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阴阳五行相生相克图表

中医阴阳五行相生相克图表

中医阴阳五行相生相克图表五行:木火土金水五位:东南中西北四季:春夏长夏秋冬五脏(阴里):肝心(脑)脾肺肾六腑(阳表):胆小肠(三焦) 胃大肠膀胱五官:目舌口鼻耳五体:筋(爪)脉肉皮骨五液:泪汗涎(唾) 涕血五色:绿(青) 红(赤) 黄白黑五味:酸苦甜辛咸七情:怒喜思悲(忧) 恐(惊) 六欲:视(看) 意(想) 尝(吃) 触听五志:愤恨怨恼烦中医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哲学!人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由各个局部所组成。

中医学把人体的结构分为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三大部分。

它们在人体中各具不同的生理功能,但相互之间又是密切联系的。

其中,脏腑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中心,而气血液则是由脏腑功能活动所生成,也是人体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通过经络输布到全身,供给机体维持生命的需要,从而形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

心---主血脉,“其华在面”,血有濡养周身的作用,脉为血液运行的通路;心(脑)藏神,主神志,指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

心开窍于舌,“舌为心之苗”。

肝---主藏血,肝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流量的作用。

肝主疏泄,情志方面及消化方面。

肝主筋,“其华在爪”,全身的筋(爪)依赖于肝之阴血的滋养。

肝开窍于目。

脾---主运化,脾具有消化吸收和运输营养物质的生理功能,包括运化水谷精微和运化水液两个方面。

“脾气主升”或“脾主升清”。

脾统血。

脾主肌肉,四肢。

脾开窍于口。

“其华在唇”肺---主气,司呼吸,主一身之气和主呼吸之气。

肺司宣发,外和皮毛。

肺主肃降,通调水道。

肺开窍于鼻。

肾(附命门)---藏精,精是人体生命的基本物质,藏之于肾。

精能化气,气能生精,充满生机活力。

肾主水,肾是管理水液代谢的主要器官;肾主生殖、生长、发育。

肾主骨、生髓、通脑,肾藏精,精能生髓,包括脊髓和骨髓。

肾主纳气,肾脏具有固摄肺所吸入之气的功能。

肾开窍于耳及二阴。

“其华在发”胆---胆的功能是贮藏和排泄胆汁,以帮助饮食的消化。

胆汁来源于肝脏,它的分泌和排泄是与肝的疏泄功能分不开的,所以说肝胆同主疏泄。

胃---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接受饮食物,进行初步的消化。

这种功能可归结为“受纳”和“腐熟”水谷两方面。

胃主通降,以降为和。

小肠---小肠也有消化和吸收的功能,体现为“受盛化物”、“泌别清浊”。

大肠---大肠的生理功能是转导糟粕,排泄粪便,并吸收部分水液。

膀胱---膀胱的生理功能是贮藏和排泄尿液。

膀胱的病变归根结底多与肾的气化功能有关。

三焦---三焦是上、中、下焦的总称。

上焦,呼吸和输布养料的功能;中焦,消化吸收、化生血液的功能;下焦,分清泌浊、排泄粪便的功能。

总之,人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有机统一体,内脏肌体之间即有结构上的联络,更有功能上的联系。

自然界的五行有相生和相克,我们人体的五行也有相生和相克的关系。

相生——相互滋生、促进、助长:;相克——相互制约、抑制、克服::;相生的关系是,肝好,心好;心好,脾好;脾好,肺好;肺好,肾好;肾好,肝好。

相克的关系是:肾功能不好,心脑血管就不好。

肾是过滤的,肾有肾小球和肾小管,肾小球管过滤,肾小管重新吸收进血液里。

如果肾功能不好,肾小球过滤不干净,就像一个漏勺一样,兜不住了,肾小管吸收进血液里。

心脑血管功能下降,克回肺,又克回肝,肝不好又克回脾胃,肝功能不好的人,见油腻的东西,他就吃不下,最后又克回肾。

人的健康也像一部车的保养,只有懂得其性能,熟悉驾驶规则,才能防止车过早的损坏甚至报废。

青色益目(清肝明目),红色补心(强心益气),黄色健脾(健脾养胃),白润肺(润肺化痰),黑色强肾(补肾填精);大怒伤肝,大喜伤心(乐极生悲),思虑伤脾,悲忧伤肺,惊恐伤肾;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酸伤筋,苦伤心,甜伤肉,咸伤血;)阴阳五行与五脏的关系木、火、土、金、水构成了宇宙万物,在宇宙中如果五行平衡时,自然界中会风调雨顺,万物生长。

