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模具课程总结

模具课程总结

篇一:模具课程设计小结《模具课程设计小结》正文开始>>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把先修课程(机械制图,机械制造,机械设计,冷冲压与塑料成型机械,模具工艺学,模具材料与热处理,冷冲压模具设计资料与指导,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中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在实际的设计工作中综合地加以运用。

使这些知识得到巩固发展,初步培养了我冷冲压模具设计的独立工作打下良好基础,树立正确的设计思路。

这短短的十几天里,从白纸到完成模具总装图,零件图,设计说明书。

学到很多原本学到的但不是很懂的知识,了解了一些设计的原理和过程。

例如,冲裁模具设计一般步骤:(1)冲裁件工艺性分析;2)确定冲裁工艺方案;3)选择模具的结构形式;4)进行必要的工艺计算;5)选择与确定模具的主要零部件的结构与尺寸;6)选择压力机的型号或验算已选的压力机;7)绘制模具总装图及零件图;有更多的知识,在这里不做过多的叙述。

然在这次设计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与麻烦,但通过辅导老师的耐心教导和帮助,克服了这些困难。

在此,我向一直关心支持我的各位辅导老师道一声:谢谢!这次设计中,我总结了:要学会亲自去尝试,不要害怕失败。

失败也是一份财富,经历也是一份拥有。

外,这次设计过程中还有许多不如意和不完善的地方,通过这次的经历,希望以后会越做越好!----------------------------、当开模行程与模具厚度无关时种情况主要是指锁模机构为液压-机械联合作用的注射机,其模板行程是由连杆机构的做大冲程决定的,而与模厚度是无关的。

此情况又两种类型:对单分型面注射模,所需开模行程h为:h = h1 + h2 + (5~10) mm中,h1—塑件推出距离(也可以作为凸模高度)(mm);2—包括浇注系统在内的塑高度(mm);—注射机移动板最大行程(mm);—所需要开模行程(mm)。

而对双分型面注射模,所需开模行程为:机 h = h1 + h2 + a +(5~10)mm中,a—中间板与定模的分开距离(mm)。

本设计为双分型面,则= h1 + h2 + a +(5~10)=14+124+133+10=281mm ≤s机=380 mm、推出机构的校核种型号注射机的推出装置和最大推出距离各不同,设计模具时,推出机构应与注射机相适应,具体可查资料。

、浇注系统设计于模具是一模一腔,浇口初定为点浇口,为了平衡浇道系统,因此分浇道选择在模具中心位置的侧边。

如图1-5所示1-5浇口位置道的设计包括主流道设计和分流道设计两部分。

流道通常位于模具中心塑料熔体的入口处,它将注射机喷嘴注射出的熔体导入分流道或型腔中。

主流道的形状为圆锥形,以便熔体的流动和开模时主流道凝料顺利拨出。

主流道的尺寸直接影响到熔体的流动速度和充模时间。

另外,由于其与高温塑料熔体及注射机喷嘴反复接触,因此设计中常设计成可拆卸更换的浇口套。

还有主流道要尽可能短,减少熔料在主流道中的热量和压力损耗。

图1-6为主流道浇口套的结构图。

图1-6浇口套流道是主流道与浇口之间的通道。

在多型腔的模具中分流道必不可少。

在分流道的设计时应考虑尽量减少在流道内的压力损失和尽可能避免温度的降低,同时还要考虑减少流道的容积。

因此,该分流道设计为直径7.68mm,长度为半圆截面,如图1-7所示。

1-7流道实际设计过程中,进浇口大小常常先取小值,方便试模时发现问题进行修模处理,abs的理论参考值为1~1.4㎜,对该塑件进浇口先取φ1mm。

(如图1-8所示)1-8浇口料穴的作用是储存因两次注射间隔而产生的冷料头及熔体流动的前锋冷料,防止熔体冷料进入型腔,影响塑件的质量。

该塑件为两点进浇,进浇口一注射口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所以该塑件需要冷料穴。

该塑件的冷料穴如图1-9箭头所指的圆点所示。

1-9冷料穴、成型零件结构设计1)凹模的结构设计模是成型塑件的外表面的成型零件。

按凹模结构的不同可将其分为整体式、整体嵌入式、组合式、和镶拼式死种。

本设计中采用整体嵌入式凹模。

如图1-10所示。

1-10凹模2)凸模的结构设计模是成型塑件内表面的成型零件,通常可以分为整体式和组合式两种类型。

通过对塑件的构分析,本设计中采用整体嵌入式凸模,对于一些柱位、加强筋等排气不良以及不容易加工到位的地方安装镶件,这样既方便加工有改善排气。

图1-11所示为整体嵌入式凸模。

1-11凸模3)该型芯的结构特点为:芯的固定方式,采用整体镶拼式,整体固定在动模固定板的模框内,螺钉固定在型芯件的中间位置。

、模架选取据整体嵌入式的外形尺寸,塑件进浇方式为侧浇口进浇,又考虑导柱、导套的布置,抽芯机构的放置等,在同时参考注射模架的选择方法,可确定选用大水口dci3032(即宽x长=300x320mm)模架结构。

1)定模板尺寸模板要开框装入整体嵌入式型腔件,加上整体嵌入式型腔件上还要开设冷却水道,嵌入式型腔件的高度为45mm 还有定模板上需要留出足够的距离引出水路,且也要有足够的强度,故定模板厚度取80mm。

