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物资源学教学大纲

生物资源学教学大纲

《生物资源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TT2018-330课程名称:生物资源学总学时数:36学分:2学分一、说明(一)《生物资源学》课程的性质:《生物资源学》是生物技术专业生物资源利用方向的专业拓展课程。

本课程是介绍人类对生物资源的认识及其开发利用的理论和方法。

生物资源是生物圈中对人类具有一定价值的生物以及由它们组成的生物群落,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

(二)教材及授课对象:教材:《生物资源学导论》(第一版)编者:陈集双,欧江涛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

授课对象:生物技术专业(三)《生物资源学》的课程目标(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应获得以下知识和能力:1.掌握生物资源的概念及其多样性;2.理解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的原则;3.了解生物资源上的研究与开发。

4.初步具备辨证地观察、分析和解决生物资源有关问题的能力;该课程充分体现专业选修课的基础性和通用性。

并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对内容作适当取舍或补充。

该课程内容相对复杂,一部分较难懂,要求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四)《生物资源学导论》课程授课计划(包括学时分配):本课程讲授总学时为36学时。

(五)教学建议:明确教学目的,理论联系实际,循序渐进,打好基础并注重综合提高,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科研思维能力,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启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除用常规的教学方式以外,对部分章节引入多媒体教学。

课堂教学采取启发式、探究式的方法。

(六)考核要求:本大纲根据《生物资源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按照本学科的理论知识体系,提出考核的内容和考核要求。

考核要求分三个层次:了解、理解和掌握。

采用期末考核与平时成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

按平时占30%(包括学习态度和平时作业等),期终成绩占70%。

试卷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利用试题库对学生进行考试。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主要教学目标:掌握生物资源和生物资源学的概念;掌握生物资源的属性;了解生物资源学的发展概况。

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板书及与多媒体课件相结合,课堂上师生互动,采用启发式和提问式的教学方式,并且课堂上学习的表现记入学生的平时成绩。

教学重点及难点:生物资源和生物资源学的概念;生物资源的属性。

第一节生物资源与生物资源学一、生物资源二、生物资源学第二节生物资源的属性一、生物资源的物质属性二、生物资源的生命属性三、生物资源的生态属性四、生物资源的经济属性第三节生物资源学的发展概况一、国内外生物资源学学科发展现状二、生物资源学的发展机遇第二章生物质资源主要教学目标:了解生物活性物质及其代谢;了解生物活性物质的种类;掌握动物源生物质;掌握微生物源生物质;了解几丁质;理解生物质能的定义;掌握生物质直接燃烧和固体燃料;掌握生物质液体燃料及相关资源;掌握生物质气化和沼气资源;了解纸浆与包装材料;掌握天然纤维复合材料;了解生物炭和活性炭;掌握生物基矿物质。

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板书及与多媒体课件相结合,课堂上师生互动,采用启发式和提问式的教学方式,并且课堂上学习的表现记入学生的平时成绩。

教学重点及难点:动物源生物质;微生物源生物质;生物质液体燃料及相关资源。

第一节生物活性物质一、生物活性物质及其代谢二、生物活性物质的种类第二节动物和微生物源生物质一、动物源生物质二、微生物源生物质三、几丁质第三节生物质能和能源生物质一、生物质能的定义二、生物质直接燃烧和固体燃料三、生物质液体燃料及相关资源四、生物质气化和沼气资源第四节生物质材料一、纸浆与包装材料二、天然纤维复合材料三、其他材料的生物质四、生物炭和活性炭五、生物基矿物质第三章生物遗传资源主要教学目标:了解生物遗传资源的定义;理解生物遗传资源的开发利用;了解微生物资源的存在形式;掌握微生物资源利用技术;了解野生植物资源;掌握作物资源、药用植物资源;了解野生动物资源、家养动物资源;掌握昆虫资源、水产动物资源。

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板书及与多媒体课件相结合,课堂上师生互动,采用启发式和提问式的教学方式,并且课堂上学习的表现记入学生的平时成绩。

