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东莞市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工作情况

东莞市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工作情况

⏹⏹市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工作情况近来年,市委、市政府一直在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尤其重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结合市产业发展实际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市选择确定了高端新型电子信息、太阳能光伏、半导体照明(LED)、电动汽车、生物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海洋等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并明确将电动汽车、半导体照明(LED)、高端新型电子信息和太阳能光伏产业作为市近期重点突破发展的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总的来说,市委、市政府及市有关部门都高度重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全力推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核心产业链的建设,并取得了一定成效,2010年,市生产总值达4246.25亿元,较上年增长10.3%;来源于的财政收入785.10亿元,比上年增长25.1%。

目前,市有335家经认定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工业总产值1240亿元;共组建了10个公共科技创新平台、11个行业技术创新平台、43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0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2010年全市专利申请量21654件,同比增长13.3%,专利授权量20397件,同比增长57.9%,专利申请和授权量继续在全省排第二位。

目前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已具有一定的基础,在电子信息产业方面,市电子信息产业产值规模在国城市中位居前列,2010年市电子信息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179.92亿元,同比增长22.8%,比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速高3.6个百分点,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

在太阳能光伏产业方面,市目前有近200家企业涉足太阳能光电领域,目前已拥有宏威、南玻光伏、信义玻璃、志成冠军、五星太阳能等产业链龙头企业。

在全国所有城市中,是唯一具有完整的薄膜太阳能光伏闭环产业链的城市,尤其是在薄膜太阳能电池的装备及上、下游相关产品的生产与研发领域,已拥有一批具有核心技术、实力较强的龙头企业。

在LED产业方面,截止2010年底,我市LED产业链已较为齐全,共有从事LED照明技术及产品研发、生产及应用的企业超过110家,年产值约80亿元,比去年增长60%。

在电动汽车产业方面,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尤其是动力电池产业已初步具备一定的基础和规模,拥有多家锂离子动力电池生产领军企业,产品涵盖镍氢、镍镉、液态锂离子电池以及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等,并拥有一大批电池材料相关生产企业,基本形成了一条龙相配套的动力电池产业链;通过产学研合作引进了一批与电动汽车产业相关的科技资源,拥有一批与电动汽车产业相关的企业资源,发展电动汽车产业资源比较丰富。

一、主要工作措施(一)健全工作机制。

为加强对市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组织领导和政策协调,2010年5月,市政府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分管的市领导任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构成的市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并制定了《市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主要职责及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以进一步明确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

同时,市政府分别成立了市推动电动汽车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和市推进LED产业发展及应用示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细化工作机制,推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另外,为保障我市薄膜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市政府还专门成立了由邓志广副市长担任召集人的“薄膜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联席会议制度”,大力加强和推进薄膜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建设。

(二)加强产业规划。

在市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组织市相关部门加快编制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及其子规划,提出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勾勒出“十二五”时期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技术路线和产业空间格局,明确发展策略、重点领域和主要任务,科学引导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三)完善政策体系。

目前,市已制定出台了《市发展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业行动计划》(2010-2012年)、《市推动电动汽车关键技术及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市推进LED 产业发展与应用示工作实施方案》、《市促进LED产业发展及应用示的若干规定》、《薄膜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发展规划》、《市太阳能光伏产业政策及基地建设规划工作手册》(2010-2012年)、《市促进薄膜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财政扶持实施细则(试行)》等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和规划,明确提出在产业科技创新、产品检测、应用示、重大产业化项目、人才引进、政府采购等方面,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给予大力倾斜。

(四)加大投入力度。

市委、市政府决定成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由市财政每年安排20亿元,连续5年安排100亿元继续实施“科技”工程,支持科技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不断优化科技工程的政策体系,强化资金的集中统筹使用,突出对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的支持。

(五)突出重点项目。

一是大力推动基地建设。

加快建设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省LED产业基地,并推动薄膜太阳能光伏基地和物联网产业基地入选省第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通过省市共建的方式,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上下形成合力,加快整合产业资源,争取在重点领域率先突破,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约集聚发展。

同时,积极推进宏威1500兆瓦硅薄膜太阳能电池项目、南玻晶硅太阳能电池增资扩产项目、易事特逆变器项目等重点项目的建设,以点带面,加快基地建设步伐。

二是加强项目支持。

在高端新型电子产业方面,组织市企业申报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业项目,成功推荐我市有5家企业的项目列入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高端新型电子信息项目竞争性分配扶持项目及基地计划,获得扶持资金5000万元,涉及总投资5.15亿元。

