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18年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公示内容
2018年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公示内容
提名该项目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1
项目简介
临床路径源于工业领域,1990 年起被欧美等发达国家引入医疗领域并普遍 使用,具有提高医疗效率和质量安全、促进费用合理化等作用。我国于 2009 年 起系统推动相关工作,至今已发布西医临床路径 1212 个,覆盖 7000 多家医院。
中医临床路径与西医相比,存在医学信息来源多、且较多信息被现有证据 分级及推荐方法忽略、需融合辨证论治等技术难点,面临着医学信息难转化为实 践、医师间诊疗难规范、路径难推广等困境。基于循证实践理念的临床路径,是 优化和规范化医疗过程的最佳途径,可获取当前最佳证据并形成最优诊疗方案, 使众多中医信息转化为证据并指导中医个体化诊疗决策,缩小医师间的诊疗差异, 使中医更好地融入当代专科专病为主导的医学模式,二者并不矛盾。
2
客观评价
1、部门机构认同采纳
项目多次被主管部门所关注和认可。项目单位的 22 个病种路径被国家中医
药管理局医政司纳入推广并作为全国技术牵头单位,数量居中医药行业之首。
1 慢性肾衰 2 慢喉喑 3 绝经前后诸证 4 腰椎间盘突出症 5 尿血病
6 脚湿气病 7 四弯风病 8 经期延长病 9 肩锁关节脱位
项目历经十余载,创新提出基于循证的解决个体化与规范化矛盾的中医临 床路径研发思路,并建立推广相关技术体系,系统性地促进了中医药的循证实践 转化,保障医疗质量和提高临床疗效。主要科技创新有:
一、首次提出“多源证据、核心权重、层次共识、逐级递进”的中医临床 路径研制思路与技术策略,解决中医辨证论治个体化原则与临床路径规范化之间 的冲突。基于中医多来源证据(含古籍、名医及自身经验等),结合证据等级与 推荐强度,通过专家咨询达成差异化的层次共识,确定中医核心内容与权重(中 医病种选择、切入点、证候共识、同病异证干预方案等),形成“病证结合”模 块化应用、“同病异证”分支结转及“理法方药”式逐级递进的决策法则,促进 古今病名一致化、同病异证操作化,并依据共识层次差异,以中医治则为起点, 逐级推荐和规范到治法、方药或非药物疗法,实现在路径中的辨证论治决策,并 有效兼顾其规范性和适用性。
patient outcomes, length of stay, and hospital costs: Cochrane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Eval Health Prof. 2012.
2.焦雅辉.临床路径管理对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的影响作用研究.中国医疗保险.2013.
5
推广应用情况
1、促进临床路径在全国的试点推广工作。项目从 2002 年起开展工作,2007
年在全国进行应用研究,并结合医改需求形成共性技术方法,多次被国家卫生主
管委、中医药管
理局从 2009 年起推进全国临床路径试点、推广应用工作,并将其作为医改重要
心对全国二/三级医院的评估结果相比,部分指标相对更优。
比较内容
国外
国内
该项目
年份
1985 首见于美国,后发 展覆盖欧美等发达国家
1998 年引入概念,无全 国性大型研究;2009 年 卫生部启动临床路径试
点工作
2002 年推动系统研究与应 用,2007 年开展首个全国
范围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应用范围
常见多发病和外科
2018 年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公示内容
(科技进步奖)
项目名称: 中医临床路径技术体系建立与推广应用
提 名 者: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提名意见:
确保医疗质量、合理费用和满意度良好是群众对医疗服务最直接的评价标准, 也是各国医改的目标。我国提出“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的愿景,而诊疗行为 欠规范、诊疗经验差异大、医疗成本控制难等不利问题亟需解决,使得看病难看 病贵成为社会焦点。“以病人为中心”包含质量保证、整体护理、成本合理化控 制的临床路径,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力抓手,当前已经成为国家医改工作重点, 而中医药领域在制订和应用临床路径时,需要突破一些关键技术问题和难点。
项目于 2002 年首先在中医药领域引入临床路径,10 余年来致力于研究中医 临床路径相关的技术方法,针对在临床路径中融入辨证论治、古籍文献、名医经 验、理法方药等中医特点的关键技术问题,首次提出了中医临床路径的构建思路 与策略,建立了相应的中医临床路径技术体系,示范研制一批集成当前最佳证据 的中医临床路径,创建了临床路径信息系统与技术协作平台,并在全国范围开展 多中心临床研究且取得成效。
构建路径
术构建路径
点的技术体系
人均住院费 文献系统评价显示:可减 呈持平或减少趋势
减少 2274 元
人均住院日 少并发症、提升医疗质量
减少 0.5-2.6 天
减少 2.81 天
患者满意度
等
提高
提高
参考: 1.Rotter T.The effects of clinical pathways on professional practice,
三、建立中医临床路径技术协作平台,辐射推广全国,促进中医临床路径 广泛应用,社会经济效益显著。项目建立了涵盖全国 16 省市 41 家单位的技术协 作平台,纳入 2913 例患者开展中医临床路径应用研究,取得人均减少住院费用 2274 元和住院天数 2.81 天的效果。项目受到国家卫计委关注,多次被中医药管 理局指定开展全国技术培训,并与协作平台成员共牵头制订了 42%的国家中医临 床路径(129 个/全国 304 个),促进了中医临床路径的发展与推广应用。基于上 述效益,按在全国 1919 所二甲以上中医院推广估算,则每年可为国家节支医疗 费 131 亿元,减少住院日 1618 万天,增加入院 164 万人次,提升行业服务能力 6.4%,社会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参考 2016 年-全国中医药统计摘编)
