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安全总结

实验安全总结

1.实验室的基本安全制度①实验室在着装方面有哪些规定?答:进入实验室必须穿戴实验服、防护手套、防护眼镜、鞋子,必要时佩戴防护口罩。

禁止戴隐形眼镜,禁止穿拖鞋、凉鞋和高跟鞋,禁止披头散发。

到非实验区(如办公室),需要脱掉实验服和手套。

②在开始新的实验操作前,要做什么?答:应该先查阅所涉及药品的MSDS(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材料,了解潜在的危险,以及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③实验室的废弃液应该如何处理?答:实验废弃液必须按照分类倒入专用的废液桶,由专业人士统一收集处理,严禁直接倒入下水道。

①防火的技术措施都有哪些?答:(1)消除着火源。

安装防爆灯具、禁止烟火、接地、避雷、隔离和控制温度(2)控制可燃物。

以难燃或不燃材料代替可燃材料;防止可燃物质的跑、冒、滴、漏;对能相互作用产生可燃气体或蒸气的物品,隔离、分存。

(3)隔绝空气。

将可燃物品隔绝空气储存,充惰性介质保护。

(4)隔离。

设置阻火装置、筑防火墙、建筑物间留防火间距。

(5)火灾监测。

火灾监测器发现臭气、烟、热流、火光、辐射等早期信号,及时扑灭。

(6)配备相应的消防器材。

①防爆的措施都有哪些?答:(1)通过充入惰性介质,排除容器或管道中的可燃物,防止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2)防止可燃物的泄漏。

(3)严格控制系统的含氧量,使其降至某一临界值以下。

(4)消除火源。

(5)对爆炸性气体、粉尘等浓度进行监测与检测。

①实验室安全用火应注意哪些?答:(1)在使用易燃气体和易燃试剂的实验内不得使用明火,实验室严禁吸烟;(2)金属钠等活泼金属严禁与水接触,废钠通常用乙醇销毁;(3)氧气钢瓶使用时,不得让氧气大量溢出;(4)应防止可燃性气体溢出,保持室内通风良好,严禁使用明火;(5)禁止在实验室乱拉电线;(6)定期检查消防器材。

禁止擅自移动。

②灭火的基本方法有哪些?答:(1)隔离法:将可燃/易燃/助燃物质与火源分开。

(2)冷却法:用灭火剂喷射到燃烧物体上,温度降至燃点以下。

(3)窒息法:用湿棉毯、干沙等不燃物覆盖在燃烧物的表面,隔绝空气。

(4)化学抑制法:化学灭火器喷射到燃烧物上,发生化学作用,使燃烧的化学连锁反应中断,使火熄灭。

①常见的灭火器,请举四例。

答:二氧化碳灭火器(降低含氧量、冷却。

BCEF类适合,AD不适合。

)、泡沫灭火器(化学型/空气型,隔绝空气、冷却。

适合各类不溶水的火灾,不能用于E类带电设备、D类金属。

)、干粉灭火器(ABC:磷酸二氢铵;BC:碳酸氢钠;D类不适合。

借助粉粒消耗燃烧反应中的活性基团、降低含氧量。

)、六氟丙烷灭火器(冷却吸热、隔绝空气;产生活性自由基与燃烧物反应,切断自由基的链式反应。

适合ABCEF,不大适合A、D)。

②干粉的灭火器的使用方法:提起灭火器,拔下保险销,一手握住皮管,瞄准火源根部,另一手用力握下手压柄,近距离对准火源根部扫射。

③灭火器的选择(1)固体A类:水型、泡沫、磷酸铵盐干粉、卤代烷;(2)液体B类:干粉、泡沫(不能极性溶剂)、CO2、卤代烷;(3)气体C类:干粉、卤代烷、CO2;(4)带电E类:卤代烷、CO2、干粉;(5)ABCE类:ABC 型磷酸铵盐干粉、卤代烷;(6)金属D类:粉状石墨灭火器、金属火灾专用干粉、干砂或铸铁;(7)ABC 型干粉和BC型干粉不能联用,BC型干粉和泡沫不能联用;火灾发生后措施:报警—灭火—逃生报警:地点;部位;物质;火势;人员被困;电话灭火:先控制后灭火;先救人后救物;防中毒防窒息逃生:冷静;撤离;防护个人;不乘电梯;①火场逃生原则:(1)保持冷静;(2)迅速撤离;(3)加强防护,避免烟害;(4)穿过烟火区,爬行或压低身体,不站立行走;(5)不乘坐电梯;(6)身上起火勿奔跑,可就地打滚或厚衣服压灭;(7)不可随意开窗,防止新鲜空气增强火势;(8)不要盲目跳楼。

