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突破低年级识字教学难点
爱华完小杨平香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新课标在识字、写字方面,实行“认写分开”,提出“认识”、“学会”两种要求,在第一学段明确提出要“多认少写”。
“多认”,有利于学生尽早、尽快、尽可能多地认字,以便尽早进入汉字阅读阶段。
这无论对培养阅读能力,还是对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都有重要意义。
但我们不难发现,低年级学生在识字中,音、形、义三方面,字形是难点,解决了这一问题就为提前阅读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那如何突破这一难点呢?下面我就识字教学谈谈我的体会。
一、趣味与实效相结合
教学中,我在认字方面着重抓好两方面:一方面是为了追求识字过程的趣味性,通常采用多种形式并有机结合加偏旁、换偏旁、拆解组装生字等方法,有时还引导学生编成谜语、儿歌、故事等方法来认字。
另一方面我能根据每篇课文生词的难易程度,采取抓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提高识字的教学效果。
二、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如果说语文教学是瓶子,那么,识字教学就是颈瓶。
目前,还有许多老师只围绕教材上的识字量打转,绞尽脑汁。
教学中,我进行两条腿走路:课内教材为主,课外开放为辅。
在
掌握教材的生字过程中,把视野、目光延伸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在生活认字,做生活的主人。
三、识字与阅读相结合
现行教材编排的最突出的一大变化:识字教学由原来的“认写同步”变为“认写分开,多认少写”。
这样做的目的是“让识字提速,”是小学生及早进入汉字阅读阶段。
根据课标的安排,小学低段侧重解决识字问题,小学中段侧重解决阅读问题,小学高段侧重解决阅读、习作问题。
识字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阅读和写作。
因此,低年级安排大量识字是对大量阅读的保证。
因为识字量大了,才可能大量阅读,只有阅读量大了,才可能高质量地表达。
四、识字与写字相结合
在识字教学中,最难把握和落实的任务就是指导学生写字。
因而,老师指导写字的效果较差。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我认为最关键的是老师们淡化写字的要求,对写字的指导不够重视,在课堂上缺乏指导,缺乏范写,甚至有些老师把写字挤出课堂。
近年来,笔者肯抓识字的过程,对写字这一难点落实到位,做到了识字与写字有机结合,因此识字与写字的效果良好。
五、识字与生活相结合
生活即教育,教师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儿童的兴趣出发,开展实践活动,有助于识字教学。
如采取模拟、创
设情境的办法让儿童识字,像举办"娃娃超市"、"动物运动会"、"秋天的田野"、"我当小导游"、"逛商店"等活动,活动是儿童生活的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注意和社会生活相沟通,使儿童尽快从"我"的世界跨人更广阔的周围环境,以吸收各种信息,扩展想象和思维的空间。
因此,当学生掌握了识字方法,乐于识字,善于识字后,教师就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总之,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实际,调动学生识字的自觉性、积极性和趣味性,培养识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