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初中物理总复习教案不同的刻度尺所测量结果不同在那里、测量结果的精确度由什么决定,此题是最好的说明。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可以多测几次减少误差。
特殊测量方法有:测多算少、化曲为直、等量替代。
例:测一页书纸的厚度。
例:硬币的直径滚轮法测操场的周长例:铁路线的长度6.为了测出细铜丝的直径,某同学把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32圈.如图所示,用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测得这32圈的总宽度为___cm,可算出细铜丝的直径约为___mm。
特殊测量时要注意方法的实用性。
复习速度:速度的定义和物理意义v=s/t 引导学生,如何理解速度学生归纳:速度的定义: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两种比较快慢的办法:如百米赛跑:1、时间一定比较路程(观众)2、路程一定比较时间(裁判)。
本节内容为理解学生对速度的定义和物理意义区分容易不清。
三匀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和平均速度的计算如何测量平均速度(实验)引导学生总结:匀速直线运动的定义平均速度:一段时间或路程内的平均快慢程度实验中需要测量路程和时间。
学生练习:例1、有两个同学,用下面的方法来测量小钢球运动的平均速度。
在水平桌面上的一条直线上标出A.B.C三个点,拿一根分度值为1mm的米尺紧靠直线,A.B.C三点在米尺上对应的读数如图7所示。
当小钢球贴着米尺运动经过A.B.C 三点时,两同学用手表记下了小钢球经过A.B.C三点时对应的时刻,如图所示。
则小钢球在通过AB.BC和AC各段路程中,平均速度分别为:v AB=______ 0.03m/s ______;v BC=____0.02m/s ________;v AC=_______0.024m/s _____。
关于速度的计算路标常识型:分析提示:路标中所给的条件是什么例2 在机场高速公路的入口处有一标志牌,如图所示,出租车要尽快赶到机场,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前提下,至少行使多少分钟才能到达教学过程此处距机场58Km,即s=58Km ;100的单位为Km/h 即v=100Km/h过桥型例3 、一列长为140m的列车以72Km/h的速度穿过一平直的隧道,已知整个列车车身在隧道的时间为42 s求:(1)隧道的长为多少(2)从列车的车头进隧道,一直到车尾出隧道,一共需要多少时间分析:过桥型问题分两类:完全通过S=S车+S桥;完全在桥上S=S车-S桥追击(相遇)型教师分析:追击问题有两个相同点:1、最终路程相同2、追击者开始运动后两者时间相同。
例4、火车从甲车站到乙车站正常行驶的速度为60Km/h,有一次火车因故迟开了15min,为了准点到达乙站,火车司机把车速提高到72Km/h,求:(1)甲乙两站之间的距离。
(2)火车从甲站到乙站之间正常的行使时间。
比例型 (选择题)例5、甲乙两物体运动时间之比为3:2 路程之比为2:3 ,它们的速度之比为_______。
直接用公式V比=S比/t比。
九年级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如何用科学的语言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2、了解参照物的概念及其选取的方法;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教学重点参照物的定义和选择教学难点参照物的定义和选择及物体运动相对性的理解教具准备投影仪、灯片教学过程程序内容接上节课内容:关于速度的计算中点型(选择题)例6、一个物体以15m/s行驶了路程的一半,用10m/s跑完了后一半,它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教师提示:设一段具体的路程如30m代入计算.图象型例7、某小组同学分别测出了甲、乙电动小车作直线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并依据数据作出了相应的路程—时间图像,如图A..B.所示。
(1)观察图可知,甲车在作______直线运动。
甲车通过0.6米的路程所用时间为____秒。
(2)观察图17B.可知,在AB对应的时间段内,乙车通过的路程为________米。
(3)比较图17A..B.可知,甲车的速度________乙车的速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九年级中考复习教案回顾乐音的特征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教师引导:谁能告诉我,怎么区别一个乐器,比如小提琴发声时有什么特征拉得轻重,会有声音响度的变化;拉出不同的音符会有音调的变化;用不同的琴弦,会有不同的音色变化。
学生归纳:1音调:声音的高低。
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
频率:1s振动的次数。
2响度:声音的强弱(大小)。
与声源振动的振幅有关。
振幅:偏离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
