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艺术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绿篱以其高度分有高篱、中篱、矮篱三种,矮篱的高度为()。
A. 0.2-1米B. 高于2米C. 1-1.5米D.1.5-2米2.只有在漫射光照下,物体所呈现的色彩是物体的()。
A. 条件色B.固有色C. 环境色D.光源色3.某一色相由深到浅,由明到暗或反之的变化或由一种色相转变为另一种色相,称为()。
A.对比色B.调和色C.渐层D.单色处理4. 园路两条相交所成的角度不易小于()。
A.45°B.60°C.30°D.90°5. 古希腊数学家、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发明了“外中比”,称为最美的线段,即()。
A.等差数列比B.等比数列比C.费波纳奇数列比D.黄金分割6. 中国传统园林的造景,是集天下名山胜景,加以高度概括和提炼,力求达到“一峰山太华千寻,一勺水江湖万里”的神似境界,这是()。
A、艺术美B、自然美C、园林美D意境美7. 人视域水平明视角度为()。
A. 30°B. 60°C. 45°D.15°8. 前景的处理手法有()。
A.对景、透景、抑景、添景B.框景、漏景、障景、隔景C.框景、透景、抑景、夹景D.框景、夹景、添景、漏景9.驳岸处理时,水延伸到岸檐下,檐下水光掠影,如同船只,产生绿地在水面上的漂移感,这种水岸处理方式是()。
A.假山石驳岸B. 挑檐式驳岸C.石砌斜坡D. 草岸10.颐和园中苏州河的河道由东向西,随万寿山后山山脚曲折蜿蜒,河道时窄时宽,两岸古树参天,影响到空间时开时合,时收时放,产生()。
A. 疏密对比的效果B. 明暗对比的效果C. 虚实对比的效果D. 空间开合收放的对比的效果11.人视域的垂直明视角度为()。
A.26-30°B.30-45°C.15-30°D.30-45°12.构成绿地的基本单元是()。
A.雕塑B.景点C.景区D.小品13. 现代园林按性质和使用功能分为公共园林、专用绿地、街坊绿地和()。
A. 校园绿化B.城市广场C.居住区绿地D.风景名胜区14.绿地的构图是规则的,即所有的线条都有迹可循,但没有对称轴线,所以空间布局比较自由灵活,这种规划的形式是()。
A.规则对称式B.自然式C.规则不对称式D.混合式15.园址的选择、勘察与评价指的是()。
A.立意B.立地C.相地D.勘地16.将岸边整成略有高低起伏的斜坡,在坡上铺上草皮,这种水岸的处理方式是()。
A.草岸B.假山石驳岸C.石砌斜坡D.阶梯状台地驳岸17.在园林设计中为了扩展空间,攫取倒影,造成虚幻之境,常设置平静水体()。
A.潭B.池塘C.泉D.溪流18. 白居易诗“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道出一江水之所以出现两种色彩,半江红是受光源色的影响,半江瑟瑟则是环境色影响的结果,这种受光源色和环境色影响所呈现的色彩称为()。
A.固有色B.空气色C.条件色D.色消视19.一般两块相邻的步石适宜的中心距离应在()。
A. 60厘米左右B. 45厘米左右C. 30厘米左右D. 80厘米左右20.古人常把植物材料的生态习性和形态特征作性格化的比拟和联想,被喻为四君子的是:()。
A. 松、竹、梅、兰B.松、菊、梅、兰C.松、竹、菊、梅D. 梅、兰、竹、菊21.受光源色和环境色影响所呈现的色彩称为()。
A.固有色B.条件色C.源有色D.影响色22.“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比喻()。
A. 梅花B. 荷花C. 菊花D. 芦苇23.“美是理念的感情显现”这就美的定义出自于(),A. 法国勒诺特尔B.古希腊毕达哥拉斯C.德国黑格尔D.美国奥姆斯泰德24.园林构图具有时空的规定性、延续性、变化性和()。
A.持久性B.季节性C.综合性D.可分割性25.中国古典园林代表的园林风格是()。
A.混合山水式B.天然山水式C.人工山水式D.写意山水式26.如果使景观艺术价值能够逐渐上升,一般景观闭合度的范围是()。
A.5-10°B.6-12°C.9-17°D.6-13°27.园路的风格决定于园林规划形式,园路若为直线或有迹可循的曲线,则规划形式为()。
A.自然式园林B.混合式园林C.山水式园林D.规则式园林28.将岩石在门庭、路口、道路两侧及桥头作对应布置称为()。
A.对置B.特置C.单置D.散置29.苏州园林中有一座园林题名蕴涵着夫妇双双一同归田园隐居的生活,这座园林是()。
A.留园B.耦园C.网师园D.沧浪亭30.现代园林的发展趋势是将设计与()。
A.植物保护运动结合B.动物保护运动结合C.生态保护运动结合D.生物保护运动结合二、多项选择题1.人工水体的类型基本上分为()。
A.规则式B.拟自然式C.自然式D.对称式E.混合式2.唐代文学家王勃《滕王阁序》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描述鄱阳湖傍晚的景色,真实地反映出( )。
A.色的空气透视现象B.固有色现象C. 色消视现象D.条件色现象E.光源色现象3.在园林设计中我们常用的天然色彩有()。
A.山石B.水体C. 植物D. 建筑E.动物4.园林建筑的类型很多,按照其使用功能分为()。
A. 大型建筑B. 服务建筑C.功能建筑D. 休息建筑E.专用建筑5.视景空间的基本类型有()。
