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力学和光学现象.
物理知识分类:
1.经典力学 3.热学 4.光学
---以牛顿定律为基础
(曾经预言电磁波的存在,后来他的学生赫兹证实)
2.经典电磁理论 ---奠基人麦克斯韦
现代物理分支,如:
原子物理
---微观世界的初步认识 ---微观方向的研究 ---宏观方向的研究
量子物理
天体物理
在秋冬两季,落叶满地往往能营造出一种美 的境界。在这个美的世界里,如果仔细观察,很 容易发现:大多数情况下,树叶的正面对地,反 面朝上。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反面往往受风的阻力较大 B.反面的密度比正面的大 C.受叶柄和叶脉的粗细的影响 D.树叶的正面比反面重
5.毛泽东的诗句“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 光的色散 当空舞”主要涉及的物理知识是 .
激光
激光
最初的中文名叫做“镭射” 英文名称LASER的音译
光盘原来的名字叫“镭射光碟 ”
激光记录、读取信息
激光打印机
激光打孔 激光穿耳
激光光纤通信 皮 心子(石英) 光导纤维 传导原理:全反射 光 缆
50 m 100 m
3.现代物理学时期:
时间:19世纪末----现在 标志:相对论、量子力学的相继建立
20世纪50年代以后,物理学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相当庞 大的学科群,包括高能物理(粒子物理)、原子核物 理、等离子体物理、凝聚态物理、计算物理和理论物 理等主体学科以及难以计数的分支学科。物理学与各 学科之间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形成了众多很有发展前 途的交叉科学。
台州
光缆
光放大器
激光测距
卫星跟踪测距仪
激光武器
每一发奋的努力背后, 必然有加倍的赏赐 !
彩虹--摄于西藏阿里高原
卫星中的失重---完全失重
卫星
F引
m
对整个卫星,万有引 力全部用来提供向心 力
M
超重、失重如何区分?
r
继续
3个宇宙速度
使卫星恰能够围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发射速度:
第一宇宙速度:7.9km/s (地面附近、匀速圆周运动的
最大环绕速度)
如果人造地球卫星进入地面附近的轨道 速度大于7.9km/s,而小于11.2km/s,它绕地 球运动的轨迹是椭圆。
由G = mg 估算出中学生体重范围400N ~1000N 用刻度尺粗略地测量自己鞋底的面积可知我 们鞋底的面积大约在150cm2 ~200cm2 左右
粗略计算: F取400N, S取 2 × (2 × 10
–2
m 2)
代入公式可得P = 104 Pa
例1 :一个普通中学生双脚站立在水平
地面上,他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最接近
于
( C
)
B: 2 × 103Pa D: 2 × 105Pa
A:2 × 102Pa C:2 × 104Pa
例2 :下列估计值中合理的是 ( C ) A. 长跑运动员的体温可达46℃ B. 短跑运动员的速度可达72千米/时 C. 足球运动员的质量可达80千克 D. 举重运动员的举力可达5000牛
例3 :某同学把掉到地面上的初三物理课本捡起来,放 回到桌面。根据你平时对物理课本的重力和桌面高度的 观察与了解,估算李明同学捡回课本时手克服课本的重 力所做的功约为 ( C ) A. 0.015焦 B. 0.15焦 C. 1.5焦 D. 15焦
跟踪练习:
1、下列物体中,质量最接近50克的物体是 ( B ) A .一瓶牛奶 B .一只鸡蛋 C .一枚五分硬币 D. 一枚针 2、一袋袋装牛奶的质量最接近 ( C ) A. 2克 B. 20克 C. 200克 D. 2000克 3、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为 ( B ) A. 500千克 B. 50千克 C. 5千克 D. 0.5千克 4、一只苹果的质量约为 ( B ) A. 0.015千克 B. 0.15千克 C.1.5千克 D. 15千克
解析:
这道题描述的情况则是B点的木桩的影 子和木桩等长,根据这样的描述,按照几何 关系,A点和B点与地心之间所成的夹角是 45度,测算出来的B地点距离A地点的球面 距离是地球周长的八分之一,按照题目所示 地球周长40000公里推算也就是约为5000 公里之遥。
海市蜃楼
---虚像
光色 的散
彩虹是如何产生的?
