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市美丽乡村建设分类指引
(二)美丽乡村建设分类指引
美丽村庄类型
分类指引标准
城郊发展型
1.位于城市市区、县城和镇边缘,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较高的村庄,要加强规划引导,结合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扶贫开发异地搬迁政策,做好迁村并点,由农村向社区化转变;
2.重点开展村域整合规划,以城镇社区标准进行更新提升,将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村庄覆盖;
4.要注意拆旧与建新之间在空间格局、建筑风格、服务配套、给排水和道路系统等方面的衔接和协调。
历史文化型
1.对自然和文化遗存保留完好、原有村落景观特征和地方特色明显、村庄布局独特或具有一定地域民俗风情,或者开发利用价值较高的古村落,要以保护性修缮为主,避免对古村落景观、文化遗存造成破坏;
2.通过对古民居、古祠堂和纪念性建筑等文化遗产等资源的保护利用,完善村庄内道路和水系、基础设施、公共配套设施,提升村庄品位。
保留改造型
1.经济一般的村庄或将来较长时间可能继续保留的村庄,实行以改造为主、适度建新的办法,重点开展以清洁保洁为主要内容的环境整治活动;
2.要严格控制新建,拆除废旧禽畜舍、废弃房,清除露天粪厕和河塘沟渠,处理生活污水,修葺房屋外观,加强宅前屋后绿化,打通旧村道路等;
3.要在环境整治的基础上,完善村庄内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一批公共文化、休闲和体育设施。
3.行政村要建设一个以上“农村社区服务中心”,推进一站式服务;
4.做好村民市民化的引导,加强文化建设,提升文明水平。
旅游发展型
1.旅游景区附件和交通沿线有条件的村庄,要结合农家乐、乡村旅游的发展;
2.完善旅游配套设施、提升旅游服务水平,注重突出岭南和少数民族建筑风格,实现与旅游景点的协调统一;
3.提升村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按照我市对外窗口的标准进行软硬件的综合打造。
特色工农业型
1.要突出产业带动、统一规划,要立足区位和资源优势、产业发展现状等;
2.编制好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产业发展定位,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名、优、特、新”产品。
特色旅游型
1.注重保护好风景名胜资源;
2.完善旅游配套设施、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和接待能力;
3.结合旅游业的发展,注重突出镇村的岭南和少数民族建筑风格,实现与旅游景点的协调统一。
附件5
清远市美丽乡村建设分类指引
(一)美丽小镇建设分类指引
美丽小镇类型
分类指引标准
历史文化型
1.协调好新区与保护区的空间关系;
2.注重保护有特色的古村落、古街区、古建筑、古民居的整体风貌;
3.严格控制核心保护区内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设。
商贸中心型
1.优化城镇景观风貌和交通节点地区土地综合开发利用;
2.在公共服务中心营造、专业市场营造、居民消费服务网络构建等方面,提出具体的建设项目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