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把栏杆拍遍(中职)

把栏杆拍遍(中职)


水调歌头
带湖吾甚爱,千丈翠奁开。先生杖
屦无事,一日走千回。凡我同盟鸥 鹭,今日既盟之后,来往莫相猜。 白鹤在何处,尝试与偕来。 破青萍,排翠藻,立苍苔。窥鱼笑 汝痴计,不解举吾杯。废沼荒丘畴 昔,明月清风此夜,人世几欢哀。 东岸绿阴少,杨柳更须栽。
《丑奴儿》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 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 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宋美 莫芹 随悲 鸿黍 雁, 南冀 飞南
坡铁 高板 唱铜 大琶 江, 东继 去东

辛弃疾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 , 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 , 雨打风吹去。斜 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 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 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析:本题考查重点语句的理解。结合下文,揭示出比 喻的含义即可答出本题。)
2.文章第五段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简 要分析。(6分)
对比或衬托。此段对比衬托有三处:一是《破 阵子》可与岳飞的《满江红》相媲美;二是杜 甫王昌龄等人的作品,只是旁观式的想像和描 述,而辛弃疾是对自己参战经历的记述;三是 用屈原和共工衬托辛弃疾的悲愤之情。(解析:
1、《水龙吟》的原文是“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为什么不用“把 吴钩看了”为题,而用“把栏杆拍遍”呢? “把吴钩看了”突出其勇武和复国之志,突出他是一位英雄,但是从文中 看辛弃疾不是这么简单的,他更是一位没有用武之地而情感非常复杂的英 雄。 2、“把栏杆拍遍”又有怎样的内涵? “栏杆拍遍”的典故:宋代王辟之在《渑水燕谈录》中记载,一个看不惯 丑恶世相的刘孟节, 常常凭栏静立,怀想世事,唏嘘独语,或以手拍栏杆。尝 有诗曰:读书误我四十年,几回醉把栏杆拍。所以,“栏杆拍遍”往往表示借 拍打栏杆来发泄心中说不出来的抑郁苦闷之气。 作者读懂了这位爱国词人在痛拍栏杆时一定想起了当年的拍刀催马,驰骋 沙场的英雄气势。而如今自己被迫脱离政治,只许旁观,不得插手,更不 得插嘴。空有一身力,空有一腔志,空有一颗爱国心,又能向何处使呢? 惟有痛拍栏杆,把栏杆拍遍,才能发泄出郁积已久的悲愤之心。所以,我 们今天读其词,总能清清楚楚地听到一个爱国臣子一遍遍地哭诉,一次次 地表白,总忘不了他在夕阳中扶栏眺望,望眼欲穿的形象。

1.文中写了辛弃疾的几重身份?又是写哪 些事展示他的这几重身份的?

武 人
孔武高大、苦修剑法、 组建义军、单骑追凶、 擒杀叛将
失去了 钢刀利剑

政 爱国热情、认真执著、积极收复 人 失地、献计献策、组建军队 词 人
用词抒写自己的壮志 以及失意的苦闷
时废时用 壮志难酬 文人中的 惟一性 历史上的 独特地位
炽热的爱国心烧得他浑身发热,干练的施政
作风让朝廷对他是时用时废。 他有一块心病:金瓯缺,月未圆,山河碎, 心不安。 他只能嘲弄自己的姓氏,感叹自己政治的 失意。 修建别墅,咀嚼自己的寂寞。
朗诵并赏析《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 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 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 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 后名。可怜白发生!
4.辛弃疾这个人,词人本色是武人,武人 本色是政人。



对待政治,他不像陶渊明那样浅尝辄止;也不像白居 易那样亦政亦文。对国家民族他有一颗火热的心;他 亲自组练过军队,上书过《美芹十论》这样著名的治 国方略。他是贾谊、诸葛亮、范仲淹一类的时刻忧心 如焚的政治家。 有人说他是豪放派,继承了苏东坡,但他比苏多了民 族仇、复国志的词魂,多了胡尘飞、金戈鸣的词威。 他的词合乎历史潮流的感悟,是正义的化身。 有人说辛词其实也是婉约派,多情细腻处不亚于柳永、 李清照。而辛词中的婉约言愁之笔,于淡淡的艺术美 感中,却含有深沉的政治与生活哲理。
对比四:是将辛弃疾的婉约词与柳永、李清 照的婉约词作比较 作者认为“柳、李的多情多愁仅止于‘执手 相看泪眼’、‘梧桐更兼细雨’,而辛词中 的婉约言愁之笔于淡淡的艺术美感中,却含 有深沉的政治与生活哲理”。这些都是很有 见地的精辟之语。
1.“南归之后,他手里立即失去了钢刀利剑, 就只剩下一支羊毫软笔。”结合上下文,说说 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4分) 辛弃疾归宋后,由于赵宋王朝主和苟安,他不 被重用,反而被剥夺了抗金的权力,因而只能 借填词作赋来表达报国之志和爱国之心。(解
鉴赏能力。结合全文五处“拍栏杆”的描述和文章里 对辛弃疾的分析评价得出结论。评分要求:两层含义, 每层2分。)
4.纵观全文,作者认为辛弃疾的词有哪些 特点?请简要概括。(6分)
第一,辛词给人一种凛然杀气和磅礴之势;(气势) 第二,辛词充满金戈之声,仿佛是一部军事词典;(内 容) 第三,辛词表现了渴望杀敌和呼喊、报国无门的叹息和 无可奈何的自嘲。(内容) 第四,辛词是血与泪的汇集,是爱国臣子的哭诉表白; (内容) 第五,辛词表现了辛弃疾作为一个亡国浪子的悲愤之情; (情感)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和概括能力。应结合文中的分析 评论作答。)
对比三:是将辛弃疾的豪放与苏轼的豪放做比较。
苏辛都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因此文学史上是将“苏辛”并 称的,但作者却在同中见出异来,他认为:“苏的豪放仅止 于‘大江东去’,山水之阔。”因为“苏正当北宋太平盛世, 还没有民族仇、复国来炼其词魂,也没有胡尘飞、金戈鸣来 壮其词威”。而“真正的诗人只有被政治大事(包括社会、 民族、军事等矛盾)所挤压、扭曲、拧绞、烧炼、锤打时才 可能得到合乎历史潮流的感悟,才可能成为正义的化身。诗 歌,也只有在政治之风的鼓荡下,才可能飞翔、才能燃烧、 才能炸响、才能振聋发聩”,而辛词正是这样的词。

