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忌嫁娶篇一:万年历中的居住者五行喜忌万年历中的居住者五行喜忌首先,你要知道你的出生日期和确切的时辰。
然后摆渡个万年历,根据万年历查出你的出生年、月、日的干支。
根据下表一一对照干支:五行/天干/地支对照表天干:甲-木、乙-木、丙-火、丁-火、戊-土、己-土、庚-金、辛-金、壬-水、癸-水地支:子-水、丑-土、寅-木、卯-木、辰-土、巳-火、午-火、未-土、申-金、酉-金、戌-土、亥-水然后根据你出生日子的第一个干支通过下表来查算你的时辰干支:时辰干支查算表时间时辰五行纪日干支时间甲己乙庚丙辛丁壬戊癸23-01子/水甲子丙子戊子庚子壬子01-03丑/土乙丑丁丑己丑辛丑癸丑03-05寅/木丙寅戊寅庚寅壬寅甲寅05-07卯/木丁卯己卯辛卯癸卯乙卯07-09辰/土戊辰庚辰壬辰甲辰丙辰09-11巳/火己巳辛巳癸巳己巳丁巳11-13午/火庚午壬午甲午丙午戊午13-15未/土辛未癸未乙未丁未己未15-17申/金壬申甲申丙申戊申庚申17-19酉/金癸酉乙酉丁酉己酉辛酉19-21戊/土甲戌丙戌戊戌庚戌壬戌21-23亥/水乙亥丁亥己亥辛亥癸亥你的出生日期第一个干支就是你属于何命,排出来的五行没有哪一个就是缺哪个。
篇二:3嫁娶禁忌嫁娶禁忌在古时候,婚嫁是指男方家选定婚期后,准备彩礼去告诉女方家,并求女方同意双方举行结婚大典。
随着社会发展到了现在,结婚的时间大多数由男女双方家庭共同商量决定的。
在古代,在婚期的选择和决定方面,民间还有各种各样的禁忌。
在民间,有俗语是这么说的“典当勿催赎,女子勿催嫁”。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结婚这种事是不能由女方家先提出的,不然的话会被认为是愁女儿嫁不出去了。
所以,结婚的时间一般都是由男方先提出个意见,告知给女方的,但是很少是由女方主动要求的。
从古至今,婚姻这等大事,必须要选择一个好的嫁娶的日子是特别重要的,最最关键的是一定要择吉避凶。
根根史书著作《中华全国风俗志》中记载,在古代的时候,在南京一些地方“男家欲迎娶,要先将男女八字送阴阳家卜吉,婚礼避忌何人。
在举行婚礼的时候,看男子是否有‘白虎压房’或者‘白虎压床’;如果有白虎压房、压床,就不能结婚,只能选择其他的人家”。
南方让阴阳家根据万年历推算黄道吉日,决定结婚的时间,当时的人们都相信阴阳家的术算,相信阴阳家推算出的吉日才是真正无疑的吉日。
现在看来,那时候的这种风俗只是对于迷信活动的支持和盲目的相信。
阴阳家为了区别于普通人,故弄玄虚而说他那一套假理论、假道理,这已经不是俗信,而是为了迎合风俗习惯而打造出来的超越迷信的”高谈阔论”了。
这使得当时的民众只能盲目的跟从,所以,我们只谈民间迷信中关于婚期吉凶的见解及其禁忌。
那么,对于结婚的大礼要安排在哪一年份内,民间是非常有讲究的。
一般情况是放在没有什么特殊情形的正常年份办喜事。
在我国汉族许多地区不在当年没有立春节气的年份举行婚礼,那样不吉利,还有些地方称这没有立春的这一年为“寡年”。
“寡年”的“寡”字是结婚时日的最大忌讳,那样的话会使人想到“寡妇”、“寡居”、“孤家寡人”之类等不吉利的词语,显然这是很忌讳的。
有些地方还认为“寡年结婚不养崽”,也就是说结了婚没有后代,这层意思,可能是由缺少”春”这个字而演变而来的。
在史书《白虎通义·嫁女篇》中写道:“嫁婚必以春何?春者,天地交通,万物始生,阴阳交接之时也。
”假如,有一年是无立春日的,那么民间也就会以为是无春,所以男女不得交接,假如交接了,交接会造成”子嗣难以延续”的后果,所以嫁娶非常忌讳安排在这一年内,为了避免所以要提前一年或者推后一年了。