2)动模板尺寸体选取方法与动模板相似,由于动模板下面是模脚,在注射时要承受很大的注射压力,所以相对定模板来讲相对厚一些,故动模板厚度取80mm。

3)模脚尺寸脚高度=顶出行程+推板厚度+顶出固定板厚度+5mm=50+20+25+5=90mm,所以初定模脚为90mm。

上述尺寸的计算,模架尺寸已经确定为dci3032模架。

其外形尺寸:宽x长x高=300*320*361,如图1-12所示1-12模架据所选注塑机来校核模具设计的尺寸。

1)模具平面尺寸300x320<410x410mm(拉杆间距),校核合格。

2)模具高度尺寸160<361<550mm(模具的最大厚度与最小厚度)合格。

3)模具的开模行程,经校核合格。

、排气槽的设计塑料熔体充填型腔时,必须顺序的排出型腔内的空气及塑料受热产生的气体。

如果气体不能被顺利地排出,塑件会由于充填不足而出现气泡、接缝或表面轮廓不清等缺点;甚至因气体受压而产生高温,使塑件焦化。

本设计利用配合间隙排气的方法,即利用分型面之间、推出机构与凹凸模仁之间及镶件与凹凸模仁之间的配合间隙进行排气。

、推出机构的设计塑件采用推杆推出,均匀分布塑件的各个包紧力较大的位置。

如图1-13所示。

1-13推杆位置分布、冷却系统设计bs属于中等粘度材料,其成型温度及模具温度分别为200℃和50℃-80℃。

所以,模具温度初步选定为50℃,用常温水对模具进行冷却。

却系统设计时忽略模具因空气对流、辐射以及与注射机接触所散发的热量,按单位时间内塑件熔体凝固时所放出的热量应等于冷却水所带走的热量。

图1-14所示为定模型腔冷却回路设计图,如图1-15所示为动模型腔冷却回路设计图。

1-14定模型腔冷却回路篇二:冲压模具教学总结《冷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教学总结王健 2010年下期开始我担任学校模具专业226班的《冷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的教学工作,该课程是模具专业的一门专业主课,学生是在先学习了机械基础、机械制造基础、金属材料、机械制图等专业基础课后,才开始学习的,专业性很强,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这门课程,能够对冷冲压模具有一个系统全面的了解,能够设计和制造常规的冷冲压模具。

226班在校时间不长(只有2个月时间),我基本上完成了教学计划,达到了课程目标。

下面对本课程的总结如下:一、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由于受到各种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的限制,传统教学模式存在许多弊端,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内容陈旧,理论与实践脱节。

现代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发展很快,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不断涌现,但是现有的教材内容普遍陈旧落后,远远不能适应学需要。

学生在校学到的却是工厂早已淘汰的技术,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矛盾十分突出。

2、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不适应教学需要。

传统的教学方法为填鸭式、满堂灌,教学手段为一块黑板和一支粉笔,直接导致教师教学枯燥、教学不直观、有些问题不宜表达,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难度较大,教学效果较差等问题,已经不能不适应教学需要。

二、改进措施《冷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是一门来自于实践同时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大部分都感到非常枯燥乏味,如果能够将生产实践引进课堂将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何将实践引入教室成为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问题。

今年学校添置了多媒体设备,我从分利用这个设备,再利用网络资源,从网上搜集很多加工视频和教学视频,再做了一个课程电子教案(ppt)。

和学生们一边看实践加工视频,一边讲授理论知识,学生再没有感到枯燥,同样我也感到很轻松。

当然这门课程主要还是要学生们去动手,所以,在上完主要的内容后,我带领学生下了模具车间,让他们自己亲手去设计和加工一副模具,而有效的将知识转化成了“生产力”。

学生们对于本门课程的了解进一步加深。

另外,我在课堂上的教学手段也做了一些改进,不在采用以前的填鸭式方式。

整堂课上我以发问的方式为主,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主动看书寻找问题答案。

这个方法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但是效果较好。

三、今后工作展望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我们在模具专业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改革方面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但是,由于受到现有条件的制约,不少工作才刚刚起步。

这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和提高。

2011年1月10日篇三:制品与模具设计课程总结制品与模具设计课程总结第二章塑料制件设计一、热塑性塑料的工艺性能(重点前两个性质)1.收缩性塑件从塑模中取出冷却到室温后,塑件的各部分尺寸都比原来在塑模中的尺寸有所缩小,这种性能称为收缩性。

塑料在一定温度与压力下填充型腔的能力称为流动性。

熔体流动速率 (mfr)也指熔融指数(mi,melt index),是在标准化熔融指数仪中于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树脂熔料通过标准毛细管在一定时间内(一般10min)内流出的熔料克数,单位为g/10min。

分子量小,分子量分布宽,分子结构规整性差,熔融指数高、螺流动长度长、表现粘度小,流动比大的塑料流动性就好。

一般结晶性塑料为不透明或半透明,无定形料为透明(如有机玻璃等)。

例外:聚(4)甲基戊烯为结晶型塑料却有高透明性,abs为无定形塑料但却并不透明。

4.热敏性及水敏性热敏性:对热较为敏感,在高温下受热时间较长或进料口截面过小,剪切作用大时,料温增高易出现变色、降解、分解的倾向。

这种性能称为热敏性。

水敏性:有的塑料(如聚碳酸酯)即使含有少量水分,在高温、高压下也会发生分解,这种性能称为水敏性。

5.吸湿性吸湿性:塑料对水分的亲疏程度6.应力开裂及熔体破裂应力开裂:是指有些塑料对应力比较敏感,成型时容易产生内应力,质脆易裂,当塑件在外力作用下或在溶剂作用下即发生开裂的现象,被称为应力开裂。

熔体破裂:是指当一定熔融指数的聚合物熔体,在恒温下通过喷嘴孔时当流速超过某一数值时,熔体表面即发生横向裂纹,这种现象被称为熔体破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