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天线设计软件4nec2的简易教程

天线设计软件4nec2的简易教程

天线设计软件4nec2的简易教程(看了之后就能够自己动手制作自己的天线)By sanking bluesanking@这个软件要学精也许要有比较全面的无线天线方面的知识,但是如果只是拿来设计一下自己天线或是改进一下某个天线,应该已经够了。

界面是英文,基本上英文能看懂几个的基本上能上手的,我在下面做的工作无非是翻译兼解释。

本教程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天线的制作,第二部分是天线的优化。

天线的制作首先打开4nec2X.exe,出现程序主界面。

这里要说一下,这个软件用F2, F3, F4…F12…当做快捷键来调出相应的窗口。

这是很方便的。

F2就是主界面。

(下面我会用F2之类的简称来说某个窗口)。

另外还有一点就是,一个窗口的调出有很多种方法,有时候我会挑最简单的来说,其它另外的方法大家可以自己研究。

(图1)我们要先建立一个,以.nec为后缀的文件,我们天线所有数据都会在这个文件里面。

要建立.nec文件,最简单的方法是Ctrl+F4,在跳出的窗口上的菜单里选,File ÆSave 然后取个你自己中意的文件名保存。

就OK了。

(图2)保好后,就开始设计天线。

在这里我以叠双菱为例来说。

先点Symbols,按下图填好数据(不明白的看下面详细说明和图解)。

注意,下图的最左下角的Scaling里要点选Meters,也就是单位是要米,如果是英制的单位那就全乱套了。

(图3)下面的是先有一个变量(字母),再等号后面给出了数量,这个变量在后面优化天线的时候要用到。

单位是米,所以0.030米也就是3厘米。

L=0.030 第一个双菱(振子)的泛义边长,为什么叫泛义边长呢,因为有下面G=0.00125的缘故,菱形的边长是不一样的。

有些长有些短,但是这个L是个基数。

F=45 双菱的(角度/2) 这个角度是用来计算坐标用的Z=L*sin(F) 振子的Z坐标基数Y=L*cos(F) 振子的Y坐标基数Ld=0.03 第二个双菱(导向器)的边长(由于不需要Gap所以直接就是边长)Zd=Ld*sin(F) 导向器的Z坐标基数Yd=Ld*cos(F) 导向器的Y坐标基数G=0.00225 馈线接点处的间隔(Gap)的一半(说明一下,一般2mm直径的线做的双菱,中间的Gap是2.5也就是这个G应该是2.5+2的一半)R=0.001 铜丝线的半径H=0.030 反射面与振子中心点的距离Hd=0.030 导向器中心点与振子中心点的距离RW=0.2 反射面的宽RH=0.2 反射面的高(图4)接下来点Symbol 右边的Geometry,继续填上数据(图5)注:1.Type里常用的选项有:线、面以及镜像。

镜像的作用从上面大家可以看出,我只要写出振子的第一第二这,通过X轴Y轴镜像就能形成一个完整的菱形。

2.Tag是线的序号,这个序号最好不重复。

在Type是Mirror的时候,原Tag位置的这一列会变成T-Inc,这个是Tag-Increasing也就是Tag增加的意思,我们是四条边一起镜像的,那就是镜像一次序号要增加4。

为较保险起见,我在镜像后把其它线的Tag 直接从97开始。

3.Segs是线的分段,和我们关系不大,一般3cm的线长,你分个十段八段五段六段都行。

4.X1,Y1……这些是坐标5.Radius是线的半径。

6.第8号序号的线坐标是(0,0,G)(0,0,-G)这个是馈线的接线的地方,必须要有这个的。

在这里我用的线的半径是1mm,当然也可以用别的粗细,但是会影响SWR(驻波比)和增益。

但实际上我们的馈线不是这种理想值的,所以设计和实际应用中肯定是不一样的,这样就无所谓了,直接填上铜丝的粗细好了。

7.第9号是反射面,每边分成20片段,后面的是三个角点的坐票。

接下来点Geometry右边的Source/Load,继续填上数据(图6)Source:是源或电源。

用Current电流或V oltage电压都行,这个有什么区别我还不清楚。

后面的Tag就是要和前面Geometry中的,第8号序的线的Tag相对应。

后面照抄吧,我也不清楚是什么用的,懒得去研究技术资料。

要研究的可以去看上面蓝色的字,上图中有“Standard Current source”字样的地方,它会随着你点击的格子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提示。

接下来点Source/Load右边的 Freq./Ground这里没有什么好说的,就只要写上一个频率就行了,我填上的是第6频段,因为这个频是无线路由用的最多的频段。

这个频段的频率是2437MHz. 详细的频率对照表如下。

2.4GHz频段频率 GHz 波长 mB/G Chnl 1 2.412 0.1242921B/G Chnl 2 2.417 0.1240349B/G Chnl 3 2.422 0.1237789B/G Chnl 4 2.427 0.1235239B/G Chnl 5 2.432 0.1232699B/G Chnl 6 2.437 0.123017B/G Chnl 7 2.442 0.1227651B/G Chnl 8 2.447 0.1225143B/G Chnl 9 2.452 0.1222645B/G Chnl 10 2.457 0.1220157B/G Chnl 11 2.462 0.1217679B/G Chnl 12 2.467 0.1215211B/G Chnl 13 2.472 0.1212753B/G Chnl 14 2.484 0.1206894OK至此,我们的双菱在软件上就做好了。