也有特殊情况,在一年内有两个立春日,一些地区认为在这一年结婚好,这也就是为了印证“双春双喜”这个词语的意思,因而在这一年出现人们争相举行婚礼的情况。
还存在一些些地区认为这年结婚不好,存在“双春喜冲喜”这么一种说法。
所以,后来的民间普通人为了平稳,不敢冒风险,在有两个春日这样不同凡响的年内,也不举行婚礼,也就是故意躲开这年嫁娶的意思。
和一年内两个“春”的意思有相同说法的中南一些地方,比如汉族地区,还有同年内一家禁忌举办两次婚事的风俗习惯。
湘潭一带一年内,同屋不能有进有出。
一家甚至同住一屋的几家,不能在这一年中又嫁闺女又娶媳妇的,如果这样也被认为是不吉利的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也是出于对“喜冲喜”的顾忌。
中国古代,按地支排列的顺序,十二年是个轮回。
十二岁不可能嫁婚,这样一来,也就是忌讳男女双方在二十四、三十六、四十八等等类似于这样的年龄时结婚。
关于在嫁娶忌年的方面,除了“喜冲喜”的忌讳之外,还有“凶冲喜”的忌讳这么一种说法。
比如,在直系亲属长辈去世一年中,这是子孙后代服孝的一年,就不能举办喜事,他们认为在这一年举办婚礼,是对死去的故人的极不尊敬,更主要的是,当时的人们普遍认为,在服孝期间结婚是不吉利,如果那样会导致将来子女稀少,而且不容易长大成人,并且会导致家运不顺利。
从很多地方的风俗习惯来看,嫁娶忌年归根结底还是民间避凶求吉的心意的具体表现。
当结婚的年份定下来之后,关于对月份里面的忌讳也不能忽略。
在当时的风俗习惯中,有一定的月份中适合嫁娶,也存在另一些月份中忌讳嫁娶。
在后来的嫁娶中,民间有把婚嫁之宜的月份和属相联系在一起的信仰习俗。
比如,在山西定襄县的一些地区,人们认为鸡兔两属相在正月、七月嫁娶不叫好;蛇猪两属相在三月、九月嫁娶恰到好处;马鼠两属相宜是在六月和腊月;牛羊两属相嫁娶最好是在五月和十一月;狗龙两属相在四月、十月嫁娶最好了;还有虎猴两属相宜在二月以及八月的时候嫁娶。
在当时的条件下,汉族和其他一些少数民族还认为腊月或者腊月二十三以后甚至在新年前后都是神灵上天求福的时间,在这期间没有忌讳,在这个时候嫁娶是最好的,其中的每天都是黄道吉日。
其实,如果从社会生产方面来看,腊月至新年前后正是农闲的时期,这对于以农业经济为主的中国古代社会来说,形成这样的风俗习惯是非常合情合理的。
而相反,在农忙季节的五月、七月、九月,汉族以及其他一些少数民族则忌讳嫁娶。
因为在五月端午,七月鬼节,九月重阳,在民间这几个月是“恶月”,这个期间鬼很多,不利于嫁娶。
如果在这个时间内嫁娶,是相当忌讳的。
实际上,五月、七月、九月里天气炎热,食物容易腐烂,况且人们繁忙劳累,这个期间尽量避免举行嫁娶婚礼也是很有他们自己的道理的。
婚嫁随着社会的发展,一直到现在,如今的男女双方在婚嫁方面或许已经没那么多的讲究和礼节了,但是适当的避开民间所说的忌讳,让双方的婚礼在热闹的同时又吉祥喜庆,这在有些时候也是很有必要的,古时候避免忌讳也不就是为了百年好合,相守到老么。
篇三:喜满堂嫁娶择日法喜满堂日历-婚嫁择吉日习俗婚嫁是人生的一件大事与吉事,所以自古以来民间对整个婚嫁过程中的礼仪,尤其是男女合婚极为看重,认为稍有疏忽就会影响到人生乃至宗族的发达昌盛,是故,婚嫁中的言论行动具有浓厚的择吉取向。
1、五行择吉的来历换帖定婚之后,接下来就应该预定结婚的时间了。
这道程序在周公所订“六礼”中叫“请期”,即男家送聘礼后,又托媒人“请”女家择定迎娶的时间,故民间俗称“选日子”。
