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程测量技术报告重点

工程测量技术报告重点

深圳港西部政府码头工程计方案与测量报告编制者:日期:年月日审核者:日期:年月日批准者:日期:年月日中交三航局深圳港西部政府码头工程项目部2010. 06一、概述1、工程概况深圳港西部政府码头工程位于深圳港妈湾港区海军码头以北、大铲湾南岸规划岸线上。

本码头岸线长200m,包括19m过度段、33m趸船段及148m 码头段。

北侧临时护岸:96.7m;码头面高程:5.4m (赤湾理论深度基准面起算)。

码头桩基采用© 1200mm与© 1000mmPHC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码头排架间距为9m,共18榀排架;过度段桩基采用© 1200mm灌注桩,排架间距为7m,共3榀排架;趸船段岸侧两排为© 1200mm灌注桩,海侧为© 1000mm钢管桩。

整个码头共有PHC预应力混凝土管桩140根,钢管桩6 根,灌注桩33根。

采用高桩梁板式结构。

2、已有资料利用情况和来源经实地查勘,测区可利用的有深勘院施工控制点交桩成果首级平面和高程控制点A1、A2、A3o控制点埋设牢固,可以作为本测量项目的平面和高程起算控制点使用。

二、测量的技术依据1、交通部《水运工程测量规范》JTJ203-2001;2、《水运工程测量质量检验标准》JTS258-2008;3、《水运工程质量检验标准》JTJ257-2008;5、深勘院施工控制点交桩成果提供的首级平面控制(网)基点、水准点。

6、本工程设计施工图纸等资料。

三、施工测量的目的本次施工测量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深圳港西部政府码头工程》施工测量的需要,布设施工平面导线控制网以及控制基线和高程控制网用于整个码头工程的施工测量放样,内容有:1、水上沉桩施工测量放样。

2、纵横梁施工测量放样。

3、构件安装施工测量放样。

5、水工建筑物的变形观测(沉降与位移观测)6、竣工测量四、起算资料及复核情况根据深勘院施工控制点交桩成果提供的测量控制网点:A1、A2、A3详细见附后《深圳港西部政府码头施工控制点交桩成果表》。

可利用的有平面和高程控制点A1、A2、A3在本工程施工区域附近,坐标为深圳独立坐标系统,高程为赤湾理论最低潮面。

我部测量人员于2010年6月18日,对深勘院施工控制点交桩成果提供的测量控制网点进行复核,复核时A1与A3两点间不通视,A1与A2之间因沙堆影响暂不通视,只有控制点A2〜A3之间通视,因此我部用RTK进行测量,RTK基站采用任意架站,对A1、A2、A3进行一一复核。

复核结果(见平面控制(起始点)检测成果表和四等水准高程复测计算表):满足规范要求,故我部采用A2〜A3坐标方位角,A3坐标和高程作为本工程平面和高程控制网的起算点。

五、使用测量仪器及精度一栏表六、平面控制测量1、平面控制坐标为深圳独立坐标系。

2、根据《水运工程测量规范》施工平面控制网等级精度要求,建筑物离岸距离200米内,建立控制网等级为二级导线。

测角中误差为士10〃测距相对中误差为1/30000,方位角闭合差为士16V n,导线相对闭合差为1/10000。

3、点位埋设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在施工区域布设2个施工测量控制点G1、C5,均为凿石点,用红油漆标示,其顶端标志为该点高程。

4、平面控制根据《深圳港西部政府码头施工控制点交桩成果表》提供的首级测量控制点A1、A2、A3,从A3〜L1〜G1〜C5- L2〜L3〜A3加密布设一条二级闭合导线,严格按照测量规范进行操作,测角二测回,侧边二测回往返观测两次读数。

5、根据测量结果,我部将根据《深圳港西部政府码头施工控制点交桩成果表》提供的首级测量控制网点 A1、A2、A3和施工测量控制点G1 C5作为 深圳港西部政府码头码头工程的测量平面和高程控制点。

