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研究分类号138491 引言小学低年级学生刚刚步入学校,真正开始学习如何在社会活动中合作、成长。
他们对刚刚开始学校生活充满好奇,有强烈求知欲与上进心。
但是由于年龄小,处在成长时期,心理发展还不成熟,幼小心灵易受环境影响,很容易因为一些外界因素就对自我或学习失去信心,甚至出现厌学等心理问题。
同时,小学低年级是个体一生成长重要奠基期,这个时期形成优良品质如自信、乐观、执着、宽容等等将为学生一生成功打下坚实基础。
所以积极心理品质培养是小学低年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核心。
传统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心理问题、心理异常、心理障碍与心理疾病检测与矫治,把主要精力放在已产生问题上,重在治疗而不是预防,重在消极而不是积极,这种取向看不到个体自身潜力与积极因子,不利于个体人格健康成长与发展。
针对传统心理健康教育弊端,孟万金教授创立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体系,主张心理健康教育应面向全体,预防为先,以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心理品质为重点。
即一切从“积极”出发,用积极视角发现与解读问题积极方面;用积极途径培养积极品质;用积极思想浇灌积极心灵;用积极过程提供积极情感体验;用积极反馈强化积极效果;用积极态度塑造积极人生。
正是由于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改变了以问题为中心,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强调人性中积极、健康一面,充分挖掘人性中积极成分,引导个体不断地追求美好生活,备受理论与实践欢迎。
目前,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渗透各级各类教育。
小学低年级是各级各类教育基础,该阶段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是积极心理健康教育重中之重。
2 小学低年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研究状况我国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方面研究比较少。
刘旺与田丽丽对小学生生活满意度调查发现,在家庭、朋友、学校、生活环境、自我、一般生活满意度上,二、三年级小学生在学校、自我与一般生活满意度方面较高,而对朋友与生活环境满意度较低。
其他相关研究多比较单一。
2009年,官群、孟万金等成功开发研制了中国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
他们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将中国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分为六个维度15项品质,即认知维度(创造力、求知力、思维与洞察力)、情感维度(真诚、执着)、人际维度(爱、友善)、公正维度(领导力、合作力)、节制维度(宽容、谦虚、持重)、超越维度(心灵触动、幽默风趣、信念希望)_7]。
孟万金教授带领积极心理品质研究团队在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研究方面获得了重大进展。
研究团队对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与西北七大区域1318名小学三年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调查发现:(1)小学三年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发展水平一般。
在六个维度上,小学三年级学生总体分数为3.45,处于中值(为5点量表)以上,且差异不大。
认知维度与情感维度分数比其他维度分数低,为3.32,人际维度与超越维度分数较高,分别为3.67与3.58;(2)小学三年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发展不太均衡。
从15项品质分数来看,排在前面五位分别是爱、信念希望、合作力、友善与执着,排在后五位(从低分到高分)分别是真诚、领导力、创造力、宽容以及思维与洞察力。
这表明小学三年级学生在认知维度上发展水平较其他维度稍低。
(3)小学三年级男生在创造力、思维与洞察力、持重、真诚以及幽默风趣上好于女生,女生在爱、宽容、友善、领导力与合作力方面好于男生。
小学三年级乃至整个小学低年级学生在真诚、领导力、宽容、思维与洞察力以及求知力方面发展不够,需要在课堂教学以及其他活动等等方面加以培养。
3 小学低年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主要内容3.1 求知力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提出,儿童天生就是非常积极剖析者,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不知疲倦地剖析周围环境事物。
这种好奇心作为一种力量持久内驱力,是求知力重要源泉。
小学低年级学生最显著特点是由学前儿童成为学龄儿童。
刚刚进入学校学习,他们对学校生活充满了新鲜与好奇,保持他们好奇心,培养他们求知力,可以打下一生不倦剖析基础。
同时,社会要求儿童学会作为一个独立社会成员必须掌握知识与技能,学习成为日常经常性活动。
达维多夫也以大量研究阐明:学习活动是低年级小学生所完成各种活动中主导活动。
在形成学习活动同时,小学生也形成并发展了该年龄段重要心理生成物――即理性意识与理论思维以及与之相关心理能力(内省、剖析、计划)。
埃里克森提出社会心理发展理论认为,如果儿童在学校成绩较好,发展了与他人合作与交往能力,他会认为自己能胜任社会上各种事情,从而获得一种事业感;反之,如果别人认为儿童应该学会本领,儿童发现自己并没学会,他在家庭、学校以及与同伴交往中获得是否定经验,他会感到自己无能而产生自卑感。
所以在人生学习开始阶段,培养求知力,保持儿童对学习热情,非常重要。
3.2 真诚小学低年级是发展学生社交智慧与团队精神重要时期。
同时,拥有一颗善良并懂得爱心灵,并且与人交往中真诚以待,宽容对人,是发展社交能力与在交往中得到别人同样对待重要前提,因为在人际交往中真诚利他与从中获得自我成长是一个良性互动循环过程。
所以,培养儿童拥有一颗真诚、纯洁心灵,是学校教育重要目标之一。
3.3 宽容宽容是人际交往中一个基本原则,它在不同环境中具有不同含义,可将宽容理解为理解、自信与智慧。
夸美纽斯曾认为:有了宽容,才有平等;有了平等,才有尊重;有了尊重,才有教育。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有五大需要,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需要、尊重需要以及自我实现需要。
