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一般护理常规一.访视手术病人:术前(择期手术)一天,A3班据根手术通知单,填写好手术病人术前访视内容的各项栏目,带访视单到病人病房,按照访视内容的各项目进行访视。
二.术前准备:1.A2班护士根据手术通知单所写的手术名称、手术方式准备次日手术所需的特殊器械,并送供应室进行消毒灭菌。
2.巡回护士根据手术安排的室间,准备好各种仪器。
3.洗手护士根据手术名称、手术方式准备好各种手术器械、一次性物品及特殊耗材、敷料等并送到相应的手术间。
三.术前、术中的护理(一).巡回护士1.交接病人:与病房士交接病人并查对病人,包括姓名、床号、住院号、性别、年龄、诊断、手术名称、部位、术前用药、手术体位和所施行的手术方式及心理状况,检查术前医嘱,输血四项等各种检查结果,并做好交接登记。
2.将病人接到相应的手术间,热情接待病人,主动安慰病人,减轻其心理负担。
开放静脉通路,根据医嘱用药,协助麻醉师工作,合理安置体位,妥善固定,防跌伤、压伤、烫伤、电灼伤,保证病人安全并做好保暖工作。
3.连接各种仪器,检查性能是否良好,使用高频电刀时,将负极板置于肌肉丰厚处,防灼伤。
4.协助洗手护士和手术医生穿手术衣。
5.手术开始前,与洗手护士共同核对清点器械、敷料等物品,并做好记录。
关闭体腔或深部组织前后再次清点核对并记录。
6.坚守岗位,履行职责,严密观察病人病情变化,做好应急准备工作,及时配合抢救,术中执行口头医嘱须复述一遍,随时供应术中所需的的物品,术中增加的清点物品要与洗手护士共同核对,并及时做好登记。
7.保持手术间安静、有序,督促手术人员的无菌操作,管理参观人员,发现违规及时纠正。
8.做好术中护理记录,填写病理标签及收费单。
术中须交接班时,做好物品、器械敷料的交接班工作。
(二).洗手护士1.按无菌操作要求打开无菌包,根据手术需要添加各种手术器械、敷料、材料等。
2.洗手护士提前15—20min洗手,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然后整理无菌器械台,检查手术器械是否齐全,性能是否完好。
与巡回护士共同核对清点器械、敷料,做到心中有数。
3.协助术者消毒铺巾,保持器械台的无菌、清洁、整齐。
正确使用并传递器械,爱护各种器械、仪器,主动配合手术进行。
严格执行手术进行中无菌原则,切开空腔脏器时要注意隔离,避免污染。
4.关闭体腔和深部组织前后,与巡回护士共同核对器械、缝针、纱垫等。
手术中途需交接班时,要认真做好各种器械、敷料、物品的交班工作,以防出错。
四.术后的护理(一).巡回护士1.术毕,巡回护士、麻醉师、手术医生共同护送病人回病房。
护送病人途中注意病人的安全,固定好护栏,对全麻和意识不清醒的病人上约束带,保证静脉通道通畅,密切观察病情。
2.与病房护士做好交班工作,交接内容有:病人手术中的病情、麻醉方式、手术情况、输液输血、用药、病人皮肤情况、带回病房的物品、药品等并登记.3.整理手术间,按室间固定物品清点,补充所需物品和药品,物归原处,并签名。
如感染手术,按有关要求处理。
(二).洗手护士1.手术完毕,与主刀医生核对切下的组织并按规定送检病理标本并做好登记。
切下的任何组织,未经主刀医生允许不得便随便丢弃。
2.按感染管理的要求处理各种物品、敷料。
3.清洗器械、烤干、上油和打包。
如有特殊器械必须放回原来位置。
贵重精细的器械物品进行单独交班。
2012年2月5日修改手术室护理记录一.目的:客观地记录病情,真实地反映病人在围手术期间的护理情况,为给予病人连贯性护理服务提供客观资料。
二.总则:手术护理记录是指巡回护士对手术患者术中护理情况及所用器械、敷料的记录,应当在手术结束后即时完成。
对所有手术病人,巡回护士都需填写手术护理记录单。
手术护理记录书写要求如下:1.手术护理书写应当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文字工整,字迹清楚,表达准确,语句通顺,标点正确。
