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SDNYGC-1-2078-2018 山东省棉花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规范

SDNYGC-1-2078-2018 山东省棉花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规范

SDNYGC-1-2078-2018
山东省棉花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规范
编制人:卢桂菊
所在单位:山东省土壤肥料总站
1.水肥一体化系统配置
水肥一体化系统由水源、首部枢纽、输配水管网、灌水器等部分组成。

灌溉水可利用机井、河流、水库等作为水源,水中泥沙等杂质含量较高时应设置沉砂池并配备相应过滤设备,避免使用pH过高的灌溉水进行膜下滴灌。

首部枢纽包括水泵、过滤器、施肥系统、控制设备和仪表等,常用过滤设备包括网式过滤器、叠片式过滤器,含沙多的水源需加装离心过滤器,含苔藓等杂物多的水源需加装介质过滤器,施肥系统包括文丘里施肥器、注肥泵、施肥罐等,系统中应安装阀门、流量和压力调节器、流量表或水表、压力表、安全阀、进排气阀等。

输配水管网包括干管、支管、毛管三级管道,灌水器使用滴灌管。

2. 播前准备
(1)耕翻整地,灌水造墒
播种前春耕、春灌。

耕翻深度在25~30厘米,当棉田墒情不足时应在棉花播种15~20天前浇水造墒,然后整地保墒等待播种。

当0~20厘米土层相对含水量低于70%需灌水造墒。

一般每666.7平方米灌水量50~60立方米,盐碱地棉田压碱的每666.7平方米灌水量80~100立方米。

但3月底4月初再次压碱的,每666.7平方米灌水40~50立方米。

(2)平衡施足基肥
播前撒施翻入地下,包括全部有机肥和40%的氮肥、磷肥和钾肥、锌硼微量元素肥料或棉花配方肥。

(3)化学除草
播种前用除草剂进行化学除草。

选择适宜除草剂,采用拌土(沙)撒施、喷洒地表后耙地混土等方式施用。

(4)地膜准备
使用便于回收的高强度加厚地膜或能够完全降解的地膜。

3.播种
(1)品种选用
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条件选择生育期适宜、丰产潜力大、抗逆性强的品种。

棉种纯度达到97%以上,净度99%以上,棉种发芽率93%以上,健籽率95%以
上,含水率12%以下,破碎率3%以下,种子包衣后处理晾晒2~3天。

山东主要品种有鲁棉研37、鲁棉研28号、鲁棉研36、K836、鲁棉研24号、鲁棉研29号、晋棉38、鲁棉RH-1等。

(2)播种期
当5厘米深度地温(覆膜条件下)3天稳定通过15℃时进入最佳播种期,一般在4月20~25日。

不同品种播期可适当调整。

适宜的土壤相对含水量为70%~80%。

(3)行株距
根据气候、土壤、耕作、收获等条件确定行株距。

一般可采用宽窄行,宽行距80厘米,窄行距60厘米,膜与膜之间间距50~55厘米,平均行距70厘米,株距25厘米,每666.7平方米理论株数在3500~4000株左右。

(4)播种要求
播种深度2.5~3厘米,覆土宽度5~7厘米,镇压严实,覆土厚度0.5~1厘米。

播行要直。

滴灌带设置于窄行中,滴灌管(带)的毛面朝上,即流道向上。

播种、铺管、覆膜一次性完成,并压好膜,拉直并连接好滴灌带。

4.田间管理
(1)苗期管理
早定苗,加强中耕和化控,促进棉苗稳健生长、壮而不旺。

出苗期及时查苗,放出错位苗,封好放苗孔。

当第一片真叶平展时一次定苗,每穴留一株,缺苗断垄处留双苗,缺苗较多的立即催芽补种,确保合理密度。

生长发育快的棉田,2~3叶期,每666.7平方米可用缩节胺0.2~0.4克兑水进行喷雾,控苗旺长,促进根系下扎和早现蕾。

4~5片真叶时,生长正常的田块可用缩节胺0.6克/666.7平方米,旺苗用缩节胺0.8克/666.7平方米化控一次,每666.7平方米次兑水32千克喷雾。

弱苗不需化控。

苗期病害主要是立枯病、炭疽病、红腐病、棉蚜、地老虎等,注意防治。

(2)蕾期管理
做好中耕除草。

壤土和黏土棉田,蕾期中耕1~2次,中耕深度16~18厘米。

沙壤土可中耕1次或不中耕。

合理整枝打杈,保留主茎叶片,及时抹赘芽,有利调节棉株养分分配,改善田间光照,促进早开花,早结铃,主攻中下部内围结铃,确保伏前桃压底,伏桃满腰,争坐秋桃,塑造丰产株型。

根据苗情,盛蕾期的旺苗棉田,每666.7平方米用缩节胺1~2克;初花期的壮、旺棉田,每666.7平方米用缩节胺1.5~3克。

注意防治蚜虫、红蜘蛛、棉铃虫等病虫害。

(3)铃期管理
铃期要做到增花保铃增铃重,防治中空脱落。

抓上部结铃保铃增重,促进早
熟。

摘心整枝,适时打顶,一般在大暑至立秋打顶为宜。

依据长势合理化控,一般每666.7平方米用缩节胺3~5克。

重点防治盲蝽象、红蜘蛛、烟粉虱、棉铃虫等虫害。

5.灌溉制度
根据棉花品种需水特性、土壤性质、灌溉条件等确定灌水定额,按各生育阶段需水规律、降水情况和土壤墒情确定灌水次数、灌水时期和每次的灌水量,制订灌溉制度并与施肥进行统筹管理。

