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doc

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doc

考试名称: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一、试卷与考试基本情况分析1. 试卷情况分析:(主要包括题型、题目的难易程度, 不少于 200 字)本次试卷题型依据高考题型(科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名篇名句背诵默写、文学类文本阅读、基础知识、作文)其中文言文考察必修五《归去来兮辞》, 诗歌鉴赏选修《书愤》, 默写背诵《长恨歌》、《湘夫人》、《拟行路难》、《属相》 , 文学类阅读《二乘以三得八》是2014 年学业水平测试题, 基础知识全是课堂讲义和往届学业水平测试卷 , 作文属于材料作文, 里面有很明显的写作提示, 因此 , 这份试卷几乎是课内的知识, 题目属于中等难度。

2.学生答题情况分析(不少于 200 字)学生答题存在以下问题:1、选择题分层严重, 最高得分 20 以上 , 最低 6 分, 差距很大。

2、背诵默写题,部分学生最后一道题答题错误。

3、诗歌鉴赏题和文学类阅读题, 答题不规范 , 答案不完整 , 不会看分答题 , 尤其是诗歌鉴赏很严重。

4、写作题,普遍学生能抓住主旨, 字数足 , 但得分普遍不高。

5、第19小题,个别学生不注意审题, 不理解英雄人物这个概念, 将任课教师、班主任写入答题里。

3.考试情况:(班级全部列出 , 不够表格填写 , 请自行添加)班级授课教师及格人数及格率优秀人数优秀率平均分平均分排名(90 分以上)81 杨彩霞30 86 30 86 96.9 182 杨彩霞26 58 26 58 91.6 283 邬胜芳18 45 18 45 88.1 384 邬胜芳 3 10 3 10 78.4 4二、答卷情况分析(题号不够请自行添加)题号 1 2 3 4 5 6考察知识点信息信息筛选信息文言文言内容筛选筛选实词断句筛选题号7 8 9 10 11 12考察知识点文言炼字用典背诵小说中标题小说中人物翻译作用描写的手法题号13 14 15 16 17 18考察知识点概括小说的小说中故事情节字音字形成语病句故事情节作用题号19 20 21考察知识点语句连接写颁奖词写作三、今后教学启示及教学建议1、一定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 如:字音、字形、成语、病句;2、注重课内的知识讲解, 指导学生复习课内知识, 形成记教学笔记的习惯;3、要学以致用 , 将课内的知识灵活运用;4、注重书写;5、培养学生答题的规范。

四、整改措施1、上课时提醒学生做笔记, 上完课后检查学生的笔记;2、讲解课内文本时, 适当穿插高考题, 让学生会学以致用;3、上课时注意讲解基础知识, 不要放过字音、字形、成语等;4、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 可适当讲解高考题, 如病句;5、训练学生书写规范。

高二语文期末考试质量分析(2009-07-07 09:54:00)分类:教育感触和总结标签:教育桂林光华学校2008-2009 学年度下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考试质量分析2009/7/6一、试卷评价本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的语文试题遵照《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 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入手, 选材的视野较开阔 , 角度新颖 , 突出了语文的实践性、时代性、综合性和人文性, 全方位考查了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在继续体现对汉语的应用性考查、突出语言规范性要求的同时, 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了时代精神 , 突出了能力考查, 注重分析探究 , 符合语文新课程理念;在题目的设计上也具有灵活性、开放性, 符合学生的实际;此外 , 在总体把握上 , 适当地控制难度, 并且注意把更多空间留给主观试题。

整套试卷设计严谨 , 整体性强 , 其基本特点体现在以下方面:(一)贴近高考整体平稳总体结构模式与高考卷的总体结构模式基本相似。

全卷满分 150 分, 共七大板块 , 全面而有重点地考查了《考试大纲》规定的五项内容和五项能力。

全卷七道大题23 个小题中很少出现偏题、怪题, 没有超级难题!试题结构及赋分:题号题型赋分一语文基础知识12 分二科技说明文9 分三文言文阅读9 分四文言文翻译 , 诗歌鉴赏 , 默写23 分五文学作品阅读22 分六语言表达题15 分七作文60 分(二)稳中有变导向明晰1、本试卷有很多题目来自课本, 例如:语音、字词、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翻译 , 名句默写等 , 都来自课本 , 这些都比较符合最近两年高考重新回归课本的趋势2、注重基础 , 突出能力素养。

试卷第一大题对字音、字形、词语、病句进行考查, 字音考查的是课文的重点字词 , 字形重在考查形异音同的字, 词语考查在具体语境中辨别正误的能力, 句子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 以上五个小题均考查常见常用且容易出错的语言基础知识, 符合中学语文教育“落实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的要求。

3、精选素材 , 突出新颖别致。

本套试题, 出新不在于题型的新奇, 而在于取材的鲜活和情境的新颖。

第 21 题既让学生学习了对联的知识 , 又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如21 题涉及的社会热点问题 , 内容新 , 时代气息浓。

二、学生答卷情况分析本次试卷分析主要抽取高二三班 , 上中下层次 10 名学生进行分析考生总体得分情况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不及格率125 65 95.350% 80% 20%三、通过以上的数据及卷面分析, 学生答题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下面几点:(一)积累与运用方面1、语音题普遍做得较好, 但词语选用题和病句辨析题及排序题目则不尽如人意。

