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进出口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

进出口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

浅析进出口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作者:————————————————————————————————日期:浅析进出口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摘要:本文以我国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为研究对象,在国内外学者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们出口贸易的具体状况,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协整分析、比较分析等方法,对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关键字:贸易、经济、商品、结构正文: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取得了飞速发展,进出口总额从1978年的206. 4亿美元上升到2007年的21738亿美元,在全球贸易中的排名由1978年的第32位上升到2007年的第2位。

2007年,我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达到67. 1%,外贸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之一。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对外贸易对我国的经济增长还将发挥更为明显的作用。

但是,同其它各国一样,我国关于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也主要关注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特别是受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出口导向战略成功的影响,我国政界和学界表现出高度重视出口贸易而低估甚至忽视进口贸易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的倾向。

[l]一.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概述进口贸易指一国向他国购进商品用于国内生产或非生产性消费的全部贸易性业务。

进口贸易的影响主要因素: (1)社会总产出和国民收入水平;(2) 汇率;(3) 贸易效率的提高。

经济增长是指全球或一个国家、地区的经济所生产的物质产品和劳务在一个相当长时期内的持续增长,也即实际总产出的持续增长,其衡量指标就是国民生产总值GNP或者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年增长率。

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因素: 供给因素及需求因素。

二.我国进出口贸易现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得到了快速发展。

从1980^-2007年这二十年间,外贸总量从1980年的570亿元迅猛增长到2007年165295.7亿元,不考虑物价指数的影响,年均增长122.4%。

进、出口贸易额分别从1980年的298.8亿元和271.2亿元增长到2007年的72679.0亿元和92616.7亿元,不考虑物价指数影响,年均增长100.7%和123.2%0。

而我国的GDP增长也“不甘示弱”,从当初的4517.8亿元增加到246619亿元,增长幅度相当惊人。

[2]三.我国进出口贸易存在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政策的重点一直放在出口方面,国家通过出口补贴和出口退税等措施积极地扩大出口,而对进口却实行不同程度的关税和非关税限制措施。

1.关于进口贸易对经济增长影响的认识问题长期以来,人们低估了进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对于进口贸易的认识也产生了一些错误的想法。

一是外扎储备越多国家金融越安全的误区。

2005 年底我国外旅储备已达到8189亿美元。

金融安全的程度并不在于外汇储备多少,因为投机资金数量要远远大于任何国家外11储备数额,真正的危机是国外投机资金利用金融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发起攻击。

二是出口越多国家越有实力。

实际上出口创造的外汇并不是真正的财富,只是货币符号而己,只有将外汇花出去才能获得实际的财富。

从另一方面来看,出口多只能说明中国在为世界“打工”,世界在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

2.进口商品结构中存在的问题我国目前的进口商品结构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原材料进口比重较高,技术进口比重较低;二是高附加值原料材料进口较多,低附加值原材料进口较少;三是技术设备进口用于加工行业的较多,用于原材料工业的较少。

这种进口商品结构是由我国现有的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决定的,同时也将对今后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和消费结构的改善形成阻碍。

3.加工贸易进口中存在的问题相对于一般贸易而言,我国加工贸易增值率不高,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弱,拉动作用相对较小。

我国绝大部分加工生产企业规模小,技术水平低,短缺产品开发能力,承接的加工贸易相当部分属于低水平的劳动密集型的产品。

在加工生产能力严重过剩的同时,真正高、精、尖的加工能力却严重不足,生产加工能力集中于下游产业,零部件和原材料大量依赖进口,尤其是技术含量高的关键零部件更是严重依赖进口。

三. 我国进口贸易特征分析从建国至今,我国进口商品结构也经历了明显的变化过程。

建国初期,我国处于经济恢复阶段。

在1953年的进口总值中,生产资料的比重占进口总值的比重达到92.1,占了绝大部分,20世纪60年代国民经济处于严重困难和调整时期,生活资料占进口总值的比重由1953年的7.9%上升到1962年的44.8%,生产资料比重则相应下降。

70年以后才明显回升。

80年代以后,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我国进口商品结构又发生新的变化,工业制成品比重远远高于初级产品比重,始终处于高位水平。

[3]由上表可见,现在我国进口商品结构的特点主要是:1、工业制成品进口在总进口中一直保持主导地位改革开放以来,为满足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和工业化、现代化进程的需要,我国从国外进口了大量机械设备以及用于生产的工业原料。

自80年代中期以来,工业制成品进口在总进口中所占的比重保持在80%左右的高位水平上。

2、工业制成品内部,资本与技术密集型的设备及工业原料进口占支配地位资本与技术密集型制成品的两个主要类别(化学品、机械及运输设备)在总进口中所占的份额从1980年的40.1%上升到2006年的56.1;相应地,作为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轻纺产品、橡胶制品矿冶产品及其制品在总进口中所占的份额从1980年的20.8%下降到2006年的11.0%。