只有基本需要得到满足,人才能有充分、旺盛创造力。
研究表明,心理安全、心理自由是创造性产生与发展基本条件。
而宽容则是心理安全与心理自由“保护伞”,离开了宽容,心理安全与心理自由也就失去了生存精神家园。
21世纪儿童个性更张扬,思想更活跃、行为更奔放,不易受他人约束与管制。
并且在家里受宠被娇惯颇多,所以会骄傲、任性、固执甚至目中无人。
把这样品质带到学校与班集体里来,导致同学间合作、宽容精神十分缺乏。
他们往往不能发现他人优点与长处,不能正确看待自身缺点与错误,为一点小事或矛盾斤斤计较,甚至大动“干戈”。
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从小打下宽容待人良好心理品质基础,可以在未来社会生活中获得更多帮助与成功。
3.4 思维与洞察力小学生思维发展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仍然具有很大成分具体形象性。
小学低年级学生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处于发展过程中。
所以,培养小学生对事物具有敏感性与敏锐判断力,提高他们学习能力,对其一生学习与成长都非常重要。
3.5 领导力“领袖成长”(Growing Leaders)创立者与主席提姆?爱摩博士曾说:“我相信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领袖。
不是所有人会成为总统、商业巨子或像特雷莎嬷嬷一样伟人,但每个孩子都蕴藏有影响世界潜能,他未来影响力取决于父母如何挖掘!”小学低年级学生初入社会,刚刚开始个体社会化进程,以担任职责方式培养其领导力非常重要。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要采取自主、合作、剖析学习方式,其中非常重要一点就是领导力培养。
如小组合作学习要求每个人都要当组长,学会领导与管理一个小组。
在小学阶段,让每个学生都有领导与被领导经历,对以后成长益处颇多。
4 小学低年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策略4.1 学校密切合作。
形成教育合力小学低年级学生处在价值系统建立过程中,且易受教师、父母等重要他人影响,所以外在环境因素对其积极心理品质形成影响很大。
学校应与家庭很好合作,将所有影响他们外界因素尽量变成积极力量,共同促进小学低年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形成。
一是开设家庭积极心理健康辅导讲座,提高家长教育意识,转变家长观念,创设良好家庭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同时,也可以请孩子积极心理品质培养做得好家长与其他家长一同分享经验,促进沟通。
二是家庭――学校联系平台,加强家庭与学校沟通,共同促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
可以从一年级新生进校起就建立起家庭――学校联系网,教师可以每周将学生在学校中点滴进步与对学生鼓励性要求都用短信或网络发给家长;家长又将学生在家里进步与良好表现告诉教师。
这样,学校与家庭都合力而为,用积极方式鼓励学生积极成长。
4.2 开展活动要适合小学低年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小学低年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是思维上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主要凭借具体形象材料进行思维,剖析、推理等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初步发展。
对直观、形象、生动活动感兴趣。
他们活泼好动,好奇心强,但注意力不稳定,持久性差。
前苏联心理学家阿良莫夫通过观察实验发现,7~10岁儿童注意保持时间约为20分钟。
他们对具体形象、具体材料与实际活动最感兴趣。
他们爱看录像、幻灯投影,爱听故事尤其是童话、寓言故事,爱做游戏活动。
而对抽象理论、说教,事物因果关系以及规律性知识则不感兴趣。
所以,在实际活动中,游戏、活动、表演等方式在小学低年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活动方法上语言要通俗易懂,内容要具体形象,方法要多种多样,并且尽量让学生动口动手又动脑。
如给小学生讲童话故事,还可以让学生自己来表演。
4.3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在活动与体验中自主成长从人本质来说,人人都是教育者,人人都是自我心理调适者,人人都有积极心理潜能,都有自我向上成长能力。
积极心理品质培养就应充分挖掘个体人性中积极成分,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让他们在学习与生活中自觉、积极、主动地追求美好,创造幸福。
小学低年级学生也有自我展示、自我教育需要,他们需要在参与中获得动力,在鼓励中获得力量,在活动与体验中获得成长。
积极心理教育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活动”,让学生在各种各样活动中获得心理体验,形成积极心理品质。
所以,应开展丰富、生动、有趣各种活动来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让他们在活动与体验中获得积极健康心理成长。
生动、直观、有趣心理健康课、学科教学课、班会课、主题班队会等等都可以在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方面起到很好作用。
要让小学低年级学生成为活动主人,如尽量让他们在教师指导下收集资料,参与设计、参与组织。
这样,通过活动不仅培养起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而且能帮助他们学会自我教育、自我成长。
5 小学低年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案例主题:学会宽容5.1 设计理念现在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是“小皇帝”,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四人之爱加诸其上,要风有风,要雨有雨,孩子不知不觉形成了“唯我独尊”性格,凡事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对他人之事莫不关心。
如自己利益受损,则斤斤计较,不会宽容他人,原谅他人。
宽容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应该大力继承与发扬。
一个人有了这样品质,就容易与别人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在社会上容易获得成功。
5.2 活动目标(1)使学生认识到宽容重要性――能让自己与他人都感到快乐,增强宽容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