A.开敞空间B.闭合空间C.可变空间D.纵深空间E.远景空间6.一般园路的类型可分为()。
A.景观路B.观光路C.主干道D.次干道E.游步道7.均衡是视觉艺术的特性之一,均衡的类型有()。
A.对称均衡B.统一均衡C.力学均衡D. 不对称均衡E.对比均衡8.园林美包含( ) 。
A.自然美 B. 生活美 C. 材料美 D. 环境美 E. 艺术美9.在园林中置石旨在增加野趣,同时起到水土保持作用置石的方式有()。
A.特置 B.对置 C. 群置 D. 散置 E. 堆置10.园林构图不同于其它艺术构图的特点是()。
A.园林构图的综合性 B.园林构图时空的规定性、延续性C. 园林构图时空的变化性和持久性D.园林构图的整体性E.园林构图的可分割性11. 相地是指园址的()。
A.勘察B.选择C.相看D.地质E.评价12. 园林艺术构图是指在一定的空间内,结合各种功能要求对各种构景要素的()A.取舍B.组合C.调和D.剪裁E.配布13.唐代文学家王勃《滕王阁序》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描述鄱阳湖傍晚的景色,真实的反映出( )。
A.色的空气透视现象B.色反射现象C. 色融合现象D.色的饱和现象E.色消视现象14. 若设计成建筑如同坐落在天然的山崖上,可以用假山石做成建筑的()。
A.花池B.基座C.夹景D.抱角E.镶隅15.生篱以一般观赏性和用途来分,可分为( ) 。
A. 绿篱B. 花篱C. 编篱D. 蔓篱E. 刺篱三、填空题1.园林美是应该以自然美为特点,与和生活美高度统一。
2.沿着花园的边界或路缘种植花卉,称为。
3.园林中,与园林绿地的主要出入口、各功能分区及风景点相联系的是道。
4.在草地上疏散布置树木,株距在8—12m左右,树冠覆盖率达30%—60%时,称为。
5.为取得水中倒影而设置的水池,称为。
6.凡在园林绿地中,既有使用功能,有可供观赏的景观建筑或构筑物,统称之为。
7.“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是抑制视线提高主景艺术魅力的做法,指的是园林景观组织手法中。
8.同一块绿地,表现同一主题,由于设计者不同,作品风格就不可能一致,这里体现的是。
9.凡具有游赏价值的风景及历史文物,并能独立自成一个单元的景域称为。
10. 为适应中老年人游览的路,路面坡度超过度时,在不通车辆的路段需设台阶。
11.用来种植花的种植床称为,具有较高的装饰性和观赏价值。
12.将园林绿地分隔成大小不同的空间景域,使各空间具有各自的景观特色,而互不干扰者称为。
13. 园林艺术是有生命的艺术,构成园林的主要素材是。
14.园林中的广场大致有两种功能,一是,一是休息活动。
15.将同种的同龄树木按照一定的株距进行行植或带植称之为。
16.古今中外的园林,就其布局形式而言,可分为四种类型,即规则对称式、规则不对称式、自然式和。
17.园林建筑中的也称旱船,上部船舱为木结构,由于像船,但不能动,故又名不系舟。
18.绿篱以其高度分有高篱、中篱、矮篱三种,高篱的高度为米以上。
19.苏州在设计中为了表现夫妻真挚诚笃的感情,建了东西两个花园,使园成双,做到情与景交融。
20.景色的空间层次模式可分为三层,即、中景与背景(或远景)。
21.尺度是指人与物的关系。
22.现代园林的特征是强调功能性,和艺术性形结合,用生态学观点去进行植物配置。
23.不同的地形、地貌反映出不同的景观特征,影响园林和园林风格。
24.园灯是园林中的照明设备可以分为引导性照明用灯、、和特色照明。
25.古人在布置植物时,常把植物材料的生态特性和形态特征作的比拟和联想,如松、竹、菊为岁寒三友。
26.东方的传统园林设计中用小的尺度创造无限的,增加园林的艺术性27.园路的类型一般分为、次干道和游步道三种类型。
28.同一块绿地,表现同一个主题,但由于不同,作品风格就不可能一致,这是体现园林设计的个人风格。
29.园林规划设计中必须贯彻实用、经济和的规划设计原则。
30.在现代园林设计中,以为题材的雕塑小品,可以美化园林的生态环境,所以应用越来越广泛。
四.名词解释1.障景2.园林风格3.云梯4.点景5. 园林艺术构图6.园林建筑7.黄金分割8.尺度9.透景10.园林意境11.园林艺术12.空间展示程序13.群置(置石方法)14.基础栽植15.夹景五、简答题1.简述借景的具体设计手法。
2.简述园林意境直接表达方式的内容。
3.简述假山在造型艺术上的要求。
4.简述园林艺术构图中均衡的类型和特点。
5.简述园路的系统规划。
6.简述在园林设计中可以美化环境的天然色彩。
7.园林规划设计中视景空间的基本类型。
8.简述园林设计中风景序列的展现手法。
9.简述草地的类型。
?10.简述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11. 简述前景处理的手法。
12. 简述园林色彩构图原则。
13. 简述绿地布局的一般规律。
14. 简述园林意境间接表达方式的内容。
15. 简述地被植物在园林中的布置。
六、论述题1.试论述风景序列、导游线和风景视线的关系。
2. 试论述园林植物艺术配置时选择植物的原则。
3.试分析东西方对空间的理解的不同及其在园林艺术上的表现。
4.在园林中突出主景手法,请分别论述说明。
5. 试论述公园的设计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