问题探究
1.辛弃疾南归后为什么“只能笔走龙蛇,泪洒宣纸,为历史留 下一声声悲壮的呼喊、遗憾的叹息和无奈的自嘲”? “南归之后,他手里立即失去了钢刀利剑,就只剩下一支羊 毫软笔,他也再没有机会奔走沙场,血溅战袍……” 2.为什么说“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而是用刀和剑刻成 的 ;不是用墨来写,而是蘸着血和泪涂抹而成的 ?” (1)“时隔千年,当今天我们重读他的作品时,仍感到 一种凛然杀气和磅礴之势。” (2)“他本来是以身许国,准备血洒大漠、马革裹尸的。 但是南渡后他被迫脱离战场,再无用武之地。像屈原那样 仰问苍天,像共工那样怒撞不周,他临江水,望长安,登 危楼,拍栏杆,只能热泪横流。” (3)“我们今天读其词,总是清清楚楚地听到一个爱国 臣子,一遍遍地哭诉,一次次地表白。总忘不了他那在夕 阳中扶栏远眺、望眼欲穿的形象。”
2.文章中哪些句子展现了他在文人中的惟 一性和历史上的独特地位?
应该说,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而是
用刀和剑刻成的。(第4节) 辛词比其它文人更深一层的不同,是他的 词不是用墨来写,而是蘸着血和泪涂抹而 成的。(第7节) 辛弃疾这个人,词人本色是武人,武人本 色是政人。(第15节)
3.辛词比其它文人更深一层的不同,是他的词 不是用墨来写,而是蘸着血和泪涂抹而成的。

对比一:辛弃疾与岳飞、杜甫、卢纶等对 比
作者认为只有《满江红》可以与之媲美, 杜甫的“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卢纶 的“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作者认为 “这些都是旁观式的想象、抒发和描述”, 从而突出了辛词的“凛然杀气和磅礴之势”。
对比二:是将辛弃疾与陶渊明、白居易的从政 经历对比
作者认为辛弃疾“对待政治”,“不像陶渊 明那样浅尝辄止,便再不染政;也不像白居 易那样长期在任,亦政亦文 ”。因为“对国 家民族他有一颗放不下、关不住、比天大、 比火热的心;他有一身早练就、憋不住、使 不完的劲”,“他不计较‘五斗米折腰’, 也不怕谗言倾盆。所以随时局起伏,他就大 忙大闲,大起大落,大进大退”。
5.文章最后一节说“……最贴切的题目就是‘把栏杆 拍遍’”,为什么非用这个题目不可?你能设想一下, 辛弃疾拍栏杆时的内心情感吗?
“栏杆拍遍”往往表示借拍打栏杆来发泄心中 说不出来的抑郁苦闷之气。词人在痛拍栏杆时 一定想起了当年的拍刀催马,驰骋沙场的英雄 之势。而如今自己被迫脱离政治,只许旁观, 不得插手,更不得插嘴。空有一身力,空有一 腔爱国热血,又能向何处使呢?唯有痛拍栏杆, 把栏杆拍遍,才能发泄出郁积已久的悲愤之心。 也许那时辛弃疾的内心充斥着不满、愤懑、焦 虑、懊恼、无奈、等待、企盼……
典故介绍
一个叫刘孟节的人, “与世相龃龉”, 他常常凭栏静立,怀想世事,唏嘘独语, 或以手拍栏杆。尝有诗日:“读书误我四 十年,几回醉把栏杆拍”。 ——宋代王辟之《渑水燕谈录》
“栏杆拍遍”往往表示借拍打栏杆 来发泄心中说不出来的抑郁苦闷之气
本题考查表达技巧的鉴赏。分析段内的层次,抓住联想到的 其他历史人物来思考作答。评分要求:答出“对比或衬托” 得2分,后面的三条答出两条即可得4分。)
3 .文章题目是“把栏杆拍遍”,文中也多
次写到拍栏杆,请简述辛弃疾“拍栏杆” 的含义。(4分)
“拍栏杆”是一个极具包蕴性的动作。 一方面表现他渴望率兵过江、收复失 地的决心;一方面表现他报国无门、 不被重用的愤慨。(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
3.从文章所引用的词中,看出辛弃疾得的是什么心病? “他只有一块心病,金瓯缺,月未圆,山河碎,心不 安。”
4.辛弃疾为何不为朝挺喜欢?
“他因爱国而生怨,因尽责而招灾” ——(1)他太 爱国,爱百姓,爱朝廷;(2)不停地上书,时刻准 备上战场;(3)他更是一个工作狂。 5.总的说来,是哪些因素促使辛弃疾成为一代爱国词人的? 总括起来看,宋朝特定的历史背景和个人特殊的人生历 程,再加上才能和思想,成就了一个千古爱国词人—— 辛弃疾。
摸鱼儿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 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 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 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 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 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 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