁心肌梗死
前壁心肌梗死发展到前侧壁
广泛前壁心肌梗死
正后壁心肌梗死(1)
正后壁心肌梗死(2)
(二)下壁(隔面)心肌梗死
• 指左室游离壁面向膈面肌部的梗死,特 征性心电图改变 • 出现在Ⅱ.Ⅲ.aVF导联)。
下壁心肌梗死
第二节 陈旧性心肌梗死
• 心肌梗死后数月至数年,称为陈旧性心 急梗死,相当干心肌梗死第四期—慢性 稳定期。
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变化原理
• 2.损伤型 表现为ST段抬高或和其后高耸的T波呈单向曲线。其ST段 抬高的形态可表现为:弓背向上型、平顶型、墓碑型、J波型等,系 心肌进一步损伤,产生舒张期“损伤电流”. “收缩期损伤电流”或 “除极波受阻”所致。舒张期损伤电流是舒张期极化不足产生的; 收缩期损伤电流是心肌损伤后,受损心肌在除极完毕尚未恢复极化 状态之前而发生的除极不全,心肌激动时细胞膜外继续附有一层阳 离子,健康部位心肌除极后细胞膜外附有一层阴离子,损伤心肌与 邻近的健康心肌之间,形成电位差,因而产生自受损部位流向健康 部位的电流;除极波受阻是指一部分心肌发生损伤后,正常心肌与 损伤心肌的交界处可能产生传导阻滞,阻止了除极波进入损伤的心 肌内,因而损伤心肌在正常心肌除极完毕时仍保持部分极化状态, 使除极时损伤心肌与正常心肌之间形成电位差。ST向量朝向梗死区, 与初始0.03~0.04S QRS向量改变正相反,表现为在Q波的导联上ST 段升高
急性心肌梗死三大心电图表现
• 1.在面向心肌使死部位的导联上出现异常Q波(Q 波宽度≥0.045s,Q波深度之同导联1/4R)。 • 2.在相应的导联上出现ST段显著抬高,T波直立 和ST段融合成“单向曲线”。 • 3.在有Q波的导联上,T波从高耸直立转为对称性 倒置,在其对应的导联上则呈镜像改变。
心内膜下心肌梗死心电图表现
• 心内膜下梗死心电图表现为对称倒置 的T波和ST段压低,可无Q波,但ST一 T演变符合心肌梗死特点。
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演变
• (一)早期超急性相(相当于超急性期) 梗死后十 分钟至数小时,反映的是一种危急的电生理改变 和临床状态。此期很易并发心室颤动。心电图特 点为(图11-6): • 1.急性损伤性传导阻滞,表现为室壁激动时间延 长,多>0.045s; • 2.巨大高耸的T波; • 3.ST段抬高,与T 波融合,呈单向曲线,不出现 异常Q波。
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变化原理
• 3.缺血型表现 心肌缺血早期T波振幅逐渐增大,随 着缺血进一步加重,T波振幅逐渐减小。通常缺血 最早出现于心内膜下心肌层,因而面向缺血区域的 导联T波高耸直立(通常称为超急性期),对应导 联T波倒置。穿壁性心肌缺血,心室复极方向由对 侧健康心肌指向缺血心肌,在缺血区的导联上T波 倒置进一步加深。在缺血性T波变化的同时,Q-T间 期开始是缩短,继而Q-T间期延长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心电图对心肌梗死诊断的价值
• 心电图对心肌梗死具有特殊的诊断价值。 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阳性率约为80%。 因此,如能及时对病人进行心电图检查, 则绝大多数病人可以确诊,这对病人的治 疗、.观察病情演变.、发现并发的心律失常 及估计预后,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急性心肌梗死
•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突然闭塞, 使依靠这支冠状动脉供血的心肌得不到 血液供应而受损.坏死。心电图上有特征 性改变,这些变化视缺血、.损伤与坏死 的范围和程度而异。
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演变
• (三)后期稳定相(相当于亚急性期) 即急性期充 分发展相后数周至数月。心电图特点为: • 1.ST段逐渐回到等电位线上; • 2.T波倒置进行性变浅,甚至恢复至正常直立的图 形,或表现为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图形; • 3.R波振幅下降; • 4.病理性Q波。
心肌梗死的定位诊断
(一)前壁心肌梗死
• 1.前间壁心肌梗死 特征性心电图改变出现在V1~V3及V’2 (V2导联的上一肋间导联)导联。 • 2.正前壁(局限性前壁)心肌梗死特征性心电图改变出现 在V3~V5导联。 • 3.广泛前壁心肌梗死 特征性心电图改变出现在V1~V6导 联及Ⅰ.aVL.V’2导联。 • 4心尖部心肌梗死 特征性心电图改变出现在Ⅱ、Ⅲ、 aVF和V5~V6导联。 • 5.高.侧壁心肌梗死 特征性心电图改变出现在Ⅰ.aVL导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