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论述题1、简述竞技体育的基本构成要素?答:1.运动员选材:体能、技术、意识、心理素质、智力2.运动训练:竞技体育的核心环节。
3.运动竞赛:竞技体育的主要特征,对运动训练检验。
4、竞技体育管理:竞技体育得以实施的保障。
2、竞技体育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答:1)竞争性 2)规范性 3)公平性 4)集群性 5)公平性 6)观赏性3、简述竞技运动的现代社会价值?答:1.激励人类的自我奋斗精神。
2.满足社会生活的观赏需要3.促进社会大众的体育参与4.显示国家和社会团体的综合实力5.促进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4、现代运动训练具备哪些特点?答:1.训练目标的专一性与实现途径的多元性2.竞技能力结构的整体性与各能力之间的互补性3.运动训练过程的连续性与组织实施的阶段性4.不同训练负荷影响下机体的适应性及劣变性5.训练调控的必要性及应变性6.现代科技支持的全面性及导向性5、项群理论建立有何意义?答:项群:一类具有相同或者相似的,竞技特征及训练要求的竞技项目。
1.鲜明的概括了同一项群不同项目的共同规律。
2.加强了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的联系3.实现了训练学理论原有两个层次之间的有机过度。
6、试述训练起始状态与目标状态的构成及内容,在训练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答:构成:运动员训练状态的构成要素,并不是受时间因素的影响,因此,无论是起始状态还是目标状态,都应可以依相同的结构。
内容:1.运动成绩诊断。
2.竞技能力诊断。
3.训练负荷诊断7、简要说明竞技需要的原则的科学基础答:1.训练目标对训练活动的重要导向作用2.专项竞技需要的特异性3.现代训练的专项化发展趋向8、制定系统原则的科学基础是什么?答:1。
人体生物适应的长期性2.训练效应的不稳定性3.人体生物适应的阶段性9、简要说明区别对待原则的科学基础答:1.运动专项竞技需要多样性2.运动员个人特点的多样性3.运动训练特点的多变性10、简述体能训练时有哪些基本要求?答:1.合理地安排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
2.体能训练应与技术、战术、心理和只能训练有机结合3.注意体能训练组成部分敏感期4.体能训练在整个训练中所占的比重,以及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的比例的确定。
5.体能训练应采用有效的训练手段和方法,以培养兴趣11、力量训练基本方法与主要手段有哪些?答: 方法:1.动力性等张收缩训练。
2.静力性等长收缩训练3.等动收缩训练4.超等长收缩训练。
5.循环训练法。
手段:1.负重抗阻练习。
2.对抗性练习。
3.克服弹性物体的练习。
4.利用力量训练器械练习。
5.克服外部环境阻力的练习。
6.克服自身体重的练习。
7.电刺激12、运动技术训练的基本要求有哪些?答: 1)处理好基本技术与高难度技术的关系2)处理好特长技术与全面技术的关系3)处理好规范化与个体差异的关系4)处理好循序渐进与难点先行的关系5)处理好合理的内部机制与正确的外部形态6)抓好技术风格的培养7)处理好学习与训练因素的关系8)改善动作基本结构,提高技术组合水平9)重视运动技术创新13、影响运动技术的因素有哪些?答:主体因素:1.人体结构力学特征。
2.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与协调能力3.感知觉能力。
4.动作技术的贮存数量。
5.运动素质的发展水平。
6.运动员个性心理特征客体:1.竞赛规则。
2.技术环境。
3.器材设备及场地14、简述制定战术方案的基本内容答:1.战术任务和具体形成2.预测对手的战术意图,包括进攻与防守以及心理等3.确定战术原则4.乙方的战术行动,包括具体的任务分工等。
5.预测比赛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情况及应变措施6.适应竞赛环境的措施7.赛前战术训练安排8.对本方案的保密要求及赛前隐蔽工作15、简述制定战术方案时需要注意的事项有哪些?答:1.及时收集准确的情报。
2.处理好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的关系3.考虑竞赛环境的影响4.充分利用竞赛规则5.计划性与可变性相结合16、周期练计划有哪些类型?它们的主要任务和负荷特点是什么?答:类型:根据训练任务及内容的不同,可把周的训练分为基本训练周,比赛周以及恢复周这四基本类型。
任务:是通过特定的程序和反复练习使运动员掌握和熟练专项技、战术以及通过负荷饿改变引起新的生物适应现象,以获得多种竞技能力的提高。
特点:1,基本训练周的课次安排。
2,基本训练周负荷的变化。
17、进行动作速度训练时,应注意哪些问题?答:1.提高动作速度应与掌握和保持正确的技术动作紧密结合在一起。
2.专门性的动作速度训练与专项比赛动作要求一致。
3.在使用反复做某一个规定动作为手段发展运动员动作速度时,应合理变换练习的速度4.动作速度训练中,练习的持续时间一般不宜过长。
5.练习与联系之间的间歇是由练习的强度所决定的。
18、在技术训练中,如何处理好发展特长技术与发展全面技术关系?答:在很多项目中,有特长技术和全面技术之分,在训练中,这两种技术应当有机结合起来,运动员的共同之处是有自己的“得意技”,并由此衍生出其他技术。
此外,特长技术还是决定技术风格是否鲜明重要因素之一,技术的全面性决定战术的多样性。
19、简述制定多年训练计划的必要性?答:1.运动员竞技能力状态转移长期性的要求2.运动员竞技能力转移阶段性的要求3.运动员先天遗传性竞技能力与后天获得性竞技能力最佳组合的要求。
20、在安排综合内容训练课的基础部分时,应考应哪些方面的问题?答:1.各种内容练习之间的顺序。
