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专业:姓名:年月日一、可行性研究(一)研究的目的及意义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
随着时代的进步,企业也逐渐变的庞大起来,如何管理好企业内部员工的信息,成为企业管理中的一个大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可以规范化,自动化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就显得非常必要。
最初的人力资源管理,都是靠手工来完成的。
当企业规模比较小的时候,手工即可以完成,但随着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企业的员工人数也越来越多,依然维持着手工进行人事管理,必然会造成工作效率低,工作错误增高的问题。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就是把分散的职工信息实行统一,集中,规范的收集管理,建立分类编号管理,计算机存储查询等现代化,专业化的管理系统,为企事业单位提供信息咨询,信息检索,信息存取等服务。
(二)系统开发的紧迫性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市场竞争的更加激烈,各类企业都愈来愈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及提升企业自身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迫切性,而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提升不仅需要高素质的管理人员,而且也需要信息化工具进行辅助。
人力资源管理软件也就应运而生了。
目前,无论是机关单位、事业单位,还是企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对于组织生存与长远发展所具备的重要性都已经有了明确的认识,对于加强组织本身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需求已经产生。
随着中国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及中国加入WTO 的事实,人才的争夺与管理已成为中国企业乃至各级事业、机关单位所面临的严重问题。
要应对高强度的竞争无疑是需要优秀的管理人才,而科学管理的实施在信息化的今天是离不开数字化的工具做辅助的。
特别在组织规模不断扩大的今天,做为管理人员和组织领导者要想对组织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正确的决策就必须借助于数字化工具的帮助。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市场是非常大的,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统计,中国注册企业有近1,000万家,这些都是潜在的市场。
在今后5年内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必然会迅速发展成为一个巨大的市场,但现在国内人力资源开发厂家而言,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深层次开发方面,只能说刚刚启动,现有人力资源系统的厂商的开发层面几乎只停留在人事操作的层面上。
国外成熟的产品虽然在理论性和先进性上优于国内产品,但在中国现今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不规范的现状下,其功能的实用性及有效性已大打折扣,同时其高昂的价格也使得大多数企业望而生畏。
同时,中国企业受中华民族深远文化的影响有其与西方企业所不同的管理文化底蕴。
而国外系统开发商则很难将产品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使得产品无法真正为广大中国企业所受用。
(三)可行性分析1.管理上的可行性鉴于国内一些中小型企业目前人事管理的现状,以及本次毕业论文时间有限,此次开发的系统并没有对人事管理的工作流程进行大的改变,只是通过经济学理论、管理模型的应用和系统工程的思想来进行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
目的是提高其信息处理的效率、准确率,降低数据冗余,减少信息的丢失。
该系统对其组织管理方式和工作绩效的影响是积极的,是易于接受的。
系统开发成功对企业所带来的改观和利益是管理层和员工所乐见的,他们会对开发应用项目抱着积极的态度。
同时,新系统拟采用简洁的界面,操作简单,易上手。
因此,该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在管理上是完全可行的。
