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五章第一节两种电荷-普通用卷

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五章第一节两种电荷-普通用卷

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五章第一节两种电荷一、单选题1.用丝线悬挂着的甲、乙、丙三个轻质小球,将其中的任意两个靠近都相互吸引,则判断三个小球的带电情况()A. 两个带异种电荷,一个不带电B. 其中一个小球带电,另两个不带电C. 若甲带正电,则乙、丙带负电D. 若甲带负电,则乙、丙带正电2.以下几组材料中,都是绝缘体的是()A. 玻璃、大地、塑料B. 橡胶、玻璃、塑料C. 人体、空气、石墨D. 食盐水溶液、金属、水3.有甲、乙、丙三个带电的泡沫塑料小球,甲带正电。

先用甲靠近乙,发现乙被排斥;再用乙靠近丙,丙被吸引(如图)。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乙带正电,丙带正电B. 乙带负电,丙带负电C. 乙带负电,丙带正电D. 乙带正电,丙带负电4.A,B,C,D四个带电体,已知D带正电,A和C互相排斥,C和B互相吸引,而B和D也互相排斥,则()A. A、C带正电,B带负电B. A、C带负电,B带正电C. B、C带正电,A带负电D. A所带电性不能确定5.如图所示,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轻质小球时,产生了互相吸引的现象,则该小球()A. 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B. 一定带正电C. 可能带正电,也可能不带电D. 一定带负电6.对于原子的组成,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A. 原子核、电子B. 质子、中子C. 质子、电子D. 中子、电子7.有两个相同的验电器甲和乙,使甲带正电,然后用有绝缘柄的金属棒把甲、乙的金属球连接起来,如图所示,则()A. 甲金属箔张角增大,质子从乙转移到甲B. 甲金属箔张角减小,电子从乙转移到甲C. 甲金属箔张角不变化,无电子转移D. 无法判断8.下列关于粒子和宇宙的说法,正确的是()A. 海绵容易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空隙B. 电子、质子、原子是按照由小到大的尺度排序的C. 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提出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D. 摩擦起电的物体吸引轻小物体,说明带电体具有磁性9.关于导体和绝缘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绝缘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大,但能够带电B. 金属能够导电的原因是因为金属里面的电子都能自由移动C. 能够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能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D. 绝缘体不能导电的原因是因为绝缘体内没有电荷10.把两张用丝绸摩擦过的塑料片相互靠近时,它们会张开,这是因为()A.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B. 异种电荷相互排斥C. 分子之间存在斥力D. 分子之间存在空隙11.图所示为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和B.A带电,金属箔张开;B不带电,金属箔闭合。

用下列器材连接A和B的金属球,能使A和B箔片张角变化的是()A. 玻璃棒B. 陶瓷棒C. 橡胶棒D. 铜棒12.据了解,蜜蜂飞行时与空气摩擦能产生静电,因此蜜蜂在飞行中就可以吸引带正电的花粉。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蜜蜂带正电B. 蜜蜂带负电C. 空气不带电D. 空气带负电二、填空题13.用丝绸摩擦玻璃棒靠近悬挂的气球,气球被推开,则气球带______电;将一束鲜花插入花瓶,整个屋内都能闻到花香,这说明______。

14.生活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

将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水与酒精的总体积将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00mL;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它们粘在一起,这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有些化纤布料做成的衣服穿在身上很容易脏,主要是因为化纤布料容易发生______现象而吸引细小的灰尘;干燥的天气用塑料梳子梳头会出现头发蓬松的现象,此时梳子与头发带______(选填“同种”或“异种”)电荷。

15.打扫房间时,小易用干绸布擦穿衣镜,发现擦过的镜面黏上细小绒毛。

擦过的镜面因_________而带了电,带电体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所以绒毛被吸在镜面上。

16.在干燥的天气里,用塑料梳子梳头,发现越梳头发越蓬松,同时梳子还能吸引碎纸屑。

前者是因为头发带______(选填“同”或“异”)种电荷而相互______;后者是因为带电体有______的性质。

三、实验探究题17.在“探究带电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活动中:(1)小明发现用干燥丝绸摩擦过的有机玻璃棒和用干燥毛皮摩擦的橡胶棒都能吸引纸屑,这说明它们都带了“电”。

其中,玻璃棒带的是电,原因是其在摩擦过程中(选填“得到”或“失去”)电子,由此可知,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2)如图,将两个带电棒相互靠近,发现相互排斥的是图______,相互吸引的是图______;(3)爱动脑筋的小华想,除了正电荷和负电荷之外,倒底有没有第三种电荷呢?他分析:如果能找到一个物体既能和带电玻璃棒相互吸引,也能和带电橡胶棒相互吸引,则说明有第三种电荷是存在的。