3音色。
声音的特色。
发声体不同音色不同。
本节内容为理解:要求学生能够用手边的器材如刻度尺做一些小实验验证以上结论。
注意在实验中影响结果因素较多时应控制变量。
巩固练习指导学生探究活动:一根绷紧的橡皮筋,拨动时可以发出声音,其声音的音调与哪些因素有关教师介绍:玄乐器:发声体琴玄音调高低与琴玄的粗细、长短、松紧程度有关。
一般越细越短越紧音调越高。
管乐器:发声体空气柱音调高低与空气柱的体积有关。
空气柱体积越小音调越高学生猜想:1、皮筋的长度2、皮筋拉得松紧程度学生同座位两人合作实验:如图。
注意讨论实验中应该控制的因素。
实验结论:一根绷紧的橡皮筋,拨动时发出声音音调与皮筋长度有关,长度越短,音调越高;与皮筋拉紧长度有关,拉得越紧,音调越高。
说明:实验器材简单,操作方便,探究程序全,结论易于得出,可以对知识、探究能力两方面训练。
例:向水瓶中冲开水时音调和响度的变化情况是什么情况学生:空气柱变小,音调变高;振幅变小,响度变小。
九年级复习教案九年级复习教案九年级复习教案三、课堂练习一课堂练习一:1、当光从空气斜射到一块玻璃表面时,以下可以较全面反映光传播路径的是2、物理老师在实验室用某种方法在长方形玻璃缸内配制了一些白糖水。
两天后,同学们来到实验室上课,一位同学用激光笔从玻璃缸的外侧将光线斜向上射入白糖水,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白糖水中的光路不是直线,而是一条向下弯曲的曲线,如图所示。
关于对这个现象的解释,同学们提出了以下猜想,其中能合理解释该现象的猜想是[ ]A.玻璃缸的折射作用B.激光笔发出的光线木绝对平行C.白糖水的密度不是均匀的,越深密度越大D.激光笔发出的各种颜色的光发生了色散6、(1)问题一:给你一个透镜,怎样用最简单可行的方法判断它是不是凸透镜(2)问题二:如何让投影仪投在屏上的字更大一些(方法、器材不限)学生自主学习并回答相应问题五、课堂练习二课堂练习二:1、(2005年莆田市)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当烛焰离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眼睛通过透镜观察到的虚像可能是图中的2、(2005年湖北省宜昌市)照相机胶片上所成的像相对被拍摄的物体是A.正立缩小的虚像 B.倒立放大的虚像 C.正立缩小的实像 D.倒立缩小的实像3 (2005吉林省)如图所示,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在透镜的另一侧调节光屏找到清晰的像,这个像是下图中的()教师多媒体演示并和学生一起完成课堂练习六、小结今天这堂课,我们对本章节的知识结构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了解了归纳知识结构的一般规律。
加深了对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的理解。
板书设计透镜及其应用1、正确理解透镜对光线的作用2、近视和远视的形成和矫正3、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知识4、光的折射现象及光的折射规律。
5、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九年级复习教案程序内容课前准备要求学生整理物质物理属性的指示框图一、引入(出示实物)有两个体积相等、外形很像的铝块和铅块,你如何区分学生交流区分的方法:(比较硬度、密度、导热性等)今天我们复习《物质的属性》。
哪位同学能把这章的主要内容简单介绍一下。
学生思考后回答:质量、密度……学生回答后教师作一下归类。
向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复习重点和复习思路。
二、主要教学设计:(一)质量:问:(1)什么是质量国际单位制中质量主单位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例1:下图中物体质量发生改变吗为什么(2)实验室测量质程序教学过程学生思考后回答:不变。
因为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不会随物体的位置、形状、状态而改变。
实验室测量质量的工具托盘天平投影演示:请一位学生到讲台演示使用天平测量一铁块的质量。
其他同学观察并指出操作过程中正确和不当的地方。
例2:调节过程和测量过程出现下图情况分别该怎么办学生思考后回答:例3:小明同学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操作情况如图所示,其中错误是(1)______(2)______(3)_____(二)物质的属性1、播放图片例:试把下列物品进行分类,并写出分类的标准.字典、铁钉、篮球、铅笔、饼干、牛奶、盐水、石块、壹元硬币、小木块、钢笔、青菜、胶水、西红柿、自行车、水银.学生抢答主要利用了物质的什么属性学生:硬度、状态、密度、比热、透明度、传热性、导电性、弹性、磁性等2、密度(1)概念 理解密度公式V m =ρ的物理意义。
当V 一定ρ与m 成正比m 一定时ρ与 V 成正比 学生思考后回答:物质的密度跟物质的质量、体积无关(2)应用:密度知识经常才我们生活中被应用。
如阿基米德利用密度知识辨别皇冠是否是纯金的。
九年级复习教案九年级复习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