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散打与跆拳道竞技特征之比较Ξ唐 波1,林小美2,陈国安3(1.蒙自师专体育系,云南蒙自661100; 2.浙江大学教育学院体育系,浙江杭州310028;3.杭州陈经纶体育学校,浙江杭州310007)摘 要:通过对散打与跆拳道的技击思想、方法及竞赛评价标准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发现二者追求的技术目标、技击理念及评价角度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这些差异一方面体现了散打的独特性风格、特点,另一方面也显现出了散打运动在竞技场上的不够完善。
建议散打应该改革影响其竞技特征的摔法技术,取消对小腿的击打及先后倒地的得分标准。
关键词:散打;跆拳道;竞技特征;比较;改革中图分类号:G 85214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47Ⅹ(2003)04-0100-03Comparing with Wushu Sanshou and T aekw ondo ′s Characteristic of AthleticsT ANG Bo 1,LI N X iao 2mei 2,CHE N G uo 2an 3(11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 of Mengzi T eachers ′C ollege ,661100China ;21ZheJing Universits ,Hangzhou 310028,China ;31Hangzhou Chen Jinglun sport school ,Hangzhou 310007,China )Abstract :By investigating and com paring the thoughts ,method and com petition ’s judgement standard of Wushu Sanshou and taekw ondo ,we found that there are quite big diversity am ong their skill purpose ,attack thoughts and direction of the judgment.These diversities dem onstrate Wushu Sanshou ′s unique styles and characteristics ,on the other hand ,they als o show that the Wushu Sanshou isn ′t mature enough in the com petition.C om petition should change the tumble skill which may affected Wushu Sanshou ′s characteristic of the athletics ,cancel the score standard of attack on crus and the scoring of s ooner -later falling down.K ey w ords :Wushu Sanshou ;taekw ondo ;characteristic of the athletics ;com paring ;reform 武术散打与跆拳道,产生和发展的背景渊源、环境因素等方面具有较大的相似性。
经过漫长发展至现代,跆拳道已经与其前身(手搏)有了很大的改变,在继续注重精神与品格修炼的同时,呈现出最大限度的向体育化方向转变,这就为跆拳道的日益普及开辟了道路。
并于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上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
按照时代发展要求进行整合后的散打运动,同样以体育化为目标,进行了不断的改革与发展,目前正以较快的速度走向世界并不断国际化。
此刻,积极借鉴具有同源文化特征的跆拳道的积极成份,无疑有助于缩短散打运动的发展进程。
笔者通过对武术散打与跆拳道在竞技场上所表现出的各自的技术认同情况、允许击打范围及评分标准进行对比,剖析各自的技术特点、技击理念、赛场效果,并从深层次的文化特征进行分析探讨,为散打运动提供发展性建议。
1 竞赛中允许使用的技术比较111 体现出不同的技术风格特征武术散打突出技法全面,具有多样的拳法及腿法并继承了传统技击术的贴身快摔技术。
跆拳道则显示出拳法单一,以多样性腿法为主的技法群。
这就为形成各自不同的技术特点提供了前提条件。
竞赛场上的武术散打表现出技法全面多样,踢打结合,打摔结合,边打边踢,边打边摔,形成了一种快速灵活、以巧取胜、注重得分的技术风格。
跆拳道则形成手法简捷(不允许击打头面)以腿法为主,提倡力量强劲、华丽的对踢风格。
112 不同技术风格特征的对比根据当代搏击竞技术的竞赛要求和奥运会的“更快、更高、更强”的格言,体育竞赛性质的技击术应向着竞争性、公正性、奋斗性、独特性、观赏性等方向发展。
按照这种思路分析武术散打与跆拳道。
