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中央电大本科《货币银行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说明:试卷号:1046课程代码:00697适用专业及学历层次:财务管理、工商管理、会计学(统计系统方向);本科考试:形考(纸考、比例50%;终考:纸考、比例50%)一、单项选择题1.货币在(C)是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A.支付工资B.交纳税款C.商品买卖D.表现商品价值2.一张差半年到期的面额为2000元的票据,到银行得到1900元的贴现金额,则年贴现率为(A)。
A.10%B.5%C.2.,56%D.5.12%3.货币市场最基本的功能是(A)。
A.调剂余缺,满足短期融资需要B.为各种信用形式的发展创造条件C.为政策调控提供条件和场所D.有利于企业重组4.下列属于非系统风险的是(D)。
A.政策风险B.市场风险C.购买力风险D.信用风险5.下列各项中应记入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经常转移的项目是(A)。
A.援助捐赠B.购买外国股票C.购买外国专利权D.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存贷款交易6.下列属于中央银行资产项目的有(A)。
A.政府债券B.政府和公共机构存款C.流通中的货币D.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存款7.成本推动说解释物价水平持续上升的原因侧重予(B)。
A.需求与成本B.供给与成本C.需求与供给D.供给与结构8.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时,则商业银行派生存款的创造能力(A)。
A.降低B.增加C.不受影响D.不确定9.造成金融压制的原因之一是金融市场落后,尤其是(D)发育不全。
A.货币市场B.黄金市场C.外汇市场D.资本市场10.凯恩斯把用于保存财富的资产划分为(C)。
A.现金与存款B.股票与债券C.货币与债券D.储蓄与投资二、多项选择题11.信用货币包括(CDEF)。
’A.实物货币B.金属货币C.纸币D.银行券E.存款货币F.电子货币12.人民币货币制度的特点是(ACE)。
A.人民币是我国法定计价、结算的货币单位B.人民币主币无限法偿,辅币有限法偿C.人民币采用现金和存款货币两种形式D.现金由中国人民银行和国有商业银行发行E.目前人民币汇率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13.以下对商业票据的描述正确的是(BCE)。
A.商业票据是_种所有权凭据B.商业票据可分为期票和汇票两种C.商业票据的流通转让有一定的范围D.商业票据只可以转让一次E.商业票据又称商业货币,它包括在广义的信用货币范畴之内14.消费信用的形式有(ABD)。
A.企业以赊销方式对顾客提供信用B.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给个人购买消费品C.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给生产消费品的企业D.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对个人提供信用卡E.银行对个人办理支票业务15.商业银行的外部组织形式因各国政治经济制度不同而有所不同,目前主要有(ABCDE)等类型。
A.总分行制B.代理行制C.单一银行制D.持股公司制E.连锁银行制16.回购协议市场的交易特点有(ABC)。
A.流动性强B.安全性高C.收益稳定且超过银行存款收益D.税收优惠E.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回购交易具有明显的优势17.下列各项属于资本转移的有(ABCDE)。
A.固定资产所有权的转移B.同固定资产的收买和放弃相联系的或以其为条件的资产转移C.债权人不索取任何回报而取消的债务D.投资捐赠E.非生产性有形资产及无形资产的收买和放弃18.现代中央银行享有的国家赋予的特权有(ABCE)。
A.垄断货币发行权B.集中存款准备金C.指定执行货币政策D.充当信用中介E.管理黄金与外汇19.银行体系的准备金存在方式有(BC)。
A.流通中现金B.库存现金C.中央银行帐户上的准备存款D.同业帐户上的存款E.国际机构帐户上的存款20.选取货币政策操作指标和中介指标的主要标准是(ACD)A.可测性B.波动性C.可控性D.相关性E.被动性三、判断正确与错误21.广义货币量反映的是整个社会潜在的购买能力。
(错)22.格雷欣法则是在金银复本位制中的“双本位制”条件下出现的现象。
(对)23.间接标价法是用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为标准,来计算应付若干单位的本国货币。
(错)24.牙买加体系规定黄金和美元不再作为国际储备货币。
(错)25.信用关系是现代经济中最普遍、最基本的经济关系。
(对)26.现代经济中国家信用的作用日益增强,是由于国家的职能得到强化,对宏观经济进行调节和控制的结果。
(对)27.《巴塞尔协议》中为了消除银行间不合理竞争,促进国际银行体系的健康发展,规定各国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都应达到6%。
(错)28.商业银行经营的“三性原则”是具有完全内在统一性的整体。
(错)29.由于回购协议交易的标的物是高质量的有价证券,市场利率的波动幅度较小,因此,回购协议是无风险交易。
(错)30.经济学的稳定目标中应包含不要陷入通货紧缩的要求。
