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沙溪滨河公园2#车行桥及连接道工程塔吊基础专项施工方案编制人:审核人:重庆实力公路开发有限公司2017年8月目录一、工程概况: (1)二、本方案设计依据: (2)三、塔吊技术参数:塔吊基础技术计算数据 (2)1、QTZ63型自升式起重机技术性能参数 (2)2、塔吊对承台中心作用力的计算 (3)1)、塔吊竖向力计算 (3)2)、塔吊风荷载计算 (3)3)、塔吊弯矩计算 (4)4)倾覆稳定验算 (4)5)地基承载力验算 (5)6)、基础受冲切承载力验算 (6)五、土方工程 (7)六、钢筋连接及要求 (7)七、模板施工 (8)八、基础砼施工方法砼 (8)九、塔吊避雷设施的埋设 (9)十、沉降观测 (9)十一、安全技术措施 (10)一、工程概况:1 、本工程主要为周边地块服务,南接沙溪路,北接待开发地块,周边规划为商业、居住用地及滨江路,建成后将紧密联系周边区域。
本次设计起点接现状沙溪路,途径美食城,横跨沙溪河,终点及四联地产开发地块相接,全长305.390米,标准路幅宽度为7.25米,设计时速20KM/h,道路等级为城市支路。
包含一座横跨沙溪河的大桥,桥梁全长100m,桥面宽度为12m,结构形式为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面。
共设计用2台塔吊(QTZ63型)市綦江区,基本风压为ω0=0.35kN/m2;查表得:风荷载高度变化系数μz=1.42;挡风系数计算:φ=[3B+2b+(4B2+b2)1/2]c/(Bb)=[(3×2.5+2×2.8+(4×2.52+2.82)0.5)×0. 12]/(2.5×2.8)=0.323;因为是角钢/方钢,体型系数μs=2.354;高度z处的风振系数取:βz=1.0;所以风荷载设计值为:ω=0.7×βz×μs×μz×ω0=0.7×1.00×2.354×1.42×0.35=0.819kN/m2;3)、塔吊弯矩计算风荷载对塔吊基础产生的弯矩计算:Mω=ω×φ×B×H×H×0.5=0.819×0.323×2.5×30×30×0.5=297.604kN·m;Mkmax=Me+Mω+P×hc=630+297.604+30×1.4=969.6kN·m;4)倾覆稳定验算基础抗倾覆稳定性按下式计算:e=Mk/(Fk+Gk)≤Bc/3式中e──偏心距,即地面反力的合力至基础中心的距离;Mk──作用在基础上的弯矩;Fk──作用在基础上的垂直载荷;Gk──混凝土基础重力,Gk=25×5.5×5.5×1.4=1058.75kN;Bc──为基础的底面宽度;计算得:e=969.6/(510.8+1058.75)=0.618m < 5.5/3=1.833m;基础抗倾覆稳定性满足要求!5)地基承载力验算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第5.2条承载力计算。
基础底面边缘的最大压力值计算:偏心距e<b/6时,e=0.618m < 5.5/6=0.917m Pkmax=(Fk+Gk)/A + Mk/W式中:Fk──塔吊作用于基础的竖向力,它包括塔吊自重和最大起重荷载,Fk =510.8kN;Gk──基础自重,Gk=1058.75kN;Bc──基础底面的宽度,取Bc=5.5m;Mk──倾覆力矩,包括风荷载产生的力矩和最大起重力矩,Mk =969.6kN·m;W──基础底面的抵抗矩,W=0.118Bc3=0.118×5.53=19.632m3;不考虑附着基础设计值:Pkmax=(510.8+1058.75)/5.52+969.6/19.632=101.274kPa;Pkmin=(510.8+ 1058.75)/5.52-969.6/19.632=2.498kPa;实际计算取的地基承载力设计值为:fa=100.000kPa;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大于压力标准值Pk=51.886kPa,满足要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1.2×fa大于无附着时的压力标准值Pkmax=101.274kPa,满足要求!6)、基础受冲切承载力验算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8.2.8条。
验算公式如下:F1 ≤0.7βhpftamho式中βhp--受冲切承载力截面高度影响系数,当h不大于800mm时,βhp 取1.0.当h大于等于2000mm时,βhp取0.9,其间按线性内插法取用;取βhp=0.95;ft --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取ft=1.71MPa;ho --基础冲切破坏锥体的有效高度;取ho=1.35m;am --冲切破坏锥体最不利一侧计算长度;am=(at+ab)/2;am=[2.50+(2.50 +2×1.35)]/2=3.85m;at --冲切破坏锥体最不利一侧斜截面的上边长,当计算柱及基础交接处的受冲切承载力时,取柱宽(即塔身宽度);取at=2.5m;ab --冲切破坏锥体最不利一侧斜截面在基础底面积范围内的下边长,当冲切破坏锥体的底面落在基础底面以内,计算柱及基础交接处的受冲切承载力时,取柱宽加两倍基础有效高度;ab=2.50 +2×1.35=5.20;Pj --扣除基础自重后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的地基土单位面积净反力,对偏心受压基础可取基础边缘处最大地基土单位面积净反力;取Pj=121.53kPa;Al --冲切验算时取用的部分基底面积;Al=5.50×(5.50-5.20)/2=0.83m2Fl --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作用在Al上的地基土净反力设计值。