这说明,随着国内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对国外先进技术和成套设备的需求日益增加,而对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需求量逐渐减少。

3、我国已成为初级产品的净进口国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对石油及一些矿产资源的需求也大大增加。

现在,我国发展经济所需的许多重要能源物资已主要依靠进口。

四. 进口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分析1.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定性分析(供给角度)从长期来看,促进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是要素供给的增长,包括要素投入的增加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要素投入的增加包括劳动要素和资本要素供给的增加,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则包括产业结构优化、规模效应、制度创新等,而这些因素都与进口有密切关系。

因为进口中往往包含大量的先进设备和先进技术,它虽然不会直接对GDP总额产生正向促进作用,但是大量先进设备和技术的进口会促进科技进步和生产率的提高,会促进经济集约化增长程度的提高,从而促进GDP增长率的提高。

所以说,如果一国的进口结构保持以先进技术、生产设备和国内短缺资源、原材料为主的格局,进口在一定时期中增加较快,甚至出现适度的贸易逆差也是可以容忍的。

统计资料显示,随着美国先进技术进口所占的比重逐渐提高,美国高科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也不断增长,在美国经济增长中,至少有27%要归功于高科技产业及高新技术的进口,高科技产业已经成为美国经济发展的有力的推动力。

1981年至2007年这27年间,相比于出口增长率,我国进口增长率与GDP增长率波动曲线更加吻合。

特别是1991年以来,GDP增长率与进口增长率的波动更加一致。

总体来看,GDP与进口的波动平均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差,这与我国进口以投资品为主的情况符合。

出口增长波动情况,与GDP 增长率波动差异较大,说明我国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相关性较进口要小。

综合以上所述,我们得出结论与推测相关性较强,进口贸易促进了要素供给的增长,进口贸易增长与我国国民经济增长从而促进了经济增长。

2.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定性分析(需求角度)根据国民收入恒等式Y=C+工十G+ (EX-IM),进口是国民收入的负向因子,进口会挤占进口国的资金和市场,削弱进口国的内需,这些都这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但若从系统角度来看,国民经济也是一种系统,是由进口、出口、投资、消费等诸要素构成的,各要素间及与系统之间也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

[4] 1980年以来,我国进口、出口、固定资产投资与消费品零售总额都有很快增长。

进口与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1984年以前较低,之后这一比例大幅度提高,近年呈基本稳定趋势。

我国进口增幅的波动与固定资产投资、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的波动基本一致,仅1998年出现反向情况。

1980年以来,我国进口大于出口仅有9年,其余年度均为顺差,自1993年以来,己有连续14年的顺差。

近年来,进口与出口比例逐年下降,2007年这一数据降到78.5%。

进口增长波动与出口增长波动有一定差异。

综上所述,我们得到结论和推测2:进口贸易增幅波动与固定资产投资、消费品零售总额、出口三者的增幅波动都呈现较强的同步性,进口贸易与这三者关联程度较强,且进口促进了这三者的增长。

3.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定性分析(进口商品结构角度)按国际贸易标准分类,进口商品结构可分为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两大类,两大类内部又各分为五个小类。

进口对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来源于合理的进口产品结构。

不同类的商品会对经济增长起增长或抑制作用。

比如,某些初级产品的进口会缓解我国的资源瓶颈,从而能够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这些显然会促进经济增长。

同样地,含有大量高新技术的机械设备类产品的进口通过技术溢出效应和干中学效应会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而某些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进口,会造成与国内产品的竞争,不利于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在一定程度上挤占了国内市场,从而阻碍了经济的增长。

于是我们得到结论与推测3:不同的进口商品结构会对经济增长起不同的作用。

五.进口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探析从前文的实证可知,进口有利于经济增长。

而对于进口贸易推动经济增长的途径,从宏观层面上来说,进口贸易从供给角度和需求角度推动经济增长,从微观层面上说,初级产品和高新技术的资本品的进口则有利于经济增长。

[5]1.进口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探析(供给角度)从长期来看,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是要素供给(主要是劳动和资本)的增加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下面我们分别从这两个角度来说明进口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

(1)进口贸易促进全要素生产率(TFP)的提高通过进口贸易获得更好的中间产品:其一,更多种类中间产品能够增加最终产品的生产效率,进口国不必对新的中间产品支付额外的费用;其二,中间产品的进口会刺激进口国对这些产品的学习和模仿,甚至开发出具有竞争性的类似产品,从而促进进口国的技术进步。

这就是所谓的的技术外溢,本国通过进口贸易直接分享到了出口国R&D投入的成果,进而促进本国的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进口贸易促进竞争:外国商品意味着外国企业加入了竞争,这迫使国内企业在与外国企业竞争的过程中不断学习和创新,这本身就意味着丁FP的增长。

进口贸易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进口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来促进的增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