(对)四、名词解释31.金融结构:是指构成金融总体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分布、存在、相对规模、相互关系与配合的状态。
32.格雷欣法则:金银复本位制条件下出现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指当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名义价值相同的铸币同时流通时,实际价值较高的通货即良币,被熔化、收藏或输出国外,退出流通,而实际价值较低的劣币则充斥市场的现象。
33.企业信用:是指以企业作为融资主体的信用形式,即由企业作为资金的需求者或债务人的融资活动。
其主要形式包括商业信用、银行贷款、企业的债权信用和股权信用等。
五、简答题34.何谓货币制度?它主要包括哪些内容?货币制度是指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管理等加以规定所形成的制度。
货币制度自国家干预货币流通以后开始形成。
较为完善的货币制度是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逐步确立的。
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六个方面:(1)规定币材。
(2)规定货币单位,即规定货币单位的名称和货币单位的“值”。
(3)规定主币和辅币。
(4)规定货币铸造权或发行权,金属货币流通下规定货币铸造权;信用货币流通下规定货币发行权在中央银行。
(5)有限法偿和无限法偿,即法律规定货币具有多大的支付能力。
(6)准备制度,如金准备、外汇准备、有价证券准备或物资准备等。
35.简述回购协议市场的交易对象和特点。
(1)回购协议市场是指通过回购协议进行短期资金融通交易的场所。
回购交易是以签订协议的形式进行交易的,但协议的标的物却是有价证券;我国回购协议市场上回购协议的标的物是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可用于在回购协议市场进行交易的政府债券、中央银行债券及金融债券。
(2)回购协议市场的交易特点:流动性强。
安全性高。
收益稳定且超过银行存款收益。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利用回购协议融人的资金不属于存款负债,不用交纳存款准备金。
36.何为金融监管?其必要性何在?(1)金融监管是金融监督和金融管理的总称,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金融监管是指中央银行或其他金融监管当局依据国家法律规定对整个金融业(包括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实施的监督管理。
广义的金融监管在上述涵义之外,还包括了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和稽核)同业自律性组织的监管)社会中介组织的监管等内容。
金融监管的必要性体现在三个方面:(1)金融行业的高风险性和金融市场的负外部效应使金融监管显得相当必要;(2)中央银行为维护金融秩序,保护公开竞争,提高金融效率必须进行金融监管;(3)为防范金融危机,应加强对金融业的监管,降低社会成本,减少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危害。
六、论述题37.结合商业银行的经营体制,论述我国目前商业银行经营体制的特点以及发展趋势。
(1)商业银行的经营体制主要有职能分工型和全能型两种。
职能分工型又称分业经营模式,是指在金融机构体系中,各个金融机构从事的业务具有明确的分工,各自经营专门的金融业务,有的专营长期金融业务,有的专营证券业务,或信托、保险等业务。
在这种模式下,商业银行主要经营银行业务,特别是短期工商信贷业务。
与其它金融机构相比,只有商业银行能够吸收使用支票的活期存款。
全能型模式又称混业经营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的商业银行可以经营一切银行业务,包括各种期限的存贷款业务,还能经营证券业务、保险业务、信托业务等。
早期的银行都是全能型的。
与职能分工型模式下的商业银行相比,全能型商业银行业务领域更加广阔,通过为客户提供全面多样化的业务,可以对客户进行深入了解,减少贷款风险,同时银行通过各项业务的盈亏调剂,有利于分散风险,保证经营稳定。
(2)商业银行究竟采用何种模式是由一国金融体制决定的。
自20世纪70年代后,特别是近10年来,随着金融业竞争日趋激烈,商业银行在狭窄的业务范围内利润率不断降低,越来越难以抗衡其它金融机构的挑战,为此商业银行不得不突破原有的业务活动范围,增加业务种类,在长期信贷领域和投资领域开展业务,其经营不断趋向全能化和综合化;同时,许多国家金融管理当局也逐步放宽了对商业银行业务分工的限制,在一定的程度上促进了这种全能化和综合化的趋势。
(3)我国现行的商业银行体系是在改革开放后逐步建立起来的,我国目前采用的是职能分工型模式。
1995年《商业银行法》规定了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1998年,国务院又明确规定商业银行不得从事股票买卖、信托业务,商业银行与证券业、信托业分离。
我国现行的职能分工型商业银行模式比较切合国情,因为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还不具备开展综合性业务的市场基础,法制与监管的外部制约、有效的经营管理及内部控制机制还很不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