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年河南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9年河南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9年河南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18分)
中国的人和自然
木心
①中国的“人”和中国的“自然”,从《诗经》起,历楚汉辞赋唐宋诗词,有着相互渗透的关系,中国的自然滋养了中国的人,中国的人亲近着中国的自然。

②《诗经》几乎都要先称植物动物之名,才能开诚咏言。

楚辞通体苍翠郁,却过于避世独居;汉赋则好大喜功,把金木水火土边旁的字罗列殆尽,再加上虫鱼鸟兽的谱第,仿佛是在对自然说:“知尔甚深。

”到唐代,花溅泪鸟惊心,人和自然相看两不厌,举杯邀明月,非到蜡炬成灰不可;而宋词对待自然的心态转入哀婉,梳剔精致,吹气若兰。

③中国的人和自然紧密相连,无处不在。

中国的“人”中有“自然”,这个观点已经被理论化了,好事者从“烹饪术”上作出不少印证,有识之士则着眼于医道药理、文艺武功、易卜星相……也许还有另一面:中国的“自然”内有“人”——谁种的花服谁,谁卜居的丘壑有谁的风神,谁的衣裳具备谁的性情……街头巷尾,无不可见一闪一烁的人文剧情、名城宿迹,堆叠如山,令人无法喘息。

幸亏自然清明而殷勤,亘古如斯地眷顾着人。

家家户户便栽花种草,休沐盘桓于绿水青山之间。

④另外,人有时不免苦闷,苦闷逼使人有所寄托,因而将目光投向自然,但也有与自然过于亲昵的,至少可先举两则趣例:金鱼、菊花。

不知花了多少代人的宝贵光阴,才培育出婀娜多姿的金鱼,化畸形病态为固定遗传,其品种令人叹为观止而源源不止。

野菊本是单调的,也被嫁接盆栽,作纷繁的形色变幻。

金鱼和菊花,是人的意志取代了自然的意志,是人对自然行使了催眠术。

自然在金鱼、菊花这类小节上任人摆布;在阡陌交错的大节上,如果用“白发三千丈”的作诗方式来对待庄稼,就洽谈室以颗粒无收告终。

⑤中国的山水花草之所以令人心醉神驰,那是真在于自然的钟灵毓秀。

池水井水、盆花圃花、犬马鱼鸟都会恋人,与人共休戚,或盈或涸,或茂或凋。

如果说这些是体小者,那么体大者如崇岳莽原、广川密林、大江巨泊,在历史中与人曲折离奇地同褒贬,共荣辱。

1.简要概括本文的行文思路。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答案首先结合文学发展历程,提出人与自然有着相互渗透关系的观点;然后具体剖析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并批评人们为缓解苦闷而任意改变自然的做法;最后得出人与自然休戚相关、荣辱与共的结论。

2.请理解第④段画线句子的含意。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答案在对待复杂的重大问题上,如果严重违背规律去强行改变自
然,必将遭受自然的惩罚,以失败告终。

3.结合文意,阐述人们应该怎样对待自然。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答案(1)人与自然相互交融,自然给人眷顾与抚慰,人们要感恩(热爱)自然;(2)人不能任意改变自然,更不能违背自然规律,强行改变自然,要尊重(敬畏)自然;(3)自然充满灵性,人类应与自然和谐共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政治哲学
冯友兰
孟子说:“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

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孟子·滕文公上》)人之所以异于禽兽,在于有人伦以及建立在人伦之上的道德原则。

国家和社会起源于人伦,国家的存在是因为它应当存在。

人只有在人伦即人与人的关系中,才得到充分的实现和发展。

孟子主张“人是政治的动物”,主张只有在国家和社会中,才能够充分发展这些人伦。

国家是一个道德的组织,国家的元首必须是道德的领袖。

君若没有圣君必备的道德条件,人民在道德上就有革命的权利。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杀了君,也不算弑君之罪。

这是因为,照孟子说,君若不照理想的君道应当做的做,他在道德上就不是君了。

孟子的这个。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