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师总结篇一:水利水电工程个人专业技术总结工作总结王海锋本人XXX,男,汉,XXXX年3月出生,2021年7月,毕业于太和县第二中学,并于同年8月进入XXXXXX公司工作。
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从事技术员一职,主要从事资料管理及工程施工等工作至今。
下面就从专业技术角度,对我近几年来的工作做一次全面总结:一、学习专业知识,提高岗位技能。
本人于2021年8月正式参加工作,当时进入XXXXXX公司通过新员工的培训合格以后被分配至公司经营科工作。
工作伊始,我发现学校里学到的专业知识同实际工作有很大的不同和差距,为了尽快转变角色,适应工作的要求,我努力学习工程方面的知识,努力提高自己的岗位技能,在短短的半年内,我通过自己的努力及同事的帮助,能比较熟练地进行日常事务工作。
二、组织协调方面在实际工作中,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和科学决策能力。
作为一名水利水电工作者,能协助部门负责人做好公司管理方面的的各项工作,为部门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保障。
在工作中既充分相信自己,又注意加强对其他老员工的学习,较好地利用好自己身边学习的资源,不断从各方面提高自己。
三、业务能力方面从参加工作以来,努力学习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重视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并根据水利工程规划和安全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通过业余时间以不同形式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能力和水平。
通过几年的努力,本人的专业技术和驾驭工作的能力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为更好的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我不断学习安全性评价及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的知识,是我从另外的角度思考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四、继续教育学习方面为了更好地适应当前的安全管理工作,在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
我十分注重继续再教育学习,多次参加各级部门组织的技术和安全管理培训,2021年6月参加了XX市安委会举行的安全员专业技术培训, 2021年9月,参加了XX市水务局组织的关于开展安全生产的培训;又于2021年6月在XX参加了水利水电行业的有关技术培训等等。
参加工作以来,我积极承担水利水电规划及安全管理的各项工作任务,能够做到兢兢业业,圆满完成公司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从不为自己的私事影响正常工作,能够积极的参加机关组织的各项活动。
五、施工经历方面自参加工作以来,本人积极参与公司工程现场施工及资料的编辑工作,先后参加以下工程的施工工作:?XXXX工程XX标担任技术员一职,努力的干好自己的分内工作并积极、谦虚地向老员工学习施工技能和现场管理工作;②2021年XXXXX担任施工员和资料员一职,能够认真的研究图纸和理解图纸,能够按照图纸要求进行施工且认真的完整的完成施工资料;③2021年XXXX工程担任技术员一职,在施工过程中能够较好的解决周边村民的不解和矛盾等等,确保施工的正常进行,给项目部在当地施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④2021XXXXX担任资料员一职,认真、严格的记录当天的施工情况,给以后工程圆满验收工作打下了基础;⑤2021年XXXXXX工程担任技术员一职,认真的完成了公司交代的各项任务;在以上施工工作过程中,都能够很好的配合工程师及施工人员的工作,并且独立完成了数个工程的施工资料编辑工作。
七、存在的问题我个人觉得在工作的开拓创新不够,在专业技术的学习上投入时间不够,专业技术运用的水平有待提高,动手能力不强。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更加努力学习,运用所学知识努力做好各项工作和专业知识,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踏踏实实,任劳任怨,勤奋工作,成为一名合格的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技术人员。
XXXXX2021年9月26日篇二:水电工程施工总结水电工程施工总结一、施工组织设计(一)、施工条件一般洪水期出现在4—6月,其三个月的径流量约占全年径流量的半数。
枯水期在11月至次年3月。
枢纽主体工程按部颁分等指标划分为三等,主体建筑大坝为永久3级,其它为临建五级。
溢洪道设计采用的正常运用洪水标准:频率P=1%,重现期一百年,相应洪峰流量860秒立米,洪水总量2296万立米;洪水位582.85米。
非常运用洪水标准:频率P=0.02%,重现期五千年,相应洪峰流量1420秒?立米,洪水总量3660万立米,洪水位584.10米,相应调节下泄流量110秒?立米。
临建导流采用的洪水标准,按日降雨300毫米。
坝址海拔高程541米,地质条件均黑云母花岗岩,河床部分出露较好,岩性新鲜完整。
在岸山体平均坡度20度,右40度。
多年平均降雨量1623毫米,多年径流量8250万立米;多年平均泥沙侵蚀模数为每平方公里200吨,容量1.5吨/立米。
多年平均最大风速15.5米/秒。