所以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

如果五行不平衡时,自然界就会发生各种自然灾害。

如:地震、水灾、火灾,沙尘暴等等。

也就是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

中医、道教、佛教把人体比做一个小宇宙,人的心、肝、脾、肺、肾、和宇宙中的五行是相同的,肝(胆)属木,心(小肠)属火,脾(胃胰)属土,肺(大肠)属金,肾(膀胱)属水,当人体五脏相对平衡时,身体就会很健康,体内肾滋养肝,肝滋养心,心滋养脾,脾滋养肺,肺滋养肾,肾越好,肝越好,各脏器之间会产生相生的作用,良性循环。

但平衡是相对而言的,不平衡是绝对的。

因为100%的健康人是不存在的。

现代人生活在空气严重污染的今天,再加上生活节奏的加快,精神压力及生理功能的自然衰退,食物中的农药、化肥、药物中的毒素沉积等等,都会导致机能失调。

当其中一个脏器有病的时候,如不及早治愈,慢慢的各脏器之间就会恶性循环,产生相克。

假如一个人脾胃不好就会克肾,肾会克心,心克肺,肺克肝,肝克脾。

也就是“顺之生,逆则克1. 相生关系木生火,木材可做火的燃料。

肝循环系统好,可以促进心循环系统正常运行。

火生土,形象地用太阳对地面的照射,经亿年以上可化石为土作比喻。

心循环系统好,可促进脾循环系统正常运行。

土生金,金属从土中而生。

脾循环系统好,可以促进肺循环系统正常运行。

金生水,我们在自然界可以看到,有石就有水。

石头结构的山可以长树,因为岩缝可以使水升达到山顶。

所以民间有“山有多高、水有多高”之说。

而土结构的山不能长树,因为土克水,土阻止了水的上行,所以西北黄土高坡上光秃秃一片。

石头中含有大量金属元素,古人把这种现象概括为金生水。

肺循环系统好,可促进肾循环系统正常运行。

水生木,树木生长要靠水。

肾循环系统好,可促进肝循环系统正常运行。

2. 相克关系水克火,水能灭火。

肾循环系统不好,心循环系统逐渐进入异常状态,例如肾性心脏病等。

但是,水不克火火会失控。

火克金,火可溶化金。

心循环系统不好,肺循环系统就会逐渐进入异常状态,例如:心肺衰竭等等。

但是,火不克金,则金属无所用途。

金克木,金属可伤木。

如果肺循环系统不好,则肝循环系统就会逐渐进入异常状态,例如肺阴虚引起的肝阳亢进等。

但是金若不克木。

木则疯长无序。

木克土,树的种子破土而出。

如果肝循环系统不好,则脾循环系统就会逐渐进入异常状态,例如肝胃不和等。

但是土如果没有草木的制约,又会沙漠化。

土克水,土能阻挡水运行。

如果脾循环系统不好,则肾循环系统就会逐渐进入异常状态,例如脾虚引起的肾病等。

但是土如果克不住水,水又会泛滥。

3. 相乘关系相乘指相克太过,超出了正常的制约关系。

事物相生相克均匀才能保持平衡,否则会出现连锁失衡。

例如肺(金)克肝(木)太过时肝(木)就会受损失常,或克脾(土),或化为火伤肺(金)。

4. 拒纳关系五脏之间生纳相交为正常。

如肺(金)生肾(水),肾接纳肺气。

五脏之间依次类推可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体。

反之脏与脏之间互不接纳,即逐渐演化为病态。

拒纳表现为:木不纳水、水不纳金、金不纳土、土不纳火、火不纳木。

中医理论称“子病及母”。

木不纳水,可用水土流失现象作比喻。

如有些地方砍树,破坏了植被不能吸纳水,便会导致山洪暴发、山体滑坡以及泥石流等灾害。

同样,如果肝不纳肾,肾的循环系统就逐渐进入非正常状态,例如:肝郁气滞引起的肾病等。

水不纳金,流水不腐,水滞则臭,久之可以伤金器。

肺为肾上之水,肾不纳肺,则肾循环系统就会逐渐进入异常状态,例如哮喘、肺气肿、肺积水等。