例如:第 2 题词语选用中:“至”和“致”的区分。

“装扮”和“妆扮”的区别第 4 题排序题中:敢作敢为和一无顾忌的前后排列2、默写题完成较好, 主要是错别字的问题。

例如:学生把“和”作“合”写, 把“衡”写作“横”3、语言实际运用题解答能力有待提高, 审题能力有待加强。

例如:第 22 题:题干要求:“任选两个”学生做题的时候, 没有注意(二)古诗文阅读与鉴赏方面1、由于所选的文言文段文本来自课本。

学生整体情况不错, 但是还有部分同学没能作出正确的答案。

2、文言翻译题 , 满分为 10 分。

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未翻译。

3、诗歌鉴赏题满分为8 分 , 思想感情方面大部分学生都能把握, 只有少部分同学没有完全读出题意。

但由于设问方式较以往更加含蓄 , 所以学生的答题方向不明确 , 答案也就不够规范。

如第一小题没有直问出“艺术手法” , 所以大多学生虽对“心情”这一问题 ; 解答的不够理想(三)现代文阅读方面科技文阅读得分率较高 , 反映出学生做题比较仔细 , 但第 7 小题失分的不少 ,(四)作文作文题难度适中 , 学生都有话可说。

但不足之处是: A 不写标题 , 偏题离题 , 有的有套作现象; B 不少同学占有了材料 , 但忽略了对材料的整合 , 所列举的材料缺乏典型性 , 代表性 , 普遍性 , 变成了材料的罗列 , 堆彻 , 有的选材太繁琐 , 且重复现象严重 , 多数同学的材料都是“奋斗”“努力” , 了无新意 , 普遍缺乏“自身体验”; C 文体感不强 , 体裁不明 , 缺乏文体意识 ;D 语言比较乏味 , 大多数学生的语言四平八稳, 记叙文缺少文采, 议论文不够深刻 , 表现手法单一 , 缺少警句、佳句 , 整体单调空洞; E 审题不够清楚 , 常见错别字出现频繁。

这些现象的存在 , 直接导致了缺少优秀作文 , 在全年级作文中 , 没有 1 篇得分在 50 分以上。

四、对今后教学的启示:语文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己任, 立足长远 , 杜绝功利 , 切实回到“回归语文本位, 导向读书 , 丰富人文积淀 , 回归语文教材”的正道上来, 因此今后的教学要切实作到:1、平常的教学中应结合社会热点、焦点问题 ,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 , 引导学生确立学习语文的正确态度和方法 , 将“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理念落到实处。

2、在教学中应始终重视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和语感培养, 重视教材的使用, 回归文本 , 夯实基础。

加强双基训练 , 注重基础知识的训练, 如识字 , 写字 , 词句的理解等 , 语基语用的学习, 不要扩大范围 , 应侧重于运用。

3注重发展学生把握语言各方面要素以及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在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筛选语言信息的能力、对现代文阅读快速阅读的能力、筛选和捕捉相关信息的能力, 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学中应加强古诗文阅读能力的训练, 指导学生借助注释去理解文本, 掌握基本的答题规范, 并在实际的语境中灵活运用古诗文名句;将课内外相关的或有联系的知识内容联系起来识记。

古诗文复习要回归课本 , 加强诵记 , 强化积累 , 要抓落实。

其实 , 其他方面的复习也要好好利用课本。

名句名篇要注意全段全首的诵记。

5、阅读与鉴赏题不一定要做很多题 , 关键是做一题要搞清一题 , 做一个类型要搞清一类。

要注意阅读速度的训练以及强化结构分析能力的训练。

文本的选择不必过分追求地方特色 , 着眼点还应在阅读鉴赏能力的提高上。

6、写作教学仍要加大审题立意、布局谋篇的训练力度 , 强化文体意识 , 规范文体特征 , 特别要加强议论文的训练 , 使学生能较好地确立文章的主题 , 养成写作文提纲的习惯 , 纠正随意行文的毛病。

高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一 )一、总体评价高二年级这次期末考试是天津市五区县联考统一试题, 试题内容以高二年级选修教材《中国现代诗歌文欣赏》和《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为主要内容, 现就试卷总体情况做如下分析。

1. 基础知识包括字形字音词语辨析和成语辨析,语病题,标点符号题,文学常识题,既保持了高考题型散,也结合了这个学期的内容特点。

2.文言文阅读一篇《侍坐》出自课文 , 一篇课外文言阅读。

基本上是既复习了课内的内容 , 又关涉了能力的延伸。

3.诗歌鉴赏选了一首毛泽东的《贺新郎》, 也是课内学过的。

难度不大 , 区分不出来能力。

4.现代文阅读选择了一篇散文 , 虽说是散文 , 但是选文更多的关注了生命 , 有对历史和现实深刻的思考 ,若不是设置题目, 也是一篇引人深思的好文。

5.语言运用部分考查了仿写和广告语拟写。

有利于学生对语用题的重视。

6.作文 , 半命题作文 , 不设置审题的难度。

有利于学生写作自信心的树立。

二、试题分析和应对措施文言文翻译题 , 一个课内的翻译两个课外翻译 , 反而是课外翻译得分较高 , 分析原因 , 其一 , 这篇课文是第一学期讲的 , 学生基本都忘了。

可见学生当时就没掌握扎实 , 对语文不能持续学习。

多年的课文串讲使学生行程了审美疲劳 , 学过就忘。

诗歌鉴赏题简单 , 但是也有学生对豪放婉约词人不熟悉。

造成失分。

默写基本能答到四分 , 比较理想。

应对措施:1、文言文翻译需要强化训练, 注意采分点 , 尽量直译。

2、诗歌鉴赏注意多指导答题方法, 答题步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