②逃生要领:(1)单层建筑,迅速逃向安全出口;(2)高层建筑,无安全出口时。

结绳、骑坐窗外空调、扒住窗台翻出去、创造避难间、抛物跳楼、沿水管下滑。

②第一类爆炸品的危险特性?如何储存与使用?火灾如何扑救?答:爆炸性、敏感度高、一定毒性、化学反应性、见光易分解、较强吸湿性、着火危险性。

专门仓库、分类存放、保持通风、远离火源和光源、避免阳光直射;严格管理,“五双管制度”;轻拿轻放,避免摩擦、撞击、震动。

大量水扑救,配备防毒面具,禁用酸碱灭火器,沙土覆盖。

③第二类压缩、液化气体的危险特性?如何储存与使用?答:爆炸性、化学活泼性、易燃性、助燃性、毒害性、窒息性。

阴凉通风仓库,远离火种、热源,防止日光暴晒,严禁受热。

性质相抵触的钢瓶应分开存放。

装卸须轻装轻卸,严禁碰撞、抛掷、溜坡或横倒在地上滚动等。

储存中钢瓶阀应拧紧。

运输时必须带好钢瓶上的安全帽。

④第三类易燃气体的危险特性?发生火灾如何扑灭?答:高度易燃性、易爆性、高度流动扩散性、受热膨胀性、忌氧化剂和酸、静电性、毒性。

当不溶于水,若比水轻,CO2(初期)或干粉,不可用水;若比水重,用水扑灭。

当能溶于水,雾状水、干粉、卤代烷灭火。

⑤第四类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的危险特性?如何储存与使用?火灾如何扑救?答:(1)易燃固体的危险特性:易燃性、爆炸性、热分解性、撞击摩擦敏感性、毒害性。

阴凉通风库房,远离火种、热源、氧化剂及酸类(特别是氧化性酸类);适量存放,不宜过多;使用中要轻拿轻放,避免摩擦和碰撞。

发生火灾时可用雾状水、砂土、二氧化碳或干粉灭火剂灭火。

(2)自燃物品的危险特性:具有容易氧化、分解的性质,且燃点较低。

自燃物品起火时除三乙基铝不能用水扑救外,其余均可用大量水来扑救,也可用砂土、二氧化碳及干粉灭火剂。

(3)遇湿易燃品与水或潮湿空气中的水分能发生剧烈化学反应,放出易燃气体和热量;一些遇湿易燃物品还具有腐蚀性或毒性,如硼氢类化合物有剧毒。

严禁露天存放,库房必须干燥。

发生火灾时绝对禁止用水及含水泡沫灭火、二氧化碳,可用砂土、或干粉灭火剂灭火。

⑥第五类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答:危险特性、强氧化性(高氯酸盐、高锰酸盐、硝酸盐等)与易燃、可燃物、还原剂混合,极易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火药、氯酸钾与硫磺)、助燃性、易分解、对大多数氧化剂遇到酸反应强烈、甚至发生爆炸、具有不同程度的毒性和腐蚀性。

远离热源,严禁受热,避免摩擦、振动、冲击、阳光直晒等、不能和易燃物质混装(如铵盐、氯酸盐、硝酸盐)、远离酸类物质(不能用CO或酸碱灭火器灭火)、发生火灾,用大量水灭火。

⑦第六类毒害品的管理和使用?答:有毒品应执行“五双管理制度”,尽量以无毒、低毒代替有毒或剧毒化学品,使用时加强个人防护。

⑧第七类放射性物品的危险?如何存放?答:放射性、毒害性、不可抑制性。

1.放射性实验应划出防护圈,并加设明显标志。

2.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及防护知识和健康条件,工作人员配备专用的工作服、鞋、帽、口罩、套袖、手套、防毒面具等个人防护用品。

