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常用焊接设计工艺要求
1.金属常用焊接方法及应用
熔化焊
气焊:原理利用可燃气体与氧气混合燃烧的火焰所产生的高热(3000°C)熔化焊件和焊丝而进行金属焊接.
电弧焊:
涂料焊条焊:以涂料焊条与工件为电极,利用电弧放电产生高热(6000-7000°C)熔化焊条和焊件进行焊接。
埋弧焊:利用焊丝与焊件间产生的电弧将焊剂熔化,使电弧与外界隔绝,电弧继续燃烧,焊丝不断熔化,与被熔化的焊件液态金属混合形成熔池,冷凝固形成焊缝。
气体保护焊:(鎢极氩弧焊、熔化极氩弧焊、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利用保护气体(氩、二氧化碳气体等)将空气和熔化金属机械隔开,防止熔化金属氧化和氮化。
等离子焊:利用气体在电弧内电离后,再经过热收缩效应产生的一束等离子体高温热源进行焊接。
能量密度大,电弧温度高(8000-24000°C).
熔化焊:(电弧焊、气体保护焊、窄间隙焊)以很高的熔焊率在窄小间隙内完成焊缝的高效率熔极气体保护焊。
电渣焊:利用电流通过熔渣而产生电阻热,熔化金属进行焊接。
压焊:
对焊、点焊、滚焊利用电流通过焊件产生的电阻热,熔化焊件加热
使焊件连接起耒。
闪光焊:利用焊件接触面电阻,在通电后引起的金属燃烧进行焊接。
加压气焊:将金属局部加热到熔化状态,加外力使其焊接。
钎焊、镶焊:
(软焊料焊接) (硬焊料焊接,焊料熔点高于400°C,强度大)。
利用熔融钎焊材料的粘着力或熔合力使焊件表面粘合的办
法。
焊时焊件本身不熔化。
特种焊接
摩擦焊:利用焊件摩擦产生热量将工件加热到塑性状态,加压焊接。
真空电子焊:利用真空高速电子猛击焊件产生的热量进行焊接。
超声波焊:利用超声波机械振荡作用,加速工件接触面上的原子间扩散过程,只加压力不加热,进行焊接。
激光焊:利用激光束聚焦后获的高功率的光斑,投射在工件上使光能变为热能熔化金属焊接。
2.金属的可焊性
钢的可焊性,一般指钢在某种方法下得到优质焊接接头的能力,常把钢在焊接时形成裂纹和在焊缝区产生脆性的倾向作衡量钢
的可焊性的主要指标。
钢的可焊性是相对的。
一般碳钢以含
碳量,合金钢以或含碳量当量C H%估价钢的可焊性。
碳钢含
碳量<0.25%,合金钢含碳量<0.18%或C H<0.45%可焊性良
好。
碳钢含碳量>0.45%,合金钢含碳量0.38%淬裂倾向大可
焊性不好。
在设计时,必须注意焊件结构形状、刚度、焊接方法、焊接材料焊接工艺条件,考虑钢的可焊性设计重要焊件,必须依据可焊性
试验,选择焊接母材。
碳当量换算方法:对于厚度不大的,C<0.6%; Sn<1.6%; Si2.0% ;
Cr<1.0%; Mo≤0.6%的合金钢按下式折算碳当量:
C H%=C+1/6Mn+1/5Cr+1/4Mo+1/24Si
常用钢材的可焊性:良好(Ⅰ)低碳钢含碳量<0.25%、低合金钢合金元素含量1-3%、含碳量<20%、不锈钢合金元素含量>3%、
含碳量<18%。
特点:在普通条件下可焊接,环境温度低于-5°C时需预热。
板厚在于20mm,结构刚度时,需预热并焊后消除应力热处理的沸
腾钢是在不完全脱氧情况下获抽,含氧量较高,硫磷等杂质
分布很不均匀,时效敏感性及冷脆倾向大,焊接时热裂倾向
大,一般不宜用于承受动载或严寒下(-20°C)工作的重要
焊接结构。
镇静钢的杂质分布很均匀,含氧量较低,用于制
造承受动载或低温条件下(-40°C)工作的重要焊接结构。
一般(Ⅱ)中碳钢合金元素含<1%、含碳量0.25%,低合金钢合金元素含量<3%、含碳量<0.3%。
不锈钢合金元
素含量13%-25%、含碳量≤0.18%。
特点:形成冷裂倾向小,采用适当的焊接规范,可以得到滿意的效果。
在结构复杂或零件较厚时必须预热并焊后进行热处理以消除应力。
较差(Ⅲ)、中碳钢合金元素含量<1%、含碳量
0.35-0.45%,低合金钢合金元素含量<1-3%、含碳量0.30
-0.40%,不锈钢合金元素含量13%、含碳量0.2%。
特点:一般情况下,有形成裂纹的倾向,焊前应预热,焊后消除应力进行热处理。
不好(Ⅳ)中、高碳钢合金元素含量<1%、含碳量0.45%。
低合金钢合金元素含量1-3%、含碳量>0.40%。
不锈钢合金元素含量13%、含碳量0.30-0.40%
特点:极易形成裂纹,在采用预热条件下能焊接,焊后消除应力进行热处理。
焊条选择的基本要点(同类钢材焊时焊条选择基本要点)
异种钢、复合钢板焊接时焊条选择的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