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章 交通管理法规
❖ 6、道路设施规定:主要有道路设施的作用、道路护 栏、交通标志与标线的种类、含义、使用及其设置。
❖ 7、道路交通违法处罚规定:主要有执法监督、违法 责任、处罚种类、处罚程序等。
LOGO
三、法规与执法存在问题
❖ 1、法律法规体系滞后。
▪ 《道路交通安全法》自2004年5月1日施行以来已经经过 7年的时间,随着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作为安全法主要处 罚手段的“罚款”额度远远滞后。经过2007年12 月29日,2011年4月22日两次修正,只在群众 呼吁较高的酒驾方面有明显调高,其它方面无明显变化。
LOGO
❖ 3、非强制性的交通安全教育性质与交通安全教育 要求的全民性不相适应。
▪ 交通安全关系到全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应进行强制教育。 而目前仅对违法者进行强制教育,对其他人员仅作普及教
育。
❖ 4、教育方式的宣传性与教育目的实效性不适应。
▪ 以社会宣传作为基本活动方式的交通安全教育,其教育效 果难以达到教育的预期目的。交通法规宣传效果难以满足
❖ 3、执法力度不足。
▪ 近年来出台了与道路交通管理相关的许多条例、规范、标 准等但未得到有效执行。例如2008年出台的《四川省非 机动车管理规定》至今为止未得到有效执行,城市内超标 电动自行车未得到有效控制,严重影响城市交通安全。住 建部出台的《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 (CJJ/T141-2010),尚未得到有效的落实。
LOGO
❖ 6、技术标准
▪ 分为国家标准和部颁标准,它们也是交通安全法 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国家质量监督检 验检疫总局发布的《道路交通标志与标线》 (GB5768)、《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GB7258)以及公安部颁布的《道路交通事故现场 图绘制》(GA49)、《城市道路施工作业交通组织 规范》(GAT900-2010)等。
❖ 2、法律
▪ 道路交通安全法律体系的主体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 路交通安全法》自2004年5月1日施行,经过2007年12 月29日,2011年4月22日两次修正。
LOGO
❖ 4、地方性法规
▪ 地方性法规的效力低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并 仅在管辖区内有效。地方性法规的名称有条例、 规定、规则、办法、实施细则等。如《四川省非 机动车管理规定》等
LOGO
❖ 六、加强事前管理
▪ 事故的发生具有很多的偶然性,事故是否发生是人为不 可控制的。但事故发生的背后必然有事故隐患的存在, 隐患是可以通过人为的努力消除和减少的,减少隐患事 故发生的可能性也自然减少。
▪ 因此在进行处罚时以安全隐患的数量及严重程度为主, 以事故是否发生为辅。加大对未造成后果的违章、违法 及不安全行为的处罚,即加强事前管理,而非按事故严 重程度追责的事后管理。
LOGO
9.1.2 完善法规与严格执法对策
❖ 一、地方性实施办法
▪ 应根据国家法律、法规以及标准规范陆续出台和更新相 应的实施办法,如电动自行车管理、摩托车管理、行人 非机动车管理、停车及停车设施管理、人力三轮车管理、 交通影响评价实施办法等规范性文件。
❖ 二、加大处罚力度
▪ 违法成本过低,执法成本过高是目前人员违法行为屡禁 不止的主要原因。通过修改法律或按法律现行规定上限 处罚的方式,加大处罚增加违法成本,提高交通参与者 的守法意识。
❖ 4、执法难度高工作量大。
▪ 由于目前法律处罚力度有待加强,取证困难,使得执法者 在执法过程中遇到一定困难。由于目前警力不足,对行人、 非机动车的违法处罚取证较难,违法数量多,处罚力度低, “行人、乘车人、非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 法规关于道路通行规定的,处警告或者五元以上五十元以 下罚款”。尤其是在拦截摩托车违法者时还存在安全隐患, 使得目前非机动车、行人疏于管理。
▪ 2、确定宣传教育内容; ▪ 3、确定宣传教育形式; ▪ 4、制定宣传教育教材、材料、视频等各类教学资源; ▪ 5、进行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模式和内容研究工作; ▪ 6、实际开展宣传教育工作。
❖ 二、加强教育实效性
▪ 对新出台的法规以多种形式和最快的速度进行普及。
LOGO
❖ 三、结合日常交通秩序管理开展交通安全教育
❖ 2、温情方式迎合受众。
▪ 血腥交通事故图片展会使有的中、小学生观看后出现 呕吐、睡觉发恶梦等剧烈反应,教育过程中采用温和 诱导式的教育方法。
LOGO
❖ 3、注重细微默化受众。
▪ 在对中小学生进行安全宣传教育时要从抵制“小”(轻微) 的交通违法行为开始,从“平常”不经意的交通违法开始, 从纠正个别交通违法开始。
LOGO
二、道路交通安全法律体系的内容结构 ❖ 1、道路交通管理规定:主要规定政府在道路交通管
理中的职责、道路交通管理机关的设置与职责、道 路交通安全工作的原则等。 ❖ 2、车辆管理规定:包括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管理,主 要有车辆登记制度、车辆检验与报废制度、车辆制 造、改装的监督制度、车辆保险制度等。 ❖ 3、驾驶员管理规定:主要有机动车驾驶证制度、驾 驶证的申领、考试、核发、驾驶人的身体条件、驾 驶培训监督与管理等。
❖ 2、部分条款内容不确切。
▪ 如:《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四十二条“机动车上道路行 驶,不得超过限速标志标明的最高时速。在没有限速标 志的路段,应当保持安全车速。”但对于车速问题各个 法规及标准中均未给出明确的标准,使得交通管理者在 制定道路限速,无规范可以依据,给道路交通安全管理 带来较大不便。
