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四年级科技教案

小学四年级科技教案

小学四年级科技教案【篇一:四年级科技教案】四年级上科技教案1.明轮船(2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观赏已经制作好的电动明轮船,使学生了解明轮船的基本结构。

2.亲自动手制作电动明轮船,从中学会用美工刀、钢锯条切割塑料泡沫的方法,掌握用铁锤锤平铁皮和起子旋螺丝的基本技术要领,学会用螺栓固定塑料泡沫模型的方法。

3.通过探索活动体验模型创作艺术,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人民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亲自动手制作电动明轮船,从中学会用美工刀、钢锯条切割塑料泡沫的方法,掌握用铁锤锤平铁皮和起子旋螺丝的基本技术要领,学会用螺栓固定塑料泡沫模型的方法。

【学材分析】【教学过程】一)制作船体(部分内容比较简单,具体步骤见学材)1.在泡沫塑料上按图的尺寸描上船模并加工成明轮船的船体。

2.用三合板做船面板,并且在上面的开关位置上开个开关孔。

3.用泡沫塑料制作桥楼:先画上线,再用钢锯条按图锯出。

二)制作两个叶轮(叶轮制作比较困难,老师要多加指导)制作叶轮时:注意两个轮叶的拨水方向必须要相反,这样相对安装时前进的方向才能相同。

要求同学在制作中仔细体会。

1.切割易拉罐。

切割易拉罐最好用美工刀。

切割时,先用美工刀的刀尖刺进易拉罐,然后用力压,易拉罐的底就会很快被切下。

切下易拉罐的口和底后,剩下的是一个无底无盖的圆筒。

再用剪铁皮的剪刀将圆筒剪开,然后把它摊开,用铁锤在铁板上把它锤平整,待用。

切割过铁皮的刀片会很钝,不能用于切割其他物品了。

2.制作明轮叶轮。

把叶轮设计图贴在铁皮上,按图线剪下。

用尖嘴钳按线将叶片向上弯折90度,然后用烙铁将叶轮焊在马达轴上。

三)组装1.安装电机仔细观察电动明轮电路图,用导线并联电动机。

这一步十分重要,这里两个电动机的旋转方向要相反,如果两个电动机的方向相同的话只要把其中一个电动机的两根电线对换,然后调试。

再把叶轮用电烙铁焊在电动机轴上,看看叶轮的方向,装上电池再调试,这里很难做,一切要在做中学。

等到考虑周到后才能把这个电路图移到船舱内。

2.安装桥楼船面板上面用装饰纸美化后安装桥楼,用螺丝杆固定,最后装上护栏,插好旗杆。

好,一艘古代明轮船模就做成了!四)交流创新1.你认为你刚才制作的明轮船模还有那些缺点?怎样使你的船模制作得更加漂亮?请把你的好点子写在纸上。

让学生寻找自己制作过程中的缺点,就是让学生寻找创新的课题。

如果缺点找到了,再让学生想想改进的设想,这个设想便是创新的课题。

2.你认为还有什么材料也可以制作明轮船模,和同桌交流。

这一个问题也是让学生创新,让学生从材料的选择上打开思路进行创新。

展示台1.介绍你的船模特点,比比谁得明轮船模制作得好。

这里是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比赛也是评价,意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让学生再次创新。

教学反思:2.火车头模型(2课时)【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一些有关火车的知识,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

2.学会用废纸盒等材料制作玩具小火车的技能,培养动手能力及合作精神。

3.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培养创新探究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火车头的制作。

难点:车轮与车轴制作及装配。

【教具】:火车模型、自制玩具小火车、课件(有关的火车知识及制作步骤)【材料和工具】:长方形纸盒、灰卡纸、各色蜡光纸、水彩笔、胶带纸、双面胶、吸管(粗、细两种)、竹签、剪刀。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了解有关火车知识1.课件演示火车的运行,学生观察。

提问:从大山深处,向我们迎面开来了什么交通工具?(火车)2.老师知道在你们诸暨有个火车站,想必你们对火车会比较的熟悉。

现在谁来说一说,你知道哪些关于火车的知识。

学生发言(包括以下几个知识点):a世界上第一列火车:世界上最早的火车出现在1804年。

b名称的由来:因为它是用煤炭或木头生火作为动力,所以叫“火车”c火车种类:有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和磁浮列车。

d火车作用:火车可以运货、载人。

3.了解了一些关于火车的知识,又欣赏了各种火车图片,想不想亲自动手做一做?(引出课题)二、观察火车构造选择合适材料1.(出示火车模型)提问: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列火车,说说它由哪几个部分组成?我们可以用哪些材料来制作?2.发生言,师归纳并板书。

a车厢、火车头:用牙膏盒做。

b车轮:用灰卡纸做。

(有什么办法把车轮剪得圆c车轴:用竹签做。

d瓦轴:用吸管做。

(简介车轴是在瓦轴里运转)三、观看教师示范小组分配任务1.播放制作过程,学生观看。

2.提问:刚才的制作步骤适合一个人完成。

想在较短时间内把火车做好,做漂亮,可以小组合作。

哪些事情可以同时做?(引导学生讨论得出做车厢,剪车轮、轴瓦,修饰火车头这四件事可以同时做。

)3.准备怎么分配任务?(请一小组派代表说,并引导学生根据各自特长来分配)4.出示各种奖项,激发学生制作兴趣。

四、学生操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五、作品评议表扬优秀作品,并以评价鼓励。

六、课堂小结七、板书设计制作火车模型教学反思:3.手掷滑翔机(1课时)【教学要求】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飞机模型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强烈追求欲。