跆拳道手法单一,动作简单,便于裁判判点记分,符合竞赛的简捷要求,也利于准确性与公正性的体现;提倡力量强劲的对踢,正好符合西方体育思想的技击理念———・001・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JOURNA L OF XI ′AN I NSTIT UTE OF PHY SIC A L E DUC ATI ON V ol 120 N o 14Oct 12003第20卷第4期2003年10月Ξ收稿日期:2003203217;修回日期:2003204220作者简介:唐 波(19632),男(土家族),湖南张家界人,云南蒙自师专讲师;林小美(19622)女,浙江杭州人,浙江大学副教授,武术国际级裁判,研究方向为武术教学与训练;陈国安(19592)男,浙江杭州人,浙江杭州市陈经纶体育学校散打高级教练。
以大开大合的力量及速度取胜,同时这种不太注重防守的对踢也增加了比赛的激烈与紧张,因而也具有较高的观赏性。
散打派生于中国传统整体性技击观念,重整体、重整体各部之间的联系。
因此也就增加了技击过程中击打方法的自由灵活度,并可以进行任意的立体交叉式整体空间攻防,因而显现出技击方法的多样性。
这种技法特征表现在赛场上就呈现出方法多样、攻守灵活、进退有度且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立体式搏击场面。
但这种立体式的攻守对运动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没有较高的技战术水平及快速的反应能力,这种立体式的、令人眼花缭乱的打斗场面就会大打折扣。
同时,运动员多样技法的习练并要求达到一定程度的水平,就势必影响产生较好视觉效果的单一技法的熟练程度。
此外,多样的立体式的攻防技法对裁判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武术散打的快速灵巧、擅长取分的技术特征,正好符合东方人历来讲求的重智谋、重谋略、尚巧不尚力的技击原则。
这种特点反映到赛场上,就出现攻守平衡、少有倾力一击的场面,这既有利于体育精神的发扬,但也影响了强而有力的刺激效果,尤其是当前的摔法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腿法的运用,加上规则中规定没有清晰地击中对方将不能得分,使运动员更多地倾向于防守后反击。
2 有效击打范围的比较211 反映出不同的技击理念武术散打体现出:①多点接触的特征;②接近实战的特征。
跆拳道则表现出:①目标直接的标记性特征;②较大程度地游戏性技击特征(抢攻四个指定部位)。
212 不同技击理念的对比根据当代的对抗性竞技已无可能存在真正和极限的格斗,全都是有游戏规则的体育格斗,只不过各有特色而已。
按照这种发展趋势进行分析:跆拳道在竞技性方面已明显争得先机,较大程度的游戏性技击特征完全符合体育的规则性游戏,较好地解决了真实与安全之间的矛盾关系,具有较好地推广普及特性;目标直接的标记性特征,为实现奥林匹克所倡导的“更快、更高、更强”创造了极为有利的前提条件,直接、显著地击打目标,比较之就是更快的速度(动作、反应)、更强的力量以及更顽强的意志品质。
这种特征反映到赛场上就是勇往直前、激烈壮观,并产生一种对观众的情绪感染效应,与当代竞技体育的最终目的具有较大的顺应性。
武术散打的多点接触与接近实战的特征,反映出一种“贵命全身”的潜在传统意识,对全身击打都是合法的。
也就与灵巧善变的全面技法相协调、相适应,同时也为谋略取胜,快灵得分致胜创造了有利条件。
这种特征表现在赛场上,由于击打部位的宽泛,进攻方法的多样,为防守制造了较大困难。
因此,在竞赛中就少有一开场就直奔主题的激烈打斗,尤其是水平相近的激烈比赛,更多的真实进攻招式往往隐藏在变幻莫测的战术之中,更多的激烈打斗只有在战术成功的基础上才会闪现。
对赛场效应来讲,虽有精彩的场面,但整体效果影响了观赏性。
3 竞赛得分标准的比较311 体现出不同的评价思想与方法特征武术散打的评价呈现出:①明显的传统“擂台”思想意识;②鼓励“灵巧”得分的技击思想;③注重动作的难度性特征。
跆拳道则显示出简捷、准确、尚力以及重“操作性”的特征。
312 不同的评价思想与方法的对比21世纪世界文化高度融合的发展趋势,赋予了民族性体育项目的国际性、世界性、观赏性以及“可操作性”要求。
跆拳道竞赛评价标准中规定的“每次准确有力击中对方身体得分部位,得一分”[1]。
没有招式、部位(头部、躯干、腿部)的区别,易操作、易评判、易推广,尤其符合西方人简捷、直观评价的体育思想。
表现在赛场上相对具有客观、易量化的特征。
其次,得分评价思想中的“尚力”,表现在赛场上就是鼓励运动员敢打重踢,让击打力在达到目标的刹那间完全发挥出来,满足格斗过程的刺激性、激烈性要求。
武术散打竞赛评价标准中规定的“一方第一次下台,对方得4分,第二次下台即判该局告负”[2],很大程度上沿袭传统的“打擂台”标准,“擂台”就是“武士”的资格象征,下“擂”即为告负。
这种“擂台”特征体现在赛场上,无论多么激烈的比拚还是十分被动的局面都不能轻易选择“逃避”,十分注重运动员的精神力与意志力;武术散打评价中鼓励“技巧”得分的思想,强调比赛的重点不在斗力,而是斗智斗巧。
“一方使用主动倒地的动作致使对方倒地,自己即刻站立,得4分;一方倒地,站立者得2分;双方先后倒地,后倒地者得1分”[3]。
就是鼓励运动员灵活采用“踢、打、摔”诸法使对手失去重心,就是鼓励运动员当打则打、当踢则踢、当摔则摔,争取主动,调动对方,调整进攻与防守的节奏,掌握对抗中的主动权。
限制对手,制约对手,从心理上给对方一种压力,威慑对手,争取场上主动。
体现出了中国技击术的整体战略战术思想和突出的民族特征;武术散打评价中注重的动作难度性特征,是一种符合当代竞技体育要求的表现性与观赏性特征,是当代武术散打运动的力量、速度、技巧、体能的完美结合。
使用腾空性腿法和转身摆腿踢法击中对方躯干(自己站立)均可得4分,从很大程度上鼓励运动员形成个性特色的“难度绝招”以及“拼搏冒险”的竞技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