于是他找了一段PVC管来做实验,发现PVC 管居然和带电玻璃棒和带电橡胶棒都吸引,所以小华认为,第三种电荷是存在的。

你认为小华方案存在的问题是.18.学习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之后,小乐同学大胆的猜想,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是否与两电荷所带的电荷量和它们之间的距离有关呢?于是他如图(1)所示,做起了实验.Q是一个带正电的物体,把系在丝线上的带正电的小球先后挂在A、B、C 三处,比较小球在不同位置所受带电体的作用力的大小.则:(1)这个力的大小可以通过________ 显示出来.(2)为使实验现象更明显,悬挂在丝线上的小球应选用________A小钢球B塑料泡沫小球(3)根据实验现象,可得出结论:________ .(4)做完以上实验后,用另一个小球靠近带正电的Q时,情景如图(2)所示,则另一个小球的带电情况是________ .A带负电B不带电C二者都有可能.19.在探究摩擦起电的实验中:(1)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能吸引纸屑,是因为橡胶棒带上了电荷。

进一步实验发现,此时橡胶棒带的是负电,根据你所学习的原子结构的知识,橡胶棒带负电是因为______:A.失去了一些质子B.得到了一些电子C.失去了一些电子D.创造了负电荷(2)根据你的分析,丝绸摩擦过玻璃棒后,丝绸______带电。

(选填“一定不”、“一定”或“可能”)(3)通过实验探究,可知道自然界存在______种电荷,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是:同种电荷______,异种电荷______。

答案和解析1.【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电荷间的作用规律,理解电荷的间的作用规律,并知道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同时结合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即可解决。

【解答】A.若两个带异种电荷,即一个带正电荷、另一个带负电荷,故据电荷间的作用规律和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知,两两相互靠近时,一定是相互吸引的,故A符合题意;B.若有一个带电,另两个不带电,即两个不带电的小球靠近时不能相互吸引,故B不符合题意;C.若乙、丙两个小球带负电荷,则乙、丙两个小球靠近时,会出现排斥的情况,故C不符合题意;D.若乙、丙两个小球带正电荷,则乙、丙两个小球靠近时,会出现排斥的情况,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对于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可以联系它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来记忆,不要死记硬背。

如塑料,橡胶,陶瓷等常用来制作用电器的外壳,以防止触电,它们都是绝缘体;而电线芯用金属来做,因为金属容易导电,是导体,酸碱盐的水溶液都是导体。

根据导电性的不同,材料可分为导体,半导体,绝缘体三大类,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导电性能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的叫半导体。

【解答】A.玻璃、大地、塑料中,大地容易导电,是导体;玻璃、塑料不容易导电,是绝缘体,故A不合题意;B.橡胶、玻璃、塑料都不容易导电,是绝缘体,故B符合题意;C.人体、空气、石墨中,人体和石墨容易导电,是导体;平常,空气不容易导电,是绝缘体,故C不合题意;D.食盐水溶液、金属都容易导电,是导体;生活用水容易导电,是导体,纯水不容易导电,是绝缘体,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3.【答案】D【解析】【分析】此题是物体带电情况的判断,考查了对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的掌握,要掌握一定的判断技巧。

(1)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2)从甲带正电开始依次判断其它物体的带电情况。

【解答】甲、乙、丙三个带电的泡沫塑料小球,甲带正电。

由图知甲乙相互排斥,说明甲乙是同种电荷,所以乙带正电;由图知乙丙相互吸引,说明乙丙带异种电荷,所以丙带负电。

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4.【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利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判断物体带电情况,根据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分析: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解答】由于A、B、C、D四个是带电体,D带正电,B、D排斥,即B也带正电;且C、B相互吸引,故C带负电,同时由于A、C排斥,故A带负电。

综上所述,A、C带负电,B带正电;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5.【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和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属于基础题目。

【解答】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如果去靠近细线悬吊着的轻质小球时,产生了相互吸引的现象,那么小球有两种可能:①根据带电物体可以吸引轻质小球的性质,小球可以不带电;②根据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的性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所以小球带负电。

故选A。

6.【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原子结构的知识,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原子的结构;【解答】原子是由核外电子和原子核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的。

故选A。

7.【答案】D【解析】解:(1)在金属导体中发生转移的是电子,质子并不能发生转移,所以A是错误的;(2)关于乙的带电情况,题目中并没有说明,所以分以下几种情况:①乙不带电,电子从乙转移到甲;②乙带负电,电子从乙转移到甲;③乙带正电,但是比甲少,电子从乙转移到甲;④乙带正电,并且比甲多,此时电子从甲转移到乙;故选:D。

解决此题要知道金属导体内能够自由移动的是自由电子,验电器金属箔张角的大小取决于验电器所带的电荷数。

题目中没有说明乙的带电情况,所以在做题时能够正确的分析出乙带电的各种情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8.【答案】B【解析】【分析】此题考查了分子动理论、微观结构尺度及其认识过程和带电体的性质,包含的知识点较多,难度不大,属于基本规律的应用。

①海绵是多孔结构的物质;②物体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和中子由更小的微粒--夸克构成;③1911年,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模型,即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组成。

④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