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方案(改)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方案(改)

门头沟区冯村沟水环境整治工程(下段)一标沥青混凝土路面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审核:日期:目录第一章工程概况 (1)1.1工程概况 (1)1.2材料组成及技术要求 (1)1.3沥青混合料、石灰粉煤灰、级配砂石 (2)1.4路面结构设计 (3)第二章编制依据 (4)第三章施工准备、总体规划和作业段划分 (4)3.1施工准备工作: (4)3.2作业段划分: (5)第四章施工方案 (6)4.1试验段落 (6)4.2主要施工工艺: (6)4.2.1混合料的拌和 (6)4.2.2混合料的运输 (7)4.2.3混合料的摊铺 (8)4.2.4混合料的压实 (9)4.2.5接缝的处理 (10)第五章工程质量、安全、环境保证措施 (11)5.1确保工程质量的措施 (11)5.2确保施工安全的措施 (12)5.3确保环境保护的措施 (13)第六章雨季、冬季施工措施 (13)6.1雨季施工措施: (13)6.2冬季施工措施 (13)第一章工程概况1.1工程概况门头沟区冯村沟水环境整治工程(下段)位于冯村沟,西起冯村沟橡胶坝,东至艾洼村鸽子厂房,北起规划居住用地,南至规划路长安街西延,全长1000m (桩号:2+200~3+200),新建跌水(2+200)一座,新建挡水堰2座(2+560和2+940),河底以生态方式进行河坡护砌,两岸以休闲、娱乐、健身的方式修建广场;施工红线65m宽,两侧各1.5m绿化带,左岸巡河路3.5m宽,道路等级为城市次干道,为配合门头沟区水务局河道生态整治工程的开发建设,改善沿线的投资环境和人居环境,推进城市化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生态整治、美化环境的三大原则,拟以门头沟区冯村沟水环境整治工程(下段)建设工程。

1.2材料组成及技术要求沥青路面不仅要考虑耐久性,而且要考虑抗车辙、抗裂、抗滑和防水渗等要求,路面用沥青、碎石、砂、矿粉等材料的质量应符合有关行业规范的技术要求。

(1)沥青上、下面层沥青采用优质道路石油沥青,沥青标号为A级70号,其各项指标符合《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1-2008)的表8.1.7-1“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

(2)粗集料粗集料的粒径规格符合《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的表8.1.7-7中的要求。

上面层选用玄武岩,软石含量不大于3%,中、下面层选用石灰岩,软石含量不大于5%,其各项指标符合《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1-2008)的表8.1.7-6中城市主干路粗集料的要求。

(3)细集料沥青面层用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符合《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1-2008)的表8.1.7-8中城市主干路要求并应满足表8.1.7-9的要求。

(4)填料填料采用石灰岩等憎水性石料经磨细得到的矿粉,其质量应符合《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1-2008)的表8.1.7-11的技术要求,回收粉尘不得再使用。

1.3沥青混合料、石灰粉煤灰、级配砂石(1)巡河路上面层采用30mm厚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AC-13C),上面层应具有平整、坚实、抗滑、密水的功能,且具有高温抗车辙、低温开裂,抗水损害的技术品质。

下面层采用60mm厚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

下面层应具有高温抗车辙、抗剪切、密实、基本不透水的性能,下面层应同时具有耐疲劳开裂的性能。

二灰层采用300mm厚石灰粉煤灰砂砾料垫层,石灰粉煤灰与集料的质量比为1:4 ;稳定砂砾压实度>95﹪;稳定集料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0.6MPa。

二灰层应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板结性、水稳定性和一定的抗冻性。

级配砂石层采用300mm厚级配砂石垫层,砂砾料重型击实标准的压实度>96﹪,级配砂石层应具有减小沥青面层内的拉应力,拉应变,并应同时具有对沥青层内最大剪应力峰值和路面整体结构强度无影响。

沥青混合料技术要求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表5.3.3-1中“一级公路”对应的各项要求。

(2)沥青面层下面设置沥青封层,下封层采用层铺法表面处置施工,沥青封层选用ES-2型稀浆封层。

待石灰粉煤灰砂砾料碾压后,表面喷洒透层乳化沥青一道,透层油选用乳化沥青(PC-2), 用量采用1.0kg/m²;后洒一层5~10mm石屑,用量为0.006 m3/m。

(3)沥青层之间施工时应设粘层,粘层沥青采用乳化沥青(PC-3),用量为0.5 kg /m²。

(4)沥青面层压实度应大于94%。

1.4路面结构设计本路段路面设计原则为:因地制宜、合理选材、技术先进可靠、经济合理,有利于机械化施工、利于养护。

根据本项目的工程特点(交通量、路基条件、平纵面线型),结合本项目沿线的气候、水文、地质条件及筑路材料等,参考本地区经验,对路面方案进行综合分析。

本着因地制宜,合理选材,方便施工,利于养护,本设计车行道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

本项目沥青砼路面的设计年限为15年,路面结构方案如下:上面层:30m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C)下面层:60mm厚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上面层与下面层之间设粘层油下面层与石灰粉煤灰砂砾料垫层之间设透层乳化沥青石灰粉煤灰层:石灰粉煤灰与集料的质量比为1:4 ;稳定砂砾压实度>95﹪;稳定集料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0.6MPa。

级配砂石层:砂砾料重型击实标准的压实度>96﹪。

第二章编制依据1《冯村沟水环境整治工程(下段)—巡河路标准横断面图(二)》2《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1-2008)3《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5施工现场条件和施工环境。

