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典园林(二)

中国古典园林(二)

制作:周巍 学号:0920231024 时林三大体 系
东方园林体系 ——意境美 (中国园林) 西欧园林体系 ——形式美 (欧洲园林) 西亚园林体系 ——和谐美 (伊斯兰园林)
东方园林体系 ——诗情画意、意境美
• 东方园林体系以中国为代表,影响到日本、朝鲜、东南亚 地区,以自然式园林为主,典雅精致,意境深远。
(二)分隔空间,融于自然
• 中国古建筑文化私密性较强,不主张“一览无余”或“一 目了然”,总是用种种办法来分隔空间,其中主要用建筑 来围蔽和分隔空间,既从视觉上突破园林的空间局限性, 又不破坏园林整体形象,以虚实相间的手法,使之融于自 然,表现自然。
(三)园林建筑,顺应自然
• 中国古典园林中所有建筑,其形与神都与天空、地下自然 环境吻合,同时又使园内各部分自然相接,以使园林体现 自然、淡泊、恬静、含蓄的艺术特色,并收到移步换景、 渐入佳境、小中见大等观赏效果。
二、画境 就是艺术美。
• 中国古典园林的创作,充分把握这一特性,运用各个艺术门类之间的 触类旁通,熔铸诗画艺术于园林艺术,使得园林从总体到局部都包含 着浓郁的诗、画情趣,这就是通常所谓的“诗情画意”。因此可以说, 中国古典园林是一幅把大自然概括和升华的山水画,经过艺术加工, 使其犹如绘画之高于自然,并又以三度空间的形式复现到人们现实生 活中来,使自然环境与人工艺术巧妙结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以达到 国画设计的境界——画境。
园中主体建筑——水上石舫,装饰非常精美。船尾饰有镀金双龙戏珠木 雕,栩栩如生。石舫前后门框分别镶以流金溢彩的梅花喜鹊木雕和古色 古香的松鹤木雕。舫内8块印花玻璃,映现着古代中国园林的秀姿和青 铜器皿的图影。两盏宫灯高悬于舫首顶端。凭栏可极目远眺,临碧赏月、 对奕……夏之纳凉乐趣,由此便可领略。浓郁的 秋意从一堵盖有金黄砖 瓦的镂空花墙周围溢出。
• 东西方古典园林的一个最大区别,就在于是突出自然风景还是突出建 筑。 • 造园使用的建筑材料,中国传统建筑以土木为主,西方古典建筑以石 质为主。在布局上,中国传统建筑多数是向平面展开的组群布局,而 西方古典建筑强调向上挺拔,突出个体建筑。在建筑文化的主题上, 中国传统建筑以宣扬皇权至尊、明伦示礼为中心,西方古典建筑以宣 扬神的崇高、表现对神的崇拜与爱戴为中心。中国传统建筑的艺术风 格以人与自然“和谐”之美为基调,西方古典建筑的艺术风格重在表 现人与自然的对抗之美,以宗教建筑的空旷、封闭的内部空间使人产 生宗教般的激情与迷狂。
国外的中国园林
• 1.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明轩 明轩1980年4月竣工于美国纽约的大都会艺术馆北翼。它是以苏州 “网师园”为蓝本而建造的,占地400平方米。因以明代建筑风格为基调, 故名为“明轩”。这座庭园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古典造园艺术,凝聚了匠 师们的心血,作为代表中国传统文化、民族特色的永久性珍品,所产生的政治
(一)造园艺术, “师法自然”
•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受儒释道思想和文人山水画的影响,特 别重视造园艺术的“师法自然”。这其中包含两层内容: 一是总体布局、组合,要符合自然界山水生成的客观规律。 二是每个山水景象要素的形象组合要合乎自然规律,既 “自然天成”,又使构造的园林“可望、可行、可游、可 居”。
一、境 就是自然美生
