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学复习资料一、绪论1、工程地质条件是指工程建筑物所在地区地质环境各项因素的综合。
这些因素包括: 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表地质作用、水文地质条件、天然建筑材料。
( P3)2、工程地质问题: 指已有的工程地质条件在工程建筑和运行期间会产生一些新的变化和发展, 构成威胁影响工程建筑安全的地质问题称为工程地质问题, 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包括: 地基稳定性问题、斜坡稳定性问题、洞室围岩稳定性问题、区域稳定性问题。
( P3-4)二、地壳及其物质组成1.软流圈: 在地幔顶部( 约50-250km) 存在一个地震波速度减低带, 该带约有5%的物质为熔融状态, 易于发生塑性流动的圈层2.地质作用是指塑造地壳面貌的自然作用。
( P5)3.内力地质作用和外力地质作用( P6)①内力地质作用的动力来自地球本身, 并主要发生在地球内部,按其作用方式可分为四种: 构造运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地震。
②外力地质作用主要有太阳辐射热引起并主要发生在地壳的表层, 按其作用方式分为五种: 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
4.颜色是矿物最直观的一种性质, 最常见的有自色与她色两种类型。
( P7)5.条痕是矿物粉末的颜色, 一般将矿物在无釉瓷板上刻画后进行观察, 她对于某些金属矿物具有重要鉴定意义。
( P7)6.硬度是矿物抵抗外力机械作用的强度。
矿物有软到硬依次为: 1—滑石, 2—石膏, 3—方解石, 4—萤石, 5—磷灰石, 6—正长石, 7—石英, 8—黄玉, 9—刚玉, 10—金刚石。
( P8)7.解理是指矿物受外力作用时, 能沿一定方向破裂成平面的性质。
分完全、中等和不完全等级别。
例如: 云母沿解理面可剥离成极薄的薄片, 为极完全解理; 石盐沿解理面破裂成立方体具有完全解理。
( P8)8.断口是指矿物受外力打击后无规则地阉着解理面以外的方向破裂的破裂面9.岩石的三大类: 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P8)火成岩大多具有块状; 沉积岩是有外力作用将风化剥蚀的物质搬运后逐层沉积形成, 因此具层状构造; 变质岩在变质作用中岩石受到较高的温度和具有一定方向的挤压作用, 其组成矿物则依一定方向并行排列, 因而具有偏离构造。
(P10)10.火成岩又称岩浆岩, 占地壳岩石体积的64.7%,在大陆或海洋,在地表或地下都有广泛分布。
火成岩的结构主要是指矿物颗粒的大小和结晶程度等, 最常见的有: ①、显晶质结构, 主要是深沉岩具有的结构; ②斑状结构, 主要是浅成岩或喷出岩所具有的结构; ③隐晶质结构, 常为浅成岩或喷出岩所具有的结构; ④玻璃质结构, 为喷出岩所具有的结构。
( P10-11)11.火成岩的构造是指岩石外表的整体特征, 常见的有: ①块状构造; ②气孔与杏仁构造; ③流纹构造( 特有) ( P11)12.。
火成岩的分类: 1按火成岩的SIO2含量, 分成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及酸性岩; 按岩浆冷凝环境, 分成侵入岩和喷出岩, 侵入岩又可分为深成岩和浅成岩。
( P11) 表格见( P12) 13.沉积岩占地壳岩石总面积的7.9%, 是三大类岩石中在地表分布最广的。
占地壳表面积的75%。
14.沉积岩的构造: ①层理结构( 最基本最特别) ②递变层理③波痕与泥裂( P14)15.变质岩的构造: 变成构造( 变晶构造) : 片理构造; 片麻构造, 板状构造; 斑构造; 块状构造。
变余构造是变质岩中的残留原岩的构造。
( P17)16.接触变质作用是指温度升高、岩石受热后矿物发生重结晶、物质成分重新组合等变化而化学成分无显著改变者称为接触热变质作用。
区域变质作用是高温、高压等因素联合作用于一个广大地区范围内的变质作用。
动力变质作用与断裂构造有关, 出现在断裂带两侧。
(P17)17.区域变质作用是高温高压等因素联合作用于一个广大地区范围内的变质作用。
( P17)18.动力变质作用与断裂构造有关, 出现在断裂带两侧。
19.岩石的主要物理性质: 比重、重度、孔隙性、吸水性( 岩石在一般大气压下的吸水能力) 、软化性( 岩石受水作用后强度和稳定性降低的特性) 、抗冻性20.影响岩石物理力学性质的因素: ①矿物成分; ②岩石的结构构造; ③构造裂隙和风化作用三、地质年代与第四纪地质概述1、地质学以相对年代和绝对年代两种方法计算时间。
表示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为相对年代, 表示的士时间发生至今的年龄称为绝对年代( 同位素年龄) 。
地层层序律是确定地层相对年代的基本方法。