LOGO
▪ 执勤民警在日常管理交通时也要进行宣传教育,做到执勤 管理与宣传教育相结合。
❖ 四、重视乡村宣传教育 ❖ 五、对机动车驾驶员的宣传教育
▪ 1、抓好驾驶培训教育 ▪ 2、有针对性的进行重点教育
• 组织缺乏驾驶经验的新驾驶人员学习驾车经验。 • 重点抓好驾驶员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其精神文明的水准,使其自
▪ 对挂靠车辆的管理为交通部门职责。
❖ 五、建立多方负责的联动机制
▪ 由于交警执法范围有限,因此必须联合其他职能部门力量 进行管理。挂靠车辆、营运性运输、设施建设管理以交通 运输、住建部门为主体,对不符合法律规范规定造成事故 的,追究主管部门责任,不直接管理营运性企业。责权必 须一致,享有权利的同时必须承担责任,承担责任者必须 拥有相应权利。
❖ 5、行政规章
▪ 行政规章是指作为全国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主管 部门——公安部制定和发布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 规章,以及公安部与有关部委联合制定和发布的 有关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方面的规章。其效力低于 法律、行政法规。例如《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 用规定》、《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 定》、《机动车登记规定》等。
觉遵守驾驶员的职业道德规范。 • 抓好外地驾驶员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 3、结合驾驶员违法处罚进行教育
LOGO
❖ 六、其他公众教育 ▪ 1、法律普及教育 ▪ 2、安全常识教育 ▪ 3、交通违法处罚教育 ▪ 4、注重老年人教育
LOGO
9.2.3 未成年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 1、新颖的形式吸引受众。
❖ 4、通过媒体进行教育
▪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六条第五款明确规 定:“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有关单位,有进行道学生安全出行的宣传画面,特别是推 出动画片等中、小学生喜欢的节目时,有意识地插播一些 宣传教育公益广告。
❖ 5、家庭教育
▪ 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法》第七条明确规定了家长有配合
学校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法定职责。
LOGO
❖ 6、贴合实际的教育内容
▪ 对于未成年教育一定有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其日常 接触的范围,必须与成人教育有所区别。台湾从小学到 中学均有比较完善的交通安全教育和与之相配合的考试
❖GB 2893 安全色
❖GB/T 18833公路交通标志反光膜
❖JTG D82公路道路交通标志标线设置规范、公路交 通标志和标线设置手册
❖GB/T 23828高速公路LED可变信息标志
❖GB 17733地名标志
❖GB/T 23827道路交通标志板及支撑件
❖GB 6389工业企业铁路道口安全标准
❖JT/T 388轮廓标技术条件
交通管理者的要求。
❖ 5、教育规模的广泛性与教育投入的局部性不适应。
▪ 交通安全教育应为义务教育,需要大量政府部门的投入。
而在教育面不断扩大,教育要求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交通安
全教育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增加远远落后于教育发展的
速度,交通安全教育主体显得力不从心,交通安全教育改
革缺少坚实的基础。
LOGO
9.2.2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对策
❖ 2、单一的交通安全教育内容与多样化的交通安全 教育对象需求不适应。
▪ 目前安全教育的内容以法律条文的普及为主,重在对法律 的讲解,欠缺对安全避险知识与危险先兆识别技术等内容 的讲解,不能保护人们日常交通出行的各个方面。教育内 容既无层次性,也无深度性,缺乏针对性,难以满足公众 参与交通活动方面的全方位的知识和技能的需求。
LOGO
9.2 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 9.2.1宣传教育现状评价
❖ 1、孤立的交通安全教育主体与教育对象的广泛性 不相适应。
▪ 除多车单位对单位的职业驾驶员进行安全教育外,其他社 会驾驶员和社会公众的教育公众均有交警部门担任。公安 交通管理部门的教育能力无法满足社会各行各业都必须接 受交通安全教育的社会需求。由于警力不足、时间有限等 使得交通法规宣传难度较大。
❖ 一、建立、健全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组织
▪ 建立公安交警为主体的,由宣传部门、交通运输局、教育 局、媒体机构、公交公司、运输企业、多车单位、各层次 教学机构(幼儿园、中小学等)、驾驶培训机构等多单位 参加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组织。其工作任务为:
▪ 1、交通安全组织及有关部门汇报研究,结合实际情况, 制定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计划;
LOGO
❖ 4、道路通行规定:主要有交通信号的种类与使用、 各行其道、通行速度、车辆装载、特殊道路通行规 定、灯光使用、驾驶行为、特种车辆通行规定、行 人及乘车人通行、高速公路特别规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