2.技术上的可行性本系统对于硬件方面要求并不高,一般公司的配备的电脑都能够满足本管理信息系统系统在硬件上的要求。
在软件方面,本系统的数据库服务器产品选择Access 2003。
Access2003支持用户对数据库的基本操作,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软件,其主要目标是使数据成为方便用户使用的资源,易于为各种用户所共享,并增进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可以实现数据共享,减少数据冗余,采用特定的数据模型,具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具有统一的数据控制功能,其界面更加友好,功能比以前也有了加强,尤其是网络功能有明显的提高。
Access2003是一个中小型数据库管理系统,使用方便、功能强大,与其它数据库有良好的结合。
拥有使用更简单、界面直观等优点,具有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的人员就可以熟练的操作使用。
在前台方面,VB是一个非常理想的选择。
VB因简单易学、功能强大、编译速度快而从众多的软件开发工具中脱颖而出。
它提供了灵活的可视化设计工具,将可视化界面与面向对象技术完善、紧密地结合起来,并封装了Windows编程的复杂性。
其友好的集成开发界面,可视化的双向开发模式,良好的数据库应用支持高效的程序开发和程序运行,尤其是VB对数据库应用的强大支持,能大大提高数据库应用软件开发的效率,缩短开发周期。
因此该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3.经济上的可行性由于本系统是以中、小型企业为实施单位和理想用户,所以本系统的开发、实施都不庞大。
不需要投入大额经费购置硬件设备,选用的软件平台和相应工具都是拥有较高普及率的,且新系统能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信息处理的准确程度和速度,其所带来的收益远远大于该系统开发和维护的费用。
因此,该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在经济上是可行的。
二、系统总体分析(一)需求分析1.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性能需求:(1)系统处理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系统处理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是系统的必要性能。
在系统设计和开发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系统当前和将来可能承受的工作量,使系统的处理能力和响应时间能够满足企业对信息处理的需求。
在系统开发过程中,必须采用一定的方法保证系统的准确性。
(2)系统的开放性和系统的可扩充性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在开发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以后的可扩充性。
例如招聘系统的方式的改变(网上招聘),用户查询的需求也会不断的更新和完善。
所有这些,都要求系统提供足够的手段进行功能的调整和扩充。
而要实现这一点,应通过系统的开放性来完成,既系统应是一个开放系统,只要符合一定的规范,可以简单的加入和减少系统的模块,配置系统的硬件。
通过软件的修补、替换完成系统的升级和更新换代。
(3)系统的易用性和易维护性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是直接面对使用人员的,而使用人员往往对计算机并不是非常熟悉。
这就要求系统能够提供良好的用户接口,易用的人机交互界面。
要实现这一点,就要求系统应该尽量使用用户熟悉的术语和中文信息的界面;针对用户可能出现的使用问题,要提供足够的在线帮助,缩短用户对系统熟悉的过程。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涉及到的数据是公司的相当重要的信息,系统要提供方便的手段供系统维护人员进行数据的备份,日常的安全管理,系统意外崩溃时数据的恢复等工作。
2.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数据需求:(1)数据录入和处理的准确性和实时性数据的输入是否准确是数据处理的前提,错误的输入会导致系统输出的不正确和不可用,从而使系统的工作失去意义。
数据的输入来源是手工输入。
手工输入要通过系统界面上的安排系统具有容错性,并且对操作人员要进行系统的培训。
在系统中,数据的输入往往是大量的,因此系统要有一定的处理能力,以保证迅速的处理数据。
(2)数据的一致性与完整性由于系统的数据是共享的,在不同的部门中,有一些共享数据,所以如何保证这些数据的一致性,是系统必须解决的问题。
要解决这一问题,要有一定的人员维护数据的一致性,在数据录入处控制数据的去向,并且要求对数据库的数据完整性进行严格的约束。
