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猪场设计案例

猪场设计案例

1000头祖代种猪场整体设计案例(2012-03-05 08:33:09)转载▼标签:种猪猪场杂谈一、设计背景(1)、在人工授精的条件下,公猪与母猪的饲养数量的比例:1:60-80(按品系及血统来确定实际数量);随着猪群的增大比例可适当增大;(2)、生产及饲养工艺模式:1、猪场布局实行生产区、职工生活区、办公区三区分离,用围墙隔开;详见办附属平面布局图;2、猪舍全部为双列式;后备猪、断奶等待配种母猪、公猪、育肥猪采用大栏饲养;妊娠猪单体栏饲养;分娩母猪采用高床产仔;断奶仔猪进行高床网上培育;3、精液处理室用空调控温,精液处理室内安装壁挂式臭氧机一台用于消毒;育肥舍采用钢柱式敞开,用卷帘;分娩舍、保育舍不安装配套水帘降温,只按风机降温,隔离后备舍、公猪舍、配种舍、妊娠舍均采用水帘降温;(原则上水帘均安装在舍的东侧面,风机安装在西侧面);公猪舍、保育舍、分娩舍进行吊顶;4、生产区采用“多点式生产”;视情况而定,保育下床后的合格后备种猪实行场内饲养,不合格种猪及去势公猪场外育肥;分娩舍、保育舍、育肥舍设计在每一个使用周期内均采用“全进全出”的模式;5、生产区内的饲料供给方式采用散装饲料塔半自动供料;6、(建议所有猪场采用沼汽处理);排污特殊好的猪场均不少于以下三粪污处理三道程序:1、过滤池过滤,干粪与污水分离采用厌氧池气处理;2、厌氧处理液经三级沉淀池生物氧化过滤后污水排出;3、污水排出带设立水生植物净化带后排入泄污道;达到生态型排放;详见污水处理设计图;7、隔离后备舍、配种舍、育肥舍采用檐外集污沟排粪污;妊娠舍采用半漏缝水泥地板(100×68×7㎝)结合舍内贮水式冲刷清污;保育舍用舍内排污沟排污;8、所有猪舍屋檐口高均达到270㎝、扩大舍内窗户(宽150×高900)为全开式推拉窗户、间隔3米、舍顶每6米增设50×50㎝的通气孔排;猪舍、办公及其它附属建筑屋面全部采用彩钢瓦426(5公分的夹心隔热层);9、后备舍、配种舍、育肥舍舍内各栏用改为120砖砌水泥抹面墙体(40㎝)与铁制栅栏(50㎝)相结合做隔断;10、舍外排污管道采用水泥制明沟排污道,沟底为弧形(上面为水泥板纽扣式盖面)、设检查井(排污系统舍外i≤0.5%);11、母猪洗澡设施安排在后期妊娠舍与分娩舍相连接处的洗澡间进行;12、增加各舍相对独立的脉冲式饮水投药设施。

原因:饮水投药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给药途径,不能缺少;13、猪场供水采用“连地式贮水池二级增压供水”;(可视场地而异,有高度落差条件场采用贮水池)14、在办公区增设休假员工回场的隔离宿舍;所有人员进入生活区及生产区均必须通过淋浴消毒通道;15、所有猪舍不设工作间只分区设办公及临时药房;后备舍、配种舍、公猪舍与舍之间设立运动场;妊娠舍、分娩舍用赶猪过道进行连接(注意与饲料通道错开)(3)、预定生产指标参数:分娩率为85%;不生产天数(NPD值)为45天;哺乳天数定为28天;妊娠母猪提前7天进入分娩舍;每窝平均活仔猪10.5头,成活率93%;保育期为42天,成活率98%;育肥期98-112天,成活率99%;母猪年淘汰更新率33%;公猪年淘汰更新率40%;后备母猪合格率90%;后备公猪合格率80%;二、在均衡生产情况下的不同猪群存栏结构分析:1、处于工作母猪的比率=(365-NPD)÷365×100%=×100%≈87.6%;处于非工作状态的母猪的比率是:100%-87.6%≈12.4%;结论1:在1000头生产母猪中处于工作状态的数量=1000×87.6%=876头;处于非工作状态的数量=1000×12.4%=124头;说明:绝大部分(约95-97%)分布在配种舍等待配种,只有少数(3-5%)空怀、流产、返情的母猪分布在妊娠舍,所以配种舍要求设计规划的栏位数量基本与“处于非工作状态母猪数量”相同;2、哺乳天数为28天,则可以得出:基础母猪的年平均产仔窝数=;结论2:生产母猪年平均产仔窝数=(365-45)÷(28+115)≈2.23窝;3、妊娠母猪提前7天转入产房的天数,则可以推算分布在分娩舍的母猪数量=处于工作状态的母猪数×;分布在妊娠舍的母猪数量是=处于工作状态的母猪数-分布在产房的母猪数;结论3:分布在分娩舍的母猪数=876×(7+28)÷(28+115)≈214头;分布在妊娠舍的母猪数量=876-214=662头;说明:1,一般情况下母猪提前5-7天转入产房较为合适;2,分娩舍按全进全出的要求设计产床数量=分布在分娩舍母猪数量+预留一个单元能容纳每周分娩头数(用于清洗、消毒、放空);3,分娩猪栏的规格为1.925×2.4m;为双列式排列;3,妊娠猪栏的规格为0.7×2.2m;为双列式排列;4、每周分娩头数=;或者,每周分娩的头数=产房分布的母猪数×;每周断奶窝数=每周分娩窝数;每周配种头数=结论4:每周分娩头数=500×2.23÷52≈42.8头;每周配种头数=21.4÷85%≈50.5头;周断奶头数=每周分娩窝数×平均每窝产活仔猪数×哺乳期成活率(93%)=418头;5、保育舍预计存栏猪只数=每周分娩窝数×平均每窝产活仔猪数×保育天数42天/7×哺乳期成活率(93%)×保育期成活率(98%)结论5:保育舍存栏猪数=42.8×10.5×42÷7×93%×98%≈2457头;说明:1,在均衡生产、全进全出的理论指导下,保育区内的分一相对隔离单元(或栋舍)应该能容纳一周断奶的全部小猪,这样,仔猪在保育舍规定的饲养的周数就决定了保育舍的栋数或单元(外加一栋舍或单元始终在清洗、消毒和放空);2,实际上保育舍也应该考虑容许一定程度的猪群流量变化和生长速度的差异。

