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长镜头理论对纪录片拍摄的重要意义

长镜头理论对纪录片拍摄的重要意义

长镜头理论对于纪录片拍摄的重要意义【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电影艺术文化的追求越加升级,加之人们对真实性的渴求,纪实风格便成为当今主题,而纪录片恰恰为这一纪实风格的代表,影片的拍摄是无数镜头组接而成,但是在纪录片中,长镜头的使用才是纪实风格最重要的表现手段。

长镜头是通过合理的场景调度,用不间断的镜头记录人和事物在一段时间内的运动状态,其重要的目的是为了遵守空间的统一性,从而也保证了完整性和真实性。

以真实性为最大魅力的纪录片里,长镜头可以说是最得力的表现手法。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people for film art cultural pursuits, plus people to more upgrade the desire documentary style the authenticity, and becomes current theme for this documentary on the on-the-spot representative of the style, the movie is formed countless scenes filmed in documentaries, but into the use of documentary, soundscape is the most important performance means style. The scene is through reasonable soundscape, with uninterrupted scheduling lens records and things in a period of time inside of motion state, and its important goal is to keep the unity of space and thus ensure the integrity and authenticity. For maximum charm with authenticity, the documentary long-lens arguably the most effective way of expression.【关键词】长镜头长镜头理论的纪实主义美学理论纪录片【目录】一. 长镜头及安德烈.巴赞的长镜头理论……………………………………………………1~61 长镜头 (3)1.1长镜头的叙事手法 (3)1.1.1 叙事结构的特点 (3)1.1.2 时空结构特点………………………………………………………………………..…3~42安德雷巴赞的“长镜头理论”——纪实主义美学理论 (4)2.1摄影影像本体论.....................................................................................4~5 2.2电影起源的心理学.. (5)2.3电影语言演进观 (5)二.真实的纪实风格与纪录片以及长镜头的联系…………………………………………...6~101.过程本身的信息价值和“镜头内部蒙太奇”……………………………………………...7~82.巧用“蒙太奇”丰富信息量 (8)3.多种元素结合的信息载体…………………………………………………………………..9~104. 信息价值并不涵盖每一组长镜头 (10)三. 举例分析长镜头理论下的写实风格对于记录片拍摄的重要意义应用……………………………………………………………10~12一、长镜头及安德烈.巴赞的长镜头理论1、长镜头作为一种电影技巧或电影手法的长镜头,迄今尚无严格的科学定义。

一般指在一个统一的时空里不间断地展现一个完整的动作或事件的镜头。

它至少包含两个要素,一是时间。

这种镜头的尺数比较长,一般最短也在15米,最长可达300米,放映时间约在30秒到10分钟之间。

这些时间也是个模糊的概念,没有具体的数;二是空间。

通过运用景深镜头或移动拍摄,达到对一个相对完整的生活片断的电影化概括。

长镜头并不是某个导演或电影理论家所发明的,这种手法很早就存在。

1.1、长镜头的叙事手法长镜头在空间营造上注重场面调度,多使用景深镜头,在镜头结构上多使用运动镜头替代固定镜头,因而造成了它的镜头使用一般都有较长时间的延续,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长镜头的叙事手法。

长镜头的叙事手法可以说是纪实主义的典型风格和特征。

长镜头是指在一个镜头里不间断地表现一个事件的过程甚至一个段落,它通过连续的时空运动把真实的现实自然地呈现在屏幕上,形成一种独特的纪实风格。

从摄影的角度看,长镜头在一个镜头中有景别和角度的变化,并能完整、明了表现一段内容,所以又叫作段落镜头。

从编辑的角度看,长镜头通过变化拍摄角度和调整景别的距离,用一个镜头完成一组镜头所担负的任务,镜头内部的运动起到了和蒙太奇相同的作用所以又叫作镜头内部蒙太奇,或称镜头内部剪辑、机内剪辑。

长镜头的风格与分切镜头式的蒙太奇剪接相比,无论是在叙事结构方面还是在时间、空间结构方面都有其独特之处。

1.1.1、叙事结构的特点首先,它具有传达信息的完整性。

镜头内部蒙太奇不间断地表现一段相对完整的事件,因此,它具有传达信息的完整性。

活动影像所具备的完整信息是由声音和影像两方面组成的,用分解的方法拍摄,用分切镜头的方法剪辑,在很多时候不能保证完整信息的传达,不是声音的连续被破坏就是画面的连续性被破坏。

长镜头由于使声画保持连续和同步,从而保证了叙事结构的完整。

其次,它具有相对可信的真实性。

由于长镜头不靠动作的分解和组合来表现运动过程,而是把连续的动作完整地展现在屏幕上,视觉形象连贯完整,从观众接受的角度看,由于长镜头可能排斥了造假的可能,而使表现的事实具有真实性。

