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世界制药企业排名

世界制药企业排名

位次公司名称英文名称国别销售金额增幅研发费用综合行政开支市场费用1 葛兰素史克必成Glaxo Smith Kline 英国234.5 10% 38.2 102.32 辉瑞Pfizer 美国225.7 12% 44.4 114.43 默克Merck 美国202 16% 23.4 61.74 阿斯特拉捷利康Astra Zeneca 美国157 4% 28.9 56.95 安万特Aventis 法国150.5 11% 25.06 百时美施贵宝Bristol-Myers Squibb 美国144 11% 20.3 24.27 强生Johnson & Johnson 美国119.5 12% 29.3 108.88 法玛西亚普强Phamacia 美国108 57% 27.5 67.49 诺华Novartis 瑞士107 7% 19.6 66.510 礼来Eli Lilly 美国101.8 2% 20.2 32.311 美国家用产品公司American Home Products 美国100 5% 16.9 50.312 罗氏Roch 瑞士84.1 1% 23.1 51.113 先灵葆雅Schering-Pluogh 美国83 8% 13.3 34.914 武田Takeda 日本77.3 1%15 拜耳Bayer 德国55.1 23% 10.516 赛诺菲-圣德拉堡公司Sanofi-Synthelabo 法国54 5%17 勃林格殷格翰公司Boehringer Ingelheim 德国42.2 non 8.3218 雅培公司Abbott Laboratories 美国40.6 4% 13.5 28.919 三共Sankyo 日本38.2 5.39 3.3820 盐野义Shionogi 日本34.7 4% 2.4621 安进Amgen 美国32 5% 8.45 8.2622 卫材Eisai 日本30.1 6%23 山之内Yamanouchi 日本28.3 4% 17.824 先令AG大药厂Schering AG 德国25.1 24% 7.39 0.01425 藤泽Fujisawa 日本24.9 4% 1.68 4.4526 第一制药Daiichi 日本24.86 4% 2.86 8.1427 诺和诺德Novo Nordisk 丹麦24.79 27% 4.25 7.8428 默克KGaA Merck KGaA 德国23.3 26% 4.2329 巴斯夫公司BASF 德国23.1 15% 4.2830 贝特公司Baxten 美国19 14% 3.79 13.431 阿克苏-诺伯Akzo Nobel 荷兰17.8 22% 2.84 6.2132 中外制药Chugai 日本16.3 3% 3.34 5.5633 梯瓦制药工业公司Teva 以色列15.5 37% 1.05 3.0734 杜邦制药Dupont 美国14.9 2% >535 苏威(索尔韦) Solvay 比利时14.5 15% 3.3536 曼地公司Purdue 美国13.5 34% 2.6637 基因技术公司Genetech 美国12.8 23% 4.9 4.9738 welfide(以前的吉富公司) Welfide 日本12.7 1.51 3.9339 田边Tanabe Seiyaku 日本11.8 1.68 0.5740 协和发酵Kyowa 日本11.7 2.17 8.8141 雪兰诺Serono 瑞士11.5 9% 2.63 3.9442 伊兰公司Elan 爱尔兰10.5 31% 3.22 5.1243 森林制药Forest Laboratories 美国8.73 60% 0.7 4.5644 3M制药公司3M 美国8.03 5%45 巴吉公司Biogen 美国7.61 23% 3.03 1.746 许瓦兹大药厂Schwarz Pharma 德国6.88 4% 0.85 2.2747 眼力健Allergan 美国6.75 22% 1.96 6.548 凯兰Chiron 美国6.27 31% 2.99 2.249 艾西恩ICN 美国5.94 7% 0.19 2.9550 阿尔扎Alza 美国4.78 48% 1.91 3.492000年度世界制药企业20强业绩综述刚刚过去的20世纪是世界医药界取得辉煌成绩的世纪,从抗生素到生物制药,解热镇痛药到抗HIV药物,疫苗到单克隆抗体药物,数千种新化合物诞生:新的分析方法、新仪器、新设备、新技术都层出不穷。

在全球医药品市场的稳定增长及新药的顺利渗透的基础上,默克、辉瑞等各企业均继续呈创记录性的增长。

这种新药效应大幅度地提高了各企业的收益水平,使各企业的利润均呈两位数增长,同时, EPS(每股收益)也有两位数的增幅。

在这样的背景下,制药企业纷纷扩大向新药开发的投资。

如辉瑞表示计划由2000年已扩大到40亿美元的研究开发费将在2001年增加到50亿美元。

坚挺的市场增长更促进了全球大制药企业的事业展开。

2000年中,世界各大制药企业均运营良好,销售收入和纯收益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除美国家用因减肥药官司缠身,出现亏损外)。

辉瑞和默克依然占据制药业的领导地位,而葛兰素威康和史可必成亦终于在年底完成了合并,其药品销售额仅次于辉瑞,居第2位。

从销售市场看,美国和日本仍旧排在前两位,销售额分别是948亿和518亿美元,增幅为16%和4%。

治疗领域中,心血管药物和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分别以428亿(+9%)和;344亿美元(+16%)位居前列。

