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排污费征收方法及程序

排污费征收方法及程序

排污费征收方法及程序一、排污申报(一)正常申报各级环境监察机构组织实施排污申报工作,监督排污者依法履行排污申报义务。

l、一般排污者一般排污者须在每年的1月15日前,向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环境监察机构如实申报本年度正常作业条件下污染物排放情况,并认真填报《排放污染物申报登记报表》。

2、新、扩、改项目新建、扩建、改建项目应当在项目试生产前3个月内,向环境监察机构办理排污申报手续。

在城市市区范围内,建筑施工过程中使用机械设备,可能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施工单位须在开工前15日内办理排污申报登记手续。

(二)变更申报排污者排放污染物需作改变或者发生污染事故等造成污染物排放紧急变化的,必须分别在改变15日前或变化后3日内,排放水污染物需作改变或者发生污染事故等造成污染物排放紧急变化的,应在改变3日前或变化后3日内,填报相应的《排污变更申报表》,说明变更原因,履行变更申报手续。

各级环境监察机构可根据排污费征收工作实际情况,要求辖区内排污者按照实际生产经营和排污情况,在月末或季度终了后15日内,如实报告上月或上个季度的生产经营天数、主要产品产量、主要原辅材料消耗、燃料和能源消耗、用水和排水情况、废气排放情况以及其他与排污费征收相关的资料,并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

二、排污申报审核每年2月10日前,各级环境监察机构完成对辖区内排污者排污申报的审核工作。

审核主要内容1、申报时限是否符合要求。

2、申报内容是否齐全、支持材料是否与申报内容相符。

3、供排水量是否平衡。

4、能源、物料消耗与产成品是否平衡。

5、实际生产状况、企业管理水平与排污情况是否平衡。

6、产污、治污和排污的关系是否平衡。

7、全年生产、排污情况与月生产、排污情况是否平衡等。

三、排污量核定(一)基本原则1、排污量核定需按照国家和省统一要求,逐步使用国家颁发的《排污费征收管理系统》软件,提高核定工作的科学化、信息化管理水平。

2、核定排污者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应按照下列规定顺序进行:(1)排污者按照规定正常使用国家强制检定并经依法定期校验的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控仪器,其监测数据作为核定污染物种类、数量的依据;(2)具备监测条件的,按照环保部规定的监测方法监测所得的监督监测数据;(3)不具备监测条件的,按照环保部规定的物料衡算方法计算所得物料衡算数据;(4)设区市级以上环境监察机构可以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对餐饮、娱乐等服务行业的小型排污者及其他无组织排放的排污者,采用抽样测算的办法核算排污量。

(二)核定方法据不同排污者的具体情况,分别使用污染源在线监控数据、监督性监测数据、物料衡算方法或污染排放特征值来核定排污者的污染物排放量。

1、使用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核定污染物排放量时,自动监控设施建设运行应当通过环保部门验收合格,并按照国家规范标准比对监测和数据有效性审核。

自动监控设施传输的各个参数要相互对应,并剔除不正常数据。

2、使用监督性监测数据核定污染物排放量时,排放口安装有合法有效的计量装置的,采用计量装置提供的数据;没有计量装置的,可要求排污者提供生产工艺、生产经营中的用水情况、生产天数等有关资料,核定污水、废气的排放量,再根据合法有效月份或季度的排污口污染物排放浓度的监督性监测数据,计算该排污口的污染物排放量。

3、使用物料衡算方法核定污染物排放量时,环境监察机构应掌握排污者的生产工艺、生产经营中的用水情况、生产天数、主要产品产量、原辅材料消耗、能源和燃料消耗、有关分析化验报告等有关资料,采用国家规定的计算方法,计算排污者的污染物排放量。

4、使用污染排放特征值核定小型、三产排污者的污染物排放量时,要充分利用工商、技术监督、水务、能源、电力、统计、行业管理等部门的相关资料和数据,依法准确确定其特征值。

(三)核定结果排污核定工作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采用逐级审核制度,核定结果经集体研究,上报同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定。

四、排污费计算(一)污水排污费计算1、计算原则(1)污水排污费按排污者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以污染当量计算。

对每一排放口征收排污费的污染物种类数,逐一计算其污染当量数。

以污染当量数从多到少的顺序,将前3项作为征收因子。

(2)对冷却水、矿井水等排放污染物的污染当量计算,应扣除进水的本底值。

(3)对同一排放口中的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和总有机碳只征收一项,大肠菌群和总余氯只征收一项。

2、计算方法水污染物排污费=水污染物当量数×水污染物征收标准。

水污染物当量数计算方法如下:(1)一般水污染物污染当量数计算某污染物污染当量数=该污染物的排放量(千克)该污染物的污染当量值(千克)(2)PH值、大肠菌群数、余氯量的污染当量数计算某污染物的污染当量数=污水排放量(吨)该污染物的污染当量值(吨)(3)色度的污染当量数计算色度的污染当量数=污水排放量(吨)×色度超标倍数色度的污染当量值(吨·倍)(4)禽畜养殖业、小型企业和第三产业、陆地油田落地油的污染当量数计算污染当量数=污染排放特征值污染当量值上述水污染当量值查阅国家污染物污染当量值参数表。

(二)废气排污费计算1、计算原则(1)废气排污费按排污者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以污染当量计算,对每一排放口征收排污费的污染物种类数,逐一进行计算。

