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水质评价与模糊综合评价法解析
2水质评价与模糊综合评价法解析
7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近年来,国内许多学者从多方面、多角度、 多方法对我国不同区域河流和湖泊环境质量进 行探讨和研究,取得了大量的科研成果。例如, 张卫星、阎伍玖、李俊莉等分别对长荡湖、淮 河安徽段、南四湖区进行水环境污染状况分析 与评价,并提出污染防治对策;薛巧英、黄兴 国等学者对各种河流水质综合评价方法进行了 较为详细的分析和比较,指出当前水环境质量 评价方法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发展方向;吴梅、 张蕾等学者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进行水环境质 量评价并采用线性内差的方法对之进行改进, 提高了分辨率,取得了较为可靠的评价结果; 白有杜、潘峰、王陆军、徐秋华等学者将模糊 综合评价法具体应用到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研 究中,并对评价权重、 最大隶属度原则进行了 改进,取得较好的结果;
8
吕兰军、徐祖信、李俊莉运用各种指数法进行 水环境质量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和一种全新 的河流指数评价方法,它既可以比较分析同一 类水质指标在同一级别中的差异,又可以在不 同类别水质指标中比较分析水质的污染程度; 汪家权、沈时兴把多种评价方法相结合,构建 新的评价模型应用于水质评价中,李如忠对水 质评价模型进行了综述;宋军继分析了城市环 境与水的关系以及城市水环境面临的问题,在 此基础上提出了城市水环境发展的应对策略。 由上可见我国关于河流、湖泊水环境质量评价 和水质评价方法的研究相当活跃,使得水环境 质量评价研究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3
? 水质评价是研究人类水环境质量的变化规律, 评价人类水环境质量的水平,并对水环境要素 或区域水环境性质的优劣进行定量描述的科学 , 也是研究改善和提高人类水环境质量的方法和 途径的科学。
? 水质评价按评价的时间划分,有 回顾评价、现 状评价和影响评价 。其中,水质现状评价是根 据近几年水环境监测资料对一个地区的水环境 质量现状进行评价。通过水质现状评价可以了 解过去人类活动对一个地区水环境质量各要素 的影响后果,从而可以进一步追索造成污染的 原因,便于制定和采取综合措施,在治理污染 的同时,积极的进行污染预防,是水环境影响 评价的基础。
9
二.水环境评价存在问题与发展趋势
10
1. 存在问题
目前,水资源利用的评价存在较大的缺陷。其缺陷大致反映在 以下几个方面: ? 1)不能客观地反映某一地区水资源丰缺的实际情况。如当前 水资源的评价多从水资源水质污染方面作评价,而忽略了量 的有机结合。水资源质方面的评价,仅反映了水污染方面的 状况,不能从整体上对水资源作评价。水资源的质和量是相 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水资源量的减少能够进一步加剧水资 源的恶化;而量的增加能够减弱或稀释水资源的污染。因此, 水环境的评价应将水环境的质、量有机的结合起来,以正确 反映水资源污染的现状。 ? 2)水环境评价的方法有待突破。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外 学者相继提出了许多水环境质量的评价方法,如指数评价法、 模糊数学评价法和灰色理论评价法等,但至今仍无一种统一 的确定的评价模型。从现有的评价方法来看,各具一定的优 点;但大都存在着需要确定各级评价指标的权值及怎样客观 和合理确定权值的问题,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计算比较 繁琐、丢失一些信息等不足,因此迫切需要进行评价11方法的
4
1. 国外水环境质量评价研究概况
20世纪初,世界上一些河流水质日趋恶化,用水安全得不 到保证,水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水质评价工作 也随着发展起来。最早是德国科学家柯克维兹和莫松等提 出了生物学的水质评价分类方法,随后英国科学家根据河 流水质情况,提出以化学指标对河流进行污染分类。1965 年,美国俄该俄州河流卫生委员会的赫尔顿R.K.Horton) 提出了一种水质评价的指数体系,并提出了制定指数的步 骤,即豪顿水质指数(QI),标志着水质现状评价工作的 开始。随后 R.M.Brown 等于 1970 年在35种水质参数中选 取11 种重要水质参数,然后再根据专家的意见进行加权计 算,即建立了水质指数(WQI),意大利斐拉拉大学卫生 研究所提出的普拉特水质指数,
第二讲 水质评价与模糊综合评价法
1
? 国内外水环境质量评价研究概况 ? 水环境评价存在问题与发展趋势 ? 评价方法介绍 ? 模糊综合评价法概述 ? 模糊综合评判模型 ? 模糊综合评价步骤 ? 六安市淠河水质模糊综合评价 ? 淠河评价结论 ? 方法创新之处
2
一.国内外水环境质量评价研究概况
长期以来,环境质量评价一直是环保部门及 学者关心的课题,在国外于 20世纪60 年 代中期开始出现, 70年代蓬勃发展。美国 是世界上第一个把环境评价以法律形式肯 定的国家。纵观环境评价的发展, 有由单 目标向多目标,由单环境要素向多环境要 素,由单纯的自然环境系统向自然环境与 社会环境的综合系统,由静态分析向动态 分析发展的趋势。
6
2. 国内水环境质量评价研究概况
中国始于20世纪50年代,在全国主要河流、 湖泊(水库)上进行水质评价工作。 1960 年提 出了中国河流水化学特征报告及有关图表。 1972年,包含了水质评价内容的《北京西郊环 境质量评价研究》树立了我国水质评价研究上 的第一个里程碑。随后,开展了官厅水库、松 花江、图们江、白洋淀、湘江、杭州西湖、武 昌东湖、昆明滇池、太湖、东海海域及南海海 域等水环境的专题质量评价工作。
5
N.L.Nemerow 在其《河流污染的科学分析》一书中提 出内梅罗指数法。S.L.Ross 根据 BOD、NH3-N、SS 及DO 四项指标,对英国克鲁德河流域主、支流水质 进行了评价。进入90年代后,水质评价的方法得到了 进一步的扩展,各种数学方法和模型都得到了应用, 如Puckett等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美国弗吉尼亚州某些 河流的主要离子化学因素进行了研究,Sokolov等运 用模型模拟了澳大利亚东南部Yarra 河流水质参数随时 间的随机变化情况,Caissie 等对加拿大一条小河流 河水主要离子浓度随流量的变动和水文分割进行了研 究,前东欧和苏联的多数学者在评价时既考虑物理和 化学指标,还考虑生物指标,使水质评价更加全面、 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