过去的“请”,其实只是一种谦词,含有“不敢自专”的意思,因为事实上都是男方决定好时间后再去通知女家的,故“请期实告婚期也,必先礼请以示谦”(宋程颢、程颐《二程表》)。
但后来在实践中也有名副其实的“请”的,因为许多人笃信“坐床喜”,希望新婚之夕便能让妻子怀孕,所以要避开女子的“例假日”,这就需要通过“请”的方式来征求意见。
此外,也有男女双方同时找人选择嫁娶时间的,那就更有必要以“请”的谦和来协调了。
请期的依据是“择吉”。
古人既然认为婚姻关系的确立乃“天作之合”,所以结婚的日期与时辰也应该顺应天时才会有好结果。
先秦、秦汉之际,选择“吉日良辰”的办法以占卜为主,卜者通过观察卜骨上的裂纹决定吉日,如“横吉榆仰首俯,??可居家室,以娶妻嫁女”(《史记·龟策列传》)。
后来阴阳家、风水家、星命家等各路“专家”都来兜揽为人娶妻择吉的生意,产生出种种矛盾。
有一次,汉武帝召集大家到宫里,问“某日可取妇乎?”结果“五行家曰可,堪舆家曰不可,建除家曰不吉,从辰家曰大凶,历家曰小凶,天人家曰小吉,太乙家曰大吉”,大家相互辩驳问难,吵得不可开交。
最终由汉武帝出面裁决。
“避诸死忌,以五行为主”(《史记·日者列传》)。
从此,五行占卜便成了选择嫁娶吉日的主要办法,再往后又杂采诸家,逐渐演绎成一整套庞杂的婚姻择吉体系。
旧时算命先生多藏有一部《增补诸家选择万全玉匣记》,就是他们做这笔生意的“经典”。
2、“照老黄历办事”嫁对吉的主要依据之一,是看所谓“神煞”的当值秩序。
人们常在老黄历上看到“是日月破,大事不宜”、“是日吉星天德”等字样,这里的“月破”、”天德”,就是当值神煞的名称。
神煞有吉神凶神之分,嫁娶时间之年月日辰是宣是忌,首先就要确认这个时间是哪一尊神煞在哪一个方位当值,然后做出趋吉避凶的安排。
比如“岁德”是年神中的吉神,所理之地,万福幅凑,自然是办婚事的好年头,倘若凶神“太岁”驾临,那就必须回避了。
过去还有结婚忌“当梁年”的习俗:古人以子、午、卯、酉为“当梁年”,以为该年不宜结婚。
晋张华《感婚赋》:“彼婚姻之俗忌兮,恶当梁之在斯。
”说的正是这种习俗。
至于其中的缘故,就很难搞清楚了。
反之,也有很多人赶在“兔年”的下半年结婚,希望在“龙年”生“龙子”,于是兔年便成了嫁娶的吉年。
可是卯属兔,卯是当梁年,龙倒是吉年,这个矛盾又该如何解释?择年之后,还要择月、择日、择时,所依准则与择年相似。
如“月德”、“月德合”等都是百福并集的值月吉神,最宜嫁娶,而“月建”是吉凶诸神的主帅,忌婚姻,等等。
按照前述《增补诸家选择万全玉匣记》的讲法,嫁娶最宜天德、月德、天赦、天喜、三合、六合等各尊吉神在位,则年、月、日、时无一不吉;相反,如逢月破、平日、劫煞、厌对、大时、天吏、四废、五墓、往亡、八专等神煞并集,则年、月、日、时无一不凶,绝对不可办喜事。
印书商存心要抢算命先生的生意,把这些一般人不可能弄清楚的“理论”简易化,印出一大堆黄历来,每一天都有宜嫁娶还是忌嫁娶的说明,那些会省钱的人就只须“照老黄历办事”就行了。
阴阳化生、神煞轮值这一套东西以外,民间还另有许多选择吉日良辰的传统习俗和趋避观念。
如《周礼》引《夏小正》:“二月,冠子嫁女之时。
”以为春天是合适嫁娶的季节。
什么缘故呢?《白虎通·嫁娶》有解释:春天是阴阳交接、万物生发的时令,男女配婚就是阴阳交接,所以春天结婚乃是顺应天时之举。
也有认为秋天嫁娶更合适的,《诗经·卫风·氓》:“匪我衍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择成白话的大意是:“不是我失约,是你没有请到好的媒人;你可别生气,秋天才是我们的婚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