Fl=PjAl;Fl=121.53×0.83=100.26kN。
允许冲切力:0.7×0.95×1.71×3850.00×1350.00=5910337.13N=5910.34kN> Fl= 10 0.26kN;实际冲切力不大于允许冲切力设计值,所以能满足要求!五、土方工程1、由于施工场地地势高差大,故机械挖土从室外场地自然地面挖至原始土,土方深度为2米,塔吊基础高1500mm,长*宽=4200mm*4200mm,根据地质勘查报告,得承载力达到:7000kpa.,QTZ63型塔吊安装要求基础配重不得低于60T,因此满足技术要求。
(塔吊位置及截面尺寸详见附图)。
2、开挖土方后,复核标高尺寸,为防止地基扰动,土方应预留300mm厚,进行人工清理。
人工挖土时做好标高控制点。
六、钢筋连接及要求1 、QTZ63 基础钢筋连接用焊接或22号镀锌铁丝绑扎连接。
预埋地脚螺栓应用钢筋焊接加固固定,且钢筋密度适当增加,且预埋地脚螺栓顶在同一平面上,且保证安装的基节垂直度为1/1000.2 、QTZ63基础高度为1.5m,基础跨度为4.2*4.2m,钢筋保护层(上、下)80mm。
侧面为100mm。
3 、QTZ63基础横筋采用HRB400φ16@250双层双向使用22号镀锌铁丝满绑,钢筋单根长度为4000mm,共68根。
附图二4 、QTZ63基础钢筋的竖筋(上部筋和下部筋连接的拉钩)采用HPB235φ12@250双向绑扎,钢筋末端做135°弯钩,平直部分的长度≥10d,共计121根。
5、QTZ63地脚螺栓为16-M36*1280圆钢,螺栓锚入基础长度为880mm.具体详见附图三6 、QZT63基础为达到荷载要求,没有进入中风化的采用人工挖孔桩并承台形式,按设计要求嵌入风化岩层为2D=3.6m采用水转施工。
孔径为1600㎜,具体详附图一。
7、待钢筋笼安装好后,采用长=d+2保护层钢筋点焊将笼身固定校正保证钢筋笼不移位及有足够的灌注桩钢筋笼保护层。
七、模板施工采用12mm厚胶合板,竖楞采用100×50方木,间距300mm,横楞采用两根φ48×3.5钢管,再利用直径为14的对拉螺栓加固,对拉螺栓纵横间距均为50cm,安放固定好预埋件及地脚螺栓。
八、基础砼施工方法砼1、塔吊基础采用C35商品砼2、护壁砼采用C25商品砼3、砼浇捣的一般要求:1)浇筑砼时应连续进行,浇筑层高度为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最大不超过50cm。
2)使用插入式振捣器应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均匀振实。
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作用半径的1.5倍(一般为30~40cm)。
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5c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
表面振捣器的移动间距,应保证振动器的平板覆盖已振实部分的边缘。
3)浇筑砼如必须间歇,其间歇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应在前层砼凝结前,将次层砼浇筑完毕。
间歇的最长时间按所用水泥品种、气温及砼凝结条件确定,一般超过2h应按施工缝处理。
4)浇筑完毕12h内进行洒水养护,用塑料布覆盖,以防止砼产生裂缝。
3、留置混凝土试块3组,标准养护1组,同条件试块2组。
安装前试压同条件混凝土试块,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安装。
4、在基础混凝土上覆盖塑料布或五彩布,保证混凝土的养护,并且保持温度使砼强度快速增长,如果室外气温较低,可在基础内设置2个碘钨灯,在塔吊旁边设集水坑。
5、挖孔桩桩身浇筑应高出桩顶设计高度5-10cm,以便除浮浆和凿毛处理九、塔吊避雷设施的埋设1、在接地设置前要根据接地电阻限值、土的湿度和导电特征进行设计,对接地方式和位置选择,接地极和接地线的布置、材料选用、连接方式、制作和安装要求作出具体规定。
接地极采用钢材,垂直接地极用长度应锚入地下2.5米,直径50*50mm的角钢;水平接地极长度为3m,直径12mm的镀锌圆钢(2#塔吊因坐落在基坑底接地应及基础底板接地连接)接地线及接地极连接采用焊接,焊接点长度应为接地线直径的6倍以上,接地电阻(包括接地导线、电阻加散流电阻)不得超过4Ω,如果不能满足要求,水平接地应增加长度,垂直接地应增加个数,期相互间距不应小于3m,并用扁铁加以连接。
2 、装设完成后要用电阻表测定是否符合要求。
十、沉降观测距塔吊北侧和西侧约5m处设立永久水准点,对塔吊基础进行沉降观测,对机身进行垂直度观测。
1、观测人:江黎勇2、观测方法塔吊立上的前两周,测量员每隔三天进行基础及机身进行抄测,以后每隔十天观测。
1)仪器到塔身距离为5m,水准仪侧ABCD点有无沉降,抄测周期为十天。
遇大风、雨等天气加一次抄测。
从立吊到拆除使用同一台仪器。
允许误差倾斜度不大于2‰,将抄测结果记录在“塔吊抄测记录”中。
2)抄测塔身及基础垂直度应在无风、无荷载情况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