2.改变训练内容时必须做好适应性的专项准备活动。
3.注意不同训练内容负荷的累积效应。
4.安排作用与同一机能系统的练习时,负荷应有波浪的变化。
21、通过运动负荷的控制,如何发展运动员最大力量?答:。
22、通过运动负荷的控制,如何提高运动员移动速度?答:提高移动速度有两个基本途径:一是力量训练,使运动员力量增长,进而提高速度,另一个反复进行专项练习。
1.发展量高移动速度每次练习的持续时间不能过长。
2.各样爆发力练习3.高频率的专门性练习4.利用特定的场地器材进行练习23、通过运动员负荷的控制,如何改善运动员有氧耐力?答:发展有氧耐力,采用持续训练法发展,训练强度相对较小,心率控制在130-150/分之间。
负荷数量根据运动员的训练水平决定,一般发展有氧耐力训练时间不能少于20分钟,训练方法匀速持续跑,变速跑。
简答题:论述题1、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有哪些?(08)年a.训练目标的专一性与现实途径的多元性。
b.竞技能力结构的整体性与各子能力之间的互补性。
c.运动训练过程的连续性与组织实施的阶段性。
d.不同训练负荷影响下机体的适应性及劣变性。
e.训练调控的必要性及应变性。
f.现代科技支持的全面性及导向性。
2、简述竞技体育的构成及各构件与竞技体育的关系。
(11)年简答a.运动员选材(是开始)b.欲动训练(是核心)c.运动竞赛(是关键)d.竞技体育管理(是保障)3、影响运动成绩得因素有哪些?(04)年问答题a.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的竞技水平b.对手在比赛中表现的竞技水平c.比赛结果的评定行为3+、竞技体育的基本特征是什么?(05)年简答答:1)竞争性 2)规范性 3)公平性 4)集群性 5)公平性 6)观赏性4、竞技能力的非衡结构与补偿效应是什么?运动员竞技能力构成因素中某种素质或能力的缺陷,为其他高度发展的素质或能力所弥补和代偿,使其总体竞技能力保持在特定的水平的效果,为运动员竞技能力非衡结构的补偿效应。
5、在运动训练中,怎样落实适宜负荷原则与区别对待原则?贯彻适宜负荷原则的训练学要点:a、正确理解负荷的构成b、渐进式地增加负荷的量度c、科学地探求负荷量度的临界值d、建立科学的诊断系统e、正确处理负荷与恢复的关系贯彻区别对待原则的训练学要点:a、贯彻区别对待原则所需注意的因素:运动专项、训练对象、训练条件b、正确处理训练中共性与个性的关系c、教练员要及时准确地掌握运动员的具体情况6、重复训练法与间隙训练法的区别是什么?区别:重复训练法a、每次重复练习时,动作结构与强度不变b、每次重复练习强度大,接近比赛强度c、间歇时间相对充分间歇训练法a.训练过程中强度可变,一直练下去b.间歇时间不充分7、体能训练的基本要求有哪些?a.合理地安排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b.体能训练应与技术、战术、心理和智能训练有机结合,选择体能训练手法应力求与专项技术动作形式和生物力学特征相近似c.体能训练在整个训练中所占的比重,以及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的比例的确定,要因时、因项、因人而异d.体能训练的主要内容是运动运动素质训练e.在训练中应加强对运动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对身体训练重要意义的认识,培养他们具有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同时教练员也应采用有效的训练手段和方法,提高运动员对训练的兴趣8、怎样提高最大力量?以静力练习法为例说明a. 负荷强度:负荷强度可较大b. 练习的持续时间:与负荷强度有关,如下表负荷强度: 40%~50% 60%~70% 80%~90% 95%以上持续时间: 15~20’ 6~10’ 4~6’ 2~3’c. 练习组数不宜太多d. 间歇时间:相对长一些,以利于恢复9、怎样提高快速力量?a. 负荷强度:30%~50%的强度,尽量体会最大用力感和最快速度b. 负荷数量:与负荷强度有密切联系,负荷量大,则重复次数少,负荷量小,则重复次数多,一般每组练习重复次数为1—5次,练习组数以不降低每次练习的速度为原则(5—10次为宣)c. 练习持续时间:不宜过长,在15’—20’之间d. 间歇时间:1’—3’为宜10、如何发展运动是移动速度?发展运动员得移动速度可采用提高运动员力量和反复进行专项练习。
从反复进行专项练习为例说明。
1)练习强度:用极限度,有时可达100%,但大多数情况下用85%—95%,V强=Vmax+Vmax (1—(85%—95%)),训练应是变化的,不能在极限度强度下。
2)练习持续时间:每次保持在20’内。
3)重复的次数和组数:重复次数不宜过多,为保持训练时间,可用组数弥补重复次数。
4)间歇时间:使机体完全恢复。
11、如何发展运动员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有氧耐力的提高主要有持续训练法和间歇训练法A.持续训练法:1)负荷强度:一般运动员:HR130—150次/min优秀运动员:HR145—170次/min保持强度:安静时HR+(Hrmax—HR安静)*(60%—70%)强度应保持在相应强度的基础上,应在短时间内适应穿插高强度训练,如HR达到180次/min,效果会更好。
2)负荷数量:在保持强度的基础上,负荷数量尽可能多,训练时间不少于20’3)练习方式:匀速跑、越野跑、变速跑、法特莱克跑B.间歇训练法:1)负荷强度:用极限强度,HR达170—180次/min2)负荷量:持续时间不超过2’,少则几秒钟3)间歇时间:要求机体HR恢复到120—140次/min4)练习的持续时间:每次练习时间不宜过长,但整个练习持续时间应尽可能地长5)练习的组合:分段练习、持续间歇的方式安排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