金不纳土,土孕育了金属元素包括微量元素,微量元素供养植物。

如果金属拒绝接纳土的供养,它本身就不存在了,土也成了无用之土。

如果肺不纳脾,脾的运化功能则失常,例如营养不良等。

土不纳火,北方生火炉有一种现象:火炉里抹一层湿泥土,土未干时煤炭在炉中点燃后容易熄灭,因为此时“土不纳火”。

待湿泥干了后,煤炭可燃起很旺的火苗,因为此时已是“土克纳火”了。

脾胃不好的人会引起心脏病,甚至老年人吃的过饱都可引起心闷、心跳过速,重则心脏供血不足。

火不纳木,木经过燃烧才能转化为能量,如果火熄灭,木转化能量的运动则受阻。

心脏不正常,久之会引起肝胆发病。

5. 反侮关系前面讲了五行相克,但是有时也会出现反克现象。

反克也叫“反侮”,“侮”即侮辱。

例如木反克金,金反克火,火反克水,水反克土,土反克木。

木反克金,金能伤木。

一般情况下木不能伤金,但是木燃烧时也可以伤害金。

肝火过旺时可伤肺金,这叫“木火刑金”。

金反克火,火能伤金。

一般情况下金不能克火,但有时又是可以的,如北方的火炉,只要把进气口的铁门关上,把铁烟筒堵死,金即可把火憋死。

肺长期不好,可导致心脏衰竭。

火反克水,水能灭火。

一般情况下火不能克水,但是火大于水也可把水烧干。

心脏长期不好也可伤肾,致肾水枯竭。

水反克土,土能制水。

一般情况下水不克土,但是水大了也可冲破土堤。

肾长期不好,也可伤脾,使人的脾胃功能下降。

土反克木,木能克土,一般土不克木,但是土层过厚也可把树种压住,使其不能破土而死;脾胃长期不好可伤肝胆。

纵观上述相生、相克、相乘、拒纳、反侮关系,可以看出,人体五脏各种关系的变化既有规律又是变化的,一定要辩证施治、以简制繁。

辩证的方法是:抓一个中心,观察四方面。

自然的五行平衡会风调雨顺人体的五脏平衡会身心健康五脏的功能与作用一、脾与胃1. 主运化脾主管食物的消化、吸收、排泄。

食物由胃初步消化后,经脾进一步消化,吸收其中的水谷精微,再向上转输于心、肺,通过心肺的作用而布散全身,以营养周身各组织器官。

脾在运化水谷精微的同时,将机体所需之水液,上输于肺,敷布全身,以滋养需濡润各组织器官,并把代谢后多余水液,在肺和肾的协同作用下,下输膀胱而排出体外,以保持体内水液代谢的平衡。

如果脾的运化功能不良,就会出现食欲不振、腹胀、便溏、以及营养不良等症;当影响到水液的吸收和输布时,又可产生痰饮、水肿等水湿潴瘤疾患常见的病症,多为脾虚、脾湿、便不成形,重则泻肚。

治疗调理类似的病症主要靠健脾。

2. 统血脾有统血的功能。

脾虚可引起血不循经,导致各种出血症状。

脾有生血的功能,脾虚容易出现贫血。

一些癌症病人化疗期间因血象过低而晕眩、脱发、厌食等。

在调理中我们给这些患者健脾,有的人血象变得和正常人一样。

有位46岁的女性一年化疗6次,血象与正常人一样、头发未脱,精神非常好。

血虚可以引起便秘,脾虚还可以引起咳,咳时两肋疼痛不能转身。

健脾应在巳时。

3. 主四肢、肌肉,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正常肌肉健壮丰满,四肢有力。

反之,食欲不振,肌肉消瘦、四肢乏力、唇色淡白或萎黄无华。

4. 胃胃的主要功能接受容纳水谷,将食物消化。

胃有病可出现腹胀、疼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

5. 脾和胃的关系脾为总调度,胃为加工车间,脾主升胃主降。

胃气降,水谷才能下行便于消化。

脾气升,才能把营养输给肺,肺把营养传给其它脏腑。

脾喜燥恶湿,脾湿便溏、泻肚。

胃喜润恶燥;胃燥热、胃火上行目赤、牙痛。

胃火上行也可引起咳,咳时呕吐,此症应在辰时降胃气,如果胃气不降,会出现恶心呕吐、打嗝、胃痛等症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