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课本第21页一、名词解释经济学:经济学是研究个人和团体如何最好地利用稀缺经济资源,从事产品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以满足人们无限消费欲望的社会科学。
二、单项选择题1.西方经济学认为,所有社会都要解决( D )A.生产什么、生产多少B.如何生产、何时生产C.为谁生产D.以上答案都对3.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正式开始的标志是( B )。
A.《国富论》B.《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C.《经济学原理》D.《经济学:原理、问题和政策》4.微观经济学理论是根据( A )假设提出来的。
A.经济人B.社会人C.自我实现人D.复杂人5.( B )主要说明的是“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A.实证经济学B.规范经济学C.微观经济学D.宏观经济学三、多项选择题1. 正面属于宏观经济学研究范畴的是(ABC)。
A.就业理论 B.分配理论C.通货膨胀理论D.价格是如何产生的2. 正面属于规范经济学研究范围的问题的有(ABC)A.我们应该将人民币的利率限制在一定范围B.通货膨胀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C.政府应该在公共资源的分配中占主导地位D.降低出口退税会对我国的纺织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3. 西方经济学认为经济资源主要有(ABC )A.自然资源B.人力资源C.资本资源D.以上都不正确第二章课本第44页一、名词解释效用:是指消费者从消费某一物品和劳务的过程中所得到的满足感,其不仅在于这种商品或劳务满足人的欲望或需要的能力,而且这种效用的大小是由消费者的满足程度这种主观感觉所决定的。
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对该商品的消费量每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或者说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减数量。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数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堷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二、单项选择题2.某种商品的边际效用(D)A.是消费该商品产生的总效用与消费其他商品的总效用之比B.等于该商品的价格C.是消费该商品产生的总效用与该商品的数量之比D.是每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所带来的效用增量3.如果商品的边际效用为零,那么(A)A.该商品的总效用已经是最大B.商品没有效用,它不是消费者想去享用的东西C.在考虑要购买这种商品的前提下,消费者达到了他的均衡点D.该商品的总效用肯定也等于零4.已知某消费者的收入是200元,商品X的价格是20元,商品Y的价格是6元。
假定他打算购买7单位X和10单位Y,这时商品X和Y的边际效用分别是50和18,如要获取最大效用,他应该(C )A.停止购买B.增购X,减少Y的购买量C.增购Y,减少X的购买量D.同时境购X、Y5.总效用达到最大时:(B)A.边际效用为正B.边际效用为零C.边际效用为负D.边际效用达到最大第三章课本第71页一、名词解释规模经济:规模经济是企业的全部生产要素的规模同比例改变而获得规模报酬的变化趋势。
主要包括三种情况:规模报酬递增、规模报酬递减和规模报酬不变。
内在经济:是指企业规模扩大后,由于其自身的原因而导致产量增加和成本下降。
外在经济:是指行业规模扩大以后对个别企业带来有利于增加产量和降低成本的因素。
机会成本:是指把某种资源投入一种用途之后所放弃的它在其他用途中所获得的最大收益。
沉没成本:是指已经付出的进化论做出体积决策都无法收回的成本。
二、单项选择题1.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是(B)A.边际成本小于边际收益B.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C.边际成本大于边际收益D.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2.当某厂商以最小的成本生产出既定产量时,那它(D)A.总效益为零B.一定获得最大利润C.一定不能获得最大利润D.无法确定能否获得最大利润3.下列因素中,(C)A.机器折旧B.厂房租金C.可以无偿解雇的雇佣工人的工资D.高层管理者的薪金4.如果总产量从10单位增加到12单位,总成本从60增加到90,那么边际成本等于(D)A.30 B.60 C.90 D.156.边际成本低于平均成本时(B)A.平均成本上升B.平均可变成本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C.总成本下降D.平均可变成本上升7.企业的不变成本是指(D)A.购买投入的生产要素所发生的成本B.在最有利的经营条件下任意给定产量的最小生产成本C.在相当长的未来时期己确定下来的单位成本,例如与某一工会签订的长期工资契约D.即使产量为零也必定会发生的成本三、多项选择题1.属于生产活动的是(ABCD)。
A.运输B.娱乐C.种地D.看病2.生产要素包括(ABCD)。
A.土地B.劳动C.资本D.企业家才能3.经济学上关于短期生产理论的理解正确的是(CD)。
A.生产者可以调整全部生产因素的数量B.没有固定要素投入和可变要素投入之分C.机器设备、厂房属于固定投入D.劳动、原材料属于可变投入4.下列因素中,(ABD)是固定成本。
A.机器折旧B.厂房租金C.可以无偿解雇的雇佣工人的工资D.高层管理者的薪金第四章课本第103页一、名词解释吉芬商品: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当商品的价格下降时,需求量会减少而价格上涨时,需求量反而上升,具有这种特点的商品我们称之为吉芬商品。