6本公司的综合实力及类似工程施工经验。

第三章施工准备、总体规划和作业段划分3.1施工准备工作:(1)技术准备:组织全体人员学习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指导意见,进行岗位技术培训,建立健全了管理组织网络和质量保证体系。

为沥青混凝土路面摊铺做好充分的准备。

后场摊铺时必须有项目部技术人员及监理工程师在场,控制各使用材料及配比。

(2)机械准备:对所有施工机械进行全面的清洁、保养、调试、检查和维修。

并配齐了生产施工过程中部分机械的易损备件,保证各类机械运转处于良好状态。

(3)材料准备:摊铺前7天对沥青混凝土供应单位现场备料数量进行现场核实确认,原材料的采用需经项目部自检及监理组抽检合格后方可使用,把好材料的源头关。

(4)运输车辆:我部已落实运输车辆5辆,车辆外观整齐,性能良好,车厢清洁。

同时制定十不准以加强驾驶人员的督导,按正确的操作程序进行装料、运输、卸料,为提高摊铺质量创造良好条件。

(5)现场准备①在铺筑下面层的粗粒式沥青混凝土以前应清洁沥青混凝土基层表面,浇洒下封层后再施工,在浇洒下封存之前将道路两侧道牙采用塑料薄膜遮盖保护道牙的清洁、干净,上层粘层油施工前同本方法进行,对于沥青面层各层如果施工时间间隔较长,下层受到污染,摊铺上一层前应清洁表面后浇洒粘层油后再铺筑。

②确保做好路面原地面测量,宽度放样,架设好钢丝绳。

摊铺点的松铺系数按试铺段确定的数值进行控制。

3.2作业段划分:本工程巡河路设计总宽度为3.5m(含两侧道牙),运输车辆只能倒退行进,考虑到车辆行进途中缓慢而影响施工进度和沥青供给不及时而影响衔接问题,现阶段因多处与规划路平面交叉,目前没有规划路的设计标高而存在高程连接问题,根据规划平交路口段预留运输车辆进出口拟采用分段分层铺筑,将划分为4个段落如下:(1)2+200~2+477段(规划华园路)(2)2+477~2+893段(规划滨河路南延)(3)2+893~3+200段(本标标尾)(4)与各平面交叉路口处理若以后收到规划路的设计高程,将对铺筑计划进行调整。

第四章施工方案4.1试验段落正式开工之前,应进行试铺,主要确定以下内容:1、验证用于施工的集料配合比;2、调试拌和时间,保证混合料的均匀性;3、确定铺筑的合适厚度和松铺系数;4、确定每一作业段的合适长度;4.2主要施工工艺:4.2.1混合料的拌和(1)粗、细集料应分类堆放和供料,取自不同料源的集料应分开堆放,应对每个料源的材料进行抽样试验,并应经工程师批准。

(2)按目标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验证三个阶段进行试拌、试铺后,进行大批生产。

(3)每种规格的集料、矿料和沥青都必须分别按要求的比例进行配料。

(4)沥青材料采用导热油加热,加热温度在155~165℃范围内,矿料加热温度为160~175℃,沥青与矿料的加热温度应调节到能使拌和的沥青混凝土出厂温度在145~165℃,不准有花白料、超温料,混合料超过195℃者应废弃,并应保证运到施工现场的温度不低于140~155℃。

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沥青加热温度:155~165矿料温度:160~175混合料出厂温度:正常范围145~165超过195废弃混合料运输到现场:温度不低于140-155摊铺温度:不低于135~150碾压温度:不低于130~145碾压终了温度:不低于70~80开放交通的路表面温度:不高于50(5)热料筛分用最大筛孔应合适选定,避免产生超尺寸颗粒。

(6)沥青混合料的拌和时间应以混合料拌和均匀、所有矿料颗料全部裹覆沥青结合料为度,并经试拌确定,间歇式拌和机每锅拌和时间宜为30-50s (其中干拌时间不得小于5s)。

(7)拌好的沥青混合料应均匀一致,无花白料,无结团成块或严重的粗料分离现象,不符合要求时不得使用,并应及时调整。

(8)出厂沥青混合料应按现行试验方法测量运料车中混合料的温度。

(9)拌和沥青混合料不立即铺筑时,可放成品贮料仓贮存,贮料仓无保温设备时,允许的贮存时间应符合摊铺温度要求为准,有保温设备的储料仓储料时间不宜超过6小时。

4.2.2混合料的运输(1)从拌和机向运料车上放料时,应每卸一斗混合料挪动一下汽车位置,以减少粗细集料的离析现象。

尽量缩小贮料仓下落的落距。

(2)当运输时间在半小时以上或气温低于10℃时,运料车用篷布覆盖。

(3)连续摊铺过程中,运料车在摊铺机前10-30cm处停住,不得撞击摊铺机。

卸料过程中运料车应挂空档,靠摊铺推动前进。

(4)已经离析或结成不能压碎的硬壳、团块或运料车辆卸料时留于车上的混合料,以及低于规定铺筑温度或被雨淋湿的混合料都应废弃,不得用于本工程。

(5)除非运来的材料可以在白天铺完并能压实,或者在铺筑现场备有足够的可靠的照明设施,白天或当班不能完成压实的混合料不得运往现场,否则,多余的混合料不得用于本工程。

4.2.3混合料的摊铺(1)在铺筑混合料之前,必须对下层进行检查,特别应注意下层的污染情况,不符合要求的要进行处理,否则不准铺筑沥青砼。

(2)正常施工,摊铺温度不低于135~150℃。

相关主题