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电容器(super capacitor),又叫双电层电容器(Electrical Double-Layer Capacitor)、黄金电容、法拉电容,通过极化电解质来储能。
它是一种电化学元件,但在其储能的过程并不发生化学反应,这种储能过程是可逆的,也正因为此超级电容器可以反复充放电数十万次。
超级电容器可以被视为悬浮在电解质中的两个无反应活性的多孔电极板,在极板上加电,正极板吸引电解质中的负离子,负极板吸引正离子,实际上形成两个容性存储层,被分离开的正离子在负极板附近,负离子在正极板附近。
超级电容器可以快速充放电,峰值电流仅受其内阻限制,甚至短路也不是致命的。
实际上决定于电容器单体大小,对于匹配负载,小单体可放10A,大单体可放1000A。
另一放电率的限制条件是热,反复地以剧烈的速率放电将使电容器温度升高,最终导致断路。
超级电容器的电阻阻碍其快速放电,超级电容器的时间常数τ 在1-2s,完全给阻-容式电路放电大约需要5τ,也就是说如果短路放电大约需要5-10s(由于电极的特殊结构它们实际上得花上数个小时才能将残留的电荷完全放完。
超级电容器在分离出的电荷中存储能量,用于存储电荷的面积越大、分离出的电荷越密集,其电容量越大。
传统电容器的面积是导体的平板面积,为了获得较大的容量,导体材料卷制得很长,有时用特殊的组织结构来增加它的表面积。
传统电容器是用绝缘材料分离它的两极板,一般为塑料薄膜、纸等,这些材料通常要求尽可能的薄。
超级电容器的面2积是基于多孔炭材料,该材料的多孔结够允许其面积达到2000m /g,通过一些措施可实现更大的表面积。
超级电容器电荷分离开的距离是由被吸引到带电电极的电解质离子尺寸决定的。
该距离(<10 A)和传统电容器薄膜材料所能实现的距离更小。
这种庞大的表面积再加上非常小的电荷分离距离使得超级电容器较传统电容器而言有惊人大的静电容量,这也是其“超级”所在。
超级电容器使用注意事项1、超级电容器具有固定的极性,在使用前应确认极性。
2、超级电容器应在标称电压下使用:当电容器电压超过标称电压时,将会导致电解液分解,同时电容器会发热,容量下降,而且内阻增加,寿命缩短,在某些情况下,可导致电容器性能崩溃。
3、超级电容器不可应用于高频率充放电的电路中,高频率的快速充放电会导致电容器内部发热,容量衰减,内阻增加,在某些情况下会导致电容器性能崩溃。
4、超级电容器的寿命:外界环境温度对于超级电容器的寿命有着重要的影响。
电容器应尽量远离热源。
5、当超级电容器被用做后备电源时的电压降:由于超级电容器具有内阻较大的特点,在放电的瞬间存在电压降,?V=IR。
6、使用中环境气体:超级电容器不可处于相对湿度大于85%或含有有毒气体的场所,这些环境下会导致引线及电容器壳体腐蚀,导致断路。
7、超级电容器的存放:超级电容器不能置于高温、高湿的环境中,应在温度-30+50℃、相对湿度小于60%的环境下储存,避免温度骤升骤降,因为这样会导致产品损坏。
8、超级电容器在双面线路板上的使用:当超级电容器用于双面电路板上,需要注意连接处不可经过电容器可触及的地方,由于超级电容器的安装方式,会导致短路现象。
9、当把电容器焊接在线路板上时,不可将电容器壳体接触到线路板上,不然焊接物会渗入至电容器穿线孔内,对电容器性能产生影响。
10、安装超级电容器后,不可强行倾斜或扭动电容器,这样会导致电容器引线松动,导致性能劣化。
11、在焊接过程中避免使电容器过热:若在焊接中使电容器出现过热现象,会降低电容器的使用寿命,例如:如果使用厚度为 1.6mm的印刷线路板,焊接过程应为260℃,时间不超过5s。
12、焊接后的清洗:在电容器经过焊接后,线路板及电容器需要经过清洗,因为某些杂质可能会导致电容器短路。
13、将电容器串联使用时:当超级电容器进行串联使用时,存在单体间的电压均衡问题,单纯的串联会导致某个或几个单体电容器过压,从而损坏这些电容器,整体性能受到影响,故在电容器进行串联使用时,需得到厂家的技术支持。
14、其他:在使用超级电容器的过程中出现的其他应用上的问题,请向生产厂家咨询或参照超级电容器使用说明的相关技术资料。
如何选择超级电容器超级电容器的两个主要应用:高功率脉冲应用和瞬时功率保持。
高功率脉冲应用的特征:瞬时流向负载大电流;瞬时功率保持应用的特征:要求持续向负载提供功率,持续时间一般为几秒或几分钟。
瞬时功率保持的一个典型应用:断电时磁盘驱动头的复位。
不同的应用对超级电容的参数要求也是不同的。