最高、平均、最低气温分别为36℃、16.9℃和6.7℃,无霜期245天,常年积温≥12℃4707.9℃,≥10℃5031.9℃,年日照时数4422.8小时,气候高寒多雾。
工程枢纽开公路5.5公里,与尤(溪)——沙(沙县)线衔接,为对外交通运输的唯一通道,场内交通主要是沿坝址上下游,左右岸布置开设施工便道。
坝址下游两岸场地较为开阔,可供搭设生产、生活设施。
工程所需“三材”及机电设备为大宗外购统配物资,其毛竹、石灰等地方性材料,全靠县内筹集,施工电源,从青印溪二级林源电站架设10KV3公里专用输电线路至坝区,最大负荷500千瓦,变压器容量630KVA。
施工输电线路总长20公里,(包低压线路)施工水源利用河道和天然山泉水。
设计和审定的施工期为三年(1977—1980年)。
(二)、施工导流经调洪演算拦高程573米,相应洪峰流量1000秒?立米,洪水总量2220万立米。
根据坝区地形、地质、枢纽布置和向下游第二梯级电站,及灌溉洪水的条件:选定导流方式为左岸导流洞和右岸导流渠交替运用导流方式。
在大坝开始清基至完成“三通一平”(即电通、水通、路通和坝底填平)之前,以围堰拦水引流进右岸导流渠导流,高程542米。
当大坝填筑到至高程558米,(棱体顶)时,后期导流使用左岸导流洞替代导流。
进水高程546.10米,导流洞径320厘米,纵坡1/200,直至工程竣工后,导流洞兼用作放水洞和坝后站压力管。
大坝抢渡拦洪关需在七七年冬至七八年春汛前的一个枯水期完成,不计划坝面过洪。
需完成大坝填高32米,填筑量44万立米,其中心墙和堆石各10万立米,代料24万立米。
大坝抢渡拦洪高程 573米后,导流洞封孔(其底闸结构为三孔钢制平板闸,单孔BH=1.5×4.5m2),,改用放水闸(2×φ800毫米闸阀)进水,进口高程553.23米,即水库死水位。
水库试蓄水时段应选定在第三年汛末(即1980年6月),此时大坝填筑至设计高程585.40米,溢洪道已基本完成开挖衬砌。
确定封孔试蓄,库容控制在1000万立米,相应水位564.70米,并开始向下游试放水,经一年试运行后,于八一年四月库容增加到2021万立米,相应水位572.26米。
三年后的1984年汛前经三明市防汛指挥部批准正式蓄水和确定汛限水位为565米。
(三)、料场选择与开采根据大坝总填筑量61.28万立米(其中心墙12万立米,代料28.16万立米,堆石21.123万立米)和大坝抢渡拦洪高程所需完成的填筑量的要求,在坝址上下左右三公里范围内勘探得足够储量和合符各项设计技术质量参数的较大土料场12个,石料场7个,砂料场10个,原则按坝体上升高度和相应方量,做到高土高用,低石低采,层次分明。
土石料场内运输依靠在不同高程四个方向开挖上坝施工干道19条,包括支线共长80多公里。
其中铺设3米宽路面的运石干道11条,长17.8公里,土料道8条,长20公里,这些道路以大坝为中心向四面八方幅射,形成施工道路网络。
平均每条上坝高差3—4米,2—4个料场和每个料场有干道一条。
土石料各行其道,交叉路口和石料进坝用山区特有的高架木栈桥,架设总长3750米,其中最大的一座度165米,高七层24米,宽6米,承载力达三吨。
不仅土石路互不干扰,而且石料可以自行抛落就位。
增加密实度,减轻繁重的卸石和仓面理砌工作量。
料场开采及道路总体施工布置见附图。
(四)、施工总进度施工总进度以三年整工期进展安排。
该工程实际于六九年初勘,七二年第二次勘测,七六年冬进行规划测量,提出设计任务书。
七七年正式上报初设,并组织坝址现场地质初探,砂石料场普查及移民折建等社会调查。
到七七年下正式动工时,大坝已开始了施工前期和进行清基。
施工总进度方案关键在选定性进度和分阶段工程形象面貌要求,结合考虑分项工程交叉进度关系,弃渣及土石方平衡再利用规划。
具体安排:(1)大坝基础开挖,固结灌浆:1977年3月至1978年3月。
(2)导流洞(放水洞)开挖衬砌:1977年12月至78年7月,1977年11月围堰合笼,导流渠通水。
(3)大坝填筑:1978年4月至79年10月(1978年春汛前大坝抢渡拦洪高度573米)。
(4)溢洪道开挖、衬砌:1978年10月至80年3月(1985年安装弧形闸)。
(5)坝后电站土建、安装调试:1979年6月至81年1月(第一机组500千瓦投产)。
(6)总渠长隧洞开挖、衬砌:1979年3月至81年11月。
(五)、主要施工机械由于工程量大,季节性强,工期紧的施工特点,在依靠人工施工为主的前提下,配备适度与可能的半机械施工队伍,对加快工程进展,保证施工质量是十分必要的。
根据施工条件主要组织配备土料辗压,石方开采,灌浆机械。
辗压类:拟用4台15吨级压路机,五台东风75马力推土机,高峰日每台班可辗压1500立米土料,隧洞风钻机在钻10平米的一个工作面日进尺3米以上,比人工打眼提高工效4倍,配混凝土泵封拱。
料石开采使用风钻造孔,每台班机可钻孔300多米,相当300个工日的一天强度。
大量的土料运输使用双胶轮车,拟购置5000部。
长距离的场外运输靠汽车、大小型拖拉机。
二、施工管理(一)、施工组织领导柳塘水库的施工可分为三个阶段,1977年3月至1978年7月的十个月为筹建和施工前期打局面阶段,这一阶段主要完成“三通一平”为全面施工做准备。
1978年9月至79年2月的五个月时间为抢渡拦洪关阶段,(实际比计划提前50天完成);1979年2月以后的15个月(封孔试蓄水)进行主体工程扫尾。
本工程这所以能以较快的进度完成施工计划,除上级党政和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外,县委始终把水库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议事日程来抓。
在筹建的前期即建立起由县主要领导和各部、委、办、局领导分工负责所组成的工程指挥部。
(下设行政、生产、技术、移民、计财、后勤等七个处)作为工程施工的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机构。
投入工作后,工程初上马时,兵分三路,抓关键性的“三关”:工程初设和上报立项;现场筹建和施工前期工作;资金、器材的筹集落实。
每路都由一名县委领导亲自带领,分工负责逐条深入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