展培训达 30 余次,包括 2009 年“中医临床路径制定工作座谈会”、2010 年“贯
彻落实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方案暨全国医院临床路径应用研讨交流会”和“国家
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业务建设临床科研方法学培训会”等。
2、国内外技术比较
项目是我国首个中医药领域临床路径的方法学与应用研究。该项目与国外
研究以及 2012-2013 年间我国临床路径试点工作开展后卫生部卫生发展研究中
二、建立中医临床路径技术体系,制定系列技术规范,突破中医临床路径 制订、实施和评价的技术瓶颈。以常见病证为示范,筛选超 30 万条中医古籍及 现代文献,分析 22000 例电子医疗数据、质控评价和调研 2900 多例临床路径个 案、开展 300 余次专家共识等工作,构建了中医临床路径技术体系,包括 3 部中 医临床路径技术标准 37 项规范、2 部中医临床路径信息化标准 31 项规范、1 套 临床路径信息系统,规模大、难度高,实现该领域的重大技术跨越与突破。
3.赵琨.全国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效果明显:来自第三方的独立评价.中国卫生经
3
济.2012. 4.吕玉波.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研究方法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3、成果辐射范围 (1)前期合作研究的 41 家协作单位(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江西中 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海南省中医院、江苏省中医院、四川省中医院、广东省中医 院等),随后共牵头 42%国家中医临床路径制修订工作,在全国指导约 2000 多个 专科协作组开展临床路径工作。(2)项目组在主流国际、国内会议/培训班做中 医临床路径共性技术方法主题发言 23 次,包括世界卫生组织地区专家会议、美 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圆桌会议、国际补充医学研究学会年等。(3)项目成果被人 民日报、新华网、中国中医药报、南方都市报等主流媒体报道超过 10 余次,社 会影响广泛。 4、项目验收意见 项目组承担 2007 年度公益性(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2012 年通过国家中 医药管理局验收并获专家组高度评价:项目组织管理规范,内容涉及中医临床路 径的关键共性技术、路径管理及质量控制方法,可推广;11 个病种路径可供医 政司参考;中医临床路径评价指标体系可在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首先推广使用。 2013 年,项目被遴选纳入科技部科技评估中心绩效评估试点项目,综合评级结 果为“成功”。2014 年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审定会,专家组高度评价:该标准首 次对中医临床路径工作制定了基本原则,技术方法先进,工作流程规范,体系完 整,可操作性强,符合中医临床路径实际情况,具有创新性和引领作用。 5、同行评价 相关论著被陈可冀院士在《稳步促进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实施》文中正面评 价和引用(2011 年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 年美国普林斯顿会议的创始人之 一、中国卫计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CNHDRC)顾问、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 究所(NICE)顾问、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威尔逊公共和国际事务学院的医疗卫生政 策专家 Tsung-Mei Cheng(郑宗美教授)在项目单位交流时,充分肯定和高度评 价了该项目。 6、成果奖励 (1)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14 年度) (2)项目单位与三星电子、丰田汽车等国际企业一起获得亚洲区“最受尊 敬的知识型组织”(简称 MAKE 大奖,国际最为权威的知识管理“奥斯卡”奖), 成为中国地区首家获该奖的医院。(2013 年) 7、科技查新结论 国内外有关于临床路径的研究报告,但均未见与该项目相同的中医临床路 径研发、实施、评价技术、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信息系统、报告规范等研究内 容。
项目有明显突破与创新,达到同类技术领先水平,解决了在中医药领域应用 临床路径的关键技术问题,推动了行业技术进步,有助于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和 绩效,促进中医临床路径在全国的广泛应用,对实现持续改进医疗质量、费用合 理化等具有积极作用,助推医改进程,促成人民、政府、医院和员工满意的医疗 新局面,社会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常见多发病和外科
常见多发病和外科,及中 医药有优势疗效的病种
技术领域
以现代医学为主,为技术 起源地
以现代医学为主,属技 术引进
突出中医药特点与中医管 理与评价技术要素,属技 术引进、吸收,再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