估计估算类问题特点:
解题关键:
估计估算类能力题解题的关键在于形成 正确物理单位观,同时生活经验也非常重要。
平面镜---光的反射
透镜---光的折射
光学
色散现象 激光---
摘不着的是镜中花 捞不着的是水中月
平面镜成像
---一定虚像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一滴水可见太阳
光的折射
凹透镜成像---一定是虚像
使卫星能够逃离地球的引力 作用的卫星发射速度 第二宇宙速度:11.2km/s 当物体的速度大于或等于 11.2km/s时,卫星就会挣脱地球 的引力束缚,不再绕地球运行, 而是飞向太阳系的其它空间中 去。我们把这个速度叫第二宇 宙速度。
使卫星能够逃离太阳的引力 作用的卫星发射速度 第三宇宙速度:色光,依次是
红、橙、黄、绿、蓝、靛、紫.
练习:
1.1666年英国物理学家 牛顿 用三棱镜使太 阳光发生色散. 2.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分解成 红 、 橙、 黄 、 绿、蓝 、靛 、 紫 七色光带,这就是光的色散现
象.
3.光的色散现象说明,白光是由 各种色光 混 合而成的. 4.彩虹是太阳光在传播中被空中水滴色散 而 产生的.
3、下列哪种工具在工作过程中没有使用杠杆原理( ) A、挖土机 B、千斤顶 D、辘轳 C、运载火箭
同步卫星和宇宙速度 :
1、同步卫星的特点
(1)同步卫星与地面相对静止,与地球 自转同步,周期为24h。
(2)同步卫星的运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 向相同。 (3)同步卫星定点在赤道正上方,即轨 道平面和赤道共面,离地高度、运行速 率是唯一确定的。(见学案第4页)
力矩与平衡问题
同步卫星和宇宙速度和失重
力学
熟悉而又陌生的压强 估计估算类问题
力矩问题: 小小称砣压千斤
杠杆原理 F1×L1=F2×L2
力矩练习题:
在我们生活中,杠杆原理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方便。
1、把杠杆原理总结出来的科学家是( A、哥德巴赫 )
B C、爱迪生 D、诺贝尔 B、阿基米德 2、“称”是我国古代发明,在我国农村广泛使用的一种衡器,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 A、可以变换支点,不能变换力臂 B、不能变换支点,可以变换力臂 C、可以变换支点,可以变换力臂 D、不能变换支点,不能变换力臂
麻绳提豆腐─提不起来
鸡蛋碰石头─自不量力
如坐针毡
估值问题3例
例1:一个普通中学生双脚站立在水
平地面上,他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最接
近于
(
)
B: 2 × 103Pa D: 2 × 105Pa
A:2 × 102Pa C:2 × 104Pa
解析:寻找支撑点—熟悉的相关数值
一般来说,中学生质量范围是40kg~100kg。
基本能力一轮复习 ---科学领域
物理学史的分期
1.古代物理学时期---科学的萌芽期
时间:从远古到16世纪中叶。 特点:主要是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记载。 文化中心:古希腊和古代中国。
2.经典物理学时期:
时间: 16世纪中叶------19世纪末。 17世纪晚期,牛顿建立了经典力学体系,标志着近代物理学 的诞生。之后,经典热力学、电磁学相继建立。到19世纪末,形成 了比较完整的经典物理学体系。
如果物体的速度等于或大 于16.7km/s,物体就摆脱了 太阳引力的束缚,飞到太 阳系以外的宇宙空间去
熟悉而又陌生的压强
定义:物体的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的大小叫做压强。 公式:p=F/S (压强=压力÷受力面积) 国际单位:p—压强—帕斯卡(单位:帕斯卡,符号:Pa) F—压力—牛顿(单位:牛顿,符号:N) S—受力面积—平方米
凸透镜成像---实像虚像都能形成
凸透镜具有会聚光线的作用,所以也叫“会聚透镜”、 “正透镜”(可用于远视与老花镜)。
26.(1分)夏天这天正午时刻, 在埃及南部边陲的尼罗河第一大瀑 布附近某点A,垂直于地平面的木 棍不会投下影子。就在同一时刻, 向北数千千米以外的另一点B,有 一垂直于地平面的木棍投下的影子 长度刚好与木棍长度相同(如右上 图)。早在1764年,地理学家埃 拉托色尼就注意到这一现象,并据 此测量出地球的周长约为40000千 米,请问A、B两点的球面距离约 为5000_千米。 0.63/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