为方便施工测量控 制及查阅有关施工图数据,我部建立本工程施工坐标系统,以码头前沿点IV 为坐标原点,以垂直于IV 、I 二点连线且通过原点的直线为 A 轴;以IV 、I 二 点连线且通过原点的直线为 B 轴。

其转换公式:A=(X-XL)cosa+(Y-YL)sina ; B=-(X-XL)sina+ (Y-YL ) cosaXL=16504.342;YL=95003.610;a=80 °(注:A B 为施工坐标。

X 、Y 为深圳独立坐标系。

a 为码头的旋转角)七、 高程控制测量1、 高程系统为赤湾理论最低潮面。

2、 根据《水运工程测量规范》施工高程控制点引测不应低于四等水准 精度要求,本工程高程控制按照四等水准高程测量的技术要求进行施测。

从 A3-G1-C5-A3组成一条四等闭合水准路线。

用红黑面水准标尺观测。

视距不 大于100m ,前后视距差不大于5m ,视距累计差不大于10m ,黑红面读数差 不大于3mm ,黑红面读数差之差不大于 5mm 。

八、 测量平差方法和精度统计1、 平面控制和高程控制测量采用近似平差方法。

方位角闭合差按平均 分配,多1或少1配到短边所夹的角。

坐标闭合差按边长比例分配。

2、 闭合导线共6条导线边,导线总长930.985米,方位角闭合差1”,根 据方位角闭合差计算的测角中误差为1”小于允许误差士 10”,导线全长相对 闭合差为:1/91031小于1/10000。

九、 专项测量y=9500G. 510 Ba =l?0 玛头前沿线 ¥=95038. 3401、 水上沉桩测量定位方案(经纬仪三点任意角交会)沉桩前,对桩位控制点的编号、后视点的位置及仪器测角读数等进行 复核。

沉桩定位采用三点任意角交会,二台仪器前方交会,一台仪器校核, 贯入度和标高控制由专人负责控制和记录。

的罗盘仪来控制。

在打桩船甲板上选择一较方便的点, 中心的尺寸,以确定该点与桩中心的相对位置, 制点和立在岸上控制点的花杆来复核桩船的平面扭角 用直桩,因此不必考虑桩的平面扭角与桩身斜度) 。

(1) 、编制沉桩施工顺序图,并按沉桩顺序安排制桩、运桩及沉桩。

(2) 、在原有堤岸上选定控制点的坐标与桩位的设计坐标,计算出放样数 据(角度和边长及控制标高见桩位坐标表)。

(3) 、分别安置两台或两台以上经纬仪(其中一台全站仪)在定位控制点 上,指挥桩船初步就位。

(4) 、利用桩船上的罗盘仪测出船的方位,指挥桩船摆正方向。

(5) 、标高控制根据设计桩顶标高和测站高程、仪高、距离计算出垂直角 均由全站仪或经纬仪控制,贯入度采用水准仪观测标示在桩面上尺寸进行控 制。

(6) 、正、侧面的两台经纬仪分别照准桩上控制标高截面上的定位点(切 线点),指挥桩船精确定位,然后进行打桩。

(7) 、在打桩过程中各方面紧密配合,随时观测桩的偏位与标高,并及时 纠正,使桩正确地打在设计位置上。

2、 备用水上沉桩测量定位方案(RTK 定位打桩系统)RTK 打桩定位是以GPS 为核心的综合打桩定位模式,与传统定位模式 相比,其自动化程度较高,精度实时准确,可以满足打桩定位规范要求,是 目前打桩定位发展趋势。

RTK 打桩定位系统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 1+3RTK ; 2,角度倾斜仪;3,声控计数器;4,激光测距仪器(用全站仪 代替);5,打桩定位软件及报表系统。