别忘了保存一下。

现在让它计算一下再显示出来。

点 F2上的(没忘吧,这个是主窗口)计算器。

(等算好后再点3D)(图7)在下面窗口点选Far Field Pattern,再按Generate进行计算。

(图8)这个算好后再算一个。

还是点刚才的那个计算器。

把下面的Frequency sweep点选上。

再填上频段1和频段12的频率。

(抄上面的表,注意把GHz要变成MHz,也就是小数点去掉好了。

)(图9)出来的结果如下:(图10)(图11)(图12)下面是F9,如果显示和我的不一样,把右边中部的Hide-patt.改成Multi-color就能显示了。

(图13)第二次计算出来的结果比较出乎意料,见下图。

不过这个在后面的优化之后会好的。

(图14)天线的优化看下图F2,可以看到,其Impedance阻抗是54,不是很好。

还有SWR驻波比也有点儿高1.44我们要做一个优化。

点击优化图标(图15)出现下面的F12窗口(图16)在F12的左上角Function下面的下拉菜单里里有几种优化方式,我目前只用两种,一种是Optimize另一种是Evolve。

Optimize是用穷举法来算的,Evolve好像是比较智能的方法来算。

具体到底怎么回事,我不知道,我们也不用知道。

我们先选用Optimize。

在中部有Weighting Factors 权重,下面有SWR, Gain, F/B, F/R, R-in, X-in, Rad. 这表示我们优化的时候,侧重点是什么。

一般情况下,用默认也可以了,我们也可以调节。

SWR默认是Minize最小值(右键SWR在出来的小菜单中有), Gain默认是最大值。

(图17)我们就处理这两个值,让这两个的权重都是100好了,这个数值可以自己随意设,好像9999也可以。

但那也没有什么意义。

再接下来把左边的变量点一下放进去。

所有变量是可调的,这里我们就调六个数据。

L, F, Ld, G, H和Hd,然后点Start开始优化。

(图18)注意,这时候你的电脑会很卡,因为CPU在全力运算的天线优化,长时间坐电脑前不利健康,现在起来动动,过几分钟等它运算好之后再回来。

好了之后,点Update NEC-File,重新取个文件名,比如“叠双菱-test2.NEC”不过这次优化的结果很不好,SWR有1.4462,所以要点Resume继续进行优化。

(图19)重复上面的,直到优化到比较满意才行。

比如SWR是一点零几。

Gain差不多是14的样子。

下面讲另一种优化方法。

第二种优化Evolve,界面如下,(建议还是用这种方式,虽然有可能时间很长,但值得)在Function下的下拉菜单里选Evolve(图20)然后点选L, Ld, H, Hd, G, F这六个变量,因为前四个和波长的四分之一有关系,所以我们手动限定比默认值要小的范围:0.026~0.033,G和F也按合理的范围设个值,其它的和Optimize模式下一样。

然后点Start。

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当然,如果你的机器性能很好,也许会快一些。

我的机器是花了74分43秒才算好的。

(CPU AMD Turion MK-36, 1.99 GHz, 内存1.37 GB)(图21)看到的最后一个是最优的结果。

第30组第5次,SWR是1.0072,Gain是14.05Dbi。

这个结果应该是很满意了。

(图22)然后点击Update NEC-File,取个文件名保存。

现在来看看我们的成果。

在F2里重新读入这个文件,方法是Ctrl+O,然后找到这个文件存的路径点击打开。

再计算Frequency sweep得出F5窗口。

(图23)然后接着计算Far Field Pattern得出以下结果。

(图24)(图25)(图26)主窗口中的数据显示了这个天线的一些参数,阻抗是49.6±0.05,SWR是1.01增益是14.1Dbi(图27)Ctrl+F4窗口,显示了详细的尺寸数据。

(图28)L=0.026914 第一个双菱(振子)的泛义边长F=44.92574 双菱的(角度/2)Z=L*sin(F) 振子的Z坐标基数Y=L*cos(F) 振子的Y坐标基数Ld=0.032566 第二个双菱(导向器)的边长Zd=Ld*sin(F) 导向器的Z坐标基数Yd=Ld*cos(F) 导向器的Y坐标基数G=2.292e-3 馈线接点处的间隔的一半R=0.001 铜丝线的半径H=0.029406 反射面与振子中心点的距离Hd=0.033 导向器中心点与振子中心点的距离(图29)调出F3,点击各个菱边,在跳出的Wire/Segment Info窗口中可以看到线的长度等资料。

这个第一这的长度是23.7mm(0.0237mtr). (图30)有了数据后就可以着手制作。

光说不练不好,且看我的作品。

(图31)(图32)在最后,要提醒各位的是,这种振子和导向器大小不同的叠双菱,在焊接上会比两个相同大小的菱形会困难很多。

要有耐心和不是很笨的手才能搞定。

:D如有问题可发邮件给我。

bluesanking@ QQ也行,不过很少上48318531二〇〇九年五月一十六日于杭州sanking。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