如果没有这个可变性,有时生产者就有可能会将年龄大而体重的猪移回到年龄小的猪群中,这样会造成全进全出不彻底和破坏日常管理、劳力的分配以及猪场的生物安全;3,保育猪栏的规格为2.25×3.6m;为双列式排列;6、育肥舍预计存栏猪只数=规定的育肥周数×周断奶头数×保育成活率(98%);保育下床合格种母猪育肥存栏数=规定的育肥周数×周断奶头数×保育成活率(98%)×选种合格率(80%)÷2结论6:(1)、保育下床合格种母猪场内存栏数=周断奶头数×保育成活率(98%)×选种合格率(80%)÷2×规定的育肥周数8周=1310头;(2)、场外育肥车间的存栏数=规定的育肥周数14周×周断奶头数×保育成活率(98%)÷2+每周保育下床后不合格母猪数(41头)×育肥周数14周+每周有18周龄选种淘汰母猪数(34头)×育肥周数6周=2867+573+204=3644头;说明:1,育肥猪栏的规格为3.2×5.4m;为双列式排列;公母比例1:1,保育下床后选种率80%、饲养期8周、18周龄外买选种80%,不合格母猪再行场外育肥,周期为6周;7、(后备)猪舍:容纳每批新引进的后备母猪和后备公猪(隔离舍适应舍);年补充后备母猪总数A=生产母猪总数×33%÷(后备母猪合格率)90%;年后备公猪总数B=育种用公猪总数×50%÷(后备公猪猪合格率)80%;结论7:A=1000×33%÷(后备母猪合格率)90%=366头;B=年补充后备母公猪总数=20×50%÷(后备公猪合格率)80%=13头8、后备隔离适应舍(1)后备隔离/适应舍存栏猪总数=(A+B)××;(2)配种舍后备母猪数(等待配种)=A××;(3)后备公猪数(放入后备母猪舍)=B××;8、结论:(1)、后备隔离舍存栏猪总数=(366+13)×16周÷52周×13周÷16周≈95头;(2)、配种舍中后备母猪数(等待配种)=366×16÷52周×3周÷16周≈22头;(3)、后备公猪数存栏数(放入公猪舍)=13×16÷52周×13周÷16周≈4头;说明:1因为体重为55-60公斤的后备猪在隔离舍进行隔离、适应、免疫时间为13周;在配种舍等待配种时间一般为3周;总时间为16周;2,生产母猪的年平均淘汰率为33%,PS公猪年淘汰率为40%,育种GGP-GP 公猪年淘汰率为50%;9,GTC规划:详见附件1说明:1,按人工授精方式,以配套系育种要求确定公猪栏头数20头:2,公猪栏的规格为2.4×3.2M;3,采用水帘降温系统,公猪集中饲养;4,要求公猪舍夏季可防暑降温,冬季可保暖防寒;5,公猪舍采精室应紧靠精液配制室;6,公猪舍配有运动场,按3㎡/头进行规划设计分为;三、综上所述分析得出整体规划预算:(表中“预计建筑面积㎡”均为包括墙体在内的建筑面积)名称存栏猪只数所需栏位数栋(单元)数预计建筑面积㎡栏位尺寸(预装猪只数)备注1000 GP 母猪公猪舍24 28 1 333.74 2.4×3.2 ;装1头猪隔离后备培育舍95 20 1 286.87 2.8×4.4 ;装4-6头猪繁殖场配种舍146 30 1 429.39 2.8×4.4 ;装4-6头猪预留配种浮动15-20%妊娠舍662 720 5 409.07×5=2045.35 0.7×2.2 ;装1头猪分娩舍214 264 6栋12个单元372.75×6=2236.5 1.925×2.4 ;装1头猪保育舍2457 16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