• 体现着中国人的审美观和哲学思想。中国古代造园大师们, 在构园过程中,第一步就是要创造出一个生机盎然的 “自然美”境界;同时,园主人又能在这富于自然美的小 天地中,构造若干个能挡风雨、避寒暑、防蛇虫的建筑物, 形成一个具有浓厚生活气息的 “生活美”环境。这种自 然美和生活美相结合的境界,是中国古典园林创作中的第 一个境界,可称为“生境”。“天人合一”和追求自然, 正是中国古典园林具有鲜明个性的艺术风格,它具体表现 在以下四个方面:
(四)树木花卉,表现自然
• 中国古典园林对树林花卉的处理与安设,讲究表现自然。松柏高耸入云, 柳枝婀娜垂岸,桃花数里盛开……乃至于树枝弯曲自如,花朵迎面扑 香……其形与神、其意与境都十分重在表现自然。 • 师法自然,融于自然,顺应自然,表现自然——这是中国古典园林体现 “天人合一”民族文化所在,是独立于世界之林的最大特色,也是永具 艺术生命力的根本原因。
• 受中国园林的影响,当时欧洲人不仅推崇中国园林的建筑, 中国式的小建筑物也在欧洲花园中相当流行,而且也改变 了原有园林水域设臵的方法,水体被处理成自然式的形状 和驳岸;在植物配臵方面,也抛弃了原有的行列式和几何 式的种植法,任树木自然生长,注意品种多样,讲究四时 有景,自然配植园林花木。 • 中国园林艺术对法国和英国的花园设计、建造的影响, 一直持续很久。有些按照中国风格设计的花园至今仍保留 着。受法国和英国仿效中国园林之风的影响,欧洲大陆他 各国也都竞相步英法后尘。德国卡塞尔附近的威廉阜花园, 是德国最大的中国式花园之一。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郊区德 劳特宁尔摩中式园亭,里面的殿、台、廊和水景,纯粹是 中国风格。在波兰,国王在华沙的拉赵克御园中也建起了 中国式桥和亭子。在意大利,曾有人特邀英国造园家到罗 马,将一庄园内的景区改造成中国园林的自然式布局。在 美国,许多城市都建有中国式园林。 • 中国园林艺术以其自然的倾向、“宛自天开”的布局、 清雅幽远的意境,吸引并感染了欧洲人,对西方园林艺术 产生了持久的影响。
西亚园林体系——井然有序、和谐美
西亚园林体系以伊拉克、波斯为代表,影响到中东地 区,主要是花园和教堂,形成了伊斯兰教的园林特色。
西欧园林体系——华丽规则形式美
西欧园林体系以英国、法国和意大利为代表,以规则 式的建筑和植物配臵为主,布局有明显的中轴线,严格对 称。
西方园林的创造原则
• 中轴为主 横轴铺助 依轴对称 • 广场 道路 水体 植物 雕塑布置 • 地形开阔 平坦或形成台地
三、 意境 就是理想美。
• 是中国艺术创作和鉴赏方面的一个极重要的美学范畴。意 境即园林主人把自己的感情、理念熔铸于客观生活、景物 之中,从而引发鉴赏者之类似的情感激动和理念联想。游 人在园林中所领略的不仅是眼睛能看到的景观,而且还有 不断在头脑中闪现的“景外之景”;不仅满足了视觉感观 上的美的享受,还能够获得不断的情思激发理念的联想, 即“弦外音”,“景外情”。这就是造园者做到的“寓情 于景”。这正是我国古代园林的又一独 特艺术风格,也成了古代园 林所追求的一种最高境界。 • 幽深的诗情画意,寓情于景, 寓意于景,使人见景生情, 因景联想,把思维扩大到更 广阔、更久远的境界中去。
• "米点云山"又称"米家山水",是米芾、米友仁父子共同创 立的。这种用湿笔水墨没骨写意来表现江南烟云变幻景色 的画法,又被画史称为"云山墨戏"。米芾的传统师承出自 董源。米友仁承家学而稍变,遂形成"米家山水"的鲜明特 色。明李日华在《六研斋笔记》里说:"米元晖能传家学, 所作山水清润有致,然亦稍变文法,自成一家。" 与传统山水画相比,米家山水的创造与变化,表现在 诸多方面。米芾自已曾说:"山水古今相师,少有出尘格 者,因信笔为之,多烟云掩映,树石不取细,意似便已" (米芾《画史》)。