全球范围内,销售最好产品是抗高血脂药物HMG还原酶抑制剂和抗溃疡药物质子泵抑制剂,销售分别超过150亿和100亿美元,其中默克的辛伐他汀(simvastatin,Zocor)和辉瑞的阿伐他汀(atorvastatin,Lipitor)分别达到53和50亿美元;阿斯利康的奥美拉唑(omeprazole,Prilosec/Losec)达到63亿美元。

2000年度企业总销售收入和药品销售额列表(单位:亿美元)若论药品销售的排名,2000年由辉瑞公司夺得榜首之位,该公司以240.3亿美元的销售额名列第1;葛兰素史克公司通过不断兼并,2000年药品销售收入也超过默克公司,但位列辉瑞之后屈居第2,销售额达234.5亿美元;默克公司仅列第3位,销售额为202.2亿美元,但默克公司却是排名前20位中增长最快的,增长率达37.4%。

以2000年全球3540亿美元的药品市场规模计,共有3家企业的市场占有串超过5%,辉瑞公司居第1,市场占有串达到了6.79%;葛兰素史克公司以6.62%紧随其后。

前20位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了65.14%,大型制药企业市场占有率的增长速度大大快于分析家们的预计。

2000年制药企业销售收入大幅上升,制药企业的利润同步随之上升,默克公司一马当先,以68.22亿美元位居制药公司收益排名首位,辉瑞公司以64.95亿美元的收益列第2,葛兰素史克列第3,收益为56.19亿美元。

随着制药企业不断实施兼并,一些超大型制药公司渐露端倪,与其它大型制药公司的差距正在拉大。

以下是各企业的纯收益、研发费用和每股收益:2000年度企业纯收益和研发经费列表(单位:亿美元)新产品的上市对于制药企业是至关重要的,而推出重磅炸弹药物更是制药企业孜孜以求,鉴于此制药企业每年的研发费用节节升高。

据美国PhRMA数据,全球1980年制药企业用于研发的费用仅为2亿美元,但至2000年,全球研发费用已升至260亿美元。

1980年企业用于研发的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为11.9%,2000年已升至20.3%,翻了近一倍。

随着制药企业兼并风愈演愈烈,制药企业的规模也越来越大,研发的投入也创出新高。

2000年辉瑞公司以44.35亿美元独占鳌头,葛兰素史克公司以38.15亿美元紧随其后,诺华公司排名第3,研发费用为32.28亿美元。

2000年医药界主要的并购事件是辉瑞对华纳兰伯特的并购,以及葛兰素威廉和史可必成的兼并,2001年雅培将收购巴斯夫的Knoll制药厂。

有迹象表明,各大企业将其非核心产业剥离,从而集中精力搞核心产业,如施贵宝公司将出卖制造护发剂的依卡路公司和制造人工关节的捷迈公司,并计划收购日本的制药企业以进入其药品市场。

2004年对于医药行业而言是跌宕起伏的一年。

各大合并收购如火如荼,药物安全性问题频频亮起“红灯”,医药行业面临的压力并没有减弱的迹象。

2004年全球医药市场的增长率为7%,市场规模为5500亿美元,这一增长率为近6年来最低水平。

2002年和2003年的增长率分别为9%和10%,可见全球医药市场的增长呈趋缓态势。

越来越高的监督门槛加大了新药上市的难度,此起彼伏的药物安全性问题也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

在此重压之下,2004年世界制药巨头的排名呈现出“大范围基本不变,小范围有所调整”的特点。

从连续2年的福布斯全球200强中制药企业排名表(表1、2)可见,各大制药巨头的相对位次没有出现大幅度的变化。

制药巨头前6位入选企业与上年相同,其中默克公司(Merck)排名从第3位降至第6位,葛兰素史克公司(GlaxoSmithKline)从第6位升至第3位。

由于法国制药企业赛诺菲-圣德拉堡公司(Sanofi-Synthelabo)和安万特公司(Aventis)合并,位居2003年第7位的安万特公司未计入此次排名,而2003年位居制药企业第11位的拜耳公司(Bayer)则跌出了此次排行榜。

分别位居2003年第8、9、10位的百时美施贵宝公司(Bristol-Myers Squibb)、阿斯利康公司(AstraZeneca)和雅培公司(Abbott)小范围内调整了位次,而惠氏公司(Wyeth)、礼来公司(Eli Lilly)和安进公司(Amgen)则保持相对稳定。

频频亮起“红灯”的药物安全性问题对制药企业而言影响颇大,包括抗抑郁药、COX-2抑制剂等大范围使用的药物。

COX-2抑制剂罗非考昔(rofecoxib,万络,Vioxx)召回对默克公司的影响不言而喻,最新公布的福布斯排行榜中默克公司在全球200强企业中的排名跌出了前百位,为第107位,上年排名为第63位。

此次重创令默克元气大伤,然而在如此大的变故下默克采取积极对策,2005年第一季度业绩高于华尔街分析师预期。

辉瑞公司依然保持行业老大的位置不变,为第23名,上年排名为第24名。

然而第一季度业绩显示,随着COX-2抑制剂伐地考昔(valdecoxib,Bextra)被FDA勒令召回以及公司面临的产品专利到期问题,辉瑞前景并不乐观。

强生公司(Johnson &Johnson)将出资2.3亿美元资金收购TransForm制药公司,此举对其本身的药品研发有着战略性意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