2.病历书写应当使用蓝黑墨水、碳素墨水。
计算机打印的病历应当符合病历保存的要求。
3.手术护理书写应当使用中文和医学术语。
通用的外语缩写和无正式中文译名的症状、体征、疾病名称等可以使用外文。
4.病历书写过程中出现错字,应当用双线划在错字上,保留原记录清楚、可辨,并注明修改时间,修改人中文签名。
不得采用刮、粘、涂等方法掩盖或去除原来字迹。
补充记录写在原记录的下面,并写明“补充”及日期和时间。
5.手术护理书写应当按照规定的内容书写,并由相应医护人员签名。
实习护士、没有通过全国职业护士执照的试用期护士书写的病历,三个月内应当经过本科室有护士执照资格的护士审阅、修改并签名。
三个月后考核后自己签名。
进修护士应当由接收科室根据其胜任本专业工作的实际情况认定后书写手术护理记录。
6.上级护理人员有审查修改下级护理人员书写的护理病历的责任。
修改的原记录单用红笔划一条线,修改和补充时用红笔,修改人员签名并注明修改日期。
修改需保持原记录清晰、可辨。
7.因抢救急、危重患者,未能及时书写护理病历,应在抢救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注明。
8.护理记录的签名用中文全名9.所有的测量单位均用国际单位。
10.病历书写一律使用阿拉伯数字,书写日期和时间,采用24小时制记录。
11.手术清点记录是指巡回护士对手术患者术中所用器械、敷料等的记录,应当在手术结束后即时完成。
手术清点记录应当另页书写,内容包括患者姓名、住院病历号(或病案号)、手术日期、手术名称、术中所用各种器械和敷料数量的清点核对、巡回护士和手术器械护士签名等。
12.手术安全核查记录是指由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巡回护士三方,在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和病人离室前,共同对病人身份、手术部位、手术方式、麻醉及手术风险、手术使用物品清点等内容进行核对的记录,输血的病人还应对血型、用血量进行核对。
应有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和巡回护士三方核对、确认并签名。
三.术中护理记录:1.护理记录中的日期要求书写年写月,如2011-1-8。
夜间零点(晚12点)以后,日期随之改变,如日期栏2003-1-8——2003-1-9。
2.时间按均用24时记录制,如15时35分或15:35。
3.以下记录要求:手术间号(如:8)、入室时间(如8:00)、离室时间、术中用药(浓度、药名和剂量)、尿量(单位:ml)等。
麻病人的生命体征等情况,记录在手术护理记录单的相应栏目内。
4.如病人有过敏史,在病房护理记录单的过敏栏,病历封面,病人手腕带上用红笔醒目注明。
5.术中护理情况,按记录单要求记录以下内容,并在相应栏目内打钩,如手术体位、引流管放置、标本送检、意识、皮肤等情况。
病人术中出现病情变化、输血反应、用药反应及抢救处理或特殊情况,写在“术中护理记录”单中的特殊记录处。
6.人体植入物/内固定用物/假体等医疗器材使用后,写明名称、规格、数量和产地等各项内容,将标识核对后粘贴于器械清点单的标识粘贴处或手术护理记录单的空白处。
7.剪切手术器械包灭菌指示卡的灭菌日期、时间、炉号、炉次、操作人员等内容粘贴于护理记录单的“特殊记录”下面的空白处,便于追朔。
8.巡回护士对手术患者术中所用血液的记录,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应当在手术结束后即时完全。
四.物品清点单记录:1.手术开始前,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须清点、核对手术包中各种器械及敷料的名称、数量,并逐项准确填写。
