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3统计图表
课时:1
授课教师:许楠
授课班级:高一八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统计图表的作用与意义
2)掌握茎叶图的概念与应用
3)会利用合适的统计图来研究生活中的例子
2.过程与方法
1)学生课前使用预习案进行自主预习案,理解条形统计图、扇形统
计图、折线统计图
2)通过微课的学习,掌握茎叶图的画法和茎叶图的特点
3)课堂学生讨论,一起来画茎叶图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统计如表表示的意义分析的过程,感受数学应用的广泛性。
【教学重点】
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茎叶图的应用
【教学难点】
茎叶图的画法与应用;茎叶图的优缺点
【教学媒体】
微课、ppt、电子白板
【教学方法】
启发式诱导法、小组合作交流讨论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1.为什么学习统计图表?
(一旦数据被收集后,我们总希望从中找出所需要的信息,帮助我们做出恰当的决策)
ppt图片展示:数学卷子、淘宝、学生最喜爱的水果、周至一天温度变化。
引发学生思考,统计图表的作用:整理、收集、处理、分析数据,直观、准确呈现数据。
2.初中我们学过哪些统计图表?
二、课堂探索-三种统计图表
问题1:下图是对50人的智商情况调查后得到的统计图表.根据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1.有多少人的智商在90~105之间?
2.有多少人的智商低于100?
3.有多少人的智商不低于100?
4.你还能从图中获得什么信息?(让学生体验用样本估计总体)
【思考交流】折线图与扇形图的对比
2001年市居民支出构成情况如下表所示:
有两位同学分别用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表示了上面的数据
观察并比较这两种统计图: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你觉得哪种统计图更合适?教师学生一起总结三种常用图表的特点和作用
问题 2 下面是关于某个总体包含的所有学生的身高分布的几种表
述,其中哪一种表述反映的总体信息较多?(1) 身高在160cm以下的学生数占50%,不低于160cm的学生数占50%.(2) 身高在150cm以下、150~160cm之间、不低于160cm的学生数分别占10%,40%,50%.(3) 身高在150cm以下、150~160cm之间,160~170cm之间、不低于170cm 的学生数分别占10%,40%,40%,10%.
从该总体包含的所有学生的身高分布的几种表述(包括文字和统计图)来看,不难发现:从(a) ~(c),反映的总体信息依次增多。
在实际问题中,我们常常根据问题的需要来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以获得对数据适当的了解.三、微课-茎叶图
问题:1.有没有一种统计图能够保留所有的原始数据?
2.带着问题认真观看微课,并自主完成预习案上的知识点。
学生回答,预习案上的知识点的填空。
教师做重点强调。
四、检测微课学习情况
1.数据8,51,33,39,38,23,26,28,13,16,14的茎叶图是( )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提问学生,并做相应强调。
2.某著名饮食品牌在某地开了甲、乙两家连锁店,一周的每天回头客的数量统计结果如下:甲:52 51 49 48 53 48 49乙:60 65 40 35 25 65 60用茎叶图分析哪个连锁店的客源比较稳定.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合作交流讨论。
结束后,选小组代表回答。
五、课堂检测
学生独立完成,检测本节学生的学习情况。
1.要反映市一周每天的最高气温的变化情况,宜采用( ).A.条形统计图 B.扇形统计图C.折线统计图 D.茎叶图
2.下列关于茎叶图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茎叶图中的数据可以随时记录,随时添加,方便记录与表示 B.茎叶图对重复出现的数据要重复记录,不能遗漏C.茎叶图更便于表示两位(或一位)有效数字的数据,对位数较多的数据不太容易操作D.当数据量很大时,茎叶图比条形图更能直观地反映数据的分布情况
3.从甲、乙两种玉米苗中各抽6株,分别测得它们的株高如下图所示(单位:cm),根据数据估计( )A. 甲种玉米比乙种玉米不仅长得高而且长得整齐B.乙种玉米比甲种玉米不仅长得高而且长得整齐C.甲种玉米比乙种玉米长得高但长势没有乙整齐D.乙种玉米比甲种玉米长得高但长势没有甲整齐六、课堂总结
先提问学生本节课的收获?你学到了哪些知识?然后教师呈现本节课的知识导图,帮助学生梳理本节知识点。
(开放的设计思路,学生除了回答知识点,也可以回答在讨论过程中增加了之间的友谊等等)
七、作业
课本第二十三页练习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