对于输入的数据,要为其定义完整性规则,如果不能符合完整性约束,系统应该拒绝该数据。
(3)数据的共享与独立性整个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数据是共享的。
然而,从系统开发的角度上看,共享会给设计和调试带来困难。
因此,应该提供灵活的配置,使各个分系统能够独立运行,而通过人工干预的手段进行系统数据的交换。
这样,也能提供系统的强壮性。
(二)功能分析开发本系统的目的就是帮助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企业人事信息管理的系统化,规范化和自动化。
本系统最终实现的主要功能包括以下3个方面。
1.员工基本信息(1)添加员工基本信息:系统自动生成员工编号。
管理员可以添加员工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籍贯,年龄,生日,住址,E-mail,学历,专业,进入本公司时间等。
(2)修改员工信息:选择一个员工,可以修改这个员工的基本信息。
(3)查询员工信息:可以根据员工的编号,姓名或者进入公司时间进行查询员工信息。
并且可以针对查询结果进行修改和删除操作。
(4)删除员工信息:直接从列表中选中需要删除的员工信息,然后进行删除操作,或者首先查询需要删除的员工信息,然后再删除。
2.员工考勤信息(1)添加考勤信息:主要分为上下班信息和其他考勤信息。
上下班信息要记录每个员工每天上下班的时间,而其他考勤信息包括含有请假,加班,出差信息。
(2)修改考勤信息:当考勤信息出现错误需要修改的时候,可以从这里修改相应的记录。
(3)查询考勤信息:根据员工编号或者时间进行查询,得到所有的考勤信息,包括上下班,请假,加班和出差信息,但是不能够对信息进行任何操作。
(4)删除考勤信息:分为删除上下班信息和删除其他考勤信息。
(5)设置上下班时间:设置公司上下班时间。
3.员工调动信息(1)添加调动信息:添加企业员工的原有部门,原有职务,新部门,新职务等信息。
(2)修改调动信息:修改相应的员工调动信息。
(3)查询调动信息:查询某个员工的调动信息或者某段时间内企业内部的调动情况。
(4)删除调动信息:删除那些不需要的信息。
图2.2.1 系统功能结构图(三)系统业务流程分析1.员工基本信息管理业务流程图图2.3.1 员工基本信息业务流程图2.员工考勤信息业务流程图图2.3.2 员工考勤信息业务流程图3.员工调动管理业务流程图图2.3.3 员工调动管理业务流程图(四)系统数据流程分析根据本系统的设计思路,将系统中的数据处理过程形象化,绘制成数据流程图,以便考察数据的处理模式。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流程图如下图所示。
1.系统总体数据流程分析图2.4.1 系统总体数据流程图2.员工基本信息管理数据流程分析图2.4.2 员工基本信息管理数据流程图3.员工考勤管理数据流程分析图2.4.3 员工考勤管理数据流程图4.员工调动管理数据流程分析图2.4.4 员工调动管理数据流程图(五)数据字典1.数据项的定义数据项编号:I01-01数据项名称:部门编号别名:部门编码简述:企业部门的代码类型及宽度:整型,8位取值范围:“00000001”-“99999999”数据项编号:I01-02数据项名称:部门名称别名:部门名称简述:企业部门的名称类型及宽度:字符型,20位数据项编号:I01-03数据项名称:部门职能别名:部门职能简述:描述该部门的管辖范围及负责工作类型及宽度:字符型,125位数据项编号:I01-04数据项名称:上级部门编号别名:上级部门编号简述:该机构上级部门的编号类型及宽度:整型,8位取值范围:“00000001”-“99999999”数据项编号:I02-01数据项名称:员工编号别名:员工编号简述:员工的身份的编码类型及宽度:整型,8位取值范围:“00000001”-“99999999”数据项编号:I02-02数据项名称:姓名别名:姓名简述:员工姓名类型及宽度:字符型,25位数据项编号:I02-03数据项名称:性别别名:性别简述:员工性别类型及宽度:字符型,2位数据项编号:I02-04数据项名称:民族别名:民族简述:员工民族类型及宽度:字符型,15位数据项编号:I02-05数据项名称:生日别名:生日简述:员工生日类型及宽度:日期时间型取值范围:“1900-1-1”——“2050-12-31”数据项编号:I02-06数据项名称:政治面貌别名:政治面貌简述:员工政治面貌类型及宽度:字符型,10位数据项编号:I02-07数据项名称:文化程度别名:文化程度简述:员工的最高教育程度类型及宽度:字符型,20位数据项编号:I02-08数据项名称:籍贯别名:籍贯简述:员工祖籍所在地类型及宽度:字符型,30位数据项编号:I02-09数据项名称:身份证号别名:身份证号简述:员工身份识别编码类型及宽度:字符型,18位数据项编号:I02-10数据项名称:手机号码别名:手机号码简述:员工手机号码类型及宽度:字符型,11位数据项编号:I02-11数据项名称:户口所在地别名:户口所在地简述:员工户口所在地址类型及宽度:字符型,50位数据项编号:I02-12数据项名称:到岗日期别名:到岗日期简述:员工进入工作岗位的时间类型及宽度:日期时间型取值范围:“2000-1-1”——“2050-12-31”数据项编号:I02-13数据项名称:所在部门编号别名:所在部门编号简述:员工工作部门的编号类型及宽度:整型,8位数据项编号:I02-14数据项名称:工作岗位别名:工作岗位简述:员工工作岗位的名称类型及宽度:字符型,20位数据项编号:I02-15数据项名称:职务别名:职务简述:员工的职能所在类型及宽度:字符型,10位数据项编号:I03-01数据项名称:原部门编号别名:原部门编号简述:员工调转工作之前的部门编号类型及宽度:整型,8位数据项编号:I03-02数据项名称:新部门编号别名:新部门编号简述:员工调转工作之后的部门编号类型及宽度:整型,8位数据项编号:I03-03数据项名称:新职务名称别名:新职务名称简述:员工工作调转之后的职务名称类型及宽度:字符型,25位数据项编号:I03-04数据项名称:调转原因别名:调转原因简述:员工工作变动的原因概述类型及宽度:字符型,100位数据项编号:I03-05数据项名称:调转日期别名:调转日期简述:员工新入职时间类型及宽度:日期时间型取值范围:“2000-1-1”——“2050-12-31”数据项编号:I04-01数据项名称:考评时间别名:考评时间简述:对特定员工进行考评的时间类型及宽度:日期时间型取值范围:“2000-1-1”——“2050-12-31”数据项编号:I04-02数据项名称:考评主题别名:考评主题简述:对员工进行考评的相关内容类型及宽度:字符型,100位数据项编号:I04-03数据项名称:考评结果别名:考评结果简述:对员工在考评期间表现的评定类型及宽度:字符型,1000位数据项编号:I04-04数据项名称:考评分数别名:考评分数简述:员工的综合得分类型及宽度:整型,3位取值范围:“0”-“100”数据项编号:I05-01数据项名称:用户名别名:用户名简述:登录系统用户名称类型及宽度:字符型,20位数据项编号:I05-02数据项名称:密码别名:密码简述:登录系统密码类型及宽度:字符型,6位数据项编号:I05-03数据项名称:用户类型别名:用户类型简述:登录系统所属用户类型类型及宽度:字符型,50位2.数据结构的定义数据结构编号:DS01数据结构名称:企业部门表单简述:企业部门的相关信息数据结构组成:I01-01 + I01-02 + I01-03 + I01-04数据结构编号:DS02数据结构名称:员工基本信息表单简述:全部员工个人基本信息明细数据结构组成:I02-01 + I02-02 + I02-03 + I02-04 + I02-05 + I02-06 + I02-07 + I02-08 + I02-09 + I02-10 + I02-11 + I02-12 +I02-13 + I02-14 + I02-15数据结构编号:DS03数据结构名称:员工部门调转表单简述:员工调转工作的相关信息数据结构组成:I03-01 + I03-02 + I03-03 + I03-04 + I03-05 + DS01数据结构编号:DS04数据结构名称:员工考勤表单简述:员工考勤的相关信息数据结构组成:I04-01 + I04-02 + I04-03 + I04-04 + I02-01数据结构编号:DS05数据结构名称:用户信息简述:系统用户的相关信息数据结构组成:I05-01 + I05-02 + I05-03 + I02-013.数据流的定义数据流编号:D2.1数据流名称:员工考评表简述:人事部门开出的考评表数据流来源:人事部门数据流去向:上级领导数据流组成:编号+员工编号+考评月份+考评主题+考评结果+考评分数+考评人编号数据流量:1份/30天高峰流量:5份/30天数据流编号:D2.2数据流名称:工资表简述:财务部门开出的工资表数据流来源:财务部门数据流去向:员工数据流组成:员工编号+部门名称+工资表编号+日期数据流量:20份/24小时高峰流量:500份/24小时4.处理逻辑的定义处理逻辑编号:P2.1处理逻辑名称:信息整理简述:接收企业各部门员工档案整理并录入数据库输入的数据流:数据流员工信息表处理:根据数据流“员工信息表”核实,录入输出的数据流:数据存储员工信息、表单增加处理频率:20份/8小时5.数据存储的定义数据存储的编号:F2.1数据存储的名称:员工信息表存档简述:存储员工信息数据存储的组成:员工编号+姓名+性别+民族+生日+政治面貌+文化程度+籍贯+身份证号+手机号码+户口所在地+到岗日期+所在部门编号+工作岗位+职务关键字:员工编号相关联的处理:P2.1数据存储的编号:F2.2数据存储的名称:考评表存档简述:存储考评表数据存储的组成:编号+员工编号+考评月份+考评主题+考评结果+考评分数+考评人编号关键字:编号相关联的处理:P2.26.外部实体的定义外部实体编号:S2.1外部实体名称:人事部门简述:本企业负责人事管理输入数据流:D2.3输出数据流:D2.1外部实体编号:S2.2外部实体名称:上级部门简述:本企业的领导部门输入数据流:不在此分析范围输出数据流:D2.2外部实体编号:S2.3外部实体名称:财务部门简述:本企业的仓库输入数据流:D2.2,D2.1输出数据流:F3,F4三、系统总体设计(一)系统设计目标本系统的设计目标是能够对企业员工的基本信息和考勤信息进行添加和修改,根据需要对员工的基本信息和考勤信息进行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