教学重点及难点:微生物资源利用技术;植物资源的开放利用。

第一节生物遗传资源的内涵与外延一、生物遗传资源的定义二、生物遗传资源的开发利用第二节微生物资源一、微生物资源的存在形式二、微生物资源利用技术第三节植物资源一、野生植物资源二、作物资源三、药用植物资源第四节动物资源一、野生动物资源二、家养动物资源三、昆虫资源四、水产动物资源第四章生物资源工程主要教学目标:了解育种技术;掌握工程化育种技术;了解种植与养殖;理解生物反应器;掌握微生物发酵工程;了解生物信息资源的建设与利用;理解生物医学信息工程;掌握生物信息资源的农业利用;了解生物活性物质工程;掌握生物质炼制工程;理解生物质收集和处理的必要性;了解低品质生物质及其资源化利用;掌握生物质的处理处置方式;掌握污水与污泥的处理方式;了解园艺工程;掌握生态工程。

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板书及与多媒体课件相结合,课堂上师生互动,采用启发式和提问式的教学方式,并且课堂上学习的表现记入学生的平时成绩。

教学重点及难点:微生物发酵工程;生物活性物质工程。

第一节种质资源育种工程一、育种技术二、工程化育种技术第二节生物质生产工程一、种植与养殖二、生物反应器三、微生物发酵工程第三节生物信息工程一、生物信息资源的建设与利用二、生物医学信息工程三、生物信息资源的农业利用第四节生物质加工工程一、生物活性物质工程二、生物质炼制工程第五节生物质处理工程一、生物质收集和处理的必要性二、低品质生物质及其资源化利用三、生物质的处理处置方式四、污水与污泥的处理方式第六节园艺与生态工程一、园艺工程二、生态工程第五章生物资源保护主要教学目标: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了解生物多样性的资源价值;掌握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掌握生物多样性修复;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了解生物资源保护对策;掌握生物资源保护方式;了解濒危种等级保护制度;了解有关生物资源保护的重要行动;了解野生和濒危动物的保护;了解家养动物资源的保护;理解植物保护的意义;了解有害生物对植物的危害;掌握植物保护的主要措施。

式和提问式的教学方式,并且课堂上学习的表现记入学生的平时成绩。

教学重点及难点:生物多样性修复;植物保护的主要措施。

第一节生物多样性一、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二、生物多样性的资源价值三、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四、生物多样性修复第二节生物资源保护的对策和行动一、生物资源保护思想二、生物资源保护对策三、生物资源保护方式四、濒危种等级保护制度五、有关生物资源保护的重要行动第三节动物资源保护一、野生和濒危动物的保护二、家养动物资源的保护第四节植物保护一、植物保护的意义二、有害生物对植物的危害三、植物保护的主要措施第六章海洋和滩涂生物资源主要教学目标:了解海洋与滩涂生物资源概述;掌握海洋与滩涂生物资源的分类;了解海洋与滩涂生物资源的生产;掌握海洋和滩涂生物资源的永续利用。

式和提问式的教学方式,并且课堂上学习的表现记入学生的平时成绩。

教学重点及难点:海洋与滩涂生物资源的生产;海洋和滩涂生物资源的永续利用。

第一节海洋与滩涂生物资源概述第二节海洋与滩涂生物资源的分类一、按生活方式分类二、按生物学特征分类第三节海洋与滩涂生物资源的生产一、滩涂养殖业二、海洋养殖业三、养殖业的问题与对策四、滩涂种植业第四节海洋和滩涂生物资源的永续利用一、海洋和滩涂生物资源面临的挑战二、海洋和滩涂生物资源保护与科学利用行动第七章生物资源与大健康主要教学目标:了解大健康的概念;了解大健康与大健康产业;掌握生物资源与大健康产业;掌握微生物与健康;了解植物与健康;了解动物与健康;掌握生态资源与生态文明;掌握生态资源与休闲养生;掌握生态资源破坏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板书及与多媒体课件相结合,课堂上师生互动,采用启发式和提问式的教学方式,并且课堂上学习的表现记入学生的平时成绩。

教学重点及难点:生态资源与生态文明;生态资源破坏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第一节大健康概述一、大健康的概念二、大健康与大健康产业三、生物资源与大健康产业第二节微生物与健康一、微生物与健康二、微生物与环境健康三、微生物健康产品第三节植物与健康一、植物与健康二、植物与环境健康第四节动物与健康一、动物与健康二、药用与药食同源动物三、动物源性药物第五节生态资源与养生一、生态资源与生态文明二、生态资源与休闲养生三、生态资源破坏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三、参考文献1、陈集双主编,《生物资源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第1版,2017年3月。

2、尹芳主编,《生物资源综合利用》,化学工业出版社,第1版,2017年4月。

四、教研室:课程主讲负责人:院长审核签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