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地理第5章居民与聚落单元测试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读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1 . 甲图所示4种国家类型中,容易出现经济发展压力大,居民就业、居住、教育、医疗等问题难以解决的为: A.I B.II C.II D.IV
2 . 下列关于乙图所示区域的说法,错误的是:
A.①大洲有IV类国家,经济水平高,人口稠密
B.②地区属于IV类国家,这里种族复杂,号称“世界人种大熔炉”
C.③地区主要以II类国家为主,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D.④地区既属于II类国家,也是世界人口稠密地区之一
3 . 图中的建筑分别代表的宗教是()
A.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
B.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
C.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
D.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
4 . 世界上黑种人的故乡是()
A.非洲B.欧洲C.拉丁美洲D.亚洲
5 . 乡村聚落与城市聚落相比,其主要特点是
A.居民点集中B.交通交件要好C.环境状况要好D.人口密度要大城市成为文明的中心,源于它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结晶,也因为它是文明多样性的见证。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请完成下面小题
6 . 下列城市中,曾经是巴西首都的是
①圣保罗②里约热内卢③圣路易斯④萨尔瓦多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7 . 城市的密度和规划较大的地区一般会在
A.高纬度寒冷地区B.热带雨林
C.温带荒漠区D.中低纬度湿润地区
8 . 下列城市中属于汽车城的是
A.美国华盛顿B.日本的东京C.英国的伦敦D.韩国的蔚山
9 . 俄罗斯莫斯科建筑独具风格,古建筑与现代建筑相配合,城市结构呈
A.飞机状和井字结构B.树枝状和田字结构
C.辐射状和环形结构D.对称状和“凸”形结构
10 . 为了迎接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政府大力推广学习英语,主要是因为:()
A.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B.英语比较容易学习
C.英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D.学校的学生
11 . 关于世界的人种、语言、宗教和聚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属于黄色人种
B.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流传最广的语言
C.佛教创建于中国,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影响很大
D.聚落的形成、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影响无关
回答世界“人口增长”、“人口分布”和“人口问题”方面的下列各题。
12 . 影响一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主要因素是
A.人口出生率B.人口迁入和迁出
C.人口死亡率D.人口自然增长率
13 . 解决人口数量过多,增长过快所造成的人口问题的措施,正确的是
A.鼓励生育B.早婚早育
C.迁移人口D.控制生育
14 . 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世界人口分布均匀B.沿海和平原地区人口稠密
C.严寒地区人口稠密D.世界七大洲都有定居人口
15 . 人口增长过慢,甚至停止增长或负增长带来的影响有
A.人口低龄化B.国防兵源不足
C.劳动力过剩D.抚养负担减轻
巴黎圣母院是一个举世闻名的历史文化景点,2019年4月15日,巴黎圣母院突发火灾,木质屋顶被烧毁,石质主体建筑得以保存。
据此读图,完成下列各小题。
16 . 巴黎圣母院所体现的宗教建筑风格属于()
A.印度教B.基督教C.佛教D.伊斯兰教
17 . 该宗教主要分布在()
A.非洲南部B.亚洲西部C.亚洲东部D.欧洲
18 . 下列地区中,通用英语,又以白色人种为主的是()
A.北美B.亚洲C.拉美D.非洲中部、南部
19 . 亚洲人口众多,其中分布比较稠密的地区是()
A.东亚、东南亚和南亚B.中亚、西亚和东南亚
C.中亚、东亚和南亚D.北亚、中亚和西亚
读“两国人口数量变化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20 . 运用此图数据可以计算出两国在该时段的()
A.人口密度B.人口增长率C.人口出生率D.人口死亡率
21 . 五十年来,两国人口的变化特点是()
A.中国人口数量先增后减
B.中国人口增长率持续增加
C.中国人口增长速度快于甲国
D.目前两国均为世界人口大国
22 . 甲国的人口现状可能产生的一系列社会现象有()
①住房拥挤②人地矛盾缓解③兵源不足④失业人口增多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23 . 下图中甲、乙、丙、丁四个聚落,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的是()
A.甲B.乙C.丙D.丁
24 . 关于我国人口、民族叙述错误的是()
A.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较快B.少数民族中苗族人口最多
C.我国有56个民族D.人口分布东南多、西北少
25 . 用来说明港澳地区“人多地狭”的概念是()
A.人口总数B.人口密度C.人口自然增长率D.人口出生率
26 . 东南亚的居民多信仰()
A.佛教、伊斯兰教B.佛教、基督教
C.伊斯兰教、犹太教D.佛教、犹太教
27 . 下列地区人口稀疏的原因,对应正确的是()
A.澳大利亚西部高原--极端干旱B.撒哈拉沙漠--过于湿热
C.亚马孙平原-终年干热D.青藏高原--全年冷湿
28 . 读下图,其中不属于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原因是()
A.城市有较多的就业机会B.城市的经济收入较高
C.城市的教育福利较发达完备D.城市的空气质量好
二、解答题
29 . 我国纵横交错的山脉和复杂多样的地形,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又使各地的生产活动和生活方式各有不同。
读图A和图B,回答下列问题。
(1)山脉①以西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________。
(2)图中甲、乙、丙三大高原,地面崎岖不平,红色土壤广布的是______________(代号及名称),该区域易发生的山地灾害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图B是我国东部某地等高线图。
从因地制宜的角度考虑,下列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合理的是(双选)()A.A地开垦耕地,发展种植业
B.B地种植花卉蔬菜,方便供应城区
C.C地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
D.D地发展海水养殖
(4)根据聚落的形成与发展因素,简要分析E地发展成为城镇的优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 .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⑨所在的国家中,控制人口的成功典型是__________。
(2)②③之中,人口稠密的地区是__________,人口增长快的是________。
(3)①~⑦所在的大洲中,至今还没有常住人口的是__________。
(4)①地的人种主要是________人种,使用的语言是_________,其本土宗教是_________。
(5)②地多信奉_________教,⑧地的教徒被称为__________。
(6)⑨地所在的国家信奉__________教,其主要分布人种是__________人种。
31 . 读“世界人口的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世界人口的分布很不均匀,其中人口最稠密的四个地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地的海陆位置方面共性:________
(2)图中A,B两地,人口________(“稠密”或“稀疏”)。
(3)有的地方人口稠密,有的地方人口稀疏,能否用人口迁移的方式使人口分布均匀?为什么?
(4)图中C地所处大洲的人口密度________(“大”或“小”)。
(5)图中B地所处大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________(“高”或“低”)。
32 . 读“世界人口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A、B、C人口稠密地区的名称:
A.__________________B. 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
(2)B处人口稠密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D、E、F三处人口稀疏地区中,主要位于南半球的是________(填代号),E、F两处人口稀少的原因是:E________;F________。
(4)A地主要是________人种,通用________语;C处居民多信仰________教。
33 . 读“甲图和乙图”,回答下列问题。
(1)乙图表示的是____半球,巴西位于东西半球中的_____半球。
(2)图中表示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是_____(填序号),热带雨林面积分布最广的大洲是____(填序号)。
(3)世界上石油储量、产量和出口量最多的地区位于亚洲的_____部,当地人们大多讲______语,信奉______教。
(4)②和④大洲的分界线是________,它沟通了太平洋和大西洋。
(5)①③两处,人口较稀疏的地区是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