在沉桩前,预先测量3GPS 所在位置要素及船型姿态要素,根据施工设 计图将每个桩位信息录入打桩系统。

三维坐标由 GPS 控制,桩扭角通过软 件实时监控,桩贯入度及斜率采用声控计数器及倾斜仪监控。

同时在岸上设 立全站仪监测台复核桩位信息。

(1)、编制沉桩施工顺序图,并按沉桩顺序安排制桩、运桩及沉桩。

桩的平面扭角由桩设在打桩上 量取打桩船龙口 利用龙口中心、甲板控 (因本工程全部采(2)、根据堤岸上选定控制点的坐标与桩位的设计坐标,设计打桩系统电子图。

(3)、根据岸上控制点设立RTK基准站。

(4)、利用RTK打桩定位系统指挥打桩定位。

(5)、标高控制根据设计桩顶标高和测站高程、仪高、距离计算出垂直角均由全站仪或经纬仪控制,贯入度采用声音计数器与水准仪观测标示在桩面上尺寸进行控制。

(6)、在岸上设立全站仪监测点,随时检核定位精度。

3、两台经纬仪直角交会(备用方案)即在原有的施工控制点基础上,建立“ L”型基线,使码头正面基线与侧面基线相互垂直,以便于沉桩定位工作。

4、纵横梁施工测量放样。

对经分段验收的桩基,按照纵横梁的平面尺寸,抄好围檩木的标高并夹设好,铺好底板,在桩上放出排架中心线,然后根据排架中心线位置量出纵横梁宽度。

放出底边线及顶线。

纵横梁的高程、平面位置测量放线前必须复核基线点和施工水准点,顶模高程和側模边线位置在浇筑砼前必须复核。

顶面、支承面在砼浇筑完毕时,必须对其高程进行校核。

5、构件安装测量放样。

码头上部构件安装测量放样均使用全站仪采用极坐标测设平面位置;水准仪测设标高控制高程。

首先用水准仪抄好搁置面高程,全站仪放出搁置面宽度,并用红色油漆画上三角标注,并拉尺校核。

安装后校核构件标高、位置及垂直度。

十、沉降及位移观测为监测码头的稳定性,确保码头安全投入生产,在施工期间为了施工安全要进行沉降与位移变形观测,码头建成后需在码头顶面设立沉降位移观测点,定期进行观测。

由于本工程是桩基础梁板式码头,桩身的稳定尤为重要,故需对沉桩进行沉降、位移观测。

(1)沉降观测水准点的埋设要能使沉降观测的成果正确反映构筑物下沉过程的情况,观测点的埋设能反映构筑物变形特征,标志应稳固、明显、结构合理,应避开障碍物,便于观察和长期保存。

施工期间应制定合适的观测周期,提交有关沉降观测成果表,观测点位置图,变形分析报告等。

在沉桩完成后在桩顶设置观测点,进行沉降观测,每次观测均做好沉降观测记录,观测时做到定时、定仪器、定人、定位,并做好数据整理工作。

沉降、位移数据稳定后方可进行上部结构的施工。

(2)位移观测由于地质或其他原因,当构筑物在平面位置上发生位移时,应根据位移的可能情况,在其纵向和横向上分别设置观测点和控制线,用经纬仪视准线或小角度法对码头基础(桩位)及建成后的码头进行稳定性(位移)观测。

每次观测均做好观测记录,观测时做到定时、定仪器、定人、定位,并做好观测数据整理工作。

十一、竣工测量竣工测量是根据施工过程中的定位测量成果,竣工测量成果,实测成果和隐蔽工程记录编绘的图纸,是竣工验收的重要技术档案之一。

1、码头施工完成后,对整个码头的平面位置:码头长度、宽度、前沿线位置、前沿顶面标高、码头前沿水深、进行竣工测量,并填写码头竣工整体尺度表。

2、绘制码头竣工总平面布置图。

十二、施工过程中的测量质量保证措施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对外业和内业资料进行两级检查,一级验收,施工放样数据事前事后必须检查无误。

外业放样必须有多余方向点检校。

所设测站作业前必须进行已知点校核,放样结果必须符合规范要求。

1、主管工程测量技术人员根据有关单位移交的控制点、水准点(本工程由总包方委托深勘院布设施工控制点并提交报告),测量所需的资料、图纸, 并对测量人员进行技术交底;2、对交付的测量资料进行检查、核对,如发现问题进行补测加固,重新测校,并通知监理到现场复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