填写时要求将清点数目用阿拉伯数字书写。
2.凡不安排洗手护士的手术,器械、敷料的清点由手术医生和巡回护士共同清点;器械、敷料有误由手术医生和巡回护士负责。
安排有洗手护士的手术,若物品遗留体内,应当由洗手、巡回护士、医生共同负责。
3.手术中追加的器械、敷料应及时记录,数字之间用“+”号隔开。
4.关闭体腔、深部组织、手术结束前、后,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需共同清点台上、台下的器械、敷料,确认数量准确无误,告之医生。
5.在手术交接过程中,器械护士、巡回护士要共同交接手术进展及该台手术所用器械、敷料清点情况,准确无误后才能完成交班。
6.清点时,如发现器械、敷料的数量与术前不符,应按清点有误的相关程序进行,坚持查找直到有满意的结果为止。
2012年2月5日修改手术病人皮肤准备一.目的:暴露手术区域,降低手术部位感染。
二.操作:1.术前一天病人用抗菌沐浴液沐浴。
根据手术需要,手术当天在病房内剔除头发或会阴毛发。
2.切口周围无明显的毛发不用剔毛,毛发影响手术予以剔除。
3.手术开始前30分钟剔除毛发,毛发准备因首选剪毛器。
4.用纱布或胶布将毛发清理干净。
三.注意事项:1.备皮前跟病人做好解释工作,注意保护病人隐私。
2.剪毛器一用一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3.备皮时应保护病人皮肤,防止病人皮肤破损。
2012年2月5日修改手术病人压疮的预防一.目标:降低压疮的发生率,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护理质量。
二.运用BRADEN SCALE 评分标准进行正确评分:一、了解压疮的分级1度:皮肤完整,局部皮肤颜色改变,压之不褪色。
2度:损伤累及表皮和或真皮层,没有穿透真皮层,表现为表皮破损或者水疱。
3度损伤累及皮下组织,出现溃疡,但未穿透筋膜层。
4度:深度溃疡,深达肌肉、骨骼。
可表现为坏死组织覆盖,有潜行或死腔的存在。
一、 围手术期皮肤管理流程手术时间是否会超过2小时是否有压疮或压疮史是否有血管疾病有无糖尿病或糖尿病史年龄是否超过55岁,消瘦等脊髓有无受损,肢体有无瘫痪对已有压疮的病人使用相应的防褥疮垫(嗜喱在不同体位的骨突处放置软垫(嗜喱垫)每2小观察皮肤(能观察的部位)情况特别是脚后跟询问医生,手术进展允许,每2小时调手术床观察病人皮肤情况,检查确认有无压疮发生与病房护士做好交接班工作病房护士继续关注并采取适当措施填写压疮报告表并通知护士长二、压疮预防措施1.术前评估:1.1手术时间是否超过2小时1.2术前等待时间是否超过2小时1.3是否有压疮或压疮史1.4是否有血管性疾病或糖尿病1.5年龄是否超过55岁1.6有无脊髓损伤1.7注意:A 交接病人时,观察要仔细,交班要明确皮肤的完整性并注意有无压疮的产生。
B 除对年龄、营养状况、有无糖尿病等常规评估外对从其他病区带入的压疮及时填写相关表格并通知病区护士。
2、术中根据不同的卧位采取不同措施:2.1平卧位:根据手术时间的长短、年龄、营养状况,在病人的脊椎、尾骶部、两侧肩胛部等骨隆突处,适当采用1-2块棉垫(或嗜喱垫),在小腿中部垫一小枕,使足跟悬空,防止受压。
2.2俯卧位:可将1-2块小棉垫(或嗜喱垫),放在双侧胸锁凹陷中,使锁骨头及胸骨隆起部分减压,再将1-2块棉垫放在腹部,使两侧髂骨减压。
另外可将1-2块棉垫垫于大腿与小腿的中部避免膝关节和足尖受压。
2.3侧卧位:首先,在不影响手术操作的情况下,尽量使其避免正侧90°,以减轻健侧髂骨受压点的压力。
其次,在患侧约束带受力点、两膝之间也应放置棉垫(或软枕)。
最后,侧卧时两侧上肢的搁手架上也都应放置在棉垫后再用包布包好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