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民事诉讼法 民诉第十六章 二审程序

民事诉讼法 民诉第十六章 二审程序


三、对上诉的审查和受理 对上诉的审查与受理、 (一)对上诉的审查与受理、原审人民法院 审查上诉人的上诉是否符合四个条件。 审查上诉人的上诉是否符合四个条件。原审 法院在收到上诉状、答辩状5日内, 法院在收到上诉状、答辩状5日内,将全部案 卷报送上级法院 对上诉的处理 立案审理 驳回上诉 (二)上诉的撤回
5、上诉案件调解 (1)范围 上诉案件调解的范围不受上诉请求范围的限制, 上诉案件调解的范围不受上诉请求范围的限制, 也不受第一审诉讼请求范围的限制。 也不受第一审诉讼请求范围的限制。 上诉案件的调解也不受第一审裁判是否正确的影 响。 第二审人民法院根据自愿的原则进行调解, 第二审人民法院根据自愿的原则进行调解,调解 不成的,发回重审: 不成的,发回重审:
(三)上诉案件的审理
1、审理的范围。 审理的范围。 我国民诉法151条规定: 151条规定 我国民诉法151条规定: 第二审人民法院应 当对上诉请求的有关事实和适用法律进行审 查。 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人上诉请求的有关事 实和适用法律进行审查时, 实和适用法律进行审查时,如果发现在上诉 请求以外原判确有错误的,也应当予以纠正。 请求以外原判确有错误的,也应当予以纠正。 第一审裁判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 第一审裁判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侵害社会 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利益的, 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利益的,即使上诉人没有 提出上诉请求, 提出上诉请求,第二审人民法院也应当予以 纠正。 纠正。
第一,对当事人在第一审程序中已经提出的诉讼请求, 第一,对当事人在第一审程序中已经提出的诉讼请求, 原审人民法院未作审理、判决的; 原审人民法院未作审理、判决的; 第二,必须参加诉讼的当事人在一审中未参加诉讼的; 第二,必须参加诉讼的当事人在一审中未参加诉讼的; 第三,一审判决不准离婚的案件,上诉后, 第三,一审判决不准离婚的案件,上诉后,第二审人 民法院认为应当判决离婚的。 民法院认为应当判决离婚的。
两者的区别: 两者的区别:
1、适用的法院与审级不同 2、程序发生的原因 3、程序的任务不同 4、审理的对象不同 5、审理的方式与审结期限不同 6、裁判生效诉的条件 1、上诉必须针对依法可以上诉的裁判提出 2、上诉必须有合格的上诉人与被上诉人 3、上诉必须在法定期间内提出 上诉必须递交上诉状(书面形式) 4、上诉必须递交上诉状(书面形式) 二、提起上诉的程序 原则上应当通过原审人民法院提出上诉状, 原则上应当通过原审人民法院提出上诉状,法律也 不禁止当事人直接向第二审人民法院提出。 不禁止当事人直接向第二审人民法院提出。 当事人向原审人民法院递交上诉状时, 当事人向原审人民法院递交上诉状时,应当预交上 诉费,双方当事人都提起上诉的, 诉费,双方当事人都提起上诉的,各方当事人应当 分别预交上诉费。 分别预交上诉费。
(四)上诉案件的裁判 对一审判决 判决不服的上诉案件的裁判 1、对一审判决不服的上诉案件的裁判
民诉法的规定( 153条 民诉法的规定(第153条) 判决驳回上诉, (1)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2)依法改判 裁定撤销原判, (3)裁定撤销原判,发回重审
2、对一审裁定不服的上诉案件的裁判 对一审裁定 裁定不服的上诉案件的裁判 (1)维持原裁定的裁定 (2)撤销原裁定的裁定 3、上诉审裁判需要处理的几种特殊情况 (1)对不应当由人民法院受理的案件的处 理 由第二审人民法院直接裁定撤销原判, 由第二审人民法院直接裁定撤销原判,驳 回起诉。 回起诉。 (2)二审中当事人的诉讼承担 直接将分立或者合并后的法人或者其他组 织列为当事人, 织列为当事人,而没有必要将案件发回重 审。
可以申请撤回上诉 撤回上诉的方式: 撤回上诉的方式:书面 口头
第二审人民法院经审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 第二审人民法院经审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当作出不准撤回上诉的裁定: 当作出不准撤回上诉的裁定: 第一审人民法院的判决确有错误的; 1、第一审人民法院的判决确有错误的; 2、双方当事人串通损害国家、集体、社会公共利 双方当事人串通损害国家、集体、 益或者其他人的合法权益的。 益或者其他人的合法权益的。 第二审人民法院一旦作出准许撤回上诉的裁定, 第二审人民法院一旦作出准许撤回上诉的裁定, 立即产生以下法律效力: 立即产生以下法律效力: 第二审程序终结; 1、第二审程序终结; 当事人不得再行上诉; 2、当事人不得再行上诉; 原审裁判生效。 3、原审裁判生效。 各方当事人均为上诉人时, 各方当事人均为上诉人时,一方当事人申请撤回 上诉,另一方当事人不同意撤回上诉的, 上诉,另一方当事人不同意撤回上诉的,第二审 程序就不能终结。 程序就不能终结。
4、上诉案件的证据
(1)上诉案件中“新的证据”的认定 上诉案件中“新的证据” 民事诉讼法》 125条 《民事诉讼法》第125条:“当事人在法庭上可以 提出新的证据。 提出新的证据。” 根据最高法院《民诉证据若干规定》 41条的规 根据最高法院《民诉证据若干规定》第41条的规 这里的“新的证据”包括: 定,这里的“新的证据”包括: 二审程序中的新的证据包括:一审庭审结束后 二审程序中的新的证据包括: 新发现的证据; 新发现的证据;当事人在一审举证期限届满前申 请人民法院调查取证未获准许, 请人民法院调查取证未获准许,二审法院经审查 认为应当准许并依当事人申请调取的证据。 认为应当准许并依当事人申请调取的证据。 当事人举证期限届满后提供的证据不是“ 当事人举证期限届满后提供的证据不是“新的证 人民法院不予采纳。 据”的,人民法院不予采纳。
调解不成,另行起诉: 调解不成,另行起诉:
二审增加诉讼请求 原审被告提出反诉的
(2)上诉案件的调解书
调解达成协议的,应当制作调解书,由审判人 调解达成协议的,应当制作调解书, 书记员署名,加盖人民法院印章, 员、书记员署名,加盖人民法院印章,调解书 送达后,原审人民法院的判决即视为撤销 视为撤销。 送达后,原审人民法院的判决即视为撤销。