在半导体照明(LED)产业方面,在市重大科技专项、粤港招标项目、企业研发投入资助等科技计划项目中,重点向LED产业项目倾斜,重点支持LED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抢占行业技术制高点,鼓励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关键技术和标准。

近3年,市LED龙头企业先后承担了国家863计划、省重大科技专项、粤港招标专项等重大科技计划项目12项。

其中在中,市共4个项目获得立项,共获资助6600万元。

在电动汽车产业方面,积极推动电动汽车生产项目可优先列入市级重点项目计划,优先向省申报列入省级重点项目计划,并积极组织了市新能源汽车示应用项目、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及其管理系统研发和产业化项目、混合动力消防车研发及产业化项目、新型轻量化纯电动汽车整车车型开发平台项目、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及其管理系统的研发及产业化项目等5个项目申报2011年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资金扶持,并积极组织企业参加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与应用工作会议并在会上参展。

在太阳能光伏产业方面,市认真组织企业申报省第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太阳能光伏产业项目,其中,宏威数码机械的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成套生产设备产业化项目、易事特电源股份的分布式发电电气设备与系统集成制造项目分别获得4000万元和3000万元的专项资金扶持。

三是积极培育骨干企业。

2010年,生益科技股份、宏威数码机械2家公司获认定为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骨干企业和市太平洋计算机科技等8家企业获认定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骨干培育企业。

今年我市继续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骨干企业认定工作,发挥骨干企业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引领示带动作用。

(六)重视推广应用。

一是实施了一批LED示工程。

积极争取在新建主干道、高速公路部分路段推广LED路灯。

截止目前,市已在石龙、石排、石碣、中堂、万江、东城、常平等镇街和东江大堤、莞深高速部分路段应用推广LED 路灯2.8万盏。

从目前测试的结果来看,示工程的路灯性能较为稳定,照度达到国家城市道路设计标准中的1级公路要求,比传统高压钠灯节电约50%以上,节能减排效果明显。

二是探索了一些推广模式。

为了适应不同业主单位的要求,市在LED照明产品推广模式方面也不断创新和摸索。

比如在东城区的示工程成功采用了财政全额投入模式,在石排镇采用了买方信贷支付模式,在万江区则采用了合同能源管理(EMC)模式。

根据2010年9月市政府与省科技厅签署了《省市共建绿色照明示城市框架协议》,2年将在大朗镇等省绿色照明示城市示项目中,将引入供应链管理,以“供应链”+“合同能源管理(EMC)”模式推广3 万盏LED 路灯。

多种推广模式的成功应用为各示单位提供了更灵活的建设方案。

(七)狠抓招商引资。

加强市镇联合招商,通过瞄准项目,进行上门招商、专业队招商,充分发挥松山湖、虎门港、生态园等三大园区平台的作用,吸引大项目落户。

重点围绕世界500强企业、国有大企业、国知名省优质的民营企业、拟上市企业的募投项目以及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产业化项目开展招商活动。

在新兴产业重点发展领域中每个产业选择2-3 家龙头企业,通过他们的引导和帮助,依托上下产业链优势,进行重点产业链招商。

二、下一步工作思路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市将坚持做到市场主导和政府促进相结合、现有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结合、加强对外合作与扶持本市企业成长相结合、规划引导与多方引导相结合,积极推进示应用,大力发展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加快培育领军企业,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构建完善的人才、技术、政策、资金、组织等支撑体系,努力使战略性新兴产业尽快成为市的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实现市产业和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一)完善扶持政策。

下来,市还将制定出台《市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规划》、《市薄膜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规划》、《市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0-2020年)》、《市促进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财政扶持实施细则》等扶持政策,不断完善、丰富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为培育发展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二)加快项目建设。

把重大项目列入政府重要议程,强化层级互动,集中力量保障重大项目依法依规推进建设。

继续抓好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建设,加大对我市获认定的物联网、太阳能光伏2个产业基地的培育和扶持力度,以“省市共建”的方式,从资金、政策、机制各方面全方位支持,研发、示、产业化全程推动,引导战略性新兴企业、项目、技术、资金和人才等资源向基地加速集中集聚,促进产业基地发展。

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骨干企业。

加强对骨干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优先推荐战略性新兴产业骨干企业申报国家、省、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已认定骨干企业开展重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开发。

加快新兴产业培育,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注重引进人才。

重点引进创新科研团队和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计划用10年时间,引进50个居国际国先进水平的创新科技团队,100名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分别给予最高1000万元和500万元的资助。

重点建设博士后工作站和基地,争取5年新增20个博士后工作站(分站),对新设立的博士后工作站一次性给予100万元的资助,对新设立的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一次性给予20万元的资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