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的发展与传承读后感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国度,无数文化和
经典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值得我们去学习,而人人都要做的,那便是,传承。
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
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
只有知之深才能
爱之切。
孟子提出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可以说是集中地体现了中华民族气节。
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为维护祖国的荣誉
和民族的尊严,卓有见识的林则徐,血染吴松口
的陈化成,维新被杀的谭嗣同,横眉冷对的鲁迅
他们都体现了这一民族爱国精神,他们是中华民
族之魂。
浩然正气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历外不衰执着追
求的完美精神气质。
南宋文天祥的述志诗《正气歌》以其浩然正气与南宋朝廷苟且偷安的邪气斗,共
产主义者李大钊要为人间留正气大义凛然牺牲在
张作霖的屠刀下,著名诗人朱自清临终前虽贫病
交加,以其浩然正气饿死不领美国粮。
传承,在
这些人身上得到了很好的见证。
文物是民族文化的象征,是一段历史的记忆。
商朝的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代表了我国古代劳动
人民的智慧,秦始皇的兵马俑则是君王的追求与
宏大的志向。
在观赏中,我们看懂了文化,但有
些文物更需要我们对文化的保护,八国联军侵华
洗劫并烧毁了圆明园后,近年来不少爱国人士本
着对文化的保护正在追讨十二生肖首,历史让我
们铭记,时刻敦促我们对人生责任与义务的正确
认知。
回望历史,明确自身责任。
唐太宗曾说:以史
为镜,可以知兴替。
历史的存在,更多的是来时
刻警示我们,以古比今,明确时代青年的责任。
王昭君嫁至匈奴为和解汉匈关系,维护和平;张
骞通西域为促进民族间的沟通与交流,促进繁荣;鉴真东渡,郑和下西洋也都是为传播中华民族灿
烂的文化。
历史中,每个人都承担着时代的责任,无论为民族还是国家,都是我们所景仰的。
或许
我们在这一秒承担了一定的责任,下一秒就会改
变甚至民族或国家的命运。
正如鲁迅先生曾说:
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
然而,要承担远方的责任,首先还是要明确历史责任,不断提升人生的价值感和使命感。
中华文化,需要我们传承。
伟大的爱国主义,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这一切,都是我们值得学习并传颂的。
倘若没有尽到历史赋予的责任,传承便会随时间一起慢慢流逝掉;传承文化,便是夯实人生大厦必不可缺的基石;传承文化,品悟生命的意义,为了民族的美好未来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