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2018)

中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2018)

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2018年7月中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目 录02┃一、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基本情况 03 (一)监测目的 03 (二)监测原则 03 (三)监测对象和内容 04 (四)监测学科和周期 04 (五)监测工具和样本05┃二、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主要结果 06 (一)学生人生价值取向积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了解情况良好,具有良好的行为规范 08 (二)学生学业表现良好,综合应用能力相对薄弱 12 (三)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总体较好,肥胖、近视和睡眠不足问题较为突出 13 (四)学生演唱表现较好,但音乐听辨能力与赏析能力、美术基础知识与赏析能力均有待提高 14 (五)学生家庭作业时间过长,参加校外学业类辅导班比例较高,学习压力较大 15 (六)学生对课程的喜欢程度高,但部分课程的课时设置和内容安排欠合理 16 (七)教师受学生喜欢程度高,但部分教师探究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有待 提升 18 (八)学校文化氛围浓厚,育人环境较好 19 (九)学校教学资源配备较为充足,资源使用率有待提高 19 (十)家长普遍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在亲子沟通、教育方式上有待改进目 录21┃三、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建议 22 (一)健全德育工作机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3 (二)补齐体育和美育短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3 (三)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学生创新与综合实践能力 24 (四)实施校内外综合治理,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24 (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素质和水平提升 25 (六)合理配置、强化应用,提高教学资源使用率 25 (七)完善家庭教育指导体系,健全家庭教育公共服务网络义务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提升国民素质的奠基性工程。

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力提升教育质量;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并强调需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强化国家教育督导,委托社会组织开展教育评估监测;十九大强调要创新监管模式,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开展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的重大举措,对于摸清我国中小学生的发展现状、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方案》,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自2015年起,开展了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

基于第一周期六个学科的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数据结果和监测报告,形成了本报告。

(一)监测目的(四)监测学科和周期依据国家义务教育课程设置的基本要求,借鉴部分国家和国际项目的做法,监测学科确定为德育、语文、数学、科学、体育、艺术等6个学科。

监测工作长期实施,每个监测周期为3年,具体安排是:第1年数学和体育,第2年语文和艺术,第3年科学和德育。

目前,已完成2015年-2017年第一周期监测。

(五)监测工具和样本监测工具包括学生学业测试卷,学生、教师、校长问卷,体育现场测试仪器设备,音乐演唱测试系统等。

监测指标与工具研发以各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各项量化指标符合测量学要求,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2015年-2017年,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总共抽取了973个县(市、区)的572314名四、八年级学生参加监测。

全国学生总体的抽样误差在1.0%以内,绝大部分省的抽样误差在4.0%以内,表明此样本能代表全国四、八年级学生的情况。

同时,监测还对19346名中小学校长、147610名学科教师及班主任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

义务教育质量状况既体现在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上,也体现在课程、教师、学校、家庭等影响学生发展的关键因素上。

据此,我们从学生德育、学生学业、学生体育与健康、学生艺术、学生课业负担、学校课程教学、教师队伍、学校氛围、学校资源配备和使用、家庭教育等十个方面,刻画我国义务教育质量总体状况。

基于2015年-2017年监测数据,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如下:(一)学生人生价值取向积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了解情况良好,具有良好的行为规范1.学生普遍具有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生国家认同感高,九成以上的学生为自己作为一名中国人感到自豪,96.2%的四年级学生和97.9%的八年级学生对国家的未来充满信心。

学生职业理想多样化,科学家、军人、教师和医生成为学生的理想职业选择。

四、八年级男生中,分别有36.5%和27.4%的学生将科学家或军人选为自己的理想职业;四、八年级女生中,分别有43.7%和31.6%的学生将教师或医生选为自己的理想职业。

学生对成功的原因看法积极,有关获得成功最重要因素的调查中,选择个人努力的学生占比最高,四、八年级分别为47.9%和62.7%,而选择家庭背景、他人帮助、运气或机遇的学生占比在0.6%~8.5%之间。

学生普遍认为学习有价值,四、八年级学生认为学习有价值的比例分别为93.2%、82.3%。

2.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较好了解。

四、八年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题目的总体答对率分别为66.1%、74.5%,在六个维度上的题目答对率分别为:汉字文化(71.8%、68.5%)、诗文典故(70.0%、78.1%)、历史古迹(63.3%、66.8%)、重要史实(60.9%、74.6%)、传统艺术(65.0%、69.6%)、民俗文化(63.4%、82.0%)。

图1 四、八年级学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六个维度上的题目答对率(%)3.学生具备基本的法律素养。

四、八年级学生法律素养题目的总体答对率分别为65.6%、79.2%,在法律素养三个维度上的题目答对率分别为:法律常识(70.6%、79.4%)、法治意识(60.2%、75.3%)、法律应用能力(56.8%、81.2%)。