2.懂得并初步掌握手掷模型调试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3.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创新实践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探究问题,懂得并初步掌握手掷模型调试的基本方法。

2.难点学会根据对模型飞行姿态的综合分析和判断,确定调整手段的方法。

【教学过程】1.回顾复习:模型飞机各操纵舵面的名称与作用1)副翼——机翼后缘靠外侧的活动部分,左边的称左副翼,右边的称右副翼。

它们的作用是对飞机作横向转动操纵。

2)襟翼——机翼后缘靠内侧的活动部分,左边的称左襟翼、右边的称右襟翼。

它的作用是增加机翼的升力。

3)升降舵——水平尾翼后缘的活动部分,一般没有左右之分。

它的作用是对飞机作俯仰转动操纵。

4)方向舵——是指飞机垂直尾翼后缘的活动部分。

它的作用是对飞机作方向转动操纵。

2.直线飞行调试示范活动过程介绍:手掷起飞→飞行观察(轨迹、姿态)→分析原因→调整→再试飞,观察效果示范步骤:1)小动力手掷模型。

2)观察模型飞行轨迹和姿态。

假设模型偏航,同时快速下沉。

3)分析原因偏航的可能原因:1横侧不平衡; 2方向不平衡下沉的可能原因:1重心位置太靠前;2水平尾翼安装角太大4)调整方法探讨在实施调整前,必须先制定调整方案。

当模型同时存在几个问题时,首先要分清主次,找出主要问题,即主要矛盾,先行解决。

其它次要的问题暂时撇开。

等主要牙盾解决后,再看留下的问题。

如果问题还不止一个,那么我们需要不断地去分清主次矛盾,按照先主后次的步骤,分析解决问题。

通过模型飞行调试的过程,学习科学的方法论和思维方式,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5)实施调整措施。

6)再试飞,观察调整结果。

3.学生操练活动教师巡视,个别辅导,共性问题集体解剖4.效果检验组织若干学生飞行演示5.教师总结调试的步骤和方法6.课后探究探索盘旋飞行的调试方法,自制飞行调试实验表,把调试内容、方法、过程记载清楚。

课后反思:4.魔术罐(2课时)【活动目标】1.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魔术罐的制作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科学观。

【教学重难点】1.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魔术罐的制作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科学观。

【活动准备】1.小茶叶罐2.冰棒棍3.橡筋圈4.细铁丝5.细棉线、铁螺帽6.剪刀、7.钳子【活动方法】找一个茶叶罐、两根冰棒棍和一根橡筋圈。

将两根冰棒棍折断,其长度比茶叶罐的内径稍大一点;再用细棉线将橡筋圈的两头系扎成小圈,将冰棒棍插入系扎成的小圈里;然后把有螺母的细铁丝固定在橡筋圈中间。

最后,将连着橡筋圈的冰棒棍分别卡在茶叶罐的底部和盖子内。

【活动过程】1.折断冰棒棍;2.将铁丝固定在螺帽上;3.挂上螺帽;4.将冰棒棍卡在盒内;活动提示:茶叶罐在桌面上向前滚动时,里面的橡筋圈在落幕和在、茶叶罐的共同作用下被扭紧,从而使茶叶罐滚了几圈后被拽了回来。

学生制作问:你能用其他废旧物品制作魔术灌吗?1.卫生纸芯2.塑料杯3.饮料瓶4.药瓶)活动评价:我的魔术罐————————————————(成功了、基本完成了、下次再努力)我的作品是用————————————————————————材料制作的。

课后反思:5.哇声筒(2课时)【教学目标】通过制作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准备器材】【篇二:四年级科技教案】45第二课缤纷万花筒【教学目标】1. 能够举例说明大小是通过相互比较才可以体现出来的。

2. 能够用比较的方法,绘画(制作)“大人国”或“小人国”。

【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1. 教师准备教具:一些玩具汽车,房子,一些与这些物品大小较匹配的景物图片,有条件的可以准备一些有关的动画片,电影等影像资料。

2. 学生准备学具:学生将自己过家家用过的各种玩具“娃娃,动物,积木,汽车,厨具??)带来。

带齐绘画工具。

二、课堂教学1. 引导阶段让学生回忆看过的有关大人国或小人国的故事,简要说明一下故事内容。

然后讨论故事是如何表现主人公来到了大人国的?请学生将带来的各种物品放在不同的背景前,是什么原因使同一样物体看起来有时候显得非常大,有时候又显提非常小,让学生举例说明。

教师也可以用一些图片,影像资料告诉学生:大小是通过相互比较才可以显示出来的。

2. 发展阶段学生思考:你想表现大人国还是小人国?你想有那几样物体的大小反差来表现主人公来到了大人国或小人国?继续启发学生思考:画面的主体是什么?用什么背景来衬托它的大或者小?学生根据自己的创意开始作业。

3. 收拾与整理4. 学生的创作往往要两课时才能完成,在第一课时结束的时候,教师可将作业收起来。

678【篇三: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2、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3、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电流。

过程与方法:根据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点】解释静电现象【教学难点】认识正负电荷【教学准备】一把塑料梳子、碎纸屑、几个气球、绑气球的细线、挂气球的支架、静电现象的相关图片或幻灯片。

【教学过程】一、体验静电现象1、引入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现象,看老师的表演,问:靠近纸屑,可能会出现什么?教师演示:用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可能会怎样?----头发飘起来了。

头发为什么能飘起来呢?----出示课题:生活中的静电现象2、体验静电现象小组实验:拿出一根经过摩擦过的塑料棒,靠近碎纸屑。

发现了什么?----摩擦过的塑料棒能吸起碎纸屑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塑料棒经过摩擦,产生了静电,就把纸屑吸起来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