出尘格,是对高尚格调的追求,所以 米氏山水总是透出一股清雅淡泊的趣味。"信笔为之"是运 笔不拘常法、不事绳墨、纵放简逸的笔墨写意法。"树石 不取细,意似便已",是不求对客观对象的精细描绘,惟 传达自然山川之意趣、神韵、以形写意,故而米家山水神 似胜于形似。"多烟云掩映",也是其重要风格特点之一, 它善于描绘烟雨朦朦、变幻无穷的景色,所以,米氏山水 以飘渺的云山为特色。作为文人画代表的作品,无论是文 化修养还是绘画技法都很成熟,是典型的文人画家;苏轼、 米家父子,他们的绘画思想高于绘画技法,属于另一类 “文人画家”的范畴。
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造园活动,而且各具不同的艺术风格。 中西园林艺术尽管由于各自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不同而形成了两大 不同的类型,但它们都是世界园林文化的一部分,它们都具有园林艺术 的共同特性,那就是补偿现实生活境域的某些不足,满足人类自身心理 和生理需要。 中西园林艺术的交流,最早可追溯到盛唐时的丝绸之路。此后经马 可· 波罗的宣传,很多欧洲人开始仰慕中国园林之美。中国园林对欧洲的 真正影响,则是在17世纪末到18世纪初。曾参与绘制圆明园40景图的法 国画家王致诚对中国园林的介绍,使欧洲人更为详细准确地了解到中国 园林的艺术风格。他在1747年出版的《传教士书简》中描述,中国园林 艺术的基本原则是“人们所要表现的是天然朴野的农村,而不是一所按 照对称和比例的规则严谨地安排过的宫殿”。中国园林是“由自然天 成”,无论是蜿蜒曲折的道路,还是变化无穷的池岸,都不同于欧洲的 那种处处喜欢统一和对称的造园风格。书中所描述的中国园林的造园思 想,同当时法国启蒙主义思想家提倡的“反朴归真”、艺术必须表现强 烈的情感的思想相符合。该书出版轰动了欧洲,不少王公贵族千方百计 收集有关中国园林的资料。 在这种多方宣传、介绍中国园林艺术的风气引导下,法国人开始在 他们的花园建设中采用某些中国园林艺术手法。
西方园林的特色
• 西方园林艺术与中国园林艺术迥然不同。西方园林的造园 艺术,完全排斥自然,力求体现出严谨的理性,一丝不苟 地按照纯粹的几何结构和数学关系发展。“强迫自然接受 匀称的法则”成为西方造园艺术的基本信条。
西方园林的艺术特色突出体现在园林的布局构造上。体积巨 大的建筑物是园林的统率,总是矗立于园林中十分突出的中轴线 起点之上。整座园林以此建筑物为基准,构成整座园林的主轴。 在园林的主轴线上,伸出几条副轴,布臵宽阔的林荫道、花坛、 河渠、水池、喷泉、雕塑等。在园林中开辟笔直的道路,在道路 的纵横交叉点上形成小广场,呈点状分布水池、喷泉、雕塑或小 建筑物。整个布局,体现严格的几何图案。园林花木,严格剪裁 成锥体、球体、圆柱体形状,草坪,花圃则勾划成菱形、矩形和 圆形等。总之,一丝不苟地按几何图形剪裁,绝不允许自然生长 形状。水面被限制在整整齐齐的石砌池子里,其池子也往往砌成 圆形、方形、长方形或椭圆形,池中总是布局人物雕塑和喷泉。 追求整体对称性和一览无余。欧洲美学思想的奠基人亚里士多德 说:“美要靠体积和安排”,他的这种美学时空观念在西方造园 中得到充分的体现。西方园林中的建筑、水池、草坪和花园,无 一不讲究整一性,一览而尽,以几何性的组合而达到数的和谐。 追求形似与写实。被恩格斯称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巨人的 达· 芬奇认为,艺术的真谛和全部价值,就在于将自然真实地表现 出来,事物的美应“完全建立在个部分之间神圣的比例关系上”, 因此西方园林艺术在每个细节上都追求形似,以写实的风格再现 一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