在法律常识方面,四年级学生在未成年人保护法常识、宪法常识、日常生活重要法律常识方面的题目答对率分别为67.7%、71.6%、72.5%,八年级学生分别为84.6%、76.9%、78.3%。

图2 四、八年级学生在法律素养三个维度上的题目答对率(%)4.学生具有良好的行为规范。

在勤劳节约方面,四、八年级学生日常表现良好的人数比例分别为87.5%、95.0%;在诚实守信方面,四、八年级学生日常表现良好的人数比例分别为89.2%、95.3%;在团结友善方面,四、八年级学生日常表现良好的人数比例分别为81.0%、81.1%;在遵守公德方面,四、八年级学生日常表现良好的人数比例分别为93.6%、97.3%。

尽管学生在行为规范方面总体表现较好,但仍存在不足。

例如,只有68.4%的四年级和68.6%的八年级学生做家务劳动,只有53.1%的四年级和38.2%的八年级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校和班级劳动,只有63.8%的四年级和44.9%的八年级学生主动捡起或打扫教室的垃圾。

(二)学生学业表现良好,综合应用能力相对薄弱1.大部分学生的语文、数学、科学学业表现达到中等及以上水平。

语文、数学、科学素养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未来学习、工作、生活的重要基础。

本次监测依据国家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语文、数学、科学学业表现进行了测查,并采用国际通用的程序和技术方法,将学业表现划分为四个水平段,分别是:待提高、中等、良好、优秀。

监测结果显示,中小学生的语文、数学、科学学业表现良好。

四、八年级学生语文学业达到中等及以上水平的比例分别为81.8%、79.6%,达到优秀水平的比例分别为21.0%、22.7%。

四、八年级学生数学学业达到中等及以上水平的比例分别为84.6%、78.9%,达到优秀水平的比例分别为23.8%、26.7%。

四、八年级学生科学学业达到中等及以上水平的比例分别为76.8%、83.6%,达到优秀水平的比例分别为16.0%、12.0%。

2.学生语文学业各项能力总体发展较为均衡,古诗文诵读能力相对较弱。

四年级学生在识字写字、古诗文诵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和书面表达方面达到中等及以上水平的比例分别为80.5%、72.8%、80.2%、78.5%、85.6%;八年级学生在古诗文诵读、经典名著欣赏、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和书面表达方面达到中等及以上水平的比例分别为77.3%、82.5%、79.6%、80.4%、85.7%。

与语文学业其它能力相比,四、八年级学生古诗文诵读能力达到中等及以上水平的比例均为最低。

图3 四、八年级学生语文学业各项能力达到中等及以上水平的比例(%)3.学生数学学业五项能力上,运算能力相对较强,但数据分析能力相对较弱。

四年级学生运算能力、推理能力、空间想象力、问题解决能力、数据分析能力达到中等及以上水平的比例分别为87.7%、82.3%、82.2%、82.2%、80.2%,八年级学生分别为82.8%、78.5%、78.7%、76.8%、74.6%。

与数学学业其它能力相比,四、八年级学生数据分析能力达到中等及以上水平的比例均为最低。

图4 四、八年级学生数学学业各项能力达到中等及以上水平的比例(%)4.学生科学学业能力上,科学理解能力相对较强,但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有待提高。

在科学能力表现上,四年级学生科学理解能力、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思维能力达到中等及以上水平的比例分别为80.2%、75.7%、74.9%,八年级学生分别为87.1%、83.0%、76.3%。

与科学理解能力相比,四、八年级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达到中等及以上水平的比例相对较低。

5.学生养成了基本的阅读习惯,但阅读时间和阅读量总体偏低。

本次监测从阅读时间、阅读量和阅读内容来反映学生的阅读习惯。

从阅读时间看,四、八年级学生每天进行15分钟以上课外阅读的比例分别为74.4%、79.4%。

从阅读量看,过去一个月,四、八年级学生阅读1本及以上课外书的比例分别为92.0%、91.6%。

从阅读内容看,学生更喜欢经典名著和近现代优秀作品:四年级学生最喜欢的三部作品为《格林童话》《西游记》《三国演义》,八年级学生最喜欢的三部作品为《西游记》《三国演义》《朝花夕拾》。

由此可见,学生养成了基本的阅读习惯。

监测也显示,有25.6%的四年级和20.6%的八年级学生每天课外阅读时间少于15分钟,8.0%的四年级和8.5%的八年级学生过去一个月阅读量为0本。

图6 四、八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时间分布情况注:由于小数点后数值按四舍五入取值,部分指标百分比加总之和可能不等于100%,下同。

图7 四、八年级学生过去一个月的课外阅读量分布情况(三)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总体较好,肥胖、近视和睡眠不足问题较为突出1.学生身体形态发育整体良好,但学生肥胖比例偏高。

依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将四、八年级学生的身体形态划分为正常、低体重、超重和肥胖。

结果显示,身体形态正常的比例为:四年级男生74.2%、女生79.2%,八年级男生78.2%、女生80.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