依法改判分为两种情形: 依法改判分为两种情形: 分为两种情形 一是应当依法改判。经过审理, 一是应当依法改判。经过审理,第二审人民法 院认为原判决事实清楚,证据充分, 院认为原判决事实清楚,证据充分,但适用法 律错误的,应当作出改正原判决的判决。 律错误的,应当作出改正原判决的判决。 二是可以依法改判。 二是可以依法改判。第二审人民法院认为原判 决认定事实错误,或者原判决认定事实不清, 决认定事实错误,或者原判决认定事实不清, 证据不足的,可以在查清事实后依法改判。 证据不足的,可以在查清事实后依法改判。 发回重审 应当发回重审:违反法定程序, 1)应当发回重审: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 响案件公正审理的 可以发回重审: 2)可以发回重审:原判决认定事实错误或 不清, 不清,证据不足的
第十六章 上诉程序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二审程序概说 上诉的提起和受理 上诉案件的审理 上诉案件的裁判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第二审程序的含义、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第二审程序的含义、性质和 意义: 意义:明确第二审程序发生的基础及与第一审程 序的关系;掌握提起上诉的条件和程序; 序的关系;掌握提起上诉的条件和程序;正确适 用受理和审判民事上诉案件的具体规定 教学重点:上诉的提起和审理。 教学重点:上诉的提起和审理。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上诉的条件 教学时数: 教学时数:2课时 参考书目: 参考书目: 民事诉讼程序改革报告/ 1、 民事诉讼程序改革报告/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诉 讼法调研小组//法律出版社2003 //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讼法调研小组//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民事审判方式改革与发展/江平,陈桂明// //中 2、 民事审判方式改革与发展/江平,陈桂明//中 国法制出版社1998 1998年版 国法制出版社1998年版
2、上诉案件的审理地点
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 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可以在本院进 行,也可以到案件发生地或者原审人民法院所 在地进行
3、上诉案件的审理方式
开庭审理 迳行裁判
(1)迳行裁判必须组成合议庭。 迳行裁判必须组成合议庭。 迳行裁判不同于书面审理。 (2)迳行裁判不同于书面审理。 迳行裁判的适用范围受到严格限制 严格限制。 (3)迳行裁判的适用范围受到严格限制。
民事诉讼法第153条 民事诉讼法第153条
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经过审理, 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经过审理,按照下 列情形,分别处理: 列情形,分别处理: 原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的, (一)原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的, 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决; 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决; 原判决适用法律错误的,依法改判; (二)原判决适用法律错误的,依法改判; 原判决认定事实错误, (三)原判决认定事实错误,或者原判决认定事 实不清,证据不足,裁定撤销原判决, 实不清,证据不足,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 民法院重审,或者查清事实后改判; 民法院重审,或者查清事实后改判; 原判决违反法定程序, (四)原判决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 判决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 判决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 当事人对重审案件的判决、裁定,可以上诉。 当事人对重审案件的判决、裁定,可以上诉。
(3)对二审程序中当事人和解的处理 两种处理方式: 两种处理方式: 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后, 1)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后,请求人民法院 根据和解协议的内容制作调解书 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后申请撤诉的, 2)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后申请撤诉的,经 审查符合撤诉条件的, 审查符合撤诉条件的,第二审人民法院应 当准许。 当准许。
(2)上诉审的举证期限
上诉案件的举证期限是提出“新的证据” 上诉案件的举证期限是提出“新的证据”的举 证期限。 证期限。 上诉案件举证期限仅对“新的证据” 上诉案件举证期限仅对“新的证据”具有约束 力。 当事人在二审程序中提供“新的证据” 当事人在二审程序中提供“新的证据”的,应 当在二审开庭前或者开庭审理时提出; 当在二审开庭前或者开庭审理时提出;二审不 需要开庭审理的, 需要开庭审理的,应当在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限 内提出。 内提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