均衡价格:是指一种产商品的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相交之点所对应的价格。
这时该商品的需求价格与供给价格相等,称为均衡价格。
二、单项选择题3.建筑材料价格的提高将使(A)A.新房子的供给曲线左移并使房子上升B.新房子的供给曲线右移并使房子下降C.新房子的供给曲线左移并使房子下降D.新房子的供给曲线右移并使房子上升5.市场上某种产品存在超额需求是由于(D)A.产品价格高于均衡价格B.产品是优质品C.产品供不应求D.产品价格低于均衡价格6.在得出大米的个人需求曲线时,下列因素除哪种外均保持为常数( D )A.个人收入B.其余商品的价格C.个人偏好D.大米的价格7.需求定理表明:(C)A.随着汽油的价格提高,对小汽车的需求量将下降B.药品的价格上涨会使药品的质量得到提高C.计算机的价格下降会引起其需求量增加D.随着乒乓球价格下降,对球拍的需求量会增加10.在下列各种情形中,何种情况意味着是吉芬商品(D)A.需求的收入弹性和需求的价格弹性都是正的B.需求的收入弹性和需求的价格弹性都是负的C.需求的收入弹性为正,但需求的价格弹性为负D.需求的收入弹性为负,但需求的价格弹性为正三、多项选择题2.构成需求的基本条件包括(AD)A.消费者的购买欲望B.供给者的供给能力C.消费者性格D.消费者的购买能力3.在西方经济学中所讨论的资源主要是指(ABD)A.自然资源B.人力资源C.文化资源D.资本资源4.影响商品需求量的主要因素不包括(ACD)A.消费者的收入B.商品本身的价格C.其他商品的价格D.消费者的偏好5.影响商品需求的主要因素包括(ACD)A.消费者的收入B.商品本身的价格C.其他商品的价格D.消费者的偏好四、问答题4.2006年某澳大利亚葡萄酒公司在北京进行了一次成功的推销活动。
活动结束后,葡萄酒的价格狂涨,但公司的管理人员担心这种价格迅速上涨会引起需求减少,需求减少又会引起价格下跌。
请问会发生这种情况吗?为什么?答:不会发生这种情况。
管理人员没有正确区分影响需求量变化和影响需求变化的因素。
需求量的变化是价格变化影响需求的结果,需求的变化是除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影响需求的结果。
这次葡萄洒价格的上升,是因为成功的广告宣传改变了人们的消费偏好,使人们更加喜欢喝葡萄洒或更多的人喜欢喝葡萄洒,从而使葡萄洒的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移动的需求曲线使得整个葡萄洒市场的均衡价格上升。
同时市场的均衡数量也上升,人们对葡萄洒的有效需求扩大了。
因此,葡萄洒价格的上涨不会引起需求的减少,并进而引起价格的下跌。
6.降价是市场上常见的促销方式。
但为什么餐馆业可以降价促销,而中小学教科书不采用降价促销的方式?用需求弹性理论解释这种现象。
答:(1)餐饮业属于需求富有弹性(有替代品),中小学教科书属于需求缺乏弹性(由教育部门指定,无替代品)。
(2)对于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而言,价格与总收益成反方向变动,即降价可使总收益增加;对于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而言,价格与总收益成同方向变动,即降价会使总收益减少。
(3)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可以降价促销,而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不能降价促销。
第五章课本第131页一、名词解释完全竞争:是指市场中没有丝毫的垄断因素,所有市场主体没有任何垄断意识。
二、单项选择题1.下列最接近完全竞争市场的商品市场是(B)。
A.电力市场B.农产品市场C.牙膏市场D.自来水市场11.在垄断竞争中,厂商实现利润最大货摊途径是(D )。
A.调整价格从而确定相应的产量B.品质竞争C.广告竞争D.以上途径都有可能12.一个行业有很多企业,每个企业销售的产品与其他企业的产品略有差别(A)。
A.垄断竞争B.完全垄断C.完全竞争D.寡头垄断三、多项选择题1.微观经济学将市场划分为(ABCD)A.完全竞争市场B.垄断竞争市场C.寡头垄断市场D.完全垄断市场4.完全垄断市场具有的基本特征包括(AB)。
A.单一的卖方B.价格的制定者C.数量众多的供应商D.可以自由地进出市场6.属于自然垄断行业的是(AC)。
A.电力公司B.电脑软件业C.供水以及天然气行业D.飞机制造业8.下面哪些行业具有垄断竞争市场的特点(ABCD)。
A.食品行业B.餐馆C.百货商店D.洗化行业13.正面哪些行业具有寄养垄断市场的特征(ABCD)。
A.飞机制造业B.汽车制造C.胶卷D.石油化工业四、简答题3.寡头垄断市场有哪些特征?寡头垄断市场的特征:(1)企业极少;(2)相互依存;(3)产品同质或异质;(4)进出不易。
4.非价格竞争主要有什么方式?非价格竞争的主要方式:(1)产品创新策略;(2)产品品牌个性化;(3)产品服务竞争策略;(4)战略联盟;(5)广告策略。
第六章课本第171页一、名词解释工资:工资是使用劳动这种生产要素所支付的报酬,是劳动供求均衡时的价格,主要由维持劳动者生存的资本、维持其家属生存的资本和劳动者的教育训练费所构成的。
利息:利息是指以货币表示的延期消费或承担风险所获得的报酬。
利率:利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利息与借贷资本的比率,是资本的价格。
利率分为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
前者指现实中直接用货币表示的利率;后者还要用通货膨胀率对名义利率进行调整后才能得到。
地租:地租是使用土地(包括地面、矿藏、水域等)而支付的价格或出租土地的报酬。
二、单项选择题1.劳动的供给曲线与一般产品的供给曲线的差别在于(D )。
A.它是一条水平线B.它是一条向下倾斜的直线C.它是一条双曲线D.这是一条后弯的劳动曲线2.资本和土地的报酬分别为(C )。
A.利息和利润B.地租和利润C.利息和地租D.利润和工资6.假如某教授的年薪是20万元,若他从事其他的职业,最多只能得到3万元,那么,他所获得的经济租金为(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