苗期土壤水分上下限宜控制在田间持水量的60%~75%,蕾期控制在65%~75%,花铃期控制在65%~85%,吐絮期控制在60%~75%。

棉花苗期需水较少,正常造墒播种的棉田,苗期一般不需灌溉。

若播前未进行灌水或遇干旱,应进行苗期灌水,一般当0~20厘米土层相对含水量低于50%即应灌水,多在5月下旬到6月初进行,灌水量不宜大,一般为(10~15)立方米/666.7平方米。

一般棉田墒情过高或不足时,应注意中耕散墒和保墒。

蕾期当棉田0~40厘米土层相对含水量低于60%应进行灌水,一般在6月下旬至7月初,灌水量(15~20)立方米/666.7平方米。

浇一水后,如继续干旱,可再浇一水。

花铃期(一般7月5日到8月31日)正逢雨季,如果降雨过多,棉田渍水严重时,会引起根系活力降低,蕾铃大量脱落甚至死株,因此要及时开沟排水,以免影响棉花的正常生长。

棉花发生伏旱时,0~40厘米土层相对含水量低于65%,即应及时浇水,灌水量不宜过大,一般(20~30)立方米/666.7平方米,宜在早晚进行,避免中午高温浇水。

浇水时要注意天气预报,预报近期有雨的应不浇或少浇。

吐絮期棉田根系吸收能力明显减弱,田间耗水量减少。

但吐絮前期保持适宜的土壤含水量,对提高上部果枝成铃率,增加铃重,防治棉花早衰有重要作用。

9月上、中旬,当0~40厘米土层相对含水量低于60%时,要及时浇水,一般20立方米/666.7平方米左右。

如发生秋涝要及时排水降湿。

9月下旬以后一般不用浇水。

6.施肥制度
根据棉花需肥规律、土壤性质、目标产量、生长状况等确定施肥量、施肥时期、施肥量和养分配比,并与灌溉进行统筹管理。

坚持少量多次的原则,采取苗肥早施、蕾肥稳施、花铃重施、后期补施的方法,全生育期追肥8~12次。

注意补充中量元素和硼、锌等微量元素。

棉花种植一般以氮肥为主,配合磷肥、钾肥。

要根据各时期棉花吸收量进行合理施肥。

在棉花从播种到收获全部生产周期中,对氮磷钾的吸收苗期和成熟期较少,吸收氮、磷、钾分别占棉花吸收总量3.18%~3.74%、2.22%~4.22%、2.29%~2.4%,从现蕾到开花期吸收的氮、磷、钾占总量的18.3%~23.6%、14.3%~19.6%、18.26%~29.92%,从开花到盛铃期前半期,对氮、钾需求较
高,其吸收量占总量的49.6%~52.36%、60%~60.28%,磷的吸收高峰期在吐絮期前,从盛铃到吐絮期吸收的磷总量占总量的41.49%~50.93%。

苗期和蕾期可以根据苗情喷施叶面肥。

在苗期,弱苗棉田,苗期喷施叶面肥1~2次。

可以使用2%~3%尿素溶液与0.2%~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混合喷施。

缺锌棉田,用0.1%~0.3%硫酸锌溶液喷施,连施两次,两次间隔7~10天。

在蕾期,弱苗棉田,666.7平方米用尿素200克加磷酸二氢钾150克,叶面喷施1~2次。

缺微量元素的棉田,酌情加入相应的微肥。

施肥方式一般每次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先用无肥水将土壤表层湿润,一般为30~45分钟,第二阶段肥水同步施入,一般需3~4小时,第三阶段用清水冲洗系统。

7.收获
手采棉田收获时要做到霜前花、霜后花、虫花、落地花、脏花、僵瓣花分收。

人工或使用地膜回收机对地膜进行回收,确保棉田中无地膜残留。

人工或使用农用滴灌毛管回收机,回收滴灌带。

8.系统维护
检查水泵进水口处的杂物,清空所有管道里的水,并对水源处的各阀门进行封堵。

管道系统拆掉滴灌管的末端滴头,冲洗掉末端积垢处的细小颗粒,滴头进行泡水冲洗。

冲洗过程中管道要依次打开,不要同时全开,以维持管道内的压力。

冬季灌溉滴灌设备的保护措施以拆除回收为主,凡是可拆除的部分,都应尽量拆下,清洗干净并排空管道残余水后存放保存,并注意防止杂物进入。

拆卸各个阀门、管道、连接件时注意保护各塑料部件,防止拆除过程出现损坏。

有损坏的部件可以明年进行更换。

不能拆除的部分,在入冬前,先清洗灌溉滴灌系统设备,进行管网系统的冲洗,以灌溉单元为一组,打开灌溉单元阀门,打开支管干管的末端堵头,将积攒的杂物冲洗掉。

冲洗完成后注意排空管道积水,防止低温冻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