以污染当量数从多到少的顺序,最多不超过3项,作为征收因子;(2)对难以监测的烟尘,可按林格曼黑度征收排污费;按林格曼黑度征收排污费,每吨燃料的征收标准为:1级1元、2级3元、3级5元、4级10元、5级20元。

2、计算方法废气污染物排污费=废气污染物当量数×废气污染物征收标准,气污染物当量数计算方法如下:(1)大气污染物的污染当量数计算某污染物的污染当量数=该污染物的排放量(千克)该污染物的污染当量值(千克)(2)碎石加工业、煤场扬尘污染当量数计算污染当量数=污染排放特征污染当量值上述大气污染当量值查阅国家污染物污染当量值参数表。

(三)危险废物排污费计算以填埋方式处置危险废物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危险废物排污费征收标准为每次每吨1000元。

危险废物是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目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废物。

(四)噪声超标排污费计算对排污者产生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噪声排放标准,且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根据国家规定的收费标准,按照超标分贝数征收噪声超标排污费。

征收标准见下表:噪声超标排污费征收标准表核定超标噪声排污费时应遵循如下原则:一个单位边界上有多处噪声超标,征收额应根据最高一处超标声级计算,当沿边界长度超过100米有二处及二处以上噪声超标的,则加一倍征收;一个单位若有不同地点的作业场所,收费应分别计算、合并征收;昼、夜均超标的环境噪声,征收金额按本标准昼、夜分别计算,累计征收;声源一个月内超标不足十五天的,噪声超标排污费减半征收;夜间频繁突发和夜间偶然突发厂界超标噪声排污费,按等效升级和峰值噪声两种指标中超标分贝值高的一项计算排污费;一个工地同一施工单位多个建筑施工阶段同时进行时,按噪声限值最高的施工阶段计征超标噪声排污费;计算超标噪声排污费,以每分贝为计征单位,不足一分贝的按四舍五入原则计算;对农民自建住宅不得征收超标噪声排污费。

(五)小型、三产排污费计算使用国家和省发布的小型三产抽样测算办法时,要确保排污者的规模达到规定的要求。

排污核定工作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

五、排污费征收(一)下达排污核定通知书每月或每季终了后10日内,环境监察机构按照排污者污染物排放量的种类和数量,根据国家规定的排污费核算原则、方法和标准,正确确定应征的污染因子,并计算出排污者应缴纳的废水、废气、噪声、危险废物等收费因子的排污费。

计算结果上报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统一使用国家规定的计算机软件制作《排污核定通知书》,并及时邮寄或直接送达排污者。

排污者对核定结果有异议的,应在接到《排污核定通知书》之日起7日内申请复核,环境监察机构应当自收到复核申请之日起10日内,作出复核决定,制作并送达《排污核定复核决定通知书》。

(二)下达排污费缴纳通知单环境监察机构应按月或按季,根据排污收费的法律依据、标准依据和核定后的《排污核定通知书》或《排污核定复核决定通知书》,最终确定排污者应缴纳的排污费,并通过互联网站、报纸、公示栏及其他有效形式向社会公告,向排污者邮寄或直接送达《排污费缴纳通知单》,同时告知排污者公告发布地点或方式。

(三)缴纳入库各级环境监察机构应督促排污者在接到《排污费缴纳通知单》之日起7日内,及时将应缴纳的排污费如数缴纳到指定的商业银行或各级国库,并建立与相关部门的对账制度,确保排污费按规定缴入国库,严禁开设和使用过渡账户等形式截留排污费。

(四)不按规定交纳排污费的处理排污者逾期未足额交纳排污费的,环境监察机构须自逾期未交纳之日起7日内,向排污者下达《排污费限期缴纳通知书》,并按排污费总额每迟延1天加收2‰滞纳金。

限期到期后排污者仍未按规定交纳排污费和滞纳金的,环境监察机构要依法履行法律法规规定的职责,根据具体情况对排污者的不按规定交纳排污费的环境违法行为进行处理:1、各级环境监察机构应及时将排污者不依法交纳排污费的情况上报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请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各项环境管理和环境执法活动中对其进行制裁。

2、各级环境监察机构,应按季度将经限期缴纳、催缴仍未按规定交纳排污费的排污者的有关情况,上报上级环境监察机构,上级环境监察机构应依法对其进行稽查。

3、对拒不交纳排污费的排污者,各级环境监察机构须提请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其处以应缴排污费金额1倍以上3倍以下罚款,并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其停产停业整顿。

4、排污者在法定期限内未提起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又拒不履行排污费缴纳义务的,环境监察机构也可以按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提请所属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门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六、排污费减免缓(一)减免排污费排污者按照规定提出减、免排污费申请的,环境监察机构应报请所属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同意,按照《关于减免及缓缴排污费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综〔2003〕38号)的规定调查核实,并提出审核意见,会同有批准权限的发改、财政部门审定。

(二)缓缴排污费排污者申请缓缴排污费的,环境监察机构应在接到缓缴申请后七日内,对排污者缓缴理由进行审核,提出审核意见,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缓缴排污费不得超过三个月,批准缓缴后,排污者一年内不得重新申请。

(三)减免缓排污费公示环境监察机构定期将批准减免或缓缴排污费的排污者名单进行公示。

附件:1、排污量核定通知书2、排污量核定复核决定通知书3、排污费缴纳通知单4、排污费限期缴纳通知书附件1:排污量核定通知书号:根据《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第7条的规定,本机构对你年月本机构将根据以上核定结果计算确定你年月(季度)应缴的排污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