高功率脉冲应用是利用超电容较小的内阻(R),而瞬时功率保持是利用超电容大的静电容量(C)。
下面提供了两种计算公式和应用实例:C(F):超电容的标称容量;R(Ohms):超电容的标称内阻;ESR(Ohms):1KZ 下等效串联电阻;Uwork(V):在电路中的正常工作电压Umin(V):要求器件工作的最小电压;t(s):在电路中要求的保持时间或脉冲应用中的脉冲持续时间;Udrop(V):在放电或大电流脉冲结束时,总的电压降;I(A):负载电流;瞬时功率保持应用超电容容量的近似计算公式,该公式根据,保持所需能量=超电容减少能量。
保持期间所需能量=1/2I(Uwork + Umin)t;超电容减少能量=1/2C(Uwork2 - Umin2),因而,可得其容量(忽略由IR 引起的压降)C=(Vwork+ Vmin)It/( Vwork2 -Vmin2)实例1:假设磁带驱动的工作电压5V,安全工作电压3V。
如果直流马达要求0.5A保持2 秒(可以安全工作),那么,根据上公式可得其容量至少为0.5 F。
因为5V的电压超过了单体电容器的标称工作电压。
因而,可以将两电容器串联。
如两相同的电容器串联的话,那每只的电压即是其标称电压 2.5V。
如果我们选择标称容量是1F的电容器,两串为0.5F。
考虑到电容器-20%的容量偏差,这种选择不能提供足够的裕量。
可以选择标称容量是 1.5F 的电容器,能提供 1.5F/2=0.75F。
考虑-20%的容量偏差,最小值1.2F/2=0.6F。
这种超级电容器提供了充足的安全裕量。
大电流脉冲后,磁带驱动转入小电流工作模式,用超电容剩余的能量。
在该实例中,均压电路可以确保每只单体不超其额定电压。
脉冲功率应用:实例2:如单片机应用系统中,应用超级电容作为后备电源,在掉电后需要用超级电容维持100mA 的电流,持续时间为10s,单片机系统截止工作电压为4.2V,那么需要多大容量的超级电容能够保证系统正常工作?由以上公式可知:工作起始电压Vwork=5V工作截止电压Vmin=4.2V工作时间t=10s工作电源I=0.1A那么所需的电容容量为:C=(Vwork+ Vmin)It/( Vwork2 -Vmin2)=(5+4.2)*0.1*10/(52 -4.22)=1.25F根据计算结果,可以选择5.5V 1.5F电容就可以满足需要了。
脉冲功率应用的特征:和瞬时大电流相对的较小的持续电流。
脉冲功率应用的持续时间从1ms 到几秒。
设计分析假定脉冲期间超电容是唯一的能量提供者。
在该实例中总的压降由两部分组成:由电容器内阻引起的瞬时电压降和电容器在脉冲结束时压降。
关系如下:Udrop=I(R+t/C)上式表明电容器必须有较低的R 和较高的 C 压降Udrop 才小。
对于多数脉冲功率应用,R 的值比C 更重要。
以 2.5V/1.5F为例。
它的内阻R可以用直流 E SR 估计,标称是0.075Ohms(DC ESR=AC,ESR*1.5=0.060Ohms*1.5=0.090Ohms)。
额定容量是 1.5F。
对于一个0.001s 的脉冲,t/C 小于0.001Ohms。
即便是0.010 的脉冲t/C 也小于0.0067Ohms,显然R(0.090Ohms)决定了上式的Udrop 输出。
实例:GSM/GPRS 无线调制解调器需要一每间隔4.6ms 达2A的电流,该电流持续0.6 ms。
这种调制解调器现用在笔记本电脑的PCMCIA 卡上。
笔记本的和PCMCIA 连接的限制输出电压 3.3V+/-0.3V 笔记本提供1A 的电流。
许多功率放大器(PA)要求 3.0V 的最小电压。
对于笔记本电脑输出 3.0V的电压是可能的。
到功率放大器的电压必须先升到 3.6V。
在3.6V的工作电压下(最小3.0V),允许的压降是0.6V。
选择超级电容器(C:0.15F,AC ESR:0.200Ohms,DC ESR:0.250Ohms)。
对于2A脉冲,电池提供大约1A,超电容提供剩余的1A。
根据上面的公式,由内阻引起的压降:1A×0.25 Ohms=0.25V。
I(t/C)=0.04V它和由内阻引起的压降相比是小的。
结论:不管是功率保持还是功率脉冲应用都可以用上公式计算.当电路的工作电压超过超电容的工作电压时,可以用相同的电容器串联.一般地,串联应该保持平衡以确保电压平均分配.在脉冲功率应用中由超电容内阻引起的压降通常是次要因素。
电容器超低的内阻提供一种克服传统电池系统阻抗大的全新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