3.放射性同位素不得与易燃、易爆、腐蚀性物品放在一起,其贮存场所必须采取有效的防火、防盗、防泄漏的安全防护措施。

4.大量同位素分装应在专用的房间内进行,并设有相应的防护屏蔽,设置计量检测仪器及必要的应手工具。

5.放射性实验室的废物与普通垃圾要严隔分开,妥善处理,防止污染环境。

含有放射性物质的废水应排入沉淀池内、封存或固化处理。

6.有健全的安全和防护管理规章制度、辐射事故应急措施。

⑨腐蚀品的危害特性?灼伤应急处理?答:强腐蚀性、易燃性、氧化性、遇水反应性。

酸灼伤,大量水洗,再以3%- 5%碳酸氢钠溶液洗,最后用水洗。

碱灼伤,立即用大量水洗,再1%- 2%硼酸液洗,最后水洗。

①MSDS的内容?1.化学品及企业标识;2.成分组成信息;3.危险性概述;4.急救措施;5.消防措施;6.泄漏应急处理;7.操作处置与储存;8.接触控制个体防护;9.理化特性;10.稳定性和反应性;11.毒理学资料;12.生态学资料;13.废弃处置;14.运输信息;15.法规信息;16.其他信息。

①防止触电的技术措施有哪些?答:(1)绝缘、屏护和间距;(2)接地和接零;(3)装设漏电保护装置;(4)采用安全电压;(5)使用电器,手需干燥;不用试电笔去试高压电;雷雨天不靠近高压电杆、铁塔、避雷针,不可跨步。

②实验室如何防护触电?(1)不得随便移动或私自修理实验室内的电气设备,不乱拉临时线;(2)经常接触和使用的配电箱、配电板、闸刀开关、按钮开关、插座、插销以及导线等,必须保持完好、安全,不得有破损或将带电部分裸露出来;(3)不得用铜丝等代替保险丝,并保持闸刀开关、磁力开关等盖面完整,以防短路时发生电弧或保险丝熔断飞溅作人;(4)经常检查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接零装置,保证连接牢固;(5)合理选用电气装置。

例如,在干燥少尘的环境中,可采用开启式和封闭式;在潮湿和多尘的环境中,应采用封闭式;在有腐蚀性气体的环境中,必须采用密封式;在有易燃易爆危险的环境中,必须采用防爆式。

并选用合格产品;(6)线路电器负荷不能过高,注意电气设备安装位置距易燃可燃物不能太近,注意电气设备运行是否异常,注意防潮等;(7)使用电气设备之前详细阅读使用说明书,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使用;(8)在移动电气设备时,必须先切断电源,并保护好导线,以免磨损或拉断;(9)对设备进行维修时,一定要切断电源,并在明显处放置“禁止合闸有人工作”的警示牌;(10)离开时要关掉电源。

③触电时,应如何急救?答:(1)就近拉开电源开关,使电源断开;(2)可用手头的刀、斧、剪刀等带绝缘柄的工具,将电线砍断或撬断;(3)可站在干燥木板上,用一只手抓住衣服将其拉离电源;(4)如果导线搭落在触电者身上或压在身下,可用干燥的木棒、竹竿将导线挑开;(5)将伤者就近移至干燥通风场所,进行情况判别,再对症救护;(6)触电者位于高位要考虑高位坠落的危险④电气火灾的成因有哪些?答:短路、过载、接触不良、雷电、静电。

⑤如何进行电气消防?答:(1)发现电子装置、电气设备、电缆等冒烟起火,要尽快切断电源(开总开关或失火电路开关)。

(2)使用砂土、二氧化碳、干粉或四氯化碳等不导电灭火介质,忌用泡沫或水进行灭火。

(3)灭火时不可将身体或灭火工具触及导线和电气设备。

⑥如何关闭旋蒸?如何使用旋蒸?旋转蒸发仪关闭程序(1)旋速调至零,关闭旋转按钮,(2)将烧瓶升高(3)放气至泵的真空度为零,取出烧瓶,(4)关水泵。

使用旋蒸时:(1)必须看守,以防所旋蒸的物料暴沸冲料;(2)断电时未及时放气,水泵中水倒吸;(3)密闭性差,烧瓶落在水浴锅中,导致物料散在水中。

⑦安全用电的操作习惯有哪些?(1)人体触及任何电气装置和设备时先断开电源;(2)测试、装接电力线路采用单手操作;(3)触及电路的任何金属部分之前都应进行安全测试。

②气瓶的安全使用应注意什么?1、气瓶放置地点不得靠近热源和明火,应保证瓶体干燥,距明火10米之外;严禁用温度超过40℃的热源对气瓶加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