( P20)2、相对年代的确定: ①地层层序律: 确定相对地层年代的基本方法, 未经过构造运动改造的层状岩层大多为水平岩层, 水平岩层的层序一般为下老上新; 岩层倾斜, 则倾斜面以上的岩层新, 倾斜面一下的岩层老; 倒转岩层, 与水平岩层相反。
②生物层序律: 不同的地质年代的岩层中含有不同类型的化石组合, 在相同的地质时期的相同地质环境下形成的地层, 如果原先的海洋与陆地是相通的, 则都含有相同的化石。
③切割律: 不同时代的岩层或岩体常被侵入岩侵入穿插, 就侵入岩与围岩相比, 侵入者时代新, 被侵入者时代老。
( P20-21)3、地质年代表: 地质年代单位包括宙、代、纪、世, 与其相对应的年代地层单位分别是宇、界、系、统。
( 以上由大到小顺序排列, 地质年代表见( P22) ) 。
( QNEKJTPCDSO∈Z) 新到老4、第四纪沉积物①石经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作用后残留在原地的碎屑物称残积物或残积土, 因其成层覆盖在地表, 故又称残积层。
( P25-26)②水或雪水将高处的风化碎屑物质洗刷而向下搬运, 或由本身的重力作用, 堆积在平缓的斜坡或坡脚出, 成为坡积物。
( P21)③雨或融雪水将山区或高地的大量碎屑物沿冲沟搬运到山前或山坡的低平地带堆积而成的称为洪积物。
( P26)④河流沉积物成为冲积物( 河床冲击土、河漫滩冲击土、牛轭湖冲击土、河口三角洲冲击土) 。
( P27)四、地质构造1、岩层的产状三要素( 走向、倾向、倾角) 表示方法有:( 1) 向∕倾向( 象限) 、倾角, 如330°∕WS∠30°;⑵倾向、倾角, 如240°∠30°等。
( 注: 要能在图中相应的找出。
) ( P29)2、构造运动: 构造运动使岩层发生变形与变位, 形成的产物称为地质构造, 常见的地质构造有褶皱、断层和节理。
( P29)3、地层接触关系: ①整合接触( 新老地层产状一致, 时代连续) ;②假整合接触( 平行不整合接触, 新老地层产状平行一致, 时代不连续) ; ③不整合接触( 角度不整合接触) ; ④侵入体的沉积接触; ⑤侵入接触; ⑥断层接触( P32)4、岩层露头线特征: 水平岩层、直立岩层和倾斜岩层露头线分布特征是不相同的。
( P30)5、褶皱要素( 四个要素要能在图中相应找出) : ①核部②翼部③枢纽④轴面( P32)6、褶皱的类型: 背斜是两翼岩层以核部为中心向两侧倾斜, 形态上是岩层向上弯曲。
向斜是两翼岩层向核部倾斜, 形态上市岩层向下弯曲的褶皱。
( P32)7、褶皱构造的工程地质评价: 褶皱的互补是岩层强烈变形的部位,一般是背斜的顶部和向斜的底部发育有拉张裂隙。
在变形强烈时, 沿褶皱核部常有断层发生, 造成岩石破碎或形成构造砂岩带。
另外, 地下水多聚积在向斜核部, 背斜核部的裂隙也玩玩是地下水富集和流动的通道。
由于岩层构造变形和地下水的影响, 因此公路、隧道工程或桥梁工程在褶皱核部容易遇到工程地质问题。
褶皱的翼部不同于核部, 具有另一类工程地质问题。
在褶皱两翼形成倾斜岩层容易造成顺层滑动。
( P35)8、节理与断层: 断裂构造包括节理与断层, 沿破裂面无明显位移的成为节理, 有明显位移滑动的称断层。
( P36)9、节理的类型: 按节理成因: 原生节理( 成岩过程形成的节理) 和次生节理( 岩石成形后形成的节理, 包括非构造节理和构造节理) ,10、断层的类型: ①正断层是沿断层面倾斜线方向, 上盘相对下降, 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 ( 注: 规模巨大, 同时上盘沿波状起伏的低角度断层面作远距离推移的逆掩断层称为推覆构造) ;②逆断层是沿断层面倾斜方向, 上盘相对上升, 下盘相对下降的断层; 倾角大于45°为高角度逆断层, 小于45°为低角度逆断层③平移断层是断层两盘然断层走向方向发生位移的断层。
又分为右行( 右旋) 和左行( 左旋) 平移断层( P38-39)11、断层复合命名中后面的一种运动方式是主要的。
12、断层存在的标志: ( 1) 地质体不连续; ( 2) 断层面( 带) 的构造特征; ( 3) 地貌和水文等标志(P40)13、断层的工程地质评价: 作为不连续面的断层是影响岩体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这事因为断层带岩层破碎强度低, 另一方面它对地下水、风化作用等外力地质作用往往起控制作用。
断层对工程建设十分不利。
特别是道路工程建设中, 选择线路、桥址和隧道位置时, 应尽可能避免断层破碎带。
( P43)14、活断层: 是指现在正在活动或最近地质时期( 全新世, 1万年)发生过活动的断层。
(P43)15、地震烈度可分为基本烈度、建筑场地烈度和设防烈度。
16、地震效应: ①地震力效应; ②地震破裂效应; ③地震液化和震陷; ④地震激发地质灾害; ⑤地震引发的海啸17、活动性断裂的判别标志: ( 1) 地质标志; ( 2) 地质标志; ( 3)地壳形变测量、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标志及同位素年龄测量;( 4) 遥感影像翻译方法五、地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