在表明事实的可靠性方面,长镜头是一种有说服力的做法。

再次,它能表现事态进展的连续性。

长镜头可能把事件的发展过程和真实的现场气氛表现在屏幕上,使观众感受到身临其境的气氛。

1.1.2、时空结构特点首先,它具有屏时间和实际时间的同时性。

用蒙太奇组接表现出来的屏幕时间,往往对、事件发生的进程进行了很大的修改,它可以大大压缩实际的时间进程,也可以把完全不同的事件过组合在一起。

虽然这在许多情况下是无关紧要的,但是它毕竟可以使人们对它可信度提出怀疑。

镜头内部蒙太奇保持了时间进程的不间断性,事件过程的实际时间连续性、完整地反映在屏幕上,可信度大大提高。

其次具有时间进程的连续性。

镜头内部蒙太奇在时间结构上的一个最显著特点就是时间的连续。

无论是在变换景别,还是在变换拍摄角度时,都不打断时间的自然过程,保持了事件节奏的正常进展。

再有,从空间结构特点看,长镜头在运动过程中展现空间全貌,空间连续完整。

摄影机的运动使有限的视域逐渐地展现出事实空间的全貌,这种展现空间全貌的方式所产生的魅力是蒙太奇剪辑绝对达不到的。

另外,长镜头能在运动过程中实现空间的自然转换。

在纪实性较强的电视节目中,长镜头经常是很有力的表现方法,特别是在表现一些真实性要求较高的关键内容时,它有时是一种既省力又讨好的方法。

但是,它也有节奏慢、不稳当、不易准确地突出重点等特点,而且拍摄难度大,很难做到完美无缺。

所以在使用这种方法时要谨慎,事先对整个段落的表现内容和镜头运动的节奏要有周密的设计,这样才能做到少有失误。

2、安德烈巴赞的“长镜头理论”--纪实主义美学理论为了了解长镜头理论的内容,首先要了解、研究巴赞对传统的蒙太奇理论的批评。

这是因为长镜头理论是在对蒙太奇理论的批评中形成的。

长镜头理论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是一种与传统的蒙太奇理论相对立的电影美学流派,是一种与唯美主义、技术主义相对立的写实主义理论。

法国理论家安德烈.巴赞提出的电影理论.系前期电影研究产生的主要理论之一。

巴赞在他的《摄影影像本体论》一文中提出了影像本体论的观点.认为:影像与客观被摄物同一,具有自然的属性,而这一属性满足了人类复制现实以战胜时间侵蚀的本能欲望。

因此再现事物原貌的独特本性是电影美学的基础。

从此点出发,巴赞要求电影要完整地再现客观现实,保持空间的统一性和时间的真实延续。

他反对蒙太奇手段破坏时空完整性的切分与组合,主张以长镜头和景深镜头的原则构思拍摄影片。

巴赞指出:长镜头和景深镜头的运用可以避免对观众知觉过程的限定;保持镜头的透明和多义,保证事件时间进程的完整、让观众看到现实空间的全貌和事物的实际联系。

从叙事的角度说,连续拍摄的镜头——段落正体现了现代电影的叙事原则,摒弃了戏剧式的省略手法,从而在银幕上展现出事物的自然流程。

长镜头作为一种电影风格和表现手段在展现完整的现实景象等方面有其极大的优越性。

巴赞的真实美学包括三方面内容:2.1、摄影影像的本体论。

他认为,电影摄影的本性是影像复原。

摄影机有使电影影像与被摄现实同一的功能,这样才使得电影有了真实地表现现实的可能性。

他说:"一切艺术都是以人的参与为基础的,唯独在摄影中,我们有了不让人介入的特权。

"按照他的理解,电影独特的再现事物原貌的本性,是电影美学的基础。

2.2、电影起源的心理学。

他认为,电影发明的心理依据,就是再现完整现实的神话。

再现一个"完整无缺的","声音、色彩、立体感等一应俱全的外部世界的幻景",也就是真实的银幕形象,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人们欣赏电影的心理要求。

2.3、电影语言的演进观。

巴赞认为,电影语言的演进趋势是向现实主义发展,即朝着真实的方向发展。

他认为与电影联系的真实有三种:表现对象的真实--强调如实展现事物原貌的真实性、多义性和透明性以及题材直接的现实性。

现实的存在永远是多义的、含糊地和不确定的。

因此,他反对对事件作单一地解释,主张"画面的存在先于含义",应"把现实中模糊意义重新表现在影片中"。

他不仅要求物象的真实性,而且始终主张内容的现实性。

这导致了对传统蒙太奇的非议。

巴赞认为,含义的单一性是思维的特征而不是自然的特征。

蒙太奇把事实隐化了,用另一种合成的现实来代替它,这就使人对影片的真实性产生了怀疑。

孔雀开屏--炫耀,杀牛--屠杀,这种隐喻来自作者的主观意念,而绝非事实本身就是这样。

因此,他认为这是一种文学的、非电影化的手法。

空间、时间的真实--这一问题是巴赞美学的核心。

他认为,电影应该包括真实的时间流程和真实的现实纵深。

电影的整体性要求保持戏剧空间的统一和时间的真实延续,这样才能保证事实的真实可信。

如果把空间分解了或把时间压缩了,